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彦淖尔盟财政志_1911-1985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巴彦淖尔盟财政志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机构设置、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农牧业税、企业财务等章。
编纂人员:李清
编纂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财政志编写小组
内容时限:1911-1985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区域、建制
第二章 机构设置
第三章 财政收支
第四章 预算管理
第五章 农牧业税
第六章 企业财务
第七章 农业财务
第八章 行政财务
第九章 财政监督
第十章 财政科研
财政大事记
老干部忆述
人物简介
编后记
· 巴彦淖尔盟财政志_1911-1985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巴彦淖尔盟财政志_1911-1985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以《巴彦淖尔盟财政志_1911-1985_》为核心,从四个方面对该志书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展示其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背景与影响。首先,从巴彦淖尔盟的财政变迁入手,梳理该地区财政体系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其次,探讨1911至1985年期间巴彦淖尔盟财政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再次,分析当地财政收入来源的变化,尤其是土地税、农业税等税收体制的演变;最后,评估《巴彦淖尔盟财政志》在地方历史研究中的学术价值及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通过这些层面的综合探讨,本文不仅为读者呈现了巴彦淖尔盟财政史的全貌,同时也反映了中国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经济结构与政策调整的特点。
1、巴彦淖尔盟财政变迁的历程
巴彦淖尔盟,位于内蒙古西部,是中国传统农业地区与草原经济交织的区域。在20世纪初期,该地区的财政体系尚未完善,主要依赖于封建土地主的税收体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巴彦淖尔盟的社会与政治环境发生了剧变,财政制度也开始了探索与转型。初期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土地税与农业税,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相对简单,税收标准不一,导致财政收入波动较大。
进入民国时期,巴彦淖尔盟的财政体系开始有了一定的规范化发展。特别是在民国政府推行“中央集权”政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财政自主权。地方财政不仅依靠传统的农业税收,还加入了一些新的税种如商业税、城市建设税等。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彦淖尔盟的财政体系经历了重大的改革与调整,税收制度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巴彦淖尔盟的财政体制再次迎来新一轮变革。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市场经济的兴起,巴彦淖尔盟的财政收入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依旧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但随着工商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开始重视非农业收入的增长,尤其是在税收分配和财政转移支付方面,逐步实现了更加公平和高效的财政管理。
2、巴彦淖尔盟的财政政策调整
巴彦淖尔盟的财政政策自1911年起便经历了数次较大的调整。在清朝末期及民国初期,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并未完全脱离传统的乡村自治模式。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初期,地方财政政策缺乏统一规范,各地财政状况不一,尤其是巴彦淖尔盟这样的大草原地区,财政收入大多依赖农业与牧业的生产,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地方税收管理较为松散。
进入民国时期,巴彦淖尔盟的财政政策逐渐倾向现代化。在民国政府的指导下,地方财政政策开始逐步引入现代税制,税种日益多样化,尤其是在地方经济逐渐市场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逐步加大。比如土地税与工商税逐渐成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同时,民国政府推动的地方自治政策,也使得巴彦淖尔盟拥有了更大的财政自主权,能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财政政策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巴彦淖尔盟的财政政策在社会主义改革的背景下逐步进行深刻的调整。特别是1950年代后期,中央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农业集体化政策,直接影响了巴彦淖尔盟的财政收入结构。在这一时期,地方政府对农业与畜牧业的税收政策逐步加强,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比如对农民的贷款优惠、对地方企业的税收减免等。
3、巴彦淖尔盟的财政收入结构
巴彦淖尔盟的财政收入结构在1911至1985年间发生了显著变化。初期,巴彦淖尔盟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与牧业,尤其是土地税和农业税。这一税制结构与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息息相关。由于巴彦淖尔盟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地区,因此,农业和牧业的税收成为财政收入的主体。土地税和畜牧税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尽管这些税收体制比较原始,但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基本的财政保障。
随着20世纪初期的政治变革,巴彦淖尔盟的财政收入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民国时期,工商税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在1920年代,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逐步发展,巴彦淖尔盟的财政收入结构变得更加多样化。此外,由于该地区商业贸易的逐渐活跃,地方政府也开始征收相关的商业税,为财政收入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新中国成立后,巴彦淖尔盟的财政收入来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195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大规模土地改革的推进,农业税和土地税依然占据财政收入的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巴彦淖尔盟开始探索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此时,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引导地方企业发展,增加对工业和服务业的税收,并逐步实施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以保证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巴彦淖尔盟财政志》的学术价值
《巴彦淖尔盟财政志》是对巴彦淖尔盟地区财政历史进行系统性总结和整理的学术著作。该志书详细记录了巴彦淖尔盟在1911至1985年间的财政变革、税制调整及经济发展历程,对于研究该地区的历史、经济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财政政策、税收制度到地方经济变化等各个方面的资料都为地方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巴彦淖尔盟财政志》不仅为研究巴彦淖尔盟的历史提供了详细数据,还对研究中国西北地区的财政演变与地方经济变迁提供了参考。通过对巴彦淖尔盟财政史的梳理,学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地方财政制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演变,特别是从封建制度向近现代国家财政体系的过渡过程。此外,该志书还为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财政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操作中提供了经验教训。
总之,《巴彦淖尔盟财政志》作为一部地方志,其学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历史的记载上,更在于对现实经济和政策的深刻启示。它为研究巴彦淖尔盟乃至中国西北地区的财政历史、经济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地方治理、经济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总结:
《巴彦淖尔盟财政志_1911-1985_》通过对该地区财政发展历史的系统性整理,揭示了巴彦淖尔盟财政制度在近现代的变革与发展。它不仅反映了国家财政政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也为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中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这部志书,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巴彦淖尔盟财政政策的演变脉络,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与变化。
此外,《巴彦淖尔盟财政志》作为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源,其对地方经济史与财政制度的深入剖析,将为今后的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借鉴。在当今社会,这本书对我们理解地方经济与财政制度的变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