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蒗彝族自治县概况_1985版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宁蒗彝族自治县概况》
【作者】:《宁蒗彝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编写
【出版社】: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时间】:1985
【页数】:114
【ISBN】:
一、富饶的地方
(一)奇丽的山川
(二)丰富的资源
二、民族风情
(一)源流
(二)风俗礼仪
(三)宗教信仰
三、悠久的历史
(一)建置沿革
(二)土司制度
(三)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奴隶制社会经济
四、复杂的社会经济形态
(二)封建领主制社会经济
(三)封建地主经济
五、和平解放和民族自治县的成立
(一)和平解放
(二)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三)平息叛乱
(四)自治县的诞生
(五)新型的民族关系
六、民主改革和合作化
(一)和平协商改革
(二)龙通山区的改革
(三)走上合作化道路
(四)拨乱反正
七、发展中的农林牧副业
(一)农业
(二)林业
(三)畜牧业
(四)副业
八、新兴的工交财贸金融
(一)工业
(二)交通邮电
(三)商业
(四)财政金融
九、蓬勃发展的文教卫生事业
(一)文化艺术
(二)教育
(三)科技
(四)卫生
(五)体育
十、城镇新貌和名胜古迹
(一)小凉山城——大兴镇
(二)高原江南——永宁坝
(三)风景胜地
(四)古迹文物
后记
· 宁蒗彝族自治县概况_1985版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宁蒗彝族自治县概况_1985版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县份。1985年版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概况》详细记录了该县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全面阐述1985年版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概况》,分别是:县域地理与资源状况、历史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概况和社会民生状况。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详细分析,全面呈现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整体面貌,并为读者提供有关这一地区的深入了解。
1、县域地理与资源状况
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的交界处。全县总面积约为3200平方公里,境内山川起伏,河流纵横,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呈现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特征。该县的最高峰为海拔达4000多米的雪山,气候属于典型的高原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年均降水量约为700毫米。
宁蒗县内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这里的林业资源尤为突出,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县域内的主要森林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此外,宁蒗县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矿、铅锌矿和铜矿等,这为当地的工业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水资源方面,宁蒗县境内有多个大小河流,其中最主要的是滇池水系的支流——金沙江。金沙江贯穿宁蒗县南北,流经的土地为该县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这些水资源不仅对农业灌溉至关重要,也为当地的水力发电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2、历史文化传承
宁蒗彝族自治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彝族的发源地之一,彝族文化在宁蒗有着悠久的传承。彝族人民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习俗和艺术形式等都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宁蒗彝族自治县不仅是云南省彝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彝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地。
在历史上,宁蒗一直是滇西北地区重要的民族交融之地。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宁蒗成为中原与西南边疆的重要联系点。许多文化元素,如佛教、道教、汉文化等,纷纷传入并与当地的彝族文化相互融合。尤其是在艺术方面,彝族的传统音乐、舞蹈、服饰、民间文学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宁蒗县还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彝族的火把节、祭火节、丰收节等。这些节庆活动不仅展现了彝族人民的文化风貌,也成为了当地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纽带。每年的火把节,成千上万的彝族人民聚集在一起,举行盛大的火把游行,场面十分壮观。
3、经济发展概况
1985年版《宁蒗彝族自治县概况》显示,宁蒗县的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正处于起步阶段。农业依然是该县经济的主要支柱,尤其是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主要包括玉米、稻谷、小麦、红薯等,此外,宁蒗的茶叶、烟草等特色农业也在逐渐发展。由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宁蒗的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受到市场青睐。
除了农业,工业也是宁蒗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80年代,宁蒗县的工业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尤其是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电站的建设为宁蒗县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此外,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初步加工也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交通设施的逐步改善,宁蒗县的对外经济联系逐渐加强。1985年时,县内的公路和铁路网逐步建设完成,交通运输条件逐渐改善。特别是滇西北的公路网络与云南省省会昆明、丽江等城市的联通,使得该县的物资流通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4、社会民生状况
宁蒗县在1985年的人口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民族特色,彝族占据了主体地位,同时汉族、藏族、纳西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也在这里生活。不同民族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借鉴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尽管80年代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但宁蒗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却非常强。
在社会保障和民生方面,1985年时,宁蒗县的社会基础设施仍有待完善。教育方面,县内的学校较为简陋,但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教育事业逐渐得到发展。医疗方面,虽然当时的医疗设施较为简陋,但县政府也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努力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在80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宁蒗县的交通条件逐渐改善,通讯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虽然与大城市相比,县内的基础设施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宁蒗县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县内各族人民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推动了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总结:
综上所述,1985年版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概况》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宁蒗县的丰富信息。从县域的地理资源到历史文化的传承,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宁蒗县在上世纪80年代面临着许多挑战,但通过不懈的努力,该县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稳步发展,逐步走向了更加繁荣的未来。
今天的宁蒗,已经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著名的彝族文化发源地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宁蒗的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在不断提升,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对于有志于了解宁蒗的读者,本文提供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概述和回顾,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