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大小:23.9 GB
文件格式:pdf
出版时间:古代
特别提示:为了方便分享,以8个DVD文件夹将文件收纳。
稀见中外插图古籍荟萃2目录
DVD01
Atlas of the Physic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of Chile.BY.Gay Claudio
Costumes.manners and customs of all peoples.世界民族风俗与服饰 1821年
Designs of Chinese Buildings.Furniture.Dresses.Machines.and Utensils.1757年
Detail des nouveaux jardins a la mode 1776-1778年
Examples of Chinese ornament.Jones.Owen.1809-1874
Illustrations of the family of Psittacidae.Lear Edward.1832
Quellen zur Geschichte der Familie Fugger.富格尔家族的肖像
Recherches sur les superstitions en Chine.中国民间信仰.By Henri Doré.禄是遒.1911.1912年
The book of spice.奇趣之书.By Irwin.Wallace.1906年
The Chinese opium-smoker.烟片侵蚀晚清中国.12幅插图.1880年
北京城写.真.小川一真.1901
北京景观.余晋龢题.张水淇序.北京特别市公署.民国29年再版.1940年
北京名胜.山本讃七郎1906年摄.1909年再版北清名胜.The views in North China.藤井彦五郎编.明治36年东京国光社出版.1903年
北洋之始.China revolutionized.By John Stuart Thomson.含65幅影像.1913年版
北中国考古图录 1909年
哺乳动物自然史1819-1824年
穿越陕甘.Through Shen-kan.BY Robert Sterling Clark.1912年
存素堂丝绣录.刻丝.刺绣两类.民国.朱启钤着.石印本.1928年刊印
达芬奇手稿.2册.By Leonardo da Vinci.约绘于1490.1503.1504年.西班牙国家图书馆藏.发现于1966年
DVD02
本草品汇精要.42卷.缺卷7.8.19.20.21.24-33.刘文泰等撰.王世昌等绘.明弘治18年.1505年
大草千字文.唐怀素书.余子俊于明成化六年摹刻.明刊本
大宋重修广韵.5卷.宋准景德四年陈彭年等奉敕编撰.南宋宁宗年间杭州翻刻本
丹青一斑.5集.日本.泷和亭画.明治27年芸草堂刊.1894年
鼎锓国朝史记事实类编评释日记故事.4卷.豫章乐莘逸士编.明万历年间刊本
东莱先生诗集.20卷.缺卷7.8.吕本中着.南宋乾道初.沈公雅编刻.1165年
杜德维的相册.北京.福建.江浙沪.广州.By Edward Bangs Drew.1876-1895
二如亭.群.芳.谱.明王象晋辑.元亨利贞四部.30卷.明天启元年序.刊本.1621年
二香琴谱.10卷.清蒋文勋撰.梅华庵藏版.道光13年刊.1833年
梵文大佛顶陀罗尼.即首楞严咒.开宝四年刻.971年
DVD03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25卷.李白着.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明正德15年安正书堂刊.1520年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25卷.缺卷13-20.李白着.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元至大3年勤有书堂刊本.1310年
富格尔家族荣耀秘笈.约尔格·伯瑞乌.1548
工细大悲神咒佛像.上下册.清代彩绘绢画
古今振雅云笺.10卷.徐渭辑.明末天禄阁藏板刊本
花卉.8卷.岛田充房.小野兰山.编着.1763年刊
花卉装饰图案.31种.Floriated ornament.a series of thirty-one designs.by Augustus Welby Pugin.1849年
花甲忆记.A cycle of Cathay.2卷.28章.By W.A.P.Martin.丁韪良.1897年
花隐樱花帖.一册.广赖花隐画.江户时代后期.约1824年
画巧潜览.6卷.大冈春卜编.元文5年敦贺屋久兵卫刊.1740年
锦绣万花谷.前集40卷.后集40卷.明嘉靖14年崇古书院刻本.1535年
谨遵圣谕辟邪全图.The cause of the riots in the Yangtse Valley.周汉编.1891年
酒颠.2卷.附酒颠补.3卷.夏树芳编.陈继儒补.明刊本
居家必备.阙名辑.10卷.读书坊藏板.明刻本
康乾万寿灯图.22式样.彭元瑞编.清代
克拉克考察队华北行纪历史照片.145幅.By Robert Sterling Clark.1908-1909年
李太白文集.巻第1-30
历代帝王真像.绢本.44帧.清乾隆53年姚文翰奉勅绘.1788-1795年.伪作
历代名瓷图谱.Chinese porcelain.明项元汴撰.Bushell.S.W译编.1908年
DVD04
笠翁十种曲.20册.清李渔撰.清康熙年间刻本
凌烟阁功臣图.清刘源绘.光绪10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1884年
岭南玉社丛书.第1集.上下册.广州岭南玉社编.民国14年.1925年
六朝事迹编类.14卷.宋张敦颐撰.宝章阁藏版.光绪13年仿宋绍兴建康府学本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惠能述.2册.明万历35年刊.1607年
毛诗品物图考.7卷.日.冈元凤纂辑.橘国雄画.1785年
梅荫华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影像.By Michel De Maynard.230幅.1906-1912年
苗蛮图册页.1786年
苗族生活图.40幅.清代彩绘
苗族习俗图说.陈浩编.清代
宁寿鉴古.16卷.清.梁诗正撰.民国2年上海涵芬楼石印宁寿宫写本.商务印书馆出版.1913年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16幅.铜版画与着色图.郎世宁等绘.丁观鹏等着色.清乾隆年间
菩提叶画十八罗汉图.册页.18帧.清代.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普鲁士特使远东风景记录.Ansichten aus Japan China und Siam.日本.中国.泰国.60幅版画.1864年
齐白石画集.22幅.荣宝斋新记木板水印.1952年
琴谱合璧.明杨抡撰.太古遗音.伯牙心法.2种.明万历37年刊.1609年
清代女性佩饰与头饰彩绘笔记.法语.18世纪
清代刑罚图.35幅.通草画.19世纪
清赏余录.乾坤.黑川新三郎编着.明治31年.1898年
DVD05
钦定书经图说.孙家鼐等编.50卷.16册.清光绪年间内府石印本
全芳备祖.前集27卷.后集31卷.宋陈景沂编.祝穆订正.民国时期燕京大学图书馆精钞本
全唐诗话.6卷.宋.尤袤撰.明嘉靖13年.张鹗翼伊蔚堂刊.1585年
日.本美术.L’Art Japonais.2册.10章.By Louis Gonse.1883年
日独战史.写.真帖.图版75幅.日本参谋本部编.大正三年版.1916年
日清战争.版画集.236幅.大英图书馆藏
日清战争锦绘.1894-1895年
若翰所书之福音.By Joshua Marshman.最早的铅字活印中文书.1813年
三历撮要.1册.明代毛氏汲古阁影宋钞本
十六罗汉图赞.册页.清乾隆时期内府.泥金绘本
十三经集字摹本.清彭玉雯纂刊.万青铨校正.张小浦鉴定.道光29年刊.1849年
十四经穴歌.1卷.钞本.清代
十竹斋书画谱.16册.明胡正言辑.清嘉庆22年芥子园重刊胡氏彩色套印本.1817年
DVD06
圣学格物通.100卷.明湛若水撰.明资政堂重刻刊本
世界装饰图案.Der Ornamentenschatz.By Heinrich Dolmetsch.1889年
市景三十六行.白描图.19世纪
书画五拾三駅.歌川芳虎画.浮世绘.江户后期
素园石谱.4卷.明林有麟辑.钞本.18世纪
镡津文集.20卷.宋契嵩着.至元19年刊本.1282年
唐诗画谱.8种.8卷.明黄凤池辑.集雅斋藏板.唐本屋太兵卫.宽文12年刊.1672年
推.背图.60像.手钞本.永乐四年.1406.姚广孝序
晚笑堂竹庄画传.清.上官周撰.1743年
文心雕龙.上下卷.50篇.刘勰撰.明杨慎.曹学佺等批点.注2卷.明梅庆生撰.明万历闵绳初刻五色套印本
武经总要.前集22卷.附百战奇法1卷.后集21卷.附行军须知2卷.宋.曾公亮.丁度等奉勅撰.明万历27年刊.1599年
DVD07
西安府景教碑考.La Stele Chrétienne de Si-ngan-fou.By Henri Havret.法文版.1895年
西湖风景.47幅.杭州二我轩照相馆摄.1911年
西清砚谱.2册不分卷.清于敏中等编.清内府写绘本.史语所藏版
习画百题.5册.川端玉章画.彩色套印本.明治31年刊.1898年
仙佛奇踪.4册.消摇墟3卷.寂光镜3卷.长生诠1卷.无生诀1卷.明洪应明撰.明万历30年.1602年
校碑随笔.附补遗.方若撰.罗振玉亲笔校批.中东石印局.清宣统2年
欣赏编.10卷.明沈津编.续10卷.明茅一相编.明万历年间刊本
新编相法五总龟.朝鲜写本.万历18年.1590年
新定三礼图.20卷.宋聂崇义集注.清康熙12年通志堂刊.1673年
新镌图像郑氏女孝经句解.唐陈郑氏撰.明黄治徴注.明万历18年刊本.1590年
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5卷.宋王惟一编修.元刻本
新刊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上中下卷.元至治间新安虞氏刊本
新刊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上中下卷.元至治间新安虞氏刊本
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上中下卷.元至治间新安虞氏刊本
新刊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上中下卷.元至治间新安虞氏刊本
新刊全相秦并六国平话.上中下卷.元至治间新安虞氏刊本
新刊重订出像附释标注音释赵氏孤儿记.2卷44齣.陈氏尺蠖斋评释.明绣谷唐氏世德堂校订刊本
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20卷.四雪草堂订本.清籁阁藏板
新锲徽郡原板梦学全书.2卷.明代.书林杨玉林半留堂刊本
新制灵台仪象图.乾坤.南怀仁编.117图.清康熙年间
延禧堂忆旧帖.澄怀八友图.2卷.蔡新集.清乾隆48年拓本
晏子春秋.6卷.晏婴撰.凌稚隆评校.明吴兴凌澄初朱墨套印本
艺苑名言.8卷.蒋澜辑.清乾隆四十年蒋氏怀谷轩写刻本.1775年
御制人臣儆心录.满汉文.2册.顺治帝钦定.1655年刊
DVD08
杂剧新编.杂剧三集.33卷.33种.清邹式金编.附陌花轩杂剧.清顺治18年刊.1661年
造像量度.36幅.18世纪
长江之帆船与舢板.The junks and sampans of the Yangtze.2卷.By G.R.G.Worcester.1947-1948年
支.那建筑细部集.含图版100页.洪洋社编辑出版.1928年
支.那事变写真帖.铃木贞吉编.昭和12年湖东会战编.1938年
中国瓷器.La Porcelaine de Chine.全版插图31幅.By O.Du Sartel.1881年
中国的建筑与景观.Baukunst und Landschaft in China.BY Ernst Boerschmann.1923年.黑白版
中国建筑彩画图案.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彩印.1955年
中国建筑彩绘笔记.工具与样式.Essai sur l’architecture chinoise.2册.18世纪
中国戏曲服装图案.东北戏曲研究院研究室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1957年
中国新疆地区考古和地形探测之旅初步报告.Archaeological and topographical exploration in Chinese Turkestan.By M.Aurel Stein.1901年
中国园林艺术.97幅铜版画.By Georges-Louis Le Rouge.1776-1788年
中华苗蔓花.华夏纵览.Unkraut Knospen und Blüten aus dem blumigen Reiche der Mitte.By Richard Pieper.德文版.1900年
重订校正魁板句解消砂经节图地理诀要雪心赋.卜应天着.明谢志道注.明万历30年余氏怡庆堂刊.1602年
重刊补注洗冤录集证.6卷.宋慈着.王又槐增辑.李观澜补释.清道光24年翰墨园四色套印本.1844年
重刊许氏说文解字五音韵谱.12卷.宋李焘撰.大字本.1699年
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上下册.元王实甫撰.明万历20年熊氏忠正堂刊.1592年
祝由科.秘诀奇书.乾元亨利贞五册.明末清初钞本
字形纹章图案集.Schriften Atlas.By Ludwig Petzendorfer.1898年出版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 《稀见中外插图古籍荟萃2(135册)pdf电子版》是一部极具收藏与研究价值的数字化古籍总集,涵盖中外珍稀插图书籍的精粹版本,横跨艺术、历史、文学、宗教、地理等多个领域。该套电子版不仅通过高清扫描再现了古籍原貌,更以系统的数字整理方式,让现代读者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近距离感受古籍艺术的独特魅力。本文将从“版本价值与文献意义”、“插图艺术与审美风格”、“数字化保护与学术传播”、“阅读体验与文化启示”四个方面,对这部电子古籍合集进行系统阐述,深入探讨其在文化传承、学术研究与视觉艺术方面的综合价值,从而展现这一套作品在古籍数字化时代中所代表的独特意义与精神财富。
1、版本价值与文献意义
《稀见中外插图古籍荟萃2(135册)pdf电子版》汇集了中外稀见古籍的影印版本,其文献价值首先体现在“稀见”二字上。这些古籍往往印数极少、流传有限,许多原版藏于世界级图书馆或私人收藏中,普通读者难得一见。电子化后的汇编让这些珍贵典籍得以普及,使研究者能够在学术探索中跨越地理界限,直接参照原始文献。
从版本学的角度看,该套合集囊括了不同朝代、不同印刷体系下的古籍样本,包括中国宋版、明清刻本以及欧洲的铜版画插图书籍,构成了中外出版史的缩影。这些古籍不仅记录了文本内容,更呈现了当时的装帧风格、印刷技术与文化背景,具有极高的史料参照价值。
此外,这135册电子书为学术界提供了系统化的文献整理样本。它使研究者能够对比中外印刷艺术的演变,考察插图在学术传播中的功能与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古籍学、图像学、艺术史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可以说,这是一座连结古今的文化桥梁,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基石。
2、插图艺术与审美风格
《稀见中外插图古籍荟萃2》之所以备受瞩目,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插图”的艺术价值。这些插图不仅仅是文字的辅助,更是古人艺术思维的具象表达。从中国工笔插画到欧洲铜版蚀刻,从宗教题材的神圣叙事到自然科学的观察写实,每一幅插图都蕴含着时代的美学气息。
中国古籍中的插图往往体现文人画的精神追求,笔法细腻、意境深远。例如,《山海经图》、《芥子园画谱》等作品通过线条与墨色的层次表达出虚实结合的东方美感。而西方古籍则重视结构比例与写实精神,如《圣经插图》、《自然史图鉴》等,展示了文艺复兴后科学与艺术并行的风格。
这些插图跨越文化的鸿沟,在电子版中得以高精度重现,使读者能欣赏到原版印刷的细节与色彩差异。这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不同文明在插图艺术中的互鉴与融合,展现出人类共同追求美与知识的普遍精神。
3、数字化保护与学术传播
数字化的出现为古籍保护提供了新的路径。《稀见中外插图古籍荟萃2(135册)pdf电子版》的推出,正是古籍数字化成果的重要体现。相比纸本收藏,电子版不仅能有效防止物理损耗,还能实现长期保存与多端共享,从而使珍稀资源得以永久流传。
在学术传播层面,这套电子合集极大地拓展了古籍研究的可能性。研究者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图像比对、文本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古籍中的语言、插图、版式进行系统研究。这种跨媒介的创新方式,使古籍研究从传统静态阅读转向动态分析,极大提高了研究效率。
此外,电子化也打破了学术资源的壁垒,使得个人学者、学生乃至大众读者都有机会接触这些原本高门槛的珍藏典籍。这不仅推动了知识的民主化,也为传统文化的再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数字化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文化再生的过程。
4、阅读体验与文化启示
阅读《稀见中外插图古籍荟萃2(135册)pdf电子版》,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种文化体验的延伸。电子版在高清扫描与排版上保持了原貌的细节,使读者仿佛手捧原书,穿越至百年前的学堂、画室或印坊之中。那种墨香与纸感的缺失,反而被数字化带来的清晰度与便利性所弥补。
在阅读这些古籍插图时,读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度与艺术的温度。每一幅图像背后,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时代的观念与社会的价值取向。通过对比中外插图风格的差异,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文明对“美”的定义与表达方式。
更重要的是,这套合集给予当代人深刻的文化启示。它提醒我们,文化遗产不是静态的收藏,而是活态的精神传承。通过数字化保存与传播,古籍中的智慧被重新激活,成为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这种“古为今用”的理念,正是数字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总结:
《稀见中外插图古籍荟萃2(135册)pdf电子版》以其独特的文献价值、艺术魅力与数字化创新,成为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成果。它不仅让尘封的历史重新焕发生机,也让中外文化在数字世界中再度交汇,为学术研究与美学欣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无论从收藏价值还是学术意义来看,这套电子版都是一座跨时代的文化宝库。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这部合集的推出代表着文化传承方式的转型。从纸页到像素,从孤本到共享,它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再生与延展。未来,随着更多古籍数字化项目的开展,人类文明的瑰宝将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照亮更多求知与审美的心灵。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