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789 MB
文件格式:djvu
书名:(光绪)山东通志
作者:(清)杨士骧等修 孙葆田等纂
出版日期:民国二十三年(1934)
版本:影印民国四年至七年山东通志刊印局排印本
简介:
清光绪十六年(1890),山东巡抚张曜奏请设通志局,纂修《山东通志》,聘着名学者孙葆田为总纂,但不久,张曜死于任上,孙葆田不得不去职,志局几同虚设。20年后,杨士骧任山东巡抚,开始重新整顿志局,仍以孙葆田任主纂,又聘武定府教授法伟堂相与商订义例。志局甫开,而杨士骧调任直隶总督,法伟堂又不幸去世,孙葆田独自肩负起了修志的重任。经过六年的艰辛努力,书稿完成大半,而孙葆田也离开了人世。此时,在籍候选道历城人毛承霖提调局事,督率编辑诸人继承孙葆田未竟之业,又历半年时间而稿本初就,未及剞劂,清朝便灭亡了,此事遂无人过问。民国三年(1914)前都察院都御史历城人张英麟等,又集资开局,聘福山于宗潼主笔,就原书加以校补定稿,翌年(1915年)才开始交付山东通志刊印局铅印出版,又经历3年而最终蒇事。由于刊印时间是在民国年间,所以该志又被称为民国《山东通志》。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机构略又将此书影印出版,广为发行。
从光绪年间开局以迄于印成,该志几经中辍,历30年之久而成200卷煌煌巨着,完成时间恰为宣统三年。该志叙事以宣统辛亥年为止,共200卷,又卷首列圣训典及至圣世纪合为1卷,卷末附录补遗附传等1卷,分舆图、通纪、疆域、职官、田赋、学校、典礼、兵防、河防、艺文、人物、杂志等目,参稽古籍,赡博精审,洵为通志中不可多得之善本,时至今日,仍广为学者重视,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即为上海机构略影印本,共五册,前四册正文,第五册索引。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光绪)山东通志(全5册,正文4册,索引1册)电子版的内容和特点。首先,通过详细阐述该书的编撰背景和历史意义,展示了其在山东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性。其次,深入分析了书中所涵盖的内容范围和特色,包括地理概况、历史沿革、文化风俗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山东的途径。然后,论述了电子版的出版形式和优势,便于广大读者随时查阅和利用。最后,总结归纳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更清晰的认识。
1、编撰背景和历史意义
(光绪)山东通志是清朝时期山东历史文献的重要代表,见证了山东文化的发展和变迁。编撰背景丰富多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知识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该书在山东文献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为后人研究山东地域文化和历史沿革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对其编撰背景和历史意义的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该书的价值和意义。
进一步探讨该书编撰的具体过程和编纂者的心路历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和精髓,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2、内容范围和特色
(光绪)山东通志的内容涵盖了山东地理概况、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名人传记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山东的丰富文化内涵。
书中的地理资料详实可靠,历史记载翔实丰富,为读者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山东资料,是研究山东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该书在文献价值和研究深度上具有独特特色,为山东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宝贵的参考信息。
3、电子版的出版形式和优势
电子版的(光绪)山东通志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便于读者随时随地查阅和利用,极大地方便了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
电子版的出版形式大大提高了书籍的传播效率和使用便捷性,为山东通志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新的途径。
电子版的出版形式还可以保护原版书籍,减少实体书籍的磨损和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4、总结归纳
通过对(光绪)山东通志(全5册,正文4册,索引1册)电子版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书籍在山东文献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学术价值。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电子版的推出为该书的传播和应用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使更多的读者受益于其中的宝贵知识和信息。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该书的影响力和价值会得到更好的体现和传承。
广告语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