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docx
问:请问如何制止念佛时,不时动起的不善的念头?请问东林佛号
很缓慢,停顿的时候心要想什么?是要默念佛号吗?或停止呼吸?
曾读过一本书,叙述一个法师禅定时,观音菩萨带他一游极乐世界,
回来后已 6 年半,所说的一切可信吗?
大安法师答:首先,念佛的时候会有一些妄想杂念,这些妄想
杂念很多是不善的念头,贪瞋痴慢疑嘛,人我是非嘛,凡夫的念头
都是这些。为什么我们都要注定下三恶道呢?就是我们不善的念头
注定了要接受那样的果报,那是法尔自然的。但是,虽然是不善的
念头,你得要体认它虚妄性,它是假的,
![]()
![]()
![]()
![]()
![]()
摘要:围绕“703如何对治念佛时的妄念?(东林佛号的停顿)”这一主题,本文从念佛实修者最常遭遇的妄念问题出发,结合东林祖庭“703念佛法”的关键要点,尤其是“佛号停顿”在念佛中的调节功能,系统阐述如何在念佛过程中安住身心、调伏妄想。文章分为四个方面展开:首先阐述“703法门”的基本结构与念佛停顿的作用,使读者对理论框架有整体认识;其次从修行心理学角度分析妄念产生的原因以及停顿如何作为“切断妄流”的方法论;第三部分着重介绍具体的实操方法,包括呼吸节奏、耳根摄受、疑情化解等;第四部分则从修行态度、持续力、观照心等层面探讨如何在长期念佛中深化对停顿技巧的掌握。全文旨在为念佛者提供一套可操作、可反复演练的实践体系,使人能够在佛号的声声串习中,逐渐减少妄念、增长定慧,最终达成“念佛一声,心归一处”的稳定功夫。
1、703法门结构与停顿意义
“703念佛法”源于东林祖庭,是以七声佛号、一声停顿、三声佛号的节奏运行的一种念佛方式。这种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的调心机理,其中“停顿”更被视为修行的关键转折点,帮助行者在声音与声音之间得到微妙的回归。
停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多数念佛者容易在持续念诵中“随声漂流”,声声不断反而让心失去落脚点,而短促的间歇正如楔子,将心重新安置在现觉之中,使佛号不只是声音的连绵,而成为念头的归位。
703节奏的设计还具有“提醒”作用,即在七声之后暂停一息,让心有机会自检:此刻有没有跑神?有没有被妄想带走?若已经分心,停顿处便形成回归的支点,使修行得以持续稳定地向前。
2、妄念成因及停顿的切断力
妄念的出现,是修行者普遍的心理现象,其根源可来自外缘刺激、内心习气、潜意识回忆等。念佛看似简单,却如放大镜一般暴露出心中浮动的波澜。一旦念佛进入机械阶段,妄想便会趁机插入。
停顿的作用,在于“截流”。念佛之声如溪流,妄念也如溪流,停顿即在两种流动之间安插一个空隙,使流水断开,让心有机会看见自己的跑动,从而将心重新带回佛号本身。
更深一层而言,停顿让心处于短暂的“无声”状态,这个无声并不是空白,而是摄心的力量所在。在无声之中,心的波动清晰可见,使修行者有能力察觉“我又跑了”,并以此为起点恢复正念。
3、运用停顿对治妄念的实操方法
第一条方法是“以听摄心”。在七声佛号结束后停顿一息,行者只需安住在“听”上,不必刻意思维是否分心,只要听——听自己的静,听心的动,在听的过程中,妄念自然得以显现并被看见。
第二条方法是“借呼吸稳住节奏”。停顿处配合呼吸,让气息自然收回,使佛号从外声转为内心的轻轻回落。呼吸是最稳定的节律来源,当佛号与呼吸相合,妄念便较难找到切入空间。
第三条方法是“以疑化散”。当妄念强烈时,不必对抗,只需在停顿处问自己:“下一声佛号在哪里?”这个简单的询问能迅速聚焦心念,使心从妄想中脱离,在寻找佛号的过程中恢复清明。
4、长期念佛中的停顿深化技巧
随着修行时间增长,停顿不再只是技术层面的“空隙”,而会逐渐成为一种“观照心”的出现点。每一次停顿都像是照镜子,让我们看到此刻的真实心境,是散乱、是执着、还是清明。
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是把停顿当成“刻意屏息”或“强制断念”,这样反而造成身心紧绷。正确的停顿是柔软的、自然的,如呼吸般轻微,是让心回位,不是压制念头。
长期坚持703法门的人常会体验到:佛号之间的停顿,好似让心从奔走中休息下来,妄念在停顿处越来越无力,念佛的专注度也在停顿的反复训练中不断增强,形成稳定、深沉的功夫。
总结:
“703如何对治念佛时的妄念?(东林佛号的停顿)”这一主题的核心在于:妄念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有没有方法看见并接住它,而703的停顿恰好提供了这个“接心”的空间。七声连诵让心聚拢,一声停顿让心归位,三声续念让功夫延续,使念佛不再流于形式,而成为真正的摄心修行。
通过理论结构、妄念机理、实操方法、长期深化四个方面的综合实践,念佛者能逐渐体会到停顿的力量——它不是中断,而是更深的连接;不是空白,而是清明的产生点。在不断练习中,妄念会越来越弱,而佛号将越来越稳,修行之路也因此愈趋踏实。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