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3.04G
文件格式:PDF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内容简介 · · · · · ·
《〈史记〉研究文献辑刊》便是《史记》研究史中相关研究成果的一个彙集。《辑刊》共选定了三十二种历代与《史记》研究相关的书目,其中古籍十八种,民国时期文献十四种。古籍部分中,成书时间最早的南宋高似孙所着《史略》,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籍专科目録,其第一卷专论《史记》,搜罗、反映了其时《史记》相关研究的主要问题、注释之书及代表性评论等;所选明代作品共五种,或爲明代规模较大、流传较广的《史记》选本,或爲学者对《史记》的个体点评,或爲将各家评论彙爲一编的辑评,反映了其时对《史记》的研究、评价与认识
目录 · · · · · ·
第一册:
史略·史记 宋 高似孙撰 民国二十年(1931)四明丛书本……1
史记纂 明 凌稚隆撰 明万曆七年(1579)刻本……15
钟惺评史记一百三十卷(卷一—四十三) 汉 司马迁撰 明 钟惺评 明天啓五年(1625)刻本……333
第二册:
钟惺评史记一百三十卷(卷四十四—一百三十) 汉 司马迁撰 明 钟惺评 明天啓五年(1625)刻本……1
史怀·史记 明 锺惺撰 清光绪十七年(1891)三余草堂刻本…….499
百大家评注史记十卷 明 朱子蕃辑 民国六年(1917)上海同文图书馆石印本……619
第三册:
史记测议一百三十卷(卷一—四十七) 明 陈子龙 明 徐孚远测……1
第四册:
史记测议一百三十卷(卷四十八—一百三十) 明 陈子龙 明 徐孚远测议 明崇祯十三年(1640)刻本……1
史记选六卷 清 储欣评选 清光绪九年(1883)刻本……559
第五册:
史记七篇读法二卷 清 王又朴撰 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1
读史管见三卷 清 李晚芳撰 日本安政三年(1856)群玉堂刻本……73
史记觿十卷 日本 冈白驹撰 合书房刻本……211
四史剿说·史记 清 史珥撰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风堂刻本……367
史记释疑三卷 清 钱塘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北平邃雅斋丛书本……439
史汉合钞·史记 清 高嵣评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7)刻本……481
第六册:
史纬·史记 清 陈允锡辑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文来书局石印本……1
顾氏史汉通鉴注正·史记 清 顾□撰 清道光十五年(1835) 青照堂丛书本……283
归震川评点史记一百三十卷附方望溪评点史记四卷(卷一—四十四) 清 张裕钊辑 清光绪二年(1876)刻本……289
第七册:
归震川评点史记一百三十卷附方望溪评点史记四卷(卷四十五—一百三十) 清 张裕钊辑 清光绪二年(1876)刻本……1
桐城吴先生点勘史记读本一百三十卷(卷一—八) 清 吴汝纶评 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439
第八册:
桐城吴先生点勘史记读本一百三十卷(卷九—二十七) 清 吴汝纶评 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1
第九册:
桐城吴先生点勘史记读本一百三十卷(卷二十八—六十九) 清 吴汝纶评 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1
第十册:
桐城吴先生点勘史记读本一百三十卷(卷七十—一百一十三) 清 吴汝纶评 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1
第十一册:
桐城吴先生点勘史记读本一百三十卷(卷一百一十四—一百三十) 清 吴汝纶评 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1
史记校勘札记一百三十卷 清 刘光蕡等着 清光绪二十年(1894)陕甘味经书院刻本……277
史记评注读本 秦同培选辑 民国十三年(1924)上海世界书局石印本……517
第十二册:
太史公书义法二卷 孙德谦撰 民国十四年(1925)四益宧刻本……1
史记 胡怀琛选注 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77
史记天官书之研究 刘朝阳撰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523
第十三册:
史记入门 郭步陶编 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1
史记货殖传新诠 潘吟阁编纂 民国二十年(1931)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269
史记释例 靳德峻编纂 民国时期(1912-1949)商务印书馆国学小丛书本……343
读史千咏·史记百咏 徐公修着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397
批注史记一百三十卷(卷一—三) 叶玉麟注 民国二十四年(1935)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本……455
第十四册:
批注史记一百三十卷(卷四—一八) 叶玉麟注 民国二十四年(1935)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本……1
第十五册:
批注史记一百三十卷(卷十九—五十七) 叶玉麟注 民国二十四年(1935)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本……1
第十六册:
批注史记一百三十卷(卷五十八—一百二十五) 叶玉麟注 民国二十四年(1935)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本……1
第十七册:
批注史记一百三十卷(卷一百二十六—一百三十) 叶玉麟注 民国二十四年(1935)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本……1
史记旧注平义 王骏图 王骏观撰 民国二十五年(1936)正中书局铅印本…..83
第十八册:
太史公书称史记考 杨明照着 民国二十八年(1939)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铅印本……1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考证 罗倬汉着 民国三十二年(1943)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29
史记纪年考三卷 刘坦着 民国二十六年(1937)商务印书馆石印本……203
史钞 圣约翰大学辑 民国时期(1912-1949)圣约翰大学铅印本……547
附:
《史记》研究论着目録(二〇一一—二〇一一) 周保明 吴平 严小琳编……1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史记研究文献辑刊(全18册) pdf电子版》是当代史学研究领域中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文献集成。它以《史记》为核心,系统汇编了历代关于《史记》的研究、注释、考证及评价文献,从学术源流、文献价值、研究方法与数字化传播等多角度展现出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经典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深远影响。该辑刊不仅整理了自汉至今两千余年的史学成果,还以现代出版理念与数字技术为依托,为学者提供了便捷的查阅路径与研究平台。通过这套辑刊,我们得以全景式地审视《史记》的学术演变轨迹,理解其在史学思想、文学价值及文化传承中的核心地位。本文将从“辑刊的编纂背景与学术意义”、“史记研究文献的价值体现”、“数字化形态的创新与传播”、“对当代史学研究的启示与贡献”四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全面阐释该辑刊的学术内涵与时代意义。
1、辑刊的编纂背景与学术意义
《史记研究文献辑刊(全18册)》的编纂是中国史学界长期积累与系统整理的成果。自《史记》问世以来,历代学者围绕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体例创新与史料来源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浩如烟海的注本与论著。这些研究散见于古籍丛书、学术期刊及个人著述中,未能形成系统性的汇编。该辑刊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学术碎片化的问题,通过专题化整理,使《史记》研究的历史脉络得以清晰呈现。
从编纂的历史背景来看,该辑刊汇集了从汉唐到清末民初再至当代的重要研究成果,既包括古注如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也涵盖近现代学者的专题论文与史学史研究。通过纵向梳理,它揭示了《史记》研究的演变过程与学术思想的传承变迁。
学术意义上,该辑刊的出版标志着《史记》研究进入了一个系统化与数字化并行的新阶段。它不仅为史学研究者提供了高质量的文献基础,也为文献学、思想史、文化研究等相关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依据。这种集大成的出版形式,使得古代学术成果得以与现代研究方法融合,展现了中华学术传统的连续性与创新性。
2、史记研究文献的价值体现
《史记研究文献辑刊(全18册)》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系统性与权威性。辑刊共分十八册,按主题与历史时期编排,内容涵盖注释学、文本学、史学思想、文学艺术以及对司马迁个人的生平研究等方面。如此全面的体系,使得研究者能够从不同维度切入,对《史记》的思想精髓与文化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从文献学角度看,该辑刊的最大贡献是对稀见史料的再整理与再发现。许多散佚的版本、孤本手稿及旧籍中的片段性论述,经过系统搜集与数字化处理,重新被纳入学术视野。这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使得《史记》文本研究更加全面与精准。
此外,该辑刊还具有较高的学术规范性。无论是校勘体系、文献来源说明,还是参考注释的格式,均严格遵循现代学术标准。通过这种系统化整理,不仅保证了文本的准确性,也提升了研究资料的可引用性与可比性,为后续《史记》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3、数字化形态的创新与传播
作为一部同时提供pdf电子版的学术辑刊,《史记研究文献辑刊》的数字化出版具有开创性意义。电子版的出现,使传统纸质典籍的使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让古籍研究不再受限于地域与时间的阻隔,极大提高了文献获取与引用的效率。
数字化版本的最大优势在于检索与交叉引用功能。研究者可通过关键词、主题标签等方式快速定位到相关论述,从而节省大量查找时间。此外,电子版的可视化结构、高清扫描与可复制文本功能,也使《史记》文献研究更为便利与精确,特别适合学术论文撰写及教学引用。
在传播层面,pdf电子版的广泛流通推动了《史记》研究的社会化普及。学术资源不再局限于高校或研究机构,普通读者也可通过网络渠道接触到权威文献,从而增强了历史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这种开放共享的模式,体现了学术数字化的公共价值,也为未来古籍整理出版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4、对当代史学研究的启示与贡献
《史记研究文献辑刊》的出版不仅是对古代学术遗产的整理,更是对当代史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启示。它让我们看到,从文本考据到思想阐释,史学研究必须兼顾传统文献整理与现代方法论创新的双重维度。这种学术整合观,为新时代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
从研究思路上看,该辑刊通过整合两千年史学成果,展现了学术史研究的纵深结构。学者可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研究风格与解释视角,洞察史学思想的演化规律,从而深化对司马迁史观的理解。这种历史性分析方式,拓宽了史学理论研究的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该辑刊的出版促进了跨学科交流。文学、哲学、政治学乃至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都可从中找到关于叙事结构、史德观念与人物书写等方面的理论启示。由此,《史记研究文献辑刊》不仅是一部史学文献集,更是一座连接古今思想的桥梁,具有深远的学术辐射力。
总结:
综观《史记研究文献辑刊(全18册) pdf电子版》,它以庞大的文献规模、严谨的编纂体系与创新的数字化形式,构筑了一个全面展示《史记》研究成果的学术平台。该辑刊不仅让历代研究成果得以系统整合,也推动了史学资料的开放共享,体现了古籍整理现代化的趋势。无论从学术史角度还是文化传承意义上,它都堪称一部承前启后的经典汇编。
未来,随着数字人文研究的深入发展,《史记研究文献辑刊》的价值将愈加凸显。它不仅为学术研究者提供了坚实的资料支撑,也为公众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权威路径。通过这部辑刊,我们得以更全面地认识《史记》的历史贡献与思想力量,体悟司马迁笔下那种超越时代的历史精神。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