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安县建设志(1995-2004)_2008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海安县建设志(1995-2004)》
【作者】:《海安县建设志》编志委员会编
【出版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时间】:2008
【页数】:569
【ISBN】:9787214055576
序(一)&章树山
序(二)&单晓鸣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县域概况
一 地理位置
二 自然环境
三 经济状况
四 社会事业
五 人口与计划生育
六 行政区划
第二章 建设规划
第一节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 城镇化方针
二 城镇化目标
三 城镇等级规模职能结构
四 城镇空间结构
五 近期建设规划
六 城镇空间建设
七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县城总体规划
一 规划范围、期限
二 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
三 总体布局规划
四 各类建设用地规划
五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六 绿地系统规划
七 郊区规划
八 近期建设规划
第三节 县城专业规划
第四节 乡镇规划
第五节 规划管理
一 建立海安县城市规划委员会、海安县城市规划咨询委员会
二 制定《海安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和《海安县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三 执行“一书两证”制度
四 查处违章建筑
五 规划展览
第三章 测绘、勘察设计
第一节 测绘
一 控制测量
二 地形测量
三 地籍测量
四 工程测量
五 测绘单位
六 测绘管理
第二节 勘察设计
一 勘察设计管理
二 勘察设计单位
第四章 市政、公用事业
第一节 市政工程
一 城市道路
二 城市桥梁
第二节 供水
一 供水资源
二 县城供水
三 村镇供水
第三节 排水
一 县城排水(污)管理
二 新建城市排水管道
三 污水处理工程
第四节 路灯管理
一 路灯管理机构
二 路灯设施量
三 路灯功率和用电量
四 路灯维修及专用车辆
第五节 燃气
一 管道燃气
二 瓶装供气
第六节 热电
第七节 县城防汛
第五章 县域交通
第一节 道路
一 公路建设
二 铁路建设
第二节 桥梁
第三节 交通运输
一 公共交通
二 运输管理
三 营运车辆
四 县城停车场
第六章 绿化园林
第一节 县域绿化
一 河滨、道路绿化
二 林政管理
第二节 县城绿化
一 公共绿地
二 道路绿化
三 专用绿地
四 生产绿地
五 花卉展览
六 古树名木
七 雕塑
第七章 市容环卫
第一节 市容管理
一 管理机构
二 市容管理
三 城管执法
第二节 环境卫生
一 机构队伍
二 道路清扫与垃圾处理
三 公厕保洁与粪便清运
四 环卫设施
五 环卫设备
六 环卫经费
七 环卫规划
第三节 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
一 创建省卫生城市
二 创建省文明城市
三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第八章 村镇建设
第一节 县城两镇
海安镇
开发区、城东镇
第二节 重点中心镇
李堡镇
曲塘镇
第三节 一般建制镇
老坝港镇
角斜镇
西场镇
大公镇
胡集镇
孙庄镇
雅周镇
南莫镇
白甸镇
墩头镇
第九章 房地产业
第一节 公房管理
第二节 房地产交易及产权产籍管理
一 房地产交易
二 房屋产权登记发证
三 房地产抵押登记
四 房产中介企业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
一 房地产开发管理
二 房地产开发企业
三 县城住宅小区
四 物业管理企业
第四节 住房制度改革
一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二 建立住房新体制
第五节 白蚁防治工作
第六节 房屋拆迁
一 拆迁管理
二 拆迁补偿
三 拆迁评估机构
四 拆迁实施单位
第七节 旧城改造
第十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机构队伍
第二节 环境质量状况
一 水环境质量
二 空气环境质量
三 声环境质量
第三节 环境管理
一 建设项目审批
二“三同时”验收
三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化
四 大气环境整治
五 水环境整治
六 声环境整治
第四节 环境执法
第五节 环境监测
一 监测机构状况
二 监测点位布设
第六节 环保科技
一 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
二 清洁生产
三 环保产业
第七节 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第十一章 建筑业
第一节 建筑业改革
一 建筑施工企业
二 产权制度改革
三 组建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
四 深化县属企业改革
五 完善乡镇企业改革
第二节 行业管理
一 制定“十五”规划
二 建立乡镇建筑管理站
三 建筑企业资质管理
四 项目经理资格管理
第三节 生产经营
一 以建为主、多业并举
二 建筑市场
三 施工产值超亿元企业
四 承建高层建筑
五 大型工程简介
第四节 工程质量
一 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二 创建优质工程
三 用户满意工程
第五节 教育科研
一 教育、培训
二 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三 优秀科研成果
四 省级工法
五 国家专利
六 学术交流
第六节 安全生产
一 安全管理
二 安全教育培训
三 安全活动
四 全国建筑安全奖和省级文明工地
五 建筑施工事故
第七节 县内建筑
第十二章 建筑材料
第一节 建材产品
一 砖瓦
二 水泥及水泥制品
三 石灰
四 玻璃纤维
五 建筑陶瓷
六 耐火材料
七 钢化玻璃
八 新型建材
第二节 建材机械生产企业
第三节 建材检测
第十三章 建设管理
第一节 工程建设管理
一 工程建设专项治理
二 建设市场管理
三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
四 建设工程监理
第二节 防震抗震
第三节 人民防空
第十四章 建设档案
第一节 管理体制
一 机构建设
二 人员编制
第二节 业务建设
一 档案接收
二 档案整理和保管
三 声像工作
四 档案现代化管理
五 业务指导
第三节 馆库设备
第四节 法制工作
一 法规建设
二 法制宣传
三 行政执法
第五节 档案利用
一 检索工具
二 利用实例
第六节 编研工作
第七节 目标管理
第八节 村镇建设档案
第十五章 建设管理机构
第一节 县建设主管机构
一 海安县建设局
二 城镇管理办公室
第二节 镇(乡)建设管理机构
第三节 县建设主管部门所属单位
一 规划设计测绘单位
二 市政公用事业单位
三 建设工程管理单位
四 房地产单位
五 城建管理单位
第十六章 胜迹、文苑
第一节 革命史迹
第二节 古迹
第三节 文苑
续纪(2005~2006年)
一 建设规划
二 重点工程建设与管理
三 市政建设
四 公用事业
五 园林绿化
六 市容环卫
七 房地产业
八 工程建设管理
九 村镇建设
十 大交通重点工程
十一 机构、人员
附录
一 城建经费
二 重要规范性文件题录
三 科技人才
四 先进集体、个人
后记
参加评审会议领导、专家名单
供稿人员名单
· 海安县建设志(1995-2004)_2008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海安县建设志(1995-2004)_2008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以《海安县建设志(1995-2004)》(2008年版)为中心,从全书的结构逻辑、城市建设成就、社会事业发展以及编纂价值四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文章首先概述该志书作为海安县跨世纪建设历程的重要记录,其内容系统反映了区域改革开放深化时期的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布局调整以及社会治理创新等多维面貌。接着通过各章节的分析,揭示志书背后折射出的时代背景、政策导向与地方实践特点。全文力求在忠于志书体例的基础上,展现海安县在十年间如何逐步形成现代化县域框架,并讨论其对后续发展产生的持续影响。通过对该志书内容脉络和史料价值的提炼,文章意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海安县在1995—2004年这一关键阶段的变迁轨迹,并为研读地方建设类志书提供方法参考。
1、城市建设整体布局解析
《海安县建设志(1995-2004)》首先展现的是十年间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该时期,海安县在原有城镇结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各乡镇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规划内容不仅涵盖土地利用、产业分区,也包括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体现了建设与环保并行的城市发展理念。
志书中对城市道路骨架的构建进行了系统记录。干线道路的升级、连接线的开通以及城镇主干道的拓宽,使得县域交通从传统的点状网络向线状与网格化布局过渡。这一时期交通效率的提升,为人口流动、商贸拓展和产业集聚提供了基础条件。
此外,该书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有细致记载,包括行政区、商业区、居住区的逐步明确化。这一阶段的功能分区不仅解决了城市无序扩张的问题,也为未来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奠定了空间基础。
2、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推进
志书对1995至2004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纵向呈现,其中市政建设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供水、供电、排水等公共设施逐步实现标准化,使城市基本运行体系从“够用型”向“规范型”转变,这在县域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交通体系以道路建设为主线,同时辅以桥梁、客运站等交通配套设施的完善。志书中提到,多项道路项目开工与竣工节点密集,体现了县域对交通现代化的迫切需求。通过连接乡镇的公路网络优化,区域内部交流更加顺畅。
通讯建设也是该十年间的亮点。电话、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使得海安县在信息化浪潮中逐步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志书对通信网络的覆盖率、技术更新情况均有详尽记录,可见其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意义。
3、社会事业发展的多维提升
志书详细记述了十年间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包括学校扩建、师资力量提升以及招生规模的变化。该时期,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提升显著,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同步发展,体现了海安县教育体系的全面成长。
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在志书中占据重要篇幅。该阶段医院容量扩大、医疗设备更新以及乡镇卫生院建设,使得县域居民的医疗条件得到整体改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也得以强化,提升了县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文化、体育及社会福利事业也在十年间取得进步。志书中记录的新文化设施、体育场馆建设和社区文化活动,展现了政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努力。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生活,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4、志书编纂体系与史料价值
《海安县建设志(1995-2004)》的编纂遵循志书体例要求,结构严谨,分类清晰。其编写团队通过大量调研、资料核对及口述记录,确保史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体现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严谨性和责任感。
志书的内容不仅限于事件与项目的记录,还包括大量数据、图表和政策摘要,使其具有较高的资料利用价值。无论是学术研究、城市规划回顾,还是政策评估,该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从史学视角来看,该志书全面展示了一个县域在宏观政策引导下的建设轨迹,是研究地方发展路径、区域经济结构变化以及县域治理模式的重要文本,为后续编志提供了宝贵经验。
总结:
综上所述,《海安县建设志(1995-2004)》真实反映了海安县在十年发展中的建设成就,为理解地方城镇化进程提供了系统依据。从城市规划到基础设施,从社会事业到制度建设,志书内容均呈现出时代推动下的区域发展逻辑,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借鉴价值。
该志书不仅是地方建设历程的记录,更是区域发展思路的体现。通过对其体系化的梳理,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海安县如何在多重机遇与挑战中形成现代化发展格局,也为当下及未来的建设规划提供了历史镜鉴。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