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南县教育志 1705-1987 198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广南县教育志 1705-1987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广南县教育历史和现状。
编纂人员:刘后权
编纂单位:广南县教育局
内容时限:1705-1987
出版时间:1989年
目录
封面
广南县教育志
图片
省教委批示
序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教育宗旨
第二章 教育行政
第三章 私塾 义学 书院
第四章 幼儿教育
第五章 小学教育
第六章 普通中学
第七章 师范教育
第八章 职业教育
第九章 少数民族教育
第十章 业余教育
第十一章 考试
第十二章 体育卫生
第十三章 勤工俭学
第十四章 教师
第十五章 党群组织
第十六章 经费及设备
第十七章 人物
附录:一九八七年各级各类学校一览表
编后记
《广南县教育志》编纂领导小组
《广南县教育志》编辑组
《广南县教育志》勘误表
· 广南县教育志 1705-1987 198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广南县教育志 1705-1987 1989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以《广南县教育志 1705-1987》(1989年版)为中心,本文从成书背景、史料价值、教育发展脉络以及编纂特征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呈现这部地方教育志书在地方文化记忆与教育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文章首先概述其在时代变迁中承担的史录、教化与资源整合功能;随后分析其对教育制度沿革、学校建设、师资成长和民族地区教育变迁的系统记录;再进一步阐释其对社会结构、文化生态及地方治理的启示意义。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阐发,文章展示了该志书在地方文献中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以当代视角重新审视其背后的历史逻辑、文化深意与教育经验,为读者提供一份系统且深入的学术性解读。
1、成书背景与时代环境
《广南县教育志 1705-1987》编纂于改革开放初期,其1989年版问世,凝聚了地方文史工作者对教育史系统整理的努力。此时期,全国范围内的地方志修撰工作重启,各地致力于恢复中断的史志传统,推动文化与学术资源的重新建设。广南县教育志的成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完成,体现了地方对教育传承的高度重视。
广南地处滇东南,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历史上教育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和民族特色。志书的编纂不仅是对教育制度变迁的记录,也是对多民族文化融合背景下教育实践的总结。因此,它既是一部教育志书,也是一部具有深厚区域文化特质的地方史。
成书的时代背景还体现了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趋势。随着1980年代教育体制的调整,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均迎来新局面。志书在整理过去两百余年资料的同时,也隐含着为当代教育决策提供经验借鉴的意图。
2、史料收录与价值体现
该志书时间跨度自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至1987年,历时两百余年,具有极高的史料密度。其内容涉及教育机构设立、学制变革、师资情况、经费来源等多方面,是研究广南地域教育史不可替代的重要文献。尤其是清代与民国时期的教育记载,为当前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志书的史料价值还表现在其对民族教育内容的详尽呈现。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广南县的教育发展深受民族结构影响,志书详细记录了不同族群在教育中的参与情况以及各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内容的影响,使其成为民族教育研究的重要依据。
此外,志书在教育人物、学校风貌、教学活动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图片、记录与统计数据,增强了其文献真实度。对于当下的教育学、民族学、地方史研究者而言,这些资料不仅可作分析依据,还可用于教育政策的历史回溯与区域比较研究。
3、教育发展脉络与内容重点
志书对广南教育由启蒙、停滞到逐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系统梳理。清代科举制度盛行时期,地方书院与私塾逐渐形成教育雏形;民国时期受到新式教育影响,开始出现小学、中学等近代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更形成以基础教育为核心、职业与成人教育为补充的现代教育体系。
志书特别强调了解放后教育体系的重建与发展。在政府主导下,扫盲运动、农村学校的广泛设立、民族教育政策的实施,使广南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资源的改善、学校数量的增长,均在志书中得到明确反映。
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重视。广南的经济结构长期以农业为主,志书详细说明了职业教育在提升劳动力技能、促进农村现代化中的作用,这使其成为研究区域经济与教育互动关系的典型案例。
4、编纂特色与学术意义
《广南县教育志 1705-1987》编纂体例严谨,结构清晰,充分体现了地方志书“述、记、志、传”结合的特点。志书在叙述教育制度沿革时采取纪事本末体与专题体相结合的方式,使其既具时间序列清晰性,又具问题研究的深度。
编纂过程中注重口述资料与档案材料的融合,既弥补了部分时期纸质档案缺失的问题,又保证了志书内容的广泛性与真实性。口述材料中包含大量教育工作者的经历与学校发展过程,使志书带有鲜明的人文色彩。
在学术意义上,志书不仅为教育研究者提供史料,也为地方治理、文化研究、民族融合研究等领域提供参考。其详细的数据、系统的结构及丰富的案例,使其成为研究区域文化与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源。
总结:
综上所述,《广南县教育志 1705-1987》(1989年版)是一部兼具文化价值、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的综合性教育文献。它系统梳理了两百余年间广南县教育的发展脉络,从制度变革、学校建设、民族教育到社会影响等方面展现了地方教育的完整面貌。
这部志书不仅是一份记录历史的文献,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教育桥梁,为我们理解教育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提供了关键视角。无论是地方文化研究者还是教育史学者,都能从中获得重要启示。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