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野县水利志 199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博野县水利志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博野县水利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除涝治碱、农田灌溉、管理工作、堤防建设等。
编纂人员:蔡书田 , 董永志
编纂单位:河北省博野县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0000-1995
出版时间:1999年
出版单位:保定市北方胶印厂;博野县水利局
目录
封面
博野县水利志
版权页
图片
《博野县水利志》编委会人员名单
《博野县水利志》编委会办公室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自然概况
第二章 水旱灾害
第三章 防洪
第四章 除涝治碱
第五章 农田灌溉
第六章 河渠建筑物
第七章 生活用水
第八章 管理工作
第九章 水政 人物
第十章 艺文
附录 县外施工
编后记
· 博野县水利志 199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博野县水利志 199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以《博野县水利志(1999年版)》为核心参考主题,从编纂背景、历史沿革、工程体系与管理机制四个方面展开系统论述。文章首先回顾水利志书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分析其在记录水利资源、反映治理路径、总结工程经验方面的重要价值;其次深入探索博野县水利事业的发展脉络,从自然水系、农田水利建设到防洪排涝体系逐一展开;并对志书中呈现的水利工程体系进行结构化解读,说明其对区域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产生的深远影响;最后,对水利管理制度、组织体系与群众参与机制进行解析,揭示博野县水利建设得以稳定、持续推进的治理逻辑与制度根基。全文旨在通过再述与延伸1999年版水利志的内容,使读者得以在更完整的叙述框架下理解博野县水利事业的历史轨迹与发展精神。
1、志书编纂背景与价值
作为地方性综合水利文献,《博野县水利志(1999年版)》承载着记录历史、指导实践的重要使命。编纂者在整理县域水利资料时,梳理了历代水利建设的真实状况,使人们能够透视水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深度关联。这部志书的出版,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未来水利建设工作的启示。
其编纂背景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县域基础设施大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农业改革深化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水利成为农业稳定生产的重要保障。志书编纂团队在多方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将自然水系、工程资料、管理变迁等内容系统汇总,为当时的水利建设提供了理论与经验支撑。
此外,《博野县水利志(1999年版)》更具有文化价值与学术价值。它不仅保存了县域水利工程的技术记录,也反映了地区社会组织、群众参与和自然环境变迁的脉络,构成一种跨学科意义的重要文献资源。尤其对于研究区域治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传统水利智慧的学者而言,具有高度参考价值。
2、水利发展历史沿革概述
博野县地处冀中平原,自然水系以季节性径流与人工渠道为主。自古以来,当地便形成以蓄水、引水和排水并重的水利体系,以适应旱多涝少、降水分布不均的自然环境。志书对这些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整理,使各个历史阶段的水利建设特征得以清晰呈现。
新中国成立后,博野县水利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志书的记录中,可以看到从1949年至改革开放初期,一大批以引水、灌溉、农田水利改造为主的工程相继建设,为农业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运动,使博野县的灌溉面积大幅提高。
进入八十年代后,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下,水利体系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志书对这一时期的工程扩建、水利设施维护以及管理创新进行了翔实记载。1999年版志书可视为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总结,使后人能够更好地掌握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的过程。
3、县域水利工程体系解析
《博野县水利志(1999年版)》详细记录了县域水利工程的类型、功能及其布局特点。无论是大型水库、小型塘坝,还是灌溉渠系、排水干沟,都构成了博野县水利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志书通过工程分类,使不同规模与功能的水利设施形成系统化呈现。
其中,农田灌溉体系是志书中重点描述的部分。通过渠系延伸与泵站建设,博野县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灌溉结构,使农作物获得更稳定的生长条件。志书不仅记录了工程数量,还包括渠道长度、泵站功率、灌溉面积等具体技术指标,使其具有较强的可研究性。
防洪排涝工程也是博野县水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志书对排涝干沟、分洪设施、护堤工程的布局作了细致描述,反映出县域治理水患的综合策略。特别是在雨季洪水频发时期,这些工程在保护农田、乡村社区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4、水利管理机制与治理经验
《博野县水利志(1999年版)》不仅记录工程,也呈现了水利管理制度的演变。在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逐步形成责任清晰、运行高效的管理模式,使工程能够长期保持良好效能。这是志书的重要特点之一。
群众参与是博野水利管理的传统优势。志书中大量记录了群众投工投劳、集体管理水利设施的做法。这种治理方式既降低了工程维护成本,也增强了群众对水利设施的认同感,使水利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
随着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博野县逐渐引入现代水资源管理思路,包括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水资源调度体系建设等。1999年版志书将这一变化以较全面的方式呈现,为后来研究地方水利治理模式提供了宝贵案例。
总结:
《博野县水利志(1999年版)》以其翔实的资料与系统的结构,全面展示了县域水利事业的历史轨迹与技术特征。通过本篇文章从编纂背景、历史沿革、工程体系到管理机制四个维度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博野县水利建设的深层逻辑及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这部志书不仅是博野县水利事业的历史记录,更是区域农业发展、社会治理经验的重要结晶。它所呈现的治理智慧、群众参与机制和工程体系建设经验,仍对当下的水资源保护与乡村振兴具有积极启示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