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全12册)PDF电子版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文件大小:239 MB
文件格式:PDF
作者:[清] 顾祖禹 撰,贺次君,施和金 点校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5年

【内容简介】
  《读史方舆纪要》清初地理着作。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顾祖禹(1631-1692)撰。祖禹字景范,号宛溪先生,江苏无锡人。他自顺治十六年(1659)开始编纂该书,前后历时二十年成稿。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首为历代州域形势九卷,记述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和地理大势;次为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一百十四卷,分叙其名山、大川、重险,所属府、州、县及境内部分都司卫所的疆域、沿革、古迹、山川、关津、镇堡等,并记载其地发生的历史事件,考订其变迁,剖析其战守利害;再为川渎异同六卷,专叙禹贡山川的经流源委及漕河、海道;末为分野一卷。另附《舆图要览》四卷,内容有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九边、黄河、海运、漕运及朝鲜、安南、海夷、沙漠等图。全书参考二十一史、历代总志及部分地方志书达百余种,集明代以前历史地理学之大成,在当时即被誉为“数千百年所绝无仅有之书”。
该书成稿在清顺治、康熙年间,但内容以明代末年以前的疆域政区及史事为断限,定稿本刊行前后又有局部修改,故今存稿本、抄本与刊本略有参差。清初刊本亦有改窜。稿本现存上海图书馆,另有抄本、刊本多种,最早的嘉庆十六年(1811)龙万育敷文阁本为目前通行版本。

读史方舆纪要 (全十二册)
读史方舆纪要 01册卷一至卷十一.pdf (22.12 MB)
读史方舆纪要 02册卷十二至卷二十一.pdf (23.54 MB)
读史方舆纪要 03册卷二十二至卷三十三.pdf (21.41 MB)
读史方舆纪要 04册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七.pdf (24.24 MB)
读史方舆纪要 05册卷四十八至卷五十六.pdf (20.62 MB)
读史方舆纪要 06册卷五十七至卷六十七.pdf (19.19 MB)
读史方舆纪要 07册卷六十八至卷七十八.pdf (19.37 MB)
读史方舆纪要 08册卷七十九至卷九十一.pdf (19.82 MB)
读史方舆纪要 09册卷九十二至卷一百二.pdf (19.08 MB)
读史方舆纪要 10册卷一百三至卷一百十九.pdf (19.69 MB)
读史方舆纪要 11册卷一百二十至卷一百三十 舆图要览 卷一.pdf (17.18 MB)
读史方舆纪要 12册舆图要览 卷二至卷四.pdf (12.85 MB)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围绕经典地理著作《entity[“book”, “读史方舆纪要”, 0](全12册)PDF电子版》,从其历史渊源、内容结构、学术价值以及电子化版本的应用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首先简要回顾该书的编纂背景和作者经历,引出其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历史研究经典的原因。其次分析该书的结构特点,如历代州域形势、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川渎异同、舆图要览等内容脉络。第三部分聚焦其学术价值:在历史地理、军事地理、经济地理、民族边疆研究等方面的独特贡献。最后,结合其PDF电子版的形式与实用功能,探讨数字化带来的批阅、研究、传播与教学优势。文章旨在展现这部著作不仅是古代地理史料的重要载体,更在当代通过电子化方式焕发新的生命力,为历史研究、地域文化认知、教育教学提供丰富资源。

1、著作历史渊源

《读史方舆纪要》最早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由清初学者 entity[“people”, “顾祖禹”, 0] 着手编撰。citeturn0search3turn0search10turn0search0 他生于明末清初,江苏无锡人,自顺治十六年(1659年)起动手,历时二十余年完成该书的初稿。citeturn0search10turn0search3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参阅《二十一史》、历代总志及诸多地方志,资料繁多,史学功底深厚。citeturn0search4turn0search0 正因如此,该书被誉为“数千百年所绝无仅有之书”。citeturn0search1turn0search3

其成书时代背景在于明亡清兴、政权更迭频繁,作者有着浓厚的历史使命感和地域复兴愿望。citeturn0search3 因此,本书不仅是地理志著,也是“以史为镜、以舆为据”的反思之作。

2、内容结构解析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外加《舆图要览》四卷,后人整理为全12册。citeturn0search3 其内容大体可分为四大板块:第一部分“历代州域形势”九卷;第二部分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一百十四卷;第三部分“川渎异同”六卷;末为“分野”一卷。citeturn0search0turn0search3

“历代州域形势”部分从唐虞三代、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宋、辽夏金元直到明,以疆域、地形、政权更替、山川形胜为线索,描摹历代大势。citeturn0search2turn0search3 “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体例以明代地域政区为纲,详为各府、州、县的山川、古迹、关津、镇堡、沿革及其地理、历史变迁。citeturn0search3

“川渎异同”专论禹贡图说、漕河海道、山川经流源委,强调黄河、漕运、海道在地理史与经济史上的意义。citeturn0search0 “分野”卷则总结全国疆域、东西南北边疆、海夷外邦等,附《舆图要览》展示图版,使文字与图版结合,便于读者整体把握版图格局。citeturn0search1

细看每一部分,该书不仅注重疆域沿革,还强调山川险阻、交通关津、军事据点、经济通道等地理要素。citeturn0search3 例如,在叙述某一府州时,作者往往先说其山川险要,再述其城镇驿站,再论其历史役使、兵守利害。如此详尽,使得地理与历史、军事与经济、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

3、学术价值探讨

首先,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读史方舆纪要》汇聚史书、志书、图版于一体,其资料广博、论述严谨,为后世研究中国疆域变迁、州县沿革、山川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据。citeturn0search0

其次,在军事地理方面,顾祖禹着意描写“山川险要、关塞易守难攻”之地理条件,并结合历代战争兴衰论其用。豆瓣书评中指出:“此书专为兵事而作,意不在地理考证。”citeturn0search3 这种视角使本书在传统地理著作中独树一帜。

再次,在经济地理与社会地理层面,书中对漕运、海道、屯田、盐铁、职贡、民产等也有记载,体现“以地理治国,以史料资政”的思想。citeturn0search3 因此,不仅是地理志,也兼具治国理政、经世致用的功能。

此外,从编纂史角度来看,该书资料的来源广泛、考证严密,既有二十一史,也有地方志、采访考察,体现作者“脚力、眼力、书力”三者兼备。citeturn0search10 它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地理著作中的经典之作,被后世称为“海内奇书”。citeturn0search3

4、PDF电子版应用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读史方舆纪要(全12册)PDF电子版》使这一古典著作获得新的生命力。该版本可以在电脑、手机等设备上便捷浏览,使传统纸本资料更易获取。citeturn0search1

电子版在研究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全文检索、快速定位、屏幕批注、云端分享,为高校课题、史地研究提供便捷工具。相比纸本需要翻阅查找,电子版大幅提升效率,并为跨学科学习提供可能。

此外,对于海外学者、地域文化研究者、兴趣爱好者来说,电子版降低了获取门槛。无论是探寻家乡地理、了解民族边疆、研究古代交通,还是教学用作课堂辅助,数字化版本皆大有裨益。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电子版虽然便捷,但仍需遵循版权法规,尊重出版机构和作者,同时注意屏幕阅读与纸本阅读的差异。并且古籍校勘、注释、版本优劣也需认真甄别,不能仅凭“电子”便忽视学术严谨性。

此外,电子版还便于配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图像叠加技术等现代手段,对书中提供的山川、交通、疆域图版进行再研究、可视化呈现,从而开拓古典地理著作在现代科技辅助下的新路径。

综上可见,电子化既保留了经典内容,也拓展了应用场景,使这部古老著作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总结:

通过对《读史方舆纪要(全12册)PDF电子版》的历史渊源、内容结构、学术价值和数字化应用四个方面系统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这不仅是一部古代地理史著,更是链接历史、地理、军事、经济、人文的综合典籍。作者顾祖禹以其雄厚文史底蕴和实地考察精神,开创了地理史著的新范式,使其历经数百年仍被视为经典。

当今借助电子版形式,这部古典著作获得了新的传播和研究途径:方便快捷、教学友好、跨学科融合,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历史地理研究、地域文化认知与教育普及。我们既要珍视其作为学术典籍的价值,也要善用现代技术让其继续发挥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古籍文献馆古籍文献馆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

会员介绍看上网站的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