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6.72G
文件格式:pdf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
内容简介 · · · · · ·
全书共40册,收录福州、厦门、建阳、宁德、莆田、晋江、龙溪、龙岩、三明地区清代、民国时期编纂的方志78种,是研究福建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重要的地方文献资料。本书是按照覆盖面广、编印质量高、使用价值较大,兼顾地区分布和版本价值的原则编纂。所收方志以晚清时期修纂的为主,以取其涵盖时间长,记述方面广,包容材料多的特点。
目录 · · · · · ·
第一、二册
乾隆福州府志 七十六卷、首一卷 / (清)徐景熹修 ; (清)鲁曾煜,(清)施廷枢等纂
民国闽侯县志 一百零六卷 / 欧阳英修 ; 陈衍纂
第三册
民国厦门市志 三十五卷,首一卷 / 厦门市修志局纂修
第四册
民国同安县志 四十二卷、首一卷 / 林学增修 ; 吴锡璜纂
乾隆马巷厅志 十八卷、首一卷 / (清)万友正纂修
第五册
康熙建宁府志 四十八卷 / (清)张琦修 ; (清)邹山,(清)蔡登龙纂
第六册
民国建阳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 姚有则,万文衡等修 ; 罗应辰纂
民国建瓯县志 三十七卷、首一卷 / 詹宣猷修 ; 蔡振坚等纂 367-755页
第七册
光绪续修浦县志 四十二卷、首一卷 / (清)翁天祜,清)吕渭英修 ; (清)翁昭泰纂
第八册
民国崇安县新志 三十一卷、首一卷 / 刘超然等修 ; 郑丰稔等纂
康熙松溪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 (清)潘拱辰纂修 ; (清)黄鉴补遗
民国政和县志 三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 钱鸿文,黄体震修 ; 李熙等纂
康熙南平县志 二十五卷 / (清)朱夔,(清)文国绣修 ; (清)邹廷机,(清)翁兆行纂
第九册
民国南平县志 二十四卷 / 吴栻等修 ; 蔡建贤纂
第十册
光绪重纂邵武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 / (清)王琛,(清)徐兆丰修 ; (清)张景祁,(清)张元奇等纂
民国重修邵武县志 三十七卷、首一卷 / 秦振夫等修 ; 朱书田等纂
第十一册
民国顺昌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 / 高登艇,潘先龙修 ; 刘敬等纂
道光重纂光泽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 / (清)盛朝辅等修 ; (清)高澎然等纂
乾隆宁德县志 十卷、首一卷、图一卷 / (清)卢建其修 ; (清)张君宾,(清)胡家琪纂
第十二册
乾隆福宁府志 四十四卷、首一卷 / (清)李拔等纂修
第十三册
民国霞浦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 / 刘以臧修 ; 徐友梧等纂
康熙寿宁县志 八卷 / (清)赵廷玑修 ; (清)王锡卤等纂
光绪福安县志 三十八卷、首一卷 / (清)张景祁修 ; (清)黄锦灿等纂
第十四册
嘉庆福鼎县志 八卷 / (清)谭抡修 ; (清)王锡龄,(清)高昊纂
康熙罗源县志 八卷 / (清)王楠修 ; (清)林乔蕃,(清)王世臣纂
道光新修罗源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 / (清)卢凤〓修 ; (清)林春溥纂
民国屏南县志 三十一卷 / 何树德修 ; 黄恩波,张宗铭纂 ; 陆章铨续纂
第十五册
民国连江县志 三十四卷、首一卷、附纪一卷 / 曹刚等修 ; 邱景雍等纂
民国古田县志 三十八卷、首一卷 / 黄澄渊修 ; 余钟英等纂
第十六、十七册
民国莆田县志 三十四卷 / 石有纪修 ; 张琴纂
第十八册
乾隆仙游县志 五十三卷、首一卷 / (清)胡启植,(清)王椿修 ; (清)叶和侃等纂
第十九册
民国永泰县志 十二卷 / 金章,董秉清修 ; 王绍沂等纂
民国闽清县志 八卷、首一卷 / 杨宗彩修 ; 刘训瑺纂
第二十册
乾隆福清县志 二十卷、图一卷 / 饶安鼎修 ; 林昂,李修卿纂
民国平潭县志 三十四卷 / 黄履思等纂修
第二十一册
民国长乐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 / 孟昭涵修 ; 李驹等纂
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册
乾隆泉州府志 七十六卷、首一卷 / (清)怀荫布修 ; (清)黄任,(清)郭赓武纂
第二十五册
光晋江县志 七十七卷、首一卷 / 吴之鋘修 ; 周学曾,尤逊恭等纂
第二十六册
嘉庆惠安县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 / (清)吴裕仁纂修
道光惠安县续志 十二卷 / (清)娄云纂修
乾隆永春州志 三十五卷、首一卷 / (清)杜昌丁修 ; (清)黄任,(清)黄惠纂
民国永春县志 二十八卷 / 郑翘松等纂
第二十七册
康熙德化县志 十六卷 / (清)范正辂纂修
民国德化县志 十九卷 / 方清芳修 ; 王光张纂
乾隆安溪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 (清)庄成修 ; (清)沈钟,(清)李畴纂
第二十八册
民国南安县志 四十八卷 / 苏镜潭纂修
民国金门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 / 左树夔修 ; 刘敬纂
第二十九册
光绪漳州府志 五十卷、首一卷 / (清)李维钰 ; (清)沈定均续修,(清)吴联薰增纂
第三十册
乾隆龙溪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 / (清)吴宜燮修 ; (清)黄惠,(清)李畴纂
乾隆海澄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 / (清)陈锳,(清)王作霖修 ; (清)叶廷推,(清)邓来祚纂
第三十一册
光绪漳浦县志 十九卷、续志一卷、再续志二卷 / (清)陈汝咸原本 ; (清)施锡卫再续纂修
乾隆铜山志 十卷 / (清)陈振藻纂
康熙诏安县志 十二卷、志余一卷 / (清)秦炯纂修
民国诏安县志 陈荫祖修 ; 吴名世纂 : 上篇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云霄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 徐炳文修 ; 郑丰稔纂
第三十二册
康熙平和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 (清)王相修 ; (清)昌天锦,(清)蓝三祝,(清)游宗亨纂
乾隆南靖县志 十卷、首一卷 / (清)姚循义修 ; (清)李正曜等纂
民国长泰县新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 / 郑丰稔纂
第三十三册
乾隆汀州府志 四十五卷、首一卷 / (清)曾日瑛等修 ; (清)李绂等纂
第三十四册
民国龙岩县志 三十七卷、首一卷 / 马龢鸣,陈丕显修 ; 杜翰生等纂
道光漳平县志 八卷、首一卷 / (清)蔡世钹修 ; (清)林得震等纂
同治宁洋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 (清)董钟骥修 ; (清)陈天枢,(清)吴正南等纂
康熙武平县志 十卷 / (清)刘昈纂修 ; (清)赵良生续纂修
第三十五册
民国连城县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 / 王集吾修 ; 邓光瀛等纂
民国长汀县志 [地方志] : 三十五卷、首一卷 / 黄恺元等修 ; 邓光瀛,丘复等纂
第三十六册
民国上杭县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 张汉等修 ; 丘复等纂
民国永定县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 徐元龙修 ; 张超南,林上楠纂
第三十七册
乾隆延平府志 四十六卷、首一卷 / (清)傅尔泰修 ; (清)陶元藻纂
第三十八册
民国明溪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 / 王维梁修 ; 廖立元等纂
民国清流县志 二十七卷 / 林善庆修 ; 王琼纂
民国宁化县志 二十卷 / 黎彩彰等修 ; 黎景曾,黄宗宪纂
第三十九册
民国沙县志 十二卷 / 梁伯荫修 ; 罗克涵纂
雍正永安县志 十卷、首一卷 / (清)裘树荣等纂修
道光永安县续志 十卷 / (清)孙义修 ; (清)陈树兰,(清)刘承美纂
乾隆将乐县志 : 十六卷、首一卷 / (清)李永锡,(清)程廷栻修 ; (清)徐观海等纂
民国泰宁县志 三十八卷、首一卷 / 陈石,万心权修 ; 郑丰稔等纂
第四十册
民国尤溪县志 十卷 / 卢兴邦,马传经修 ; 洪清芳等纂
民国大田县志 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 陈朝宗修 ; 王光张,林韶光纂
民国建宁县志 钱江修 ; 范毓桂纂 / 吴海清续修 ; 张书简续纂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全40册)pdf电子版,是一部极具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的地方志资料集,涵盖了福建省内各个县府的历史、地理、风俗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该电子版的整理与发布,学术界和历史研究者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这些珍贵的地方志资料,从而对福建地方历史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本文将从该电子版地方志的内容特点、历史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对地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资料集的独特价值。
1、中国地方志集成的历史背景
中国地方志的编纂历史源远流长,自唐代开始,地方志便成为了记录地方历史、经济、文化及地理状况的重要工具。福建府县志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历经多个历史时期的整理与修订,积累了大量的地方性资料。福建省地理位置特殊,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其历史与文化的多样性,促使了地方志的不断完善。福建府县志的编纂不仅是地方官员的行政记录,也是文人学者记录地方风貌的工具。该电子版集合了福建各地的府县志,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地方志集成资料库。
中国地方志集成的项目始于20世纪中期,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志书系统。福建府县志作为地方志集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价值不可忽视。不同于普通的年鉴或统计资料,地方志往往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地方习俗以及政治、经济等多维度的信息。福建的地方志资料尤其重要,因为它不仅记录了一个省的地方历史,还体现了福建自古以来的多元文化特征。
通过“中国地方志集成 福建府县志辑(全40册)pdf电子版”的发布,历史学者和文化研究者能够更为便捷地对福建的地方历史进行深度挖掘。这个电子版不仅保留了传统纸质版志书的内容,还通过数字化技术使得资料的检索和查阅更加高效。电子版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研究方式。
2、福建府县志辑的主要内容特点
福建府县志辑(全40册)pdf电子版包含了福建省内各个府县的历史资料。从地理、行政区划、经济发展、风土人情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记载。每一部府县志不仅涵盖了地方的历史沿革,还特别注重了对地方文化、风俗习惯的记录。这些内容的深入挖掘,使得福建府县志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不仅能帮助研究者了解地方的历史背景,还能反映出不同时期地方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该电子版的内容结构通常包括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民风民俗、人口与经济等部分。每一个章节都经过严谨的整理与编辑,确保了资料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尤其是在民风民俗部分,福建府县志详细记录了福建不同地区的传统节庆、民间信仰、民俗活动等,展现了福建地区丰富的文化特色。例如,福建的南音、龙舟竞渡、闽南民俗等,都有详尽的记载与描述。
此外,福建府县志辑也包含了大量的地名、人物、事件的条目,特别是对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记和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于想要深入研究福建历史的学者来说,这一资料集无疑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库。
3、福建府县志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福建府县志辑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为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地方志的研究,学者可以深入探讨地方历史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地区间的文化差异。福建省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其地方志的研究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福建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视角。
其次,福建府县志中的许多内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例如,许多历史文献、碑刻记载、人物传记等,都是地方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这些内容,学者不仅能够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还能够追溯到许多被历史遗忘的地方人物和事物,这对于当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福建府县志辑的整理与出版为地方志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地方志最初可能只存在于零散的手稿和版本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地方志原本可能会面临遗失的危机。通过电子版的整理,地方志的内容得以更好地保存下来,未来的研究者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方便地获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
4、福建府县志辑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福建府县志辑作为地方志的一部分,记录了福建丰富的地方文化,对于保护和传承福建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福建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闽南文化、客家文化、闽北文化等,地方志在传承这些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地方志的记载,福建的传统技艺、民间艺术、风俗节庆等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传承。
此外,福建府县志中的许多内容,帮助我们理解了福建人文地理的复杂性。无论是福建的山水名胜,还是福建的民间信仰,地方志都给予了详细的描述。这些资料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文化的见证。例如,福建的庙会文化、民间信仰和地方语言的多样性,都在地方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福建府县志辑的发布,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文化的再现与复兴。通过地方志的内容,福建省的文化特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对于福建本地居民而言,地方志不仅是历史书籍,更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载体。而对于外界读者,福建府县志则是一扇了解福建历史文化的窗户。
总结:
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全40册)pdf电子版,作为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地方志资料集,全面记录了福建各地的历史、地理、民俗等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这一电子版的发布,学者们能够更加便捷地查阅和研究福建的地方志,为福建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体而言,福建府县志不仅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地方历史、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部资料集的整理与发布,福建省的历史和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希望这一资料集能为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以及地方历史的深入探索提供更多的帮助。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