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6.27 GB
文件格式:PDF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第一辑收录三十余种明清时期稀见的经济史料,主要是两淮、两浙、山东、福建、河东、两广、东三省等各地区的盐政史料,如《(雍正)两淮盐法志》、《(嘉庆)两广盐法志》、《两淮案牍钞存》、《两淮盐务同官录》、《(道光)福建盐法志》、《东三省盐法志》等,内容涉及地区经济、财政、法律、官制、教育、赈济、交通等,以及地方人物的大量传记、碑志、奏议的文献资料,对于研究明清史、近代史,和区域经济、财政等专题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作用。
目录
第一册 658
(雍正)敕修两准盐法志(11869) (1-3) 卷1-卷4
第二册 716
敕修两准盐法志(11869) (4-7) 卷5-卷11
第三册 648
敕修两准盐法志(11869)(8-10) 卷12-卷16
第四册 620
(乾隆)两淮盐法志(11872)(1-4) 卷1-卷4
第五册 714
两淮盐法志(11872)(5-8) 卷5-卷10
第六册 664
两淮盐法志(11872) (9-11) 卷11-卷18
第七册 614
两淮盐法志(11872) (12-15) 卷19-卷28
第八册 666
两淮盐法志(11872) (16-19) 卷29-卷38
第九册 684
两淮盐法志(11872) (20) 卷39-卷40
(道光)淮盐备要(45271)十卷 有图
(同治)淮南盐法纪略(50194) (1)卷1
第十册 601
(同治)淮南盐法纪略(50194) (1-3) 卷2-卷8
第十一册 738
(同治)淮南盐法纪略(50194) (4) 卷9-卷10
(光绪)淮北票盐续略二编 (11141)(1-2)卷1-卷2 434
第十二册 642
(光绪)淮北票盐续略二编 (11141) (3-5)卷3-卷5
第十三册 670
(光绪)淮北票盐续略二编 (11141) (6-8) 卷6-卷10
(光绪)淮北票塩志余(11858) 146
第十四册 666
(光绪)淮盐纪略 (11874) 48
(嘉庆)两淮连司嘉庆十一年淮南纲食正杂盐课钱文册48036 160
(嘉庆)两淮连司嘉庆十八年淮南纲食正杂盐课钱文册(48067) 180
(嘉庆)两淮运司嘉庆十九年淮南纲食课正杂钱粮文册(48068) 275
第十五册 608
(光绪)铁钦差奏复两淮盐务汇编11875/两淮盐务清单 (50768) 442
(道光)两准盐法议 (49920) 34
(光绪)裁减淮北票盐浮费全案(48981) 132
第十六册 712
(光绪)两淮案牍钞存 (11878) 534
(明)浙盐纪事 62
(同治)两浙盐法续纂备考(49136) (1)卷1 116
第十七册 648
(同治)两浙盐法续纂备考(49136) (2-7) 卷2-卷7
第十八册 716
(同治)两浙盐法续纂备考(49136) (8-12) 卷8-卷12 576
(光绪)温处盐务纪要(11156) 140
第十九册 672
(光绪)两浙盐务同官录(50471)
(光绪)江隂季纶全盐务汇稿(11838)
第二十册 718
(雍正)新修长芦监法志 卷1-卷8
第二十一册 762
(雍正)新修长芦监法志 卷9-卷16
第二十二册 665
(嘉庆)山东盐法志 (49049) (1-4) 卷1-卷8
第二十三册 605
(嘉庆)山东盐法志 (5-8) 卷9-卷14
第二十四册 669
(嘉庆)山东盐法志 (9-12) 卷15 –卷20
第二十五册 603
(嘉庆)山东盐法志 (13-16)卷21-附编卷10
第二十六册 612
(同治)山东盐法续增备考(11855)(1-5)卷1-卷4上
第二十七册 694
(同治)山东盐法续增备考(11855)(6-10) 卷4下-卷6
(明万历)福建运司志(10611玄览堂丛书)(57) 卷1-卷2
第二十八册 652
(明万历)福建运司志(10611玄览堂丛书)(58-62) 卷3-卷14上
第二十九册 626
(明万历)福建运司志(10611玄览堂丛书)(63-64) 卷14中-卷16
(道光)福建盐法志(11152)(1-4) 卷首-卷5
第三十册 655
(道光)福建盐法志(11152)(5-13) 卷6-卷18
第三十一册 762
(道光)福建盐法志(11152)(14-16) 卷19-卷22
(同治)福建兴盐志略(11154) 352
(光绪)增修河东盐法备览(11862)(1-2) 卷首-卷1 198
第三十二册 754
(光绪)增修河东盐法备览(11862)(3-6) 卷2-卷5
第三十三册 666
(光绪)增修河东盐法备览(11862) (7-10)卷6-卷8
第三十四册 666
(宣统)续增河东盐法备览(11863) (1-3) 450
(宣统)河东盐政纪要稿本(11864) 216
第三十五册 647
(乾隆)两广盐法志 (53784)(1-6)有图 卷首-卷7
第三十六册 661
(乾隆)两广盐法志 (53784)(7-11)卷8-卷13
第三十七册 623
(乾隆)两广盐法志 (53784)(12-16) 卷14-卷20
第三十八册 631
(乾隆)两广盐法志 (53784) (17-18)卷21-卷24
(乾隆)两广盐法外志 (53784) (1-4) 卷1-卷4
第三十九册 617
(乾隆)两广盐法外志 (53784)(5-6) 卷5-卷6 135
(道光)两广塩法志 (有图) (1-3)卷1-卷5 482
第四十册 715
(道光)两广塩法志 (4-7) 卷6-卷12
第四十一册 752
(道光)两广塩法志 (8-12) 卷13-卷20
第四十二册 701
(道光)两广塩法志 (13-16) 卷21-卷27
第四十三册 774
(道光)两广塩法志 (17-20) 卷28-35
盐法隅说 (26786)
第四十四册 680
(宣统)东三省盐法志(11162)(1-4)卷1-卷9
第四十五册 748
(宣统)东三省盐法志(11162)(5-6)卷10-卷14 368
宣统元二两年奏案(11848) (1-4)第一册-第四册 380
第四十六册 756
宣统元二两年奏案(11848)(5-10) 第五册-第十册 570
盐务议略(7957) 186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将详细阐述《稀见明清经济史料丛刊(第1辑)(全46册)PDF电子版》这一珍贵的明清经济史料合集。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包括其学术价值、研究意义、资料的独特性与稀缺性,以及在明清经济史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首先,我们将探讨该丛刊在历史学和经济学领域的深远影响,强调其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脉络的完整呈现。接着,分析该丛刊的资料来源与编辑方式,进一步揭示其收藏的独特性和历史价值。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丛刊中的部分经典史料,特别是那些稀见的原始文献和未曾广泛传播的珍贵档案。最后,我们将展望该丛刊对当代历史研究和经济史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明确其对学术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的实际意义。
1、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稀见明清经济史料丛刊(第1辑)》的出版无疑为明清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该丛刊收录的史料多为当时的官方档案、商贸记录以及民间记载,涵盖了明清两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它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也帮助学者们重新审视和探讨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演变脉络。
对于学术界来说,这一丛刊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的历史价值上,还表现在它为当前的经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以往的明清经济研究多依赖于文献资料的摘要与二手解读,而这一丛刊所提供的原始文献,不仅增强了历史研究的可信度,也为历史学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研究视角与方法。
从学术意义的角度来看,该丛刊帮助填补了明清经济史中某些空白,使得我们对于当时经济结构、市场交易、城乡关系等问题的理解更加立体。例如,丛刊中一些关于商贸管理的文献,揭示了明清时代政府如何通过税收、商会以及各类地方性政策来调节市场秩序,这对现代社会的经济政策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资料来源与编辑方式
《稀见明清经济史料丛刊(第1辑)》中的史料多来自各类政府档案馆、地方志和私人藏书。这些史料虽然在过去未曾得到广泛的研究和传播,但其本身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编辑团队通过多年的细致工作,将这些原始文献重新整理,剔除不必要的干扰信息,并在每份文献后附上注释与分析,使得这些史料在使用时更加便捷。
编辑者不仅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还考虑到现代学者的研究需求,尽可能提供了多维度的背景说明和相关解读。这种做法不仅让史料的使用变得更加直观和易懂,同时也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明清时代经济的运行机制。例如,一些关于明清时期市场贸易的文献,通过精心的注释与背景介绍,让读者能够掌握其中的复杂细节,进而准确地理解当时的经济模式。
此外,丛刊中的文献大多数为手稿或者早期的印刷本,很多内容在其他资料中难以找到。编辑者的责任不仅仅是资料的整理,还包括对这些文献进行系统的分类和筛选。这项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史料的利用价值,使得学者们能够从中提取到更多的有用信息,避免了以往研究中常出现的资料不完整或断裂的情况。
3、丛刊中的经典史料
《稀见明清经济史料丛刊(第1辑)》收录了大量稀见的经典史料,这些史料为明清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依据。举例来说,丛刊中包含了众多关于明清时期的税收政策、商会运作以及地方经济活动的记录,这些内容在传统的文献中往往难以找到。通过这些珍贵的史料,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明清两代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调节来促进经济发展。
特别是在一些有关地方市场和货币流通的记录中,丛刊展示了当时民间商业如何与政府政策交织,并且影响了经济结构的变化。比如,部分史料记载了明清时期特定地区的商业税收与货币流通情况,这对于研究早期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丛刊中的一些较为冷门的史料,如私人商人账簿和地方民间的商业合同,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资料。这些文献不仅呈现了当时市场经济的微观层面,还帮助学者们理解了民间经济活动对官方经济政策的影响。例如,通过研究一些贸易合同,学者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商贸关系的形成及其背后的经济动力。
4、对明清经济史研究的推动作用
《稀见明清经济史料丛刊(第1辑)》的出版对于推动明清经济史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史料的收录,不仅丰富了经济史学者的研究材料,还促使学术界更加重视原始文献的使用和研究。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深入分析,学者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明清两代经济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在当代,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和经济学者开始借助这一丛刊中的原始史料,进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明清时期的经济活动如何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互动,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通过《稀见明清经济史料丛刊(第1辑)》中的史料,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明清时期中国如何参与到全球经济体系中,以及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与互动。
此外,这一丛刊的出版,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许多学者借助这些史料,提出了新的经济模型和历史理论,试图解释明清经济的演变轨迹。在这些史料的支持下,历史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研究得到了显著发展,这为未来的学术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稀见明清经济史料丛刊(第1辑)》是一部具有重大历史与学术价值的资料合集,它不仅为明清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文献,也为当代学者和历史爱好者打开了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对这一丛刊的详细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清两代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还能够通过这些史料发现和解决一些历史研究中的疑点和难题。
总的来说,《稀见明清经济史料丛刊(第1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珍品,其所承载的学术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史料收集范围。它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