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12.1 GB
文件格式:PDF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目录 · · · · · ·
第一册
浙江松阳县经济调查一
皖北经济概况调查报告朱一鹗述一一三
皖西经济概况调查报告朱一鹗述一八一
湖南沅江县经济调查陈建棠调查二四三
彭县西北边区经济考察团报告书李季伟着二七七
云南省曲靖县经济调查于锡猷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三三七
宣威县经济概况张圣轩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三七七
云南晋宁县经济概况赵德民调查四三一
两年来中国抗战区经济调查钱承绪编四五七
第二册
全国经济调查(上)一
第三册
全国经济调查(下)一
战后经济调查会第一次报告书国务院战后经济调查会编一七七
战后经济调查会第四次报告书国务院战后经济调查会编二九五
第四册
中国农村经济资料(上)冯和法编一
第五册
中国农村经济资料(下)冯和法编一
第六册
中国农村经济资料续编(上)冯和法编一
第七册
中国农村经济资料续编(下)冯和法编一
棉花と食粮(中间报告):河北省邯郸县河边张庄调查报告[日]大桥育英编四六一
第八册
天津市农业调查报告吴瓯主编一
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书邓植仪编五三
第九册
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书续编(上卷)钟桃编一
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书续编(下卷)卓正丰,钟桃编四〇七
第十册
北满农业东省铁路经济调查局编一
宁夏省农业调查汤惠荪,雷男,董涵荣着三六九
第十一册
青海省农业调查汤惠荪,雷男,陆年青着一
四川东南边区酉秀黔彭石五县垦殖调查报告四川省政府编二三七
全国土地调查计划大纲内务部土地调查筹备处评议会拟三一九
广西柳江流域荒地调查报告吴文辉,冯朝辅,黄鸿辉调查编纂三五三
主要农产物生产费调查报告书(昭和十六年度)(伪)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编四〇一
棉作农家に于ける麦作生产经济に就て:麦作生产费を中心として(伪)华北交通株式会社
中央铁路农场编四三七
上海米价之季节变迁曹立瀛着四八五
松江米市调查羊冀成编五二三
第十二册
芜湖米市调查社会经济调查所编一
沙市粮食调查刘端生,胡求真编九九
四川省廿六市县粮食市况调查报告(第一号)四川省粮食调整委员会编一二九
四川省廿六市县粮食市况调查报告(第二号)四川省粮食调整委员会编一六一
四川省卅六市县卅八市场粮食市况调查报告(第十四号)四川省粮食管理委员会编一九一
四川省主要粮食之运销潘鸿声编二三一
西康之食粮于锡猷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三六五
云南玉溪县之米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三九一
云南建水县之米赵德民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四〇七
云南之蓖麻子油汤佩松,曹立瀛,王乃梁拟具四一五
京兆直隶棉业调查报告书刘家璠编四四一
第十三册
重庆棉货市场及市价之研究杨蔚,陈敬先编一
朝鲜棉业调查录王泽敷调查一七七
江西苎麻及其利用法之调查谢光蘧着二一九
云南木棉之初步调查报告云南省棉业处编二六一
四川省内江糖业调查林振威调查二八七
云南之糖业曹立瀛,刘辰拟具三一七
云南开远县之制糖业赵德民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具拟四八三
四川省灌县、天全、洪雅、峨眉、犍为、崇庆、中江、遂宁、绵阳、江油、彰明等县重要药物调查报告
四川省政府建设厅编四九五
甘肃省药材调查报告马忠康等调查五一三
第十四册
全国经济委员会报告汇编(第十三集):中国茶业之经济调查报告全国经济委员会编一
福建之茶(上册)唐永基,魏德端编二四九
湖南安化茶业调查:茶业经营及茶农经济经济部资源委员会、经济部中央农业实验所调查
编纂四五九
第十五册
京汉线保定ニ于ケル食肉及屠畜副产物需给事情(伪)北京铁路局总务处产业科编一
满洲国(除兴安四省)家畜饲养户数并头数(伪)实业部临时产业调查局编一二三
青海羊毛产销调查报告李自发等调查一九一
江西省猪鬃概况调查(卷上)二四九
汉口市猪鬃交易概况于锡猷调查四五九
北方大港港址渔业调查报告李书田,张恩奎编四七七
第十六册
第二松花江渔业调查报告书(伪)产业部大臣官房资料科编一
嫩江渔业实态调查报告书(墨尔根—江桥)(伪)实业部临时产业调查局编三一七
第十七册
菱湖水产养殖业ノ调查兴亚院华中连络部编一
闽东八县渔业调查报告高哲理编三七
江苏省、浙江省蚕业调查报告黎德昭着六一
贵州之特货业陈建棠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具拟一七一
闽江流域杉木调查一八三
贺兰山森林调查报告冯钟粒等调查二四九
中国之水利钱承绪编三三九
第十八册
中支那农业水利调查报告书兴亚院华中连络部编一
浙川甘之农村与水利钱承绪编四一一
第十九册
山东省泰安县灌溉计划地区调查报告(伪)建设总署水利局编一
豫北凿泉调查报告陈临之着一五
山西省汾河河渠坝堰机水灌田、水文灾情运输水系调查概况山西省经济建设委员会编五五
华北民族工业暨民族资本实地考察报告书(伪)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编一四七
平津工业调查杜文思调查二一七
东北工矿概况中央设计局东北调查委员会编三四三
第二十册
成都市小手工业调查概况冯若斯着一
北京天津工厂调查报告四五
调查北京工厂报告王季点,薛正清编一六七
天津特别市造胰工厂调查报告天津特别市工厂联合会调查组编二〇九
九江棉纺业调查于锡猷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具拟二四七
重庆市之棉织工业重庆中国银行编二五七
第二十一册
四川省之夏布重庆中国银行编一
贵州之棉纱业陈建棠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具拟二五九
云南建水县织布业调查赵德民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二七三
云南楚雄县之织布业赵德民调查二八三
云南下关之织布业赵德民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二九九
南中国丝业调查报告书[美]考活,[美]布士维着;黄泽普译三〇七
南阳之丝绸貊菱,李召南撰述五二三
第二十二册
乐山丝茧产制销之概况胡邦宪着一
中国的纸木业钱承绪编四一
宣纸业调查报告朱一鹗着一八一
湖南之纸张人价撰述一九七
重庆砖瓦业概况徐廷荃着四三九
云南昆阳县之砖瓦业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四四五
四川各县瓷器瓷土调查报告伍德声着四五七
四川省之火柴业陈建棠调查四八五
徽墨业调查报告朱一鹗着五二五
第二十三册
云南昆明市之榨油业曹立瀛,汤佩松,王乃梁拟具一
昆明市之五金机械业陈建棠调查七五
云南下关之制革业赵德民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具拟八七
长沙市印刷业战时状况赵德民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具拟一〇五
调查河东盐产及天然芒硝报告:附芒硝用途之建议张子丰执笔一二七
云南剑川县乔后之盐矿业曹立瀛,范金台具拟一六一
福建矿产调查宋宏梅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二三五
宁夏矿产调查(一)张文谟,刘振中着二八七
宁夏矿产调查(二)张文谟,刘振中着三四一
南昌市战时之煤于锡猷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具拟三九七
长沙市销售之煤赵德民调查四〇七
四川省之煤矿业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四二七
调查威远煤矿报告蔡远泽,朱庭祜调查五〇九
第二十四册
云南之煤曹立瀛,范金台拟具一
云南一平浪之煤矿业陈锡嘏具拟一六五
四川之铁矿及铁矿业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一九七
云南之铜曹立瀛,陈锡嘏拟具二五三
调查长城各口商务状况报告书张勇年编三六五
宁波温州贸易ルートニ就テ兴亚院华中连络部编四七三
青岛小港ヲ中心トスル民船贸易兴亚院青岛都市计划事务所编四八七
吉安县外销物资商债静态调查报告财政部贸易委员会驻赣专员办事处编五二一
成都木材业之初步调查王恺着五六五
第二十五册
满洲国商业实态调查书(康德六年度)(伪)经济部商务司、全满商工公会、满洲生活必需品
株式会社编一
第二十六册
昭和十六年度中支ニ于ケル主要商品概况调查在上海大日本帝国大使馆事务所编一
第二十七册
湖南之海关贸易刘世超编述一
西康进出口贸易于锡猷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五三五
小麦粉に关する调查报告书(伪)实业部临时产业调查局编五九七
第二十八册
豫东走私调查报告表一
近七年我国十三省五十九处乡村物价调查杨铭崇编五五
宪兵各团驻地物价调查(民国三十一年下半年合订本)宪兵司令部警务处编三三三
战时宜昌劳动状况调查陈建棠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具拟五五五
福建省之农村劳动郑林宽着五六七
第二十九册
国内外金银状况调查报告一
最近各省金融商况调查录桂绍熙着一九三
福建省之农村金融郑林宽着二八一
海南岛金融经济事情调查报告书台湾银行台北调查课编二九七
定县赋税调查报告书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编三四三
四川田赋概况任敏华编四九五
浙江地方财政第一次调查报告张淼着五六三
征信问题与信用调查王维因着五八五
第三十册
云南之邮政赵德民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一
交通部云南电政管理局概况赵德民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四一
交通部昆明国际无线电支台概况赵德民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六七
东北交通概况中央设计局东北调查委员会编八一
浙鄞战时交通近况赵德民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具拟三五九
西康之交通于锡猷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三七三
云南省之交通(上篇):过去与现在中央调查统计局特种经济调查处编四二五
云南昆阳县之交通赵德民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四八五
云南玉溪县交通概况赵德民调查;国民经济研究所纂辑四九九
成都市运输业概况调查谢澄编五二一
京津运河计划调查报告书[日]失野胜正编;李嘉瑗译五四三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围绕《民国时期经济调查资料三编(全30册)PDF电子版》展开,首先对整套文献的背景、性质与研究价值作出概括性阐述:该资料汇编收录了民国时期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对中国经济各部门、各地区所进行的大量系统性调查报告,涵盖农业、林牧、副业、工业、商业、矿产、财政金融及地方经济概况等多个领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史料价值。文章将从“编纂缘起与基本内容”“结构分类与主题分布”“研究价值与学术意义”“利用方式与数字化特征”四个方面详细展开,分析该资料的来龙去脉、内容脉络、学术贡献以及当代研究者如何有效利用其电子版资源。最后,文章在总结部分归纳全文主要观点,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通过对这部资料集的深入讨论,旨在为有关近代中国经济史、地方经济研究、统计调查方法演变等领域的学者以及爱好者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理解框架。
一、编纂缘起与基本内容
《民国时期经济调查资料三编(全30册)PDF电子版》所基于的原始资料出自民国时期政府、学术及社会团体对中国经济情况所开展的系统调查。其编纂缘起,可追溯至民国政府为掌握全国经济形势、战时物资情况及地方经济发展所做的大量统计和专项调查。该资料集在后期由 entity[“organization”,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0] 等单位编辑整理出版,包容面广、成册详实。 citeturn0search4turn0search0turn0search1turn0search6
在基本内容上,这套三编资料汇集了超过一百多种(143种、150余种等不同来源披露数字)调查报告,覆盖全国多个省份、县市以及各主要经济门类,包括农林牧渔、副业、工业、矿产、商业、财政金融、交通运输等。 citeturn0search6turn0search1turn0search4
此外,这套资料的版本格式为全30册,其精装印刷形式后来被整理为PDF电子版,便于当代研究者检索与利用。虽然印刷时期原件有的印刷品质、保存程度欠佳,影印、影像化过程中或出现清晰度下降的情况。 citeturn0search6turn0search1
二、结构分类与主题分布
从结构层面来看,这套资料按照调查对象与主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第一类是全国或地方经济概况调查;第二类是农林牧渔副业调查;第三类是工业及矿产调查;第四类是商业贸易与物价及交通运输调查;第五类是财政金融及赋税货币调查。上述分类在该编集的说明中均有提及。 citeturn0search6turn0search1
就主题分布而言,农业方面的调查比如粮食作物、棉花、茶叶、蚕业、畜牧业、渔业、特产品等专题详尽。例如有关于“河南之棉花”“浙江之茶区概况”“甘肃羊毛调查报告”等,凸显地方经济特色及产业结构。 citeturn0search6turn0search0
工业与矿产调查也颇为丰富,涵盖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矿产资源开采与运销。商业贸易则包括商品市场、物流、仓储、进出口贸易、物价变动等专题。交通运输及港航、邮政、民用航空等有关运输体系的统计也在此资料集中有所呈现。 citeturn0search6turn0search2
在地理分布上,资料覆盖全国多省市县,且由省、市、县级调查逐级展开,具有较强的地域代表性。这也使得研究者得以从地方视角审视民国时期经济发展的横向差异以及纵向变迁。 citeturn0search4turn0search1
三、研究价值与学术意义
首先,这套资料在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因为民国时期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化转型的阶段,这些调查报告为我们了解产业结构、地方经济差异、战时经济调度、物价波动、交通物流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次,内部数据丰富、覆盖面广,对于学术研究提供了可量化、可对比的基础。
其次,在地方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方面,该资料集尤为珍贵。传统研究多聚焦国家层面,而这套资料从县域、乡镇起,提供了微观层面资料,使研究者得以追踪地方经济在抗战时期、民国晚期及不同行政区划背景下的演变。其地域分布广、专题细,成为区域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支撑。
再次,在统计方法与调查体系史方面,资料亦具有重要意义。民国时期的调查往往机构多样、方法尚在发展中,从这些报告中可以观察到当时的调查模式、数据处理方式、统计框架、印刷规范等演变。这对于理解中国现代统计制度的萌芽与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此外,对于跨学科研究(如经济史、社会史、地理经济、产业经济、交通物流史)而言,这套资料成为桥梁。研究者不仅可以从数据视角切入,也可以从制度、政策、地域、产业等多个维度展开。因为调查时代背景、调研对象与研究目的皆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变动息息相关。
四、利用方式与数字化特征
随着数字化技术发展,《民国时期经济调查资料三编(全30册)PDF电子版》使得这套传统纸本文献得以通过PDF格式便捷利用。电子版极大地扩大了文献的可访问性,研究者可以快速检索关键词、定位专题、对比年份、整合数据。
在实际使用中,研究者建议先从目录、主题、地区三维度进行筛选:例如选择某一省份的农业专题或工业专题,再通过全文检索定位相关章节。电子版提供了便利,但也需注意原件印刷质量与扫描清晰度,有时存在识别困难。
此外,数字化版本还便于二次加工与数据整理。例如研究者可将调查数据提取至电子表格,开展定量分析、图表绘制、跨时空比较等。利用电子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趋势。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尽管为电子版,使用时仍应注意版权及合法性问题。传统出版物虽已影印整理,但仍请尊重原出版社及编纂单位的版权声明,以合法、规范的方式获取使用。与此同时,在引用数据时,应注明出处、册次、报告名称等,以便同行验证与追溯。
总结:
本文首先概述了《民国时期经济调查资料三编(全30册)PDF电子版》的基本情况,包括其编纂缘起、出版形式及资料内容的总体框架。接着从结构分类与主题分布入手,详细介绍了资料在类别、地域、产业等方面的布局。然后从研究价值与学术意义层面,阐明了此套资料为何在近代中国经济史、地方经济研究、统计制度史等领域具有重要位置。最后,从利用方式与数字化特征角度,为当前研究者如何高效且规范地使用该电子版提出了实用建议。
结合全文来看,这套资料不仅是民国经济调查的“大档案”,更是当代研究的“深矿”,通过电子化形式赋能新的历史研究和数据分析。对于关注近代中国经济演变、地方发展格局、产业结构变化、战时经济调控及交通物流史的学者而言,此资料集提供了一扇通向过去的窗口,同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坚实底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