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津审计志_1998版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河津审计志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审计管理、审计机构、人物等章。
编纂人员:史改玲 , 王永录 , 王霞
编纂单位:河津市审计局;河津市市志办
内容时限:1983-1997
出版时间:1998年
出版单位:海潮出版社
ISBN:7-80054-978-x
· 河津审计志_1998版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河津审计志_1998版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围绕《河津审计志(1998版)》展开,以其形成背景、编撰逻辑、制度建设、历史价值四个方面为主线,系统呈现这部地方审计志书在内容结构、资料整理方法及制度传承上的独特意义。文章首先回顾审计志编纂的时代背景与地域特征,分析其在财政体制改革与地方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继而深入探讨志书中资料搜集、分类、校核与编排等方法,展示其严谨的专业体系;随后阐述其中关于审计制度创新、监督框架完善、典型案例积累等内容,反映其在推进依法审计、促进财政规范方面的价值;最后从文化、学术与现实治理等维度,评析《河津审计志(1998版)》所具有的史料价值与研究意义。全文旨在以系统的结构、详尽的论述与连贯的逻辑,呈现一部地方审计志在时代变迁中的历史印记、制度精神与文献价值,为了解河津审计事业的发展脉络提供可参考的文献框架与研究视角。
一、审计志编纂的时代背景
《河津审计志(1998版)》的编纂,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全面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以及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的大背景。此时期各地开始重视系统记录审计工作,以便在制度性改革中保持信息连续性,积累管理经验。河津作为山西重要的工业县市,其经济结构调整对审计工作形成更高要求,从而促成了这部志书的编纂。
在编纂背景方面,本志承载了对当时财政运行状况、企业改革动向以及政府职能转型的真实记录。随着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财政资金流向更加复杂,审计部门需要通过制度化文献总结经验,以便制定更符合地方需要的监督措施,因此志书的编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改革推动下的必然产物。
此外,九十年代的档案整理意识与地方志编纂热潮,也为《河津审计志(1998版)》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地方志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志书强调系统性、资料性与规范性,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审计志的体例与内容架构,使其成为一部兼具专业性与地方性的综合文献。
二、志书体系结构与资料整理
《河津审计志(1998版)》在整体结构上采用了较为规范的编志体系,包括总述、机构沿革、审计业务、重大事项、附录等部分,每一部分都呈现出清晰的逻辑层次。其体例布局既遵循地方志传统,也融入了现代审计业务的分类方式,使得读者能够在结构清晰的框架下理解河津审计事业的发展过程。
资料整理方面,编委会采用了多渠道收集方式,包括原始档案调阅、部门资料统计、历史文献查阅与实地采访等,确保内容来源的全面性。大量的财政数字、审计数据与行业资料经过反复核对,使得志书的数据可靠、内容可查,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志书在资料呈现上注重详略得当。对于影响较大的审计制度改革、财政专项资金监督、企业财务审计等内容给予较为完整的记述,而对于一般性的日常工作则采取概述方式,确保志书既翔实又不冗繁。这样的取舍反映了编纂者对专业文献价值与可读性的平衡追求。
三、审计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
本志对河津审计制度建设的历程进行系统记录,包括审计机构的设立与调整、人员队伍建设、业务规范形成等内容。这些资料真实反映了地方审计部门从制度不完善到逐步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轨迹,展示了审计制度在改革开放后不断适应现代治理需求的历史路径。
审计业务的发展也在志书中得到细致展现。从预算执行审计到经济责任审计、从专项资金审计到企业管理审计,每一项业务的扩展都与河津经济结构变化密不可分。志书通过业务案例、数据变化和制度改革的并列呈现,使读者能够看到审计职能逐步完善的过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志书对典型审计案例进行了梳理,这些案例反映了当时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展现了审计部门推动制度纠偏的努力。通过案例的分析,不仅能够看到审计在监督层面的作用,也能理解其在促进政府治理中的深层价值。
四、志书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作为一部专业志书,《河津审计志(1998版)》不仅具有资料价值,也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使抽象的审计制度与具体的历史情境相结合,让读者能够从制度背后看到地方治理的文化脉络,这是一般专业文献难以实现的功能。
史料价值方面,本志内容涵盖审计机构沿革、财政运行变化、经济制度调整等多个层面,是研究地方财政制度与审计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文献。它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河津经济社会变迁的真实轨迹,是一部能供学者、管理者、研究者共同利用的历史资料库。
此外,志书的意义还在于其对未来发展的启示。通过梳理过去的制度与经验,可以为当代审计现代化提供思路,使审计机关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因此,《河津审计志(1998版)》不仅是过去的记录,也是未来制度创新的借鉴参考。
总结:
总体而言,《河津审计志(1998版)》是一部内容扎实、结构严谨、资料丰富的地方专业志。它以系统的文献体例,完整呈现河津审计事业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地方财政监督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无论是制度建设、业务发展还是资料整理,本志都展现了地方审计部门在时代变迁中不断适应改革、推动治理的努力与成就。
作为一部具有专业性、历史性与文化价值的文献,《河津审计志(1998版)》不仅是河津审计部门的工作总结,更是理解地方治理体系的重要文本。它为研究者提供历史参照,为管理者提供制度经验,也为公众提供了解审计事业发展的窗口,是具有持续价值的重要资料。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