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发电厂志 1953-1981 1982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南昌发电厂志 1953-1981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南昌发电厂发展的历史以及生产、经营管理、党群工作、先进人物等。
编纂人员:漆益安
编纂单位:南昌发电厂
内容时限:1953-1981
目录
封面
图片
目录
序言
凡例
概述
第一章基本建设
第二章发电生产
第三章 职工教育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五章 党群工作
第六章 生活福利
第七章 人物传略、名录
专 记
大 事 记
附 录
编 后
· 南昌发电厂志 1953-1981 1982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南昌发电厂志 1953-1981 1982年版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以《南昌发电厂志 1953—1981(1982年版)》为中心,本文试图在全面梳理该志书内容的基础上,从历史背景、建设历程、技术管理、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展开系统论述,既呈现南昌发电厂在国家能源建设格局中的重要位置,也展示其在地方经济发展、技术革新和职工文化建设中的历史贡献。文章通过结构化叙述,将志书中分散的资料整合成连贯的历史脉络,旨在让读者理解南昌发电厂三十年发展背后的时代力量与行业规律。作为江西省最早的大型发电设施之一,南昌发电厂承载着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使命,其建设过程折射出新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其运营管理反映出技术与制度不断革新的趋势;其社会影响则体现出国营能源企业与区域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最后将结合该志书的史料价值,总结其对研究地方工业史、电力发展史以及计划经济年代产业组织方式的意义。
1、时代背景与历史定位
《南昌发电厂志 1953—1981》所记录的时间正处于新中国工业体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关键时期,因此志书不仅是企业自述,更是国家能源战略在地方层面的体现。该书对建厂初期的政策背景作了较为详实的呈现,包括国家“一五”计划对电力工业的战略定位,这为理解发电厂的历史逻辑提供了宏观视角。
1950年代的江西经济基础薄弱,电力短缺长期制约工业化进程。在此背景下,南昌发电厂的建设被赋予“支撑省会城市工业布局”的使命。志书详细记录了国家部委与地方政府多次协调、审批的过程,使人得以窥见计划经济体制下能源项目落地的复杂机制。
志书中关于机构设置、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政策调整的内容也相当丰富,从这些变迁可以看到南昌发电厂在江西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逐渐形成区域性枢纽角色。通过历史定位的呈现,志书为读者提供了认识地方能源体系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
2、建厂过程与工程技术
志书对建厂初期的工程组织、建设难题和关键节点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呈现。由于当时机械设备不足、材料紧缺,建设团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推进各项工程任务,形成了独特的创业精神。这些记述不仅有史料价值,也为后人研究工程管理提供了案例。
在设备引进方面,志书记录了多批锅炉、汽轮机等关键设备的来源与安装过程,包括国内制造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部分设备的海外引进情况。通过这些资料可观察到中国电力装备技术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
工程技术内容中,还包括厂区布局演变、扩建工程、系统改造等重要章节。尤其是1970年代的技术改造工程,使发电厂的发电能力和安全性显著提升,这些内容为研究我国电力系统技术进步提供了宝贵素材。
3、管理体系与运行实践
在管理体系方面,志书对组织机构、劳动制度以及各类规章制度进行了系统整理,反映了企业管理从行政指令型向制度化、规范化逐步过渡的过程。尤其在1970年代后,南昌发电厂在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模式。
志书中特别强调运行管理经验,如设备巡检制度、事故处理流程、运行分析制度等,体现了发电厂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的长期坚持。这些经验不仅改进了厂内管理,也为江西省其他电厂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此外,志书对职工培训、技术比武、师带徒制度等内容着墨颇多,展示出技术人才在电力企业中的核心地位。通过这些制度建设,南昌发电厂逐步形成稳定的专业技术梯队,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社会贡献与文化建设
志书最后部分重点记录了南昌发电厂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作为南昌地区主要电源点之一,发电厂为工业企业、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这在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初期尤为关键。
在社会影响方面,厂区周边逐渐形成完整的生活区、学校、医疗机构等配套设施,体现了典型国营大厂的社区化特征。志书记录的职工文化活动,如文艺队、广播站、体育活动等,使我们能够看到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丰富面貌。
此外,南昌发电厂在重大能源保供任务和自然灾害应对中多次发挥关键作用,此类记载凸显了企业与地方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展示了电力行业的责任担当。这些社会性内容为志书增添了人文温度,使其不再仅是技术档案。
总结:
综上所述,《南昌发电厂志 1953—1981(1982年版)》不仅系统记录了南昌发电厂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更以严谨的史料形式呈现了一个大型国营电厂从创建到成熟的全过程。无论是时代背景、工程建设、管理体系还是社会贡献,志书都以翔实的资料和清晰的结构展示了发电厂在江西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该志书具有地方工业史、能源史乃至社会史的多重价值。通过对南昌发电厂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理解计划经济时期的产业治理模式、技术发展轨迹以及企业与社会互动的方式。它既是过去的记录,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依据。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