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东安县土壤志 1982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湖南省东安县土壤志
内容简介: 前言 东安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是在县委和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 在省、地有关业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按照省土壤普查办公室制定 的《技术规程》和统一要求进行的。这次土壤普查工作于一九八○年十 一月开始至一九八二年十二月结束,共历时两年零一个月。参加这次土 壤普查工作的有县农业局、林业局、水电局等单位的领导和科技人员 共136人,组成了土壤普查专业工作队。 这次土壤普查的重点是以耕地土壤为主,同时对山地自然土壤也 作了适当精度的普查。在野外作业中,共挖主要土壤剖面5,271个,其 中稻田4,323个,旱土405个,山地543个;采集纸盒标本5,271个,岩 石标本7套,土壤整段标本26个。在内业阶段,共化验地块样10,586 个,农化样1,115个,分层剖面样422个;编绘了县、社和大队三级的 土壤图、土壤养分图、土壤酸碱度和石灰反应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等五种图件共620幅;编写了金县33个公社、8 个农、林场(所)的土壤普查报告,501个大队土壤普查说明书及各 种专题材料,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出《东安县土壤志》。 通过土壤普查,基本上查清了全县的土壤资源,调查和分析了高 产稳产农田的土壤条件和肥力指标,查清了全县低产田的类型、面积、 分布和障碍因素,总结了群众用土、改土的宝贵经验,对金县土地生 产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低产田的改良和高产田的培育措施,制 定了全县土壤改良利用的初步方案,为开展农业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加本《土壤志》编写工作的有陈芳、施燕明、谭德宇、高顺铭、 黄良沛、雷德农、荣祥明等同志。 在土壤普查工作中,承蒙省、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热情指导,新 田县、兰山县、宁远县、江华县、江永县、双牌县等兄弟县的大力帮 助,及县直有关单位和各区、社广大干部、群众的多方支持,在此一 并感谢。 土壤普查是一项新工作。由于我们专业知识有限,缺乏经验,在 编写的资料中,一定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请予批评指正。
编纂单位:东安县土壤谱查办公室 , 东安县农业局土肥站
目录
封面
前言
目录
东安县土埌断面图
第一章 概 况
第二章 土壤总论
第三章 土壤各论
第四章 土壤改良与利用
封底
· 湖南省东安县土壤志 1982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湖南省东安县土壤志 1982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湖南省东安县土壤志(1982年版)是对东安县土壤资源的系统整理与科学总结,具有重要的农业和环境价值。该土壤志以详尽的数据和规范的分类方法,全面反映了东安县土壤的分布特点、理化性质、形成成因及其利用现状。文章从土壤类型划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成因与演变,以及土壤利用与保护四个方面,深入剖析该土壤志的核心内容。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详细阐述,不仅展示了东安县土壤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也明确了该土壤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与潜在问题。最后,文章结合土壤志内容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土壤管理建议,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土壤类型及分布特点
湖南省东安县土壤志详细记录了该地区土壤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东安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红壤、黄壤、紫色土及部分水稻土等。红壤广泛分布于丘陵和低山地带,呈现出典型的酸性特征,是东安县的主要土壤类型。
黄壤则多分布于河谷和平原地带,土壤结构较为疏松,养分含量相对较高,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紫色土主要存在于东安县的部分山麓区域,土质肥沃,渗水性好,但易受侵蚀。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水田聚集区,土壤含水量大,适合水稻种植。
不同土壤类型的分布受地形、气候及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东安县独特的土壤格局。土壤志通过系统的调查和采样,准确描绘了这些分布规律,为农业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湖南省东安县土壤志(1982年版)》对各类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分析,包括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质地组成及养分含量等方面。红壤pH值普遍偏酸,平均在4.5至5.5之间,显示出较强的酸性环境,对作物生长具有一定限制。
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志指出,红壤和紫色土中的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这为当地农作物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黄壤有机质含量适中,但因其质地较为疏松,养分流失较快,需要加强肥料管理。
土壤质地方面,红壤以砂质壤土为主,排水性良好但保水能力较差;黄壤则以壤土和黏壤土为主,保水保肥性能较优。养分含量分析显示,东安县土壤中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分布不均,土壤肥力存在差异,这对农业施肥策略提出了指导要求。
土壤成因与演变机制
土壤志详细探讨了东安县土壤的成因过程,指出该地区土壤主要由母质风化、气候条件及植被覆盖共同作用形成。红壤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基岩强烈风化,长时间的热带季风气候促进了有机质分解和矿物质的淋溶,导致土壤酸化和铁铝氧化物积累。
黄壤则是在较为温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形成,其母质多为冲积物,土壤结构较为松散,养分保持相对较好。紫色土起源于紫色砂岩母质,受地形起伏影响,局部地区土壤肥力较高,适宜种植经济作物。
此外,土壤志还指出,近年来由于土地开发和农业活动的加剧,部分区域土壤结构发生了变化,表土层厚度减少,土壤侵蚀加重,提示了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土壤利用现状与保护措施
根据土壤志,东安县的土壤利用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尤其是水稻、油菜和经济作物种植。不同土壤类型对应不同的利用方式,红壤适合种植茶叶和果树,黄壤适合粮食作物,而紫色土则适宜多样化耕作。
土地利用过程中,部分地区因连续耕作和不合理施肥,出现了土壤板结、养分流失等问题,影响了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土壤志强调加强土壤保护,推行轮作休耕、合理施肥和植被保护等措施,以维护土壤生态功能。
此外,土壤志还建议建立土壤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土壤质量变化,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促进东安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
总结:
《湖南省东安县土壤志(1982年版)》通过系统的调查和科学的分析,全面揭示了东安县土壤的类型分布、理化性质、成因机制及利用现状。该土壤志不仅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也为土壤保护与合理利用指明了方向。
面对当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双重挑战,土壤志提出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促进了科学种田观念的普及,推动了区域农业的绿色发展,展现了土壤科学在地方经济和生态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