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滑寿《读素问钞》PDF医学古籍电子书下载。
简介
《读素问钞》,医经着作,又名《续素问钞》,3卷(一说9卷)。元代滑寿(伯仁)编辑,明代汪机(石山)续注,刊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滑氏选录《素问》中之重要内容,分脏象、经度(十二经)、脉候、病态、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汇萃等12类,重予编次,钩玄提要,注释简明。本书为摘要类编注释《素问》的第一家,编次、分类均较为可取,开《内经》节略、类编之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汪氏之补注则阐发滑氏未尽之义。
滑氏以医源于岐黄,不读其书则无以知病源,遂取《素问》原编,删繁撮要,各以类从,撰为是书。卷上为藏象、经度、脉候、病能,卷中为摄生、论治、色诊、针刺,卷下为阴阳、标本、运气、汇萃,凡十二类。书末附补遗一篇。经滑氏节要类编,并加以扼要注疏之后,《素问》之学术理论体系确有“撮其枢要”以便后学之功。后汪氏又对滑氏之书加以续注。其中凡续补王冰之注者,均以“续”字弁之于首简;间附出己见者,则以“愚谓”二字别之;滑氏原本所辑及其自注者如旧,俾旧注与续补者各有分辨,学者知有所择。汪氏学宗丹溪,故其续注时引丹溪之语训释。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句,汪氏补注引“丹溪云……失而不治,湿郁为热,热留不去。大筋软短者,热伤血不能养筋,故为拘挛;小筋弛长者,湿伤筋不能束骨,故为痿弱”,使经旨显明而切合临床。
作者简介
滑寿,元代医学家。字伯仁,晚号撄宁生。祖籍襄城(今属河南),祖父迁居仪征(今属江苏)。初习儒,工诗文。曾从名医王居中学。精研医经,谓《素问》多错简,因按脏象、经络、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脉、针刺、阴阳、标本、运气、汇萃十二项,类聚经文,集为《读素问钞》三卷。又撰《难经本义》两卷,订误、疏义。主张精研医经,以掌握医学机要。后学针法于东平高洞阳,尽得其术。内科诊治则多仿李东垣。精于诊而审于方,治愈沉疴痼疾甚众。尝谓“医莫先于脉”,乃撰《诊家枢要》一卷,类列二十九脉,颇有发挥。又采《素问》《灵枢》之经穴专论,将督、任二经与十二经并论,着成《十四经发挥》三卷,释名训义。另有《伤寒例钞》(一作《伤寒论钞》)三卷、《本草发挥》一卷、《脉诀》一卷、《医韵》、《痔瘘篇》等,均佚。其治疗验案数十则,收入朱右《撄宁生传》。后世有《明堂图》四幅,题为滑寿撰。明洪武(1368~1398)年间卒,时年七十余。
部分截图





table{ margin:0 auto;}
|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读素问钞》是元代医学家滑寿所作的一部医书评论及注解之作,基于《黄帝内经·素问》的经典医学理论,为后世医学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本书不仅仅是对《素问》的注释,更是滑寿结合当时医学知识与个人经验,进行深度阐述与反思的作品。全文内容贯穿了关于气血阴阳、脏腑学说、诊断与治疗等多方面的医学知识。在阐述《素问》的基础理论时,滑寿既坚守传统,又对一些理论进行补充和创新,体现了其作为元代重要医学思想家的独特视角。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读素问钞》的学术价值、医学思想、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力求全面呈现这部作品的深刻意义。 1、《读素问钞》的学术价值《读素问钞》作为元代医学经典之一,其学术价值首先体现在对《黄帝内经·素问》的深刻解读与注释上。滑寿通过细致的分析,将《素问》中的复杂医学理论进行了系统化、条理化的阐述。在其注释中,滑寿不仅对经文中的难点、疑点进行详细解释,还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中医经典的传承和发展,使得许多后来无法理解的医学难题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其次,《读素问钞》突出了阴阳、五行等传统中医学说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例如,滑寿对“气”的论述,详尽地解释了气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气虚、气滞等病理状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这一理论的提出,深化了《素问》中关于气的基本概念,使得中医治疗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再次,《读素问钞》对脏腑学说的诠释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滑寿强调了脏腑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尤其是在脏腑功能的解释上,滑寿做出了自己的创新与补充。通过对经典文献的研究与反思,他进一步补充了脏腑学说的内涵,推动了传统医学理论的发展。 2、《读素问钞》中的医学思想滑寿在《读素问钞》中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医学思想,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对“治未病”理论的重视。《黄帝内经》强调了“治未病”的概念,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调养、预防等手段来保持身体的健康。滑寿在其注解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并提出了“未病先防”的医学观点。滑寿认为,通过日常的养生和疾病预防,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增强个体的免疫力。 此外,滑寿还强调了中医治疗的个体化原则。在《读素问钞》中,他反复提到,“治病必先辨证”,强调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病因、症状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一观点体现了滑寿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深刻理解,同时也突出了中医的灵活性与实践性。 滑寿的医学思想还体现在他对阴阳学说的灵活运用上。阴阳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础,在《读素问钞》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滑寿结合当时的临床实际情况,分析了阴阳失调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并提出了治疗阴阳失调的具体方法。通过这些注解,滑寿不仅保留了《素问》的核心思想,还在实践中为其增添了新的活力。 3、《读素问钞》对历史医学的影响《读素问钞》自问世以来,对历史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滑寿通过对《素问》文本的注解,使得这一部经典医学著作得以流传并广泛被后代医学家引用。滑寿的解读不仅深化了《素问》的内容,也为后来的医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研究框架和理论依据,推动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持续发展。 其次,《读素问钞》在当时的医学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滑寿在书中提出的一些新的医学观点,如气滞、血虚等病理学说,对于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医学家在阅读此书后,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不断探索和实践这些理论,使得中医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在不断提升。 再者,《读素问钞》的学术价值也影响了后世的医药学研究。滑寿的这部作品不仅成为了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也为一些后期医学书籍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例如,《本草纲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读素问钞》理论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药学的学术体系。 4、《读素问钞》的现代价值尽管《读素问钞》问世已有数百年,但其在现代医学领域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现代医学的视角下,滑寿所提出的很多理论,依然能够为我们提供新的启发。例如,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这与《读素问钞》中的一些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尤其是“治未病”的理论,强调预防和保健,这与当今健康管理的理念非常契合。 此外,滑寿对脏腑学说、气血阴阳等内容的阐述,在现代医学理论体系中也找到了相似的概念。虽然中西医在理论基础上有很大的差异,但许多中医理论通过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正逐步展现出跨学科融合的潜力。例如,气的理论可以与现代免疫学、神经学等学科相结合,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视角。 《读素问钞》的现代价值还体现在其对传统中医文化的传承作用上。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方法,《读素问钞》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使得现代中医学术逐渐走向成熟和系统化。 总结: 《读素问钞》不仅是元代滑寿的医学精华之作,也为后世的医学发展与传承奠定了基础。其在医学理论、实践方法以及历史影响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滑寿通过对《素问》的深入解读,不仅使得中医理论得以更加完备,也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读素问钞》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和医学体系。它不仅为传统中医提供了系统的知识框架,也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在全球医学日益融合的今天,《读素问钞》的价值依然在继续传承和创新。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 联系我们 ![]()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会员介绍看上网站的私聊
|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