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乐教育志 200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静乐教育志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静乐教育事业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学研究、教育行政等。
编纂人员:辛爱青
编纂单位:静乐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840-1999
出版时间:2000年
出版单位:山西古籍出版社
目录
封面
静乐教育志
版权页
静乐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静乐教育志编辑部
静乐教育志初稿撰写人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章科举教育
第二章幼儿教育
第三章小学教育
第四章中学教育
第五章职业教育
第六章成人教育
第七章德育
第八章体育 卫生
第九章教学研究
第十章教师
第十一章教育行政
第十二章经费
第十三章设施建设
第十四章希望工程 扶贫接力计划
第十五章人物
大事记
编后
表1明代、清代进士名表
表2明代、清代文举名表
表3明代、清代武举名表
表4 1980年-1999年全县幼儿教育基本情况表
表5静乐县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表
表6 1943年校历简表
表7 1988年中心小学分布情况表
表8 1950年-1999年全县复式班统计表
表9 1980年-1999年小学教育情况表
表10静汾中学第一届学生名表
表11民国期间大专院校毕业生名表
表12静乐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表13 1980年-1999年初中办学情况表
表14静乐一中历届初、高中学生统计表
表15静乐一中1999年高考达线学生名表
表16静乐一中1999年本科学生录取名表
表17静乐一中1986年-1999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学情况表
表18静乐一中活动课程表
表19静乐一中部分学子名表
表20静乐师范第一班学生名表
表21静乐师范第二班学生名表
表22静乐县1997年-1998年普通中学开设专业技术课规划表
表23 1956年-1960年扫盲规划表
表24 1986年各乡(镇)少、青、壮年文盲统计表
表25 1996年扫盲情况统计表
表26 1976年-1999年各乡(镇)业教指导员名表
表27 1991年-1999年自学考试情况表
表28 1991年-1999年成人招生考试情况表
表29 静乐县德育达标学校情况表
表30静乐县德育示范学校情况表
表31 1989年-1998年省级德育先进工作者名表
表32 1989年静乐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个人前三名成绩表
表33 1998年静乐二中队列、广播体操比赛成绩表
表34 1999年静乐县学生宿舍管理评估指标
表35 1999年静乐县学生食堂管理评估指标
表36 1990年县级教研组织机构情况表
表37 1999年高中校际活动安排表
表38静乐县各级教学能手名表
表39 1990年-1999年中考质量分析表
表40 1982年-1999年小考质量分析表
表41 1995年-1999年中小学各科竞赛获奖情况表
表42 1990年-1999年教育教学论文获奖情况表
表43 1990年-1999年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情况表
表44 1990年-2000年专任教师学历情况表
表45 1988年-1999年教育系统专业技术职务情况表
表46 1980年-1998年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情况表
表47 1954年小学教员工资等级分布表
表48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等级工资与1997年工资标准对照表
表49 1931年-1949年教育机构主管人名表
表50 1949年-1999年教育机构副科级以上领导名表
表51 1999年县教育局包校包片工作队名表
表52 1950年各学区校长名表
表53精品学校标准及评分办法
表54 静乐一中历任领导名表
表55 1971年-1999年静乐二中学校领导名表
表56 1971年-1999年县直学校领导名表(不包括静乐一中、二中)
表57 1971年-1999年各学区教育主管人名表
表58致远中学、君宇中学领导名表(社会力量办学)
表59 1990年-1999年乡(镇)督导员名表
表60 1948年静乐县完小补添设置临时预算表
表61静乐县完小1948年9月至12月及1949年全年经费开支预算表
表62 静乐县完小米津、服装预算表
表63静乐县普小经费预算表
表64静乐县民教馆经费开支预算表
表65 1953年-1990年财政拨款统计表
表66 1991年-1999年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
表67 1991年-1998年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情况表
表68 1991年-1999年城镇教育费附加征收情况表
表69 1991年-1998年全县勤工俭学情况表
表70 1997年县级领导(单位)包点改建窑洞小学情况表
表71 1996年-1999年各乡(镇)建校情况表
表72 1990年县级各机关个人集资助教捐款统计表
表73 1990年县级机关集体集资助教统计表
表74 1981年-1983年乡(镇)中心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情况表
表75 1981年-1991年初中教学仪器配备情况表
表76 1990年-1991年乡(镇)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情况表
表77 1998年义务教育工程款配备教学仪器情况表
表78 1999年世行贷款配备教学仪器情况表
表79 1997年-1999年图书资料配备情况表
表80 1999年静乐县教育局电教馆电教设备情况表
表81 1999年怀柔县资助故宫希望学校电教设备情况表
表82 1990年-1999年希望工程救助学生人数统计表
表83静乐县1993年-1999年希望工程获奖情况表
表84静乐县1991年-1999年兴建希望学校情况表
表85“扶贫接力计划”第一批中国青年志愿者布点情况表
表86“扶贫接力计划”第二批中国青年志愿者布点情况表
表87“扶贫接力计划”第三批中国青年志愿者布点情况表
表88“扶贫接力计划”第四批中国青年志愿者布点情况表
表89新中国成立以来受到省级以上表彰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名表
表90 1990年以来地区级模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名表
表91静乐县中学高级教师名表
表92 1982年以来教育系统离休人员名表
· 静乐教育志 200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静乐教育志 2000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以《静乐教育志 2000年版》为中心,围绕其内容架构、史实价值、教育特色与时代背景进行多维度阐释。文章首先从整体上梳理本志书的编纂思路与结构体系,指出其兼具史料性、实证性与教育指导意义。随后从教育发展历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设施改善以及教育改革实践四个角度展开论述,通过细致的段落分析,呈现静乐教育在20世纪末的真实面貌以及其在时代变迁中的探索与努力。最后,总结部分进一步凝练《静乐教育志 2000年版》的核心价值,强调其对研究地方教育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及提供政策参考的重要意义,使全文形成一个完整、严谨、内容丰富的结构体系。
1、静乐教育发展脉络概述
《静乐教育志 2000年版》最具价值之处在于全面梳理了静乐县教育从传统蒙学到现代学校体系的发展脉络。志书通过具体史料展示教育制度的嬗变,突出教育观念从启蒙化、义务化到现代化的全过程。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志书详细记述了20世纪以来静乐教育的几个关键节点,例如建国初期学校体系重建、文革时期教育秩序的动荡与恢复,以及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的迅速推进,为读者呈现了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
同时,本志书还通过年表、事件记录及政策变化等方式,将静乐教育的历史置于国家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使地方教育的变迁更具可理解性与时代意义。
2、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机制
《静乐教育志 2000年版》对于师资建设的记录极为详实,从师范教育、教师培训到师资政策,可以看到静乐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动力来源于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与专业化。
志书通过大量数据展示了教师学历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同时记载了县级教育系统如何通过进修制度、外出培训与校际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此外,本志书还关注农村教师所面临的困境,包括教学资源不足、工作强度高等问题,并记录政府改善教师待遇的措施,从而体现当时教育公平建设的努力方向。
3、学校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改善
志书在学校建设方面的内容同样突出。20世纪末,静乐县通过国家与地方投入,逐步改善了校舍条件,新增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室等设施成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
在此过程中,志书不仅记录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数据,还呈现出各学校关于教学环境改善的典型经验,如安全校舍建设、教学设备更新等,使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具有了具体形态。
与此同时,《静乐教育志 2000年版》特别强调了贫困乡村学校改善条件的难度和意义,通过真实的材料展现教育资源均衡化的重要性与艰巨性。
4、教育改革与教学特色探索
《静乐教育志 2000年版》全面呈现了静乐县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实践,包括教学方法革新、课程体系调整以及素质教育的推广,反映了当时全国教育改革在地方层面的具体落实情况。
本志书特别关注教学内容从“应试型”向“综合素质型”转变的趋势,并记录了学校如何开展艺术、体育、科技教育等特色活动,以提升学生全面发展水平。
同时,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志书记录了学校自主办学的探索、教育经费制度的革新以及社区参与教育的尝试,为研究地方教育治理提供了宝贵资料。
总结:
《静乐教育志 2000年版》不仅是一部记录静乐教育历史的文献,更是一部反映地方社会变迁与教育理念演进的综合著作。它从历史、制度、人物到实践案例等多个维度构建了静乐教育的全景图,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系统而可靠的参考依据。
总体来看,本志书体现了地方教育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逐步迈向现代化的轨迹,通过对师资建设、学校条件改善与教育改革等内容的详尽记录,使人们深刻理解到教育发展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与积累的经验,对于当下教育事业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