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258 MB
文件格式:pdf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中国东北史》是一部试图比较详尽、系统阐述东北地区从古至今历史的地方通史专着。全书上起四、五十万年前“庙后山人”出现,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计分六卷:第一卷叙述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东北,第二卷叙述隋唐至辽金时代的东北,第三、四卷叙述元明至清前期的东北,第五卷叙述1840年至1919年期间的东北,第六卷叙述1919年至1949年期间的东北,全书共计450万字。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篇文章聚焦于 《entity[“book”, “中国东北史(修订版)(全6册)”, 0] (pdf 电子版)》,从整体概况、内容结构、学术价值以及电子版特点四个方面展开细致论述。文章首先回顾了该著作的编纂背景与出版意义,指出其作为一部系统阐述东北地区历史的地方通史专著,在学界具有重要地位。接着从内容结构入手,详细分析全六卷所覆盖的时间跨度、主题脉络、叙述重点,并探讨其在民族史、边疆史与地方史研究上的特色。在学术价值层面,文章阐述了该书对于开拓东北史研究视野、推动区域史与民族关系研究、为教学与研究提供坚实资料基础的贡献。随后,文章结合“pdf 电子版”这一载体,探讨其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播优势、获取便利、使用体验以及版权伦理问题。最后,文章对上述各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强调该著作电子版在当今研究、教学与个人阅读中的意义,同时提醒读者合理使用、尊重版权。本文旨在为关心东北史或需要参考该书的读者提供一份清晰、系统且深入的导读与分析。
一、著作整体概况
《中国东北史(修订版)(全6册)》系 entity[“people”, “佟冬”, 0] 主编,发表于2006年,由 entity[“organization”, “吉林文史出版社”, 0] 出版。书目中明确指出,该作品旨在“以明东北之义,并彰本书之旨”,试图将东北地区从古至今的历史系统化、专题化地进行阐述。 citeturn0search5turn0search2
作为地方通史专著,这部六卷本的体量相当可观:全书达到数百万字,覆盖时间从旧石器时代直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iteturn0search5turn0search2
在研究意义上,该书既是东北地区多民族、多边疆互动历史的集中体现,也回应了地方史与民族史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的潮流。它超越了传统中原史观,将东北地区作为一个鲜明的历史空间来审视。通过地方通史的视角,作者强调东北并非“边缘”,而是中华历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citeturn0search5turn0search2
二、内容结构剖析
全书共分六册,按时间先后排列。第一卷叙述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时代东北地区的发展。第二卷从隋唐直到辽金时期。第三、四卷分别涉及元明至清前期的东北历史。第五卷聚焦于1840年至1919年间的东北。第六卷则覆盖1919年至1949年期间。 citeturn0search5turn0search2
在第一卷中,作者从“庙后山人”等古人类活动谈起,探讨母系氏族社会、青铜文化、燕秦时期对东北南部的统辖、汉代郡县体制的变迁等重要阶段。 citeturn0search5
第二卷则进入隋唐至辽金时期,重点分析辽金政权在东北地区的建立与发展、契丹、女真诸族与中原王朝的互动、地方经济与文化格局的演变,从而展现东北地区在中国历史格局中的位置。
第三、四卷将视野扩展至元明清前期:这一阶段东北地区经历了民族融合、边疆开发、帝国扩张与地方治理的复杂局面。作者通过细致叙述,梳理了满族崛起、清初多民族共治、版图变更、移民治理、生态环境等重要议题。
第五卷的时间段为1840年至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关键时期在东北的映射。这里有“奉天省”“满洲里”“哈尔滨”等地的发展,有俄、日帝国主义入侵与东北地方反应、清末民初东北的社会改革与经济变迁。
第六卷聚焦1919年至1949年,这一段时间东北处于国共内战、日寇侵略、苏联进驻、民族解放等多重历史浪潮之中。作者从地方政治、民族关系、社会经济、战争破坏、重建进程等角度进行叙述,为读者展现了东北如何从动荡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三、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该著作在地域史研究方面具有典范意义。通过将东北作为一个整体历史单元进行研究,而不是简单作为中原史的“附庸”或“边缘”,它促进了地方通史模式的发展。读者可以清晰看到东北地区从古至近代的连续性与变化。
在民族史研究方面,《中国东北史(修订版)》关注了多民族互动与融合的历程:如高句丽、辽、金、满族、汉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在东北不同阶段的关系与历史地位。通过地方史的视角,民族问题得以在更具体、更复杂的历史情境中呈现。
该书也为边疆史、开发史、移民史等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东北作为中国北方边疆区域,其与俄国、朝鲜、日本的交往与冲突、移民开发、生态环境变迁皆为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所关注。在这层面,该著作可作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与普及方面,这套书亦具有价值。它的语言相对通俗、结构清晰、资料详实,可为高校历史课、地区研究课、民族研究课提供良好的辅助教材。同时,它也适合对东北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以扩展其视野。
四、电子版特点与使用考量
所谓 “pdf 电子版”,即该著作为数字化格式被传播。电子版的优势在于便于检索、携带、跨设备阅读,对于学生、研究者而言是一种非常便利的资源。现代学习方式中,数字化书籍可大幅提升使用效率。
但同时也应注意版权伦理问题。虽然在网络上可看到“全6册pdf下载”之类的资源帖子,但并不意味着传播行为合法。尊重出版单位与作者的版权是学术基本伦理,建议读者优先考虑正规渠道购置或通过图书馆借阅合法电子版或实体版。
在实际使用体验方面,电子版便于快速搜索关键词、跳转章节、携带阅读,但相对于实体书可能在阅读舒适度、注释批注、跨页比对等方面稍有不足。此外,大体量的PDF文件在设备兼容性、图表清晰度、书签管理等方面也值得留意。
对于研究而言,电子版提供方便的复制、引用、检索功能,有利于整理笔记、生成文献目录、交叉比对。但在引用时须确保版本准确、页码明确,以保证学术规范。另外,若涉及翻译、教学引用亦应注明来源,避免侵权与误用。
总结:
通过前述四个方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东北史(修订版)(全6册)》不仅是一部内容详实、结构完整的地方通史著作,而且在地方史、民族史、边疆史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内容结构清晰、覆盖广泛,从原始社会到近代革命、从地缘变迁到民族互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观察东北历史的视角。
与此同时,电子版的出现为研究者和读者带来了极大便利,使得该著作在数字化时代更具可读性和传播性。但同时也必须提醒,数字资源的获取与使用应兼顾便捷与合法,以维护作者、出版社与学术界的权益。总体而言,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个人阅读,该书都是东北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