文件大小:35.8G
文件格式:pdf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衢州文献集成》这部丛书,收集衢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重要历史文献,含衢州先贤着作和外地人士撰写的有关衢州的着作238种。其中经部17种,史部75种,子部64种,集部82种。所用底本包括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重要收藏机构的宋元善本9种、明刻本45种、清刻本134种、名家稿抄本43种等。这些入选的典籍,绝大多数是各图书馆、博物馆的善本,常人难得一见。
目 録
经部
1. 周易初谈讲意六卷 明方应祥撰
明稿本
2.新鎸方孟旋先生羲经鸿宝十二卷 明方应祥纂要
明刻本
3.易学蓍贞四卷 清赵世对撰
清顺治刻本
4.尚书详解二十六卷 宋夏僎撰
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5.禹贡指南四卷 宋毛晃撰
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6.诗説十二卷 宋刘克撰
宋刻本
7.沈先生春秋比事二十卷 宋沈斐撰
明祁氏澹生堂抄本
8.麟宝六十三卷 明余敷中撰
明万曆刻本
9.六经正误六卷 宋毛居正撰
元刻本
10.四书合讲十九卷 清詹文焕撰
清雍正八年刻本
11.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 宋毛晃毛居正增注
元至正十五年刻本
12.蒙古字韵二卷 元朱宗文增订
旧抄本
13.周秦刻石释音一卷 元吾丘衍撰
清光绪八年《十万卷楼丛书》刻本
14.续古篆韵六卷 元吾丘衍撰
清道光六年刻本
15.字屗木 明叶秉敬撰
明天啓刻本
16.韵表三十卷附声表一卷 明叶秉敬撰
明万曆三十三年刻本
17.读诗韵新诀二卷 清徐锺郎撰
清雍正五年酌雅堂刻本
史部
18. 御试备官日记一卷 宋赵捵
清道光十一年活字印本
19. 韩文公历官记一卷 宋程俱增补
清雍正七年刻本
20.东家杂记二卷 宋孔传撰
清刻本
21.东家杂记二卷 宋孔传撰
宋刻递修本
22. 西征记一卷 宋卢襄撰
明正德、嘉靖间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説》本
23. 徐子学谱二十二卷 明徐日久撰
明崇祯太末徐氏家刻本
24.珠官初政録三卷 清杨昶撰
清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25.嵩高柴氏世集勋德録十二卷 清柴自挺辑
清活字本
26.西安真父母记一卷 清陈埙辑
清道光二十七年刻本
27.忠孝録一卷 清陈埙辑
清道光二十七年刻本
28. 赵清献公集年谱一卷附宋赵清献公年谱一卷 清罗以智撰
清咸丰九年刻本[附民国九年刻本]
29. 衢州奇祸记不分卷(清稿本)附龙邱戢匪纪略一卷(清刻本) 清詹熙撰
清光绪稿本
30. 守衢纪略一卷 清陶寿祺撰
清光绪十三年刻本
31. 同善録彙编二卷 清余乾耀编
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32. 弘治衢州府志十五卷 明吾冔、吴夔纂,沈杰修
明弘治十六年刻本
33. 嘉靖衢州府志十六卷缺卷九 明赵镗纂,杨准、郑伯兴修
民国抄本
34. 天啓衢州府志十六卷 明叶秉敬纂,林应翔修
明崇祯五年增修刻本
35. 康熙衢州府志四十卷 清杨廷望修
清光绪八年刻本
36. 康熙西安县志十二卷 清徐之凯纂,陈鹏年修
清康熙三十九年刻本
37. 嘉庆西安县志四十八卷 清范崇楷纂,姚宝煃修
清嘉庆十六年刻本
38. 西安县志新志正误三卷 清陈埙撰
清末抄本
39. 民国衢县志三十卷附补遗一卷 民国郑永禧纂
民国铅印本[附民国抄本]
40. 万曆龙游县志十卷附辑佚一卷 明万廷谦纂修
民国十二年铅印本[附民国十二年稿本]
41. 康熙龙游县志十二卷 清余恂纂,卢灿修
余绍宋批注清光绪八年刻本
42. 民国龙游县志初稿十四卷 民国余绍宋纂
民国十二年铅印本
43. 民国龙游县志四十卷 民国余绍宋纂
民国十四年铅印本
44. 万曆常山县志十五卷 明詹莱纂,傅良言修
顺治十七年重刻本(据万曆十三年刻本重刻)
45. 康熙常山县志十五卷 清杨濚修
清抄本
46. 雍正常山县志十二卷 清孔毓玑修
清雍正二年刻本
47. 嘉庆常山县志十二卷 清陈珄修
清嘉庆十八年刻本
48. 光绪常山县志六十八卷 清李瑞锺修
清光绪十二年刻本
49. 民国常山县新志稿十九卷存前八卷 民国干人俊纂
民国抄本
50. 天啓江山县志十卷 明徐日葵纂,张凤翼修
明天啓刻本
51. 康熙江山县志十卷缺前三卷 清余锡修
清抄本
52. 康熙江山县志十卷 清朱彩修
清康熙四十年刻本
53. 康熙江山县志十四卷 清宋俊纂,汪浩修
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
54. 乾隆江山县志十六卷 清陆飞纂,宋成绥修
清乾隆四十一年刻本
55. 同治江山县志十二卷 清朱宝慈等纂,王彬修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56. 民国江山县新志稿十九卷存前七卷 民国干人俊纂
民国抄本
57. 民国江山县志二十卷存首卷 民国王韧等纂,汪汉滔等修
民国抄本
58. 崇祯开化县志十卷 明汪庆百等辑
明崇祯四年刻本
59. 顺治开化县志十卷 清徐世荫纂,朱凤台修
清康熙二十三年增修本
60. 雍正开化县志十卷 清方严翼、徐心啓纂,孙逍
雍正七年刻本
61. 乾隆开化县志十二卷 清范玉衡修
清乾隆六十年刻本
62. 光绪开化县志十四卷 清潘树棠纂,徐名立等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刻本
63. 民国开化县新志稿二十卷存前八卷 民国干人俊纂
民国抄本
64. 民国开化县志稿二十四卷 民国龚壮甫等纂,汪振国等修
民国三十八年抄本
65. 三衢孔氏家庙志一卷附録二卷 明沈杰纂
明嘉靖刻本
66. 衢州乡土卮言二卷 清郑永禧纂
据国家图书馆藏清光绪三十二年刻本
67. 烂柯山洞志二卷 明徐日炅纂
旧抄本
68. 烂柯山志不分卷 清冷时中选辑
清初刻本
69. 光绪烂柯山志十三卷 清郑永禧纂
清光绪三十二年刻本
70. 仙霞岭天雨庵志略一卷 清释正龙纂
71. 天台山方外志三十卷 明释传灯纂
藏明万曆幽溪讲堂刻本
72. 幽溪别志十六卷 明释传灯纂
明崇祯刻本
73. 甘肃镇考见略不分卷 明周一敬撰
明崇祯十二年刻本
74. 康熙新修南乐县志二卷 清魏若瀯纂,方元啓修
清康熙十年刻本
75. 湘山志五卷 清谢久复纂,徐泌修
清康熙二十一年刻本
76. 康熙芦山县志二卷 清竹全仁纂,杨廷琚修
民国抄本
77. 乾隆新野县志九卷 清徐金位修
清乾隆十九年刻本
78. 施州考古録二卷 民国郑永禧撰
民国七年铅印本
79. 麟台故事五卷 宋程俱撰
清道光二十七年武英殿聚珍本
80. 麟台故事三卷 宋程俱撰
影宋抄本
81. 太平策二卷 元郑介夫撰
明永乐刻本
82. 明谥考三十八卷 明叶秉敬撰
旧抄本
83. 五边典则二十四卷 明徐日久撰
旧抄本
84. 骘言十八卷 明徐日久撰
明崇祯刻本
85. 捕蝗事宜二卷 清徐金位撰
清刻本
86. 滇南矿厂图畧二卷 清吴其濬撰,徐金生绘辑
清刻本
87. 井田图解不分卷 清徐兴霖撰
清道光九年活字印本
88. 岳州救生局志八卷 清张德容撰
清光绪元年刻本
89. 凤梧书院藏书目一卷 清张炤编
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90. 红梅阁书目一卷 清刘履芬撰
清稿本
91. 二铭草堂金石聚十六卷 清张德容撰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
子部
92. 袁氏世範三卷附录一卷 宋袁采撰
宋刻本
93. 双桥随笔十二卷 清周召撰
清刻本
94. 艺菊简易一卷 清徐京撰
清嘉庆四年刻本
95. 农林蚕説不分卷 清叶向荣撰
清宣统三年衢城正新书局石印本
96. 合刻刘全备先生病机药性赋 明刘全备撰
明末刻本
97. 袖珍小儿方十卷存前六卷 明徐用宣撰
明嘉靖十一年刻本
98.秘传音制本草大成药性赋五卷 明徐凤石撰
明万曆刻本
99. 鍼灸大成十卷 明杨继洲撰
明万曆二十九年刻本
100. 心医集六卷 清祝登元撰
清顺治七年刻本
101. 祝茹穹先生医印三卷附医验一卷 清祝登元撰
清顺治十三年刻本
102. 症治实録不分卷 清项文灿撰
民国抄本
103. 雷逸仙医案二卷 清雷逸仙撰
民国十五年铅印本
104. 方案遗稿不分卷 清雷逸仙撰
旧抄本
105. 时病论八卷 清雷丰撰
清光绪十年慎修堂刻本
106. 方药玄机一卷 清雷丰撰
民国十五年铅印本
107. 灸法秘传一卷 清雷丰改订
旧抄本
108. 医家四要四卷 清江粘剃乩状笳鹱
清光绪十年慎修堂刻本
109. 宝颜堂订正丙丁龟鉴五卷续録二卷 宋柴望撰
清彭氏知圣道斋抄本
110. 赖公衢州府记一卷 撰者佚名
旧抄本
111. 赖太素龙游县图记一卷 撰者佚名
旧抄本
112. 陈眉公重订学古编 元吾丘衍撰
明万曆三十四年刻本
113. 事实类苑六十三卷 宋江少虞撰
清刻本
114、新雕皇朝类苑七十八卷 宋江少虞撰
日本元和七年活字本
115. 皇朝类苑五十五卷 宋江少虞撰
明抄本
116. 閑居録一卷 元吾丘衍撰
元至正十八年抄本
117. 闲中漫编二卷 元吾丘衍撰
明万曆二十一年刻本
118. 芙蓉镜寓言四卷(等浙图底本) 明江东伟撰
明末刻本
119. 理论二卷 明叶秉敬撰
明刻本
120. 十二论一卷 明叶秉敬撰
明刻本
121. 荆关丛语六卷 明叶秉敬撰
明刻本
122. 类次书肆説铃二卷[附遒徇编] 明叶秉敬撰
明万曆刻本
123. 玉芝堂谈荟三十六卷 明徐应秋撰
四库全书本
124. 兴朝应试必读书八卷 清詹熙评注,濮阳增选刊
清光绪二十四年刻本
125. 隐林四卷 清郑永禧编
清光绪十七年刻本
126. 竹隐庐随笔四卷 清郑永禧撰
民国木活字本
127. 玩瞽思存二卷 清郑永禧撰
民国抄本
128. 春秋类对赋一卷 宋徐晋卿撰
清康熙刻本
129.班左诲蒙三卷 宋程俱撰
清抄本
130. 唐宋白孔六帖一百卷[附孔氏六帖一卷] 唐白居易宋孔传撰
明嘉靖刻本[附宋刻本]
131.教儿识数不分卷 明叶秉敬撰
明刻本
132. 骈字冯霄二十四卷 明徐应秋辑
明末刻本
133. 新刊古今类书纂要 明璩崑玉编
《和刻类书集成》本
134. 花柳深情传四卷 清詹熙撰
清光绪二十七年上海书局石印本
135. 花史五卷续编八卷 清詹垲撰
清光绪石印本
136. 柔乡韵史三卷 清詹垲撰
民国六年上海文艺消遣所石印本
137. 碧海珠不分卷 清詹垲撰
清光绪三十三年京师书业公司石印本
138. 海上百花传四卷 清詹垲撰
民国石印本
139. 中国新女豪不分卷 清詹垲撰
清光绪三十三年上海集成图书公司石印本
140. 女子权不分卷 清詹垲撰
清光绪三十三年作新社石印本
141. 广列仙传七卷 明张文介撰
明万曆十年刻本
142. 庄子膏肓四卷 明叶秉敬撰
明万曆四十二年刻本
143. 大佛顶首楞严经玄义四卷 明释传灯述
明嘉兴大藏经(径山藏版)本
144. 楞严圆通疏前茅二卷 明释传灯述
卍续藏经(藏经书院版)本
145. 大佛顶首楞严经圆通疏十卷 元惟则会解,明释传灯疏
清光绪三年刻本
146. 妙法莲华经玄义辑略一卷 明释传灯録
卍续藏经(藏经书院版)本
147. 维摩诘所説经无我疏十二卷 明释传灯着
卍续藏经(藏经书院版)本
148. 弥陀略解圆中钞二卷 明释大佑解,明释传灯钞
卍续藏经(藏经书院版)本
149. 永嘉禅宗集注二卷 明释传灯重编并注
清光绪二十二年李培桢刊本
150. 天台传佛心印记注二卷 明释传灯注
卍续藏经(藏经书院版)本
151. 净土生无生论一卷 明释传灯撰 乾隆五十年衍法寺刻本
152. 性善恶论六卷 明释传灯撰
卍续藏经(藏经书院版)本
153. 礼吴中石佛起止仪式一卷 明释传灯集
明版嘉兴大藏经(径山藏版)本
154. 幽溪无尽大师净土法语一卷 明释传灯述 乾隆五十年衍法寺刻本
155. 观经连环图 明释传灯绘图并摄颂
一九五五年大雄书局影印本
集部
156. 屈骚心印五卷 清夏大霖撰
清雍正十二年刻本
157. 杨盈川集十卷附録一卷 唐杨炯撰,明童珮辑
明万曆三年刻本
158. 徐侍郎集二卷附録一卷 唐徐安贞撰
明抄本《徐侍郎诗》爲国家图书馆藏清初抄本
159. 陆宣公文选评十五卷 唐陆贽撰,明叶秉敬评
明万曆三十八年刻本
160. 音注韩文公文集四十卷外集十二卷 宋祝充等注
宋刻本
161. 南阳集六卷 宋赵湘撰
清道光二年武英殿刻本
162. 赵清献公文集十六卷 宋赵捵
元明递修本
163. 东堂集十卷 宋毛滂撰
清顾氏艺海楼抄本
164. 东堂词一卷 宋毛滂撰
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本
165. 宫词一卷 宋周彦质撰
宋刻本
166. 和清真词一卷 宋方千里撰
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本
167. 北山小集四十卷 宋程俱撰
据傅增湘影写本
168. 樵隐词一卷 宋毛幵撰
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
169. 吾竹小稿一卷 宋毛珝撰
《江湖群贤小集》
170. 实斋咏梅集一卷 宋张道洽撰
清乾隆六年刻本
171. 秋堂集三卷 宋柴望撰
民国李氏宜秋馆刻本
172. 柴氏四隐集五卷 宋柴望等撰
清嘉庆三年鲍氏《知不足斋》抄本
173. 四隐集四卷 宋柴望等撰
清道光刻本
174. 竹素山房诗集三卷 元吾丘衍撰
清道光二十三年刻本
175. 桐山老农文集四卷 元鲁贞撰
清抄本
176. 觉非斋文集二十八卷附录一卷 明金实撰
明成化元年刻本
177. 耻庵先生遗稿不分卷 明胡超撰
清抄本
178. 棠陵文集八卷 明方豪撰
清康熙十二年方元啓刻本
179. 方棠陵集一卷 明方豪撰
明嘉靖隆庆间刻本《盛明百家诗》本
180. 了虚先生文集 明吾谨撰
旧抄本
181. 还峰宋先生集十卷 明宋淳撰
明万曆刻本
182. 寓东和集三卷 明徐鸣銮撰 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183. 紫崖遗稿二卷附录一卷 明徐惟辑撰
清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184. 东溪先生文集 明徐霈撰
民国十五年木活字本
185. 玩梅亭集稿二卷 明柴惟道撰
明刻本
186. 招摇池馆集十卷 明詹莱撰
明福建书坊詹佛美活字本
187. 童子鸣集六卷[附童贾集一卷] 明童珮撰
明万曆梁溪谈氏天籁堂刻本[附明嘉靖隆庆间刻本]
188. 幽溪文集十二卷缺卷九 明释传灯撰
清光绪十九年天台山真觉寺刻本
189. 定山园迴文集一卷 明叶秉敬撰
明万曆四十七年刻本
191. 徐子卿近集十卷 明徐日久撰
明末刻本
192. 青来阁初集十卷 明方应祥撰
明万曆四十五年刻本
193. 青来阁二集十卷 明方应祥撰
明天啓四年刻本
194. 方孟旋先生青来阁合集二十卷 明方应祥撰
清顺治九年刻本
195. 方孟旋稿一卷 明方应祥撰
清抄本
196. 方孟旋先生四书艺不分卷 明方应祥撰
清道光十四年刻本
197. 开化游一卷 明陆宝撰
民国钞本
198、衢州古祥符寺月海禅师倣梅集二卷 清释月海撰
清康熙四十四年刻本
199. 少保公遗书不分卷 清柴大纪撰
江山博物馆 清光绪二十五年活字本
200. 笏山诗集十卷 清申甫撰
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201. 星隄诗草八卷 清余华撰
清刻本
202. 莲湖诗草二卷 清徐崇焵撰
清嘉庆刻本
203. 巽巖诗草一卷附録一卷 清徐逢春撰
清嘉庆七年刻本
204. 盈川小草三卷 清朱鬯撰
清嘉庆十四年刻本
205. 锄药初集四卷 清范崇楷撰
清抄本
206. 二陈诗选四卷 清陈圣洛、陈圣泽撰
清嘉庆十六年刻本
207. 二石诗选一卷 清陈一夔撰
清嘉庆十六年刻本
208. 宜兰诗草一卷 清吴云溪撰
清嘉庆十六年刻本
209. 瀫江游草二卷 清费辰撰
清活字本
210. 榆村诗集六卷(存卷四至六) 清费辰撰
清刻本
211. 闺铎类唫注释六卷附诗一卷 清詹师韩撰
清嘉庆二十年稿本
212. 戴简恪公遗集八卷 清戴敦元撰
清同治六年戴寿祺抄本
213. 香雪诗存六卷 清刘侃撰
清道光十六年刻本
214. 钓鱼篷山馆集六卷 清刘佳撰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215. 钓鱼篷山馆外集不分卷 清刘佳撰
清抄本
216. 耕心斋诗钞一卷 清徐本元撰
清抄本
217. 吴越杂事诗一卷 清余恩鑅撰
民国刻本
218. 淡永山窗诗集十一卷 清周世滋撰
清同治元年刻本
219. 埽云仙馆诗钞四卷 清詹嗣曾撰
清同治元年木活字本
220. 织云楼诗草一卷 清王庆棣(女)撰
清刻本
221. 存素堂古今体诗四卷 清叶如圭撰
清同治刻本
222. 可竹堂集三卷 清范登保等撰
清抄本
223. 小磊山人吟草二卷 清毛以南撰
清稿本
224. 守株集一卷 清毛以南撰
清稿本
225. 致和堂诗稿初编二卷 清毛以南撰
清稿本
226. 致和堂诗稿二卷[附録一卷] 清毛以南撰
清稿本
227. 古红梅阁遗集八卷 清刘履芬撰
清光绪六年刻本
228. 古红梅阁未定稿三卷 清刘履芬撰
清稿本(《秋心废稿》、《皋庑偶存》、《淮浦闲草》各一卷)
229. 紫藤花馆诗余一卷 清刘观藻撰
清光绪六年刻本
230. 濯绛宧存稿一卷 清刘毓盘撰
清宣统元年刻本
231. 濯绛宦文抄一卷 清刘毓盘撰
民国七年铅印本
232. 不其山馆诗钞十二卷[附老盲吟] 清郑永禧撰
清光绪稿本《老盲吟》爲胡氏家藏民国抄本
233. 古文奇艳八卷 明徐应秋辑
明万卷楼刻本
234. 方孟旋评选邮筒类隽十一卷 明毛应翔选,方应祥评
明天啓年间刻本
235. 纯师集十二卷 明余钰辑
明崇祯十六年刻本
236.须江诗谱十卷存一卷 清王钰辑
清刻本
237.二铭草堂近科墨选 清张德容辑
清刻本
238.西安怀旧録十卷 清郑永禧辑
清抄本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衢州文献集成(全201册,含提要1册)pdf电子版”展开详细阐述,重点分析该文献集成的意义、内容、版本特点以及它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衢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而“衢州文献集成”的出版,为研究衢州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通过分析文献集成的结构特点、内容安排、学术价值等多个维度,本文力求对这一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并对其在现代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作出总结。最后,结合其电子版特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做出贡献。
1、衢州文献集成的历史背景与编纂初衷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自古以来,衢州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了许多文人雅士的故乡和文化重镇。在这样的背景下,衢州的历史文献积淀深厚,涉及领域广泛。为了更好地整理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衢州市政府及相关学术机构启动了“衢州文献集成”这一项目,旨在将衢州的各类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整理与系统汇编。
“衢州文献集成”项目的初衷在于通过对衢州历史文献的集中收录,为学者提供一个便捷的研究平台,并为衢州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一文献集成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料汇总,更是在编纂过程中融合了对衢州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学术价值的再创造。因此,该集成的编纂工作不仅仅是对衢州文献的整理,也是对衢州文化的一次系统梳理与总结。
通过“衢州文献集成”的出版,衢州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存和传播,为后人研究衢州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等各个方面提供了详实的文献支持。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失传或难以查阅的古籍,通过这一集成的电子版形式,学者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研究,避免了以往只能在特定图书馆或档案馆才能查阅的局限。
2、衢州文献集成的内容与编排特色
“衢州文献集成”全书共计201册,涵盖了从古代至近代的各类衢州地方志、文献、档案等资料。该集成内容丰富,既包括了衢州的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文献,也包括了大量的地方性研究成果。不同类型的文献被系统地分门别类,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衢州文化知识体系。这一特色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尤其对于衢州历史的深入了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其中,《衢州志》作为衢州的地方志,几乎涵盖了所有关于衢州的历史记录,包含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发展、风俗民情等多方面内容。在文献的编排上,编者采用了分册和条目式的方式,使得每一类文献都能够系统化地呈现,避免了信息的冗杂和混乱。此外,文献中还涉及到大量的珍贵历史档案,如地方官府的文书、历史事件的记载等,这些档案为研究衢州的社会治理和民生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
此外,“衢州文献集成”还特别注意对衢州文化的多维度呈现。在内容安排上,除了历史和地理相关文献外,集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文人诗词、碑刻文献以及衢州古代经典文献等。这些文献不仅对了解衢州的历史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帮助研究者进一步理解衢州作为文化之城的多重面貌。
3、电子版的优势与普及应用
“衢州文献集成”电子版的发布,不仅是对传统纸质版的数字化延伸,也让这部庞大的文献集成得以更加广泛和高效地传播。与纸质版不同,电子版具有方便查询、易于携带、快速检索等诸多优势,这些特点使得衢州文献集成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更加便捷。在学者或研究人员进行衢州历史文化的研究时,通过电子版,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料,节省了大量查阅和翻阅纸质书籍的时间。
在电子版的格式上,“衢州文献集成”采用了PDF格式,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易操作性,几乎所有设备都可以进行阅读和查阅。同时,文献集成的电子版还具有了高效的索引功能,学者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迅速定位到所需的内容,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
通过电子化的手段,衢州文献集成还为远离衢州的学者提供了便利。以往,只有身处衢州的研究人员才能有机会直接查阅相关文献,而电子版的普及让全球范围内的学者都可以平等地使用这一资源。这种资源的普及和共享,不仅增强了衢州文化的影响力,也为各地学者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4、衢州文献集成的学术价值与未来前景
“衢州文献集成”无疑是一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工程。首先,它为衢州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尤其是在地方志研究领域,衢州的地方志资料丰富,研究价值极高。其次,文献集成中涉及的诗词、碑刻等资料为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材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深入研究,学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衢州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此外,“衢州文献集成”还具有跨学科的学术价值。衢州作为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其文献不仅涵盖了历史、地理、民俗等领域,还涉及到文化、艺术、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因此,这部文献集成的应用不仅限于历史学领域,还可以为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衢州文献集成的价值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从长远来看,衢州文献集成的学术价值还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持续扩展。随着更多的学者加入到衢州历史文化研究的队伍中,这一文献集成将逐渐成为研究衢州文化的核心资源。而随着衢州文化影响力的逐步扩大,更多的衢州文献将有可能得到发掘和研究,进一步丰富这一文献集成的内容。
总结:
综上所述,“衢州文献集成(全201册,含提要1册)pdf电子版”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不仅在资料收集和整理方面具有巨大价值,还通过电子化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文献的使用便捷性。它为衢州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特别是在现代学术研究的背景下,它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将继续增长。
随着对衢州文献集成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应用,衢州的历史文化将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与发扬。它不仅是衢州地方文化的宝贵财富,也为全球学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