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平县民政志 1989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漳平县民政志》
【作者】:福建漳平县民政局编
【出版社】:福建漳平县民政局
【时间】:1989
【页数】:69
【ISBN】:
第一章机构沿革
民国后民政科(局)领导人一览表
第二章优抚
一、优待
1、拥军优属
2、群众优待
3、军供接待
二、国家抚恤
1、牺牲、病故抚恤
2、残废抚恤
3、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
4、临时困难补助
5、光荣院
三、褒扬
1、烈士名录
2、纪念建筑
龙均爵烈士碑墓
双洋烈士陵
适元烈士亭墓
龙车革命纪念馆
龙车烈士碑
西山烈士碑墓
溪南烈士碑墓
新桥烈士碑
磜头烈士墓
第三章安置
一、复退军人安置
扶优
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
二、退休职工安置
三、遗属补助
四、军干离、退休安置
五、移民安置
第四章救济
一、救灾赈济
预备仓——际留仓
常平仓
义仓
二、社会救济
1、临时救济
扶贫
2、定期救济
城镇孤老居民救济
精简退职老职工救济
“五老”孤老人员救济
退职老武警救济
建国前入伍,未办复员手续老军人救济
第五章社会福利
一、福利设施
养济院
育婴堂
博济院
养老院
救济院
收容遣送站
社会福利院
残疾人联合会
二、五保供养
1、就地供养
2、乡镇敬老院
双洋乡敬老院
象湖乡敬老院
赤水乡敬老院
新桥镇敬老院
三、福利企业
第六章 扶持畲族
一、概况
二、扶持建设
第七章 扶持老区
一、概况
二、扶持建设
第八章 地名管理
第九章 民政事业费管理
1953—1988年民政事业费支出表
第十章 婚姻登记
第十一章 支前动员
第十二章 行政区划
· 漳平县民政志 1989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漳平县民政志 1989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以《漳平县民政志(1989版)》为核心,从编纂背景、民政体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以及民生事业发展四个方面展开系统论述,全面呈现该志书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与制度价值。文章通过梳理志书成书脉络、政策框架、制度演进以及乡村治理实践,深入分析其在记录地方民政工作、反映时代特征、展示基层社会结构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具体内容,探讨其对当下社会治理、民政服务体系建设及乡村振兴研究的参考价值。全文旨在以史为鉴,通过结构化、细致化的分析,让读者不仅了解志书文本的内容,更能把握其背后蕴含的社会逻辑、文化传统与地方治理经验。
1、志书编纂的时代背景与价值
《漳平县民政志(1989版)》的编纂处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是地方政府在制度逐步完善、社会结构开始变化的新时期对民政工作进行系统总结的重要成果。当时的漳平县正经历行政体系改革以及农村社会组织重塑,民政事业面临从传统救济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的关键节点,这使得志书具有鲜明的时代标记与政策意义。
从编纂目的来看,志书意在全面记录民政机构的沿革、制度建设、业务开展、基层组织与群众工作情况,是地方治理经验的重要沉淀,也为后来研究漳平县社会发展提供了权威史料。尤其在民政体系结构不断演变的背景下,志书所提供的一手材料具有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与此同时,志书的完成反映了当时地方政府对资料整理和制度记忆建设的重视。它不仅是行政档案的延伸,也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观察漳平社会结构与政治生态的“窗口”。
2、民政机构建设与运行体系
志书中重点记录了漳平县民政机构的组织体系,从县级民政部门到乡镇基层组织,其框架结构清晰地呈现出民政体系在行政架构中的定位。通过对机构负责人、内部科室设置、管理职能等内容的详述,能够看到当时民政系统在政策执行与群众事务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在运作机制方面,志书展示了民政部门在救灾、优抚、社会救济、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等方面的分工与流程,其中体现出高度行政化与逐步制度化并存的特点。各项制度逐步规范,开始形成较为现代的工作模式,为后来民政体系改革奠定基础。
此外,志书还详细记录了各项民政政策的贯彻情况与实施效果,这些内容不仅反映出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也展现了中央政策在基层落地的实际路径,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政策如何在县域层面转化为具体的治理实践。
3、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与实践
《漳平县民政志(1989版)》对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记载十分丰富,如村民委员会建设、乡镇自治组织运行、群众性公益活动等内容,都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建与完善。民政部门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组织、协调与监督的关键职责。
志书中记录的村级事务管理模式,如村规民约的制定、公益事业的组织方式、乡村纠纷的调解机制等,都反映了早期农村自治的探索。这些实践不仅体现了基层民主建设的萌芽,也展示了民政部门在推动农村社会规范化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志书可见,漳平县基层治理呈现出行政力量与群众自治结合的特点。在多项事务中,民政部门通过制度设计、政策扶持与人员培训,对基层组织建设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为当地社会稳定与公共服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民生事业发展与社会服务体系
民生事业的内容在志书中占有相当比重,包括社会救助、优抚安置、五保供养、残疾人救助、孤寡老人关怀等领域的系统记录,充分展现了漳平县在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志书中关于救灾与救济工作的记录,展现了在灾害频发背景下地方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机制。这些内容反映了民政部门从最初的救济模式逐步向制度化、持续化的社会保障模式发展,见证了民政事业现代化的初期脚步。
此外,对于福利机构建设、公益性事业发展、社会互助机制形成等内容的记载,进一步展示了社会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通过这些记录,可以看出漳平在1980年代末已经开始探索更为多元、长效、符合当地实际的民生保障路径。
总结:
《漳平县民政志(1989版)》是一部具有重要地方史价值与政策研究意义的志书,它不仅全面呈现了县域民政事业的发展轨迹,也为理解改革开放初期的基层治理提供了珍贵的记录。无论是制度演变、政策落实,还是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它都展现了漳平县社会发展脉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对志书内容的系统梳理,可以发现其在历史记忆、制度建档、治理经验总结等方面都有长远价值,对当代社会治理研究、地方档案建设与区域发展史研究均具有重要启发。它既是漳平民政系统的历史总结,更是理解地方治理逻辑的重要文献。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