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洱源县水利志_1995_PDF电子版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水利志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再现洱源各族人民前赴后继团结治水的光辉业绩,揭示了本地区的客观自然规律,并相应提出了若干有益的综合治理途径。
编纂人员:赵铸纪
编纂单位:洱源县水利电力局
出版时间:1995年
出版单位:云南大学出版社
· 洱源县水利志_1995_PDF电子版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洱源县水利志_1995_PDF电子版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本文围绕《洱源县水利志_1995_》一书进行详细阐述,全面探讨了该志书的历史背景、内容结构、水利设施建设的成就以及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该书的四个主要方面,本文旨在深刻理解洱源县水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当地水资源管理的作用。首先,文章介绍了水利志的编纂背景,接着对其内容的体系与结构进行了细致分析。随后,本文探讨了洱源县水利设施建设的实际成效,并分析了水利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最后,文章总结了水利志的历史意义,强调其在今后水利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参考价值。
1、《洱源县水利志_1995_》的编纂背景
《洱源县水利志_1995_》的编纂背景是该地区水利事业发展历程的结晶。洱源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地理位置特殊,水资源相对丰富,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水资源管理挑战。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洱源县对水利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解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问题,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决定编纂水利志,旨在总结经验,传承历史,并为未来的水利建设提供指导。
此外,编纂水利志的过程中,参与者包括了众多水利专家、历史学者以及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大家共同的目标是记录洱源县自古以来的水利历史,并结合现代科技成果,形成一部具有时代价值的水利文献。此举不仅对历史进行了梳理,还对当时的水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该书的编纂背景既是历史发展的需求,也是政府对水利事业重视的体现。通过编纂水利志,地方政府希望能够实现科学管理,并为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政策依据。因此,《洱源县水利志_1995_》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为后来的水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2、《洱源县水利志_1995_》的内容结构
《洱源县水利志_1995_》的内容结构主要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涵盖了水利历史、水利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以及水利影响等方面。全书内容详细,涉及面广,系统地总结了洱源县的水利发展历程和重要水利设施的建设情况。首先,书中对洱源县的水利历史进行了梳理,从古代的水利设施到近现代的水利建设,均作了详细记录。
其次,水利设施的建设情况是本书的重要部分。该部分不仅列举了洱源县主要水利设施的建设情况,还分析了其对当地农业、工业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例如,洱源大坝、各类灌溉系统的建设,都直接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了当地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另外,书中还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做了大量论述,强调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特别是如何通过科学手段管理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最后,水利志还包括了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提出了水利事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农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深远意义。
3、洱源县水利设施建设的成就
洱源县的水利设施建设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20世纪末,随着水利政策的落实和资金的投入,洱源县的水利设施逐步完善,涵盖了水源保护、灌溉系统建设、防洪抗旱等多个领域。水利设施建设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首先,洱源大坝作为本地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为洱源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并有效地解决了季节性干旱问题。通过大坝的建设,洱源县的农业灌溉水源得到了稳定供应,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尤其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促进了农业发展,也对当地的水利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其次,洱源县还建设了大量的小型水库和蓄水池,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更多的保障。这些水库和蓄水池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当地水资源不均的问题,还提高了水利设施的应急能力。在旱季时,水库中的积水可以有效调节水资源的分配,确保农民的生产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此外,洱源县还加强了对水源的保护措施,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合理调度水资源、建立水质监测系统,洱源县的水利设施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还保证了水质的安全。这些成就为洱源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水利发展对洱源县经济的促进作用
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水资源的管理直接促进了洱源县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水利设施的完善,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力,还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水利建设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成为了洱源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灌溉系统的建立解决了洱源县农业生产的水源问题。水利设施的有效管理使得农业灌溉更加精准,避免了水资源浪费,也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尤其是在旱季,稳定的水源供应保障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水利发展促进了地方工业的兴起。得益于水源的稳定供应,洱源县的农产品加工、轻工业等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水利设施不仅为农业提供了保障,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多元化。
此外,水利建设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洱源县的水利景观和自然水体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特别是洱源大坝和周围的水域,成为游客游览、休闲和度假的理想目的地。这为洱源县的旅游业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当地服务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
总结:
《洱源县水利志_1995_》作为一本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水利文献,全面记录了洱源县水利事业的发展历程、设施建设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通过这本书的系统总结,洱源县的水利建设经验得以传承,也为未来的水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水利志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未来水利事业发展的指南。
未来,随着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技术的不断进步,洱源县的水利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洱源县水利志_1995_》无疑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实践经验,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