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_2018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 第15种 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
【作者】: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编
【出版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时间】:2018
【页数】:557
【ISBN】:9787030568892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我国蚕丝业的历史概述
第一节 蚕丝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蚕丝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节 蚕丝的向外传播和出口贸易
第二章 近代缫丝工业的发生与初步成长(1843—1894)
第一节 蚕丝生产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发展
第二节 桑蚕丝的商品生产与市场
第三节 生丝出口贸易的发展变化
第四节 近代缫丝工业的发生与初步成长
第三章 近代缫丝工业的发展与局限(1895—1928)
第一节 从国际市场看本阶段(1895—1928)我国的蚕丝业
第二节 本阶段全国蚕丝业鸟瞰(1895—1928)
第三节 各省蚕丝的产销概况及其机械缫丝业
第四节 蚕丝业的商业网与层层剥削
第五节 洋商的掠夺和侵蚀
第四章 中国缫丝工业的卷入危机与急剧衰落(1929—1936)
第一节 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缫丝工业的袭击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缫丝工业的排挤与打击
第三节 中国缫丝工业的破产半破产
第四节 在丝业危机与金融危机交织下出现的资本集中
第五节 洋行的垄断与对华行的压制
第五章 中国缫丝工业的全面破产(1937—1949)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缫丝工业
第二节 官僚资本垄断下的缫丝工业(1946—1949)
第六章 柞蚕丝
第一节 柞蚕丝的起源和发展(1842年前)
第二节 近代柞蚕丝工业的发生与成长(1843年后)
第七章 我国的蚕丝改良与蚕丝统制
第一节 蚕丝改良与蚕丝合作
第二节 制丝改良与蚕丝统制
第八章 中国缫丝工业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
第一节 资本家对缫丝工人的压迫与剥削
第二节 上海缫丝工业的工人运动
第三节 各地缫丝工人的重要罢工斗争
附录
· 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_2018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_2018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以《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2018版)》为研究核心,从史料脉络、技术演进、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展开系统阐述。文章首先概括近代缫丝业由传统向机械化转型的关键节点,其次分析丝业制度变化与市场力量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再现书中对地方产业格局与企业家群体的深度描绘,并揭示缫丝工业在推动女性就业、区域经济以及现代工商业体系中的意义。全文结构严谨,段落分布均衡,旨在帮助读者整体把握该书的史学价值与现实启示,同时还呈现这一产业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寻找自身定位。通过对书中内容的解读,可更好理解近代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复杂性以及传统产业现代化的艰难与突破,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核心动力与时代精神。
1、缫丝工业的历史脉络
《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2018版)》系统梳理了自清末以来缫丝业的历史变化,尤其强调了丝绸业从家庭作坊向工厂制度过渡的过程。此阶段的行业变革深刻反映了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换的时代趋势。
书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绸成为外贸重要品类,国际需求的扩大迫使传统缫丝体系面临巨大压力。在外部市场竞争下,国内丝商和地方政府逐步意识到改良缫丝技术的重要性,开启了行业内部的现代化探索。
进入民国时期,缫丝工业的制度改革逐渐清晰,包括行业协会的建立、税制调整及金融资本的介入。书中利用大量史料展示了行业组织化程度的提升,为近代工业经济结构的形成奠定基础。
2、缫丝技术的现代化进程
该书在技术史层面的论述极为详尽,介绍了缫丝工艺从手摇缫丝、脚踏缫丝向蒸汽动力及电力驱动的机械缫丝转型。技术革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改变了工厂组织方式和劳动分工。
书中特别强调日本和意大利对中国缫丝机械化的影响。通过设备引进、工人培训和技术试验,各地逐步建立起新式缫丝厂,形成近代意义上的工业体系。技术吸收、再创新成为推动行业成长的重要机制。
此外,作者还利用大量数据说明机械化如何改变生丝品质,使中国生丝出口逐渐达到国际市场标准,并在一定时期内恢复竞争力。这些变化背后体现的是国家、企业与市场多方力量的互动。
3、产业结构与市场体系变迁
书中在产业结构部分重点论述了江浙地区作为中国近代缫丝工业中心的形成过程。凭借丰富的蚕桑资源、便利的交通网络以及商业传统,该区域迅速集中大量资本与劳动力,构建起规模化生产体系。
随着行业规模扩大,缫丝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市场机制逐渐成熟。书中从价格波动、产品等级制度以及出口贸易关系等方面深入剖析行业运作模式,并展示其在全球丝绸市场中的地位变化。
另外,丝业金融体系的形成是书中的另一亮点,包括质押贷款、生丝期货交易以及地方银行的资本输送。这一系列机制的出现让缫丝业更具市场化特征,也成为中国近代经济体系完善的重要部分。
4、缫丝工业的社会影响与时代意义
《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2018版)》不仅研究产业本身,还关注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缫丝厂大量吸纳女性劳动力,使女性在家庭以外获得经济收入,从而推动社会性别角色的调整。
书中还强调缫丝工业对地方城市化的显著推动作用。许多传统乡村因缫丝厂的设立而逐渐发展出工商业集市,带动了人口迁移、基础设施改善与城市功能扩张。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缫丝行业的兴衰折射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挑战与机遇。面对全球市场冲击与内部制度缺陷,缫丝业的发展历程成为理解近代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样本。
总结:
总体来看,《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2018版)》以翔实史料和严谨逻辑呈现了中国缫丝业在近代的全面变迁。从技术革新到制度调整,从产业竞争到社会影响,该书不仅重建了行业史,更为理解近代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视角。通过本书的梳理,可清晰看到传统产业在全球化冲击下的应对方式及其现代化路径。
本篇文章根据书中核心内容展开分析,希望帮助读者从宏观到微观理解中国缫丝工业的复杂性与时代价值。缫丝业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其发展逻辑对于当代产业升级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