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北民建志 1945-2013 201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江北民建志 1945-2013
内容简介: 江北民建见证了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光荣历史,传承着中国民主建国会的优良传统。早在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前,民建主要创始人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于1938年由上海迁至重庆张家花园。1939年重庆大轰炸后,黄炎培在江北寸滩白沙沱选址建校,为抗战救国培养了大量具有爱国热情的优秀应用型人才。民建成立后,江北民建会员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编纂《江北民建志》,正是为了比较完整和系统地反映江北民建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为了解和研究江北民建历史提供可靠翔实的历史资料,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编纂人员:龙平 , 范裕彤 , 朱明才
编纂单位:江北民建志编委会
内容时限:1945-2013
出版时间:2016年
目录
封面
版权
编委会
图片
序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组织沿革
第二篇 自身建设
第三篇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第四篇 社会服务
第五篇 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第六篇 中央领导视察
第七篇 荣誉
附录
· 江北民建志 1945-2013 201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江北民建志 1945-2013 2016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篇文章以《江北民建志 1945-2013(2016年版)》为中心,围绕其历史价值、编纂特点、组织发展轨迹以及社会贡献四个方面展开深入论述,旨在呈现该志书作为地方组织史料的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梳理民建江北组织自诞生至2013年间的关键历程,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完善、成员结构演进等内容;其次,对志书的编撰过程进行解析,凸显其史料来源丰富、结构严谨、考证严密的特点;再者,通过分析组织在政治参与、经济建设与社会服务方面的典型事迹,展示民建江北在地方治理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最后,讨论该志书对后续研究、地方档案建设及民主党派历史传承的意义。文章力求以平实语言、详实内容、清晰结构,为读者呈现该志书的历史深度与时代价值,为理解江北 民建的发展脉络与精神品格提供尤其重要的参考。
1、组织沿革与历史脉络
《江北民建志 1945-2013(2016年版)》首先呈现的,是民建江北组织在近七十年间的发展轨迹。从抗战胜利后民建组织在地方建立最初的联系点起,志书详细描述了各个时期组织建设的关键节点。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组织在政治形势变化中的自我调整,也反映了江北地区社会环境的深刻变迁。
在新中国成立后,江北民建逐步纳入多党合作制度框架,其组织结构不断完善,成员来源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小规模联谊组织,到后期形成较为成熟的基层委员会体系,志书通过大量史实展现了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改革开放后,江北民建迎来发展黄金期,成员结构更加多元,参与领域从经济咨询扩展到社会公益、法治建设等多方面。志书对这一阶段进行了细致梳理,并通过典型人物事迹展示组织思想与实践的同步升级。
2、志书编纂特色与资料价值
该志书的编纂工作历时多年,具有资料来源广、考证严谨的特点。编纂团队搜集了大量档案、会议纪要、访谈材料以及历史照片,使内容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和研究价值。尤其是对早期资料的整理,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一手史料基础。
在结构编排上,志书采用纪事、专题与人物并列的形式,使内容既具时间脉络,又具专题深度。同时,通过人物小传与事件记述相结合的方式,让组织的历史更加鲜活,为读者提供一种“可感知”的历史阅读体验。
志书在文献引用与史实考订方面十分严谨,对存疑资料都进行了标注和交叉考证。这种负责态度保证了志书在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可靠性,使其不仅适合作为地方文献,也适合作为民主党派发展研究的重要依据。
3、组织发展与社会贡献
作为民主党派地方组织,江北民建始终坚持参政议政的核心职能。志书记录了数十年来江北民建围绕经济发展、城市治理、社会民生提出的多项提案与建议,其中许多意见被政府采纳,对地方政策制定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江北民建在经济建设方面尤为活跃,组织成员多来自经济界,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参与地方产业规划、企业咨询与招商引资活动。志书对这些贡献做了系统性梳理,突显了组织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担当。
社会服务领域也是江北民建的重要发力点,包括扶贫助困、义务法律咨询、教育帮扶等行动。通过记述这些事迹,志书展现了一种“服务社会、反哺民生”的组织精神,强化了民建作为新时代参政党的公共价值体现。
4、文化传承与精神力量
志书特别强调江北民建的文化建设,包括内部学习制度、政治教育活动、组织传统传承等方面。这种文化不仅是组织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其保持连续性和活力的重要基础。志书通过大量实例展示了这种文化如何在不同阶段得到强化与延续。
在记录人物的部分,志书通过老一辈民建人士的事迹,展现了组织精神的内涵,如务实、责任、包容与奉献。这些人物故事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构成了后续成员可参照的精神模板。
此外,志书中对组织价值的反思与总结,强化了读者对民主党派制度、地方政治生态以及社会参与传统的理解。它让历史具有思想温度,让制度具有可见形态,使《江北民建志》不仅是一本史书,更是一部精神史。
总结:
《江北民建志 1945-2013(2016年版)》以近七十年历史为线索,全景式呈现了江北民建的发展历程,彰显了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独特角色与地方组织的实际贡献。通过丰富史料与严谨编纂,该志书既复原了历史,也为理解现实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为一部兼具学术性与时代性的志书,它不仅为研究者提供宝贵资料,也为后续组织梳理历史、传承精神提供了重要参照。其对地方社会发展、文化建设与组织制度化的总结,使其成为江北地区乃至民主党派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