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城财政税务志(1840-1990)_张国喜_PDF电子版下载
- 格式:PDF电子版
- 微信QQ:
- shuij56
县志简介
书名:《麻城财政税务志(1840-1990)》
内容简介: 一、本财税志记述时间,上起清道光二十年(1840),部分史料稍事向前追溯,下至1990年,历时共三个朝代计150年。二、对历史朝代的称谓,一律用正称。如“清朝”或“晚清”、“民国”,加注公元,建国后用公元纪年。
编纂人员:张国喜
编纂单位:麻城市财政局 , 麻城市税务局
内容时限:1840-1990
出版时间:1993年
大小:13.6 MB
封面
麻城财政税务志
题词
黄冈地区财政局局长王国瑜的题词
黄冈地区税务局局长杨振谟的题词
麻城市副市长娄永欢的题词
麻城市市长周祈江的题词
图片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全国财政金融“双学”会议在汉口召开,期间,财政部部长张劲夫率各省、市、自知区代表到白果财税所视察工作时留影。
长林少南1977年11月在麻城视察时留影
1941年鄂东分总局第四税务务局旧址(麻城歧亭府门街)
1937年晋冀鲁豫战地行政委员会向麻城中驿区商会借军需——布匹的借据
麻城市财政局办公楼
麻城市税务局办公楼
《麻城财政税务志》审稿会全体人员合影
“财税志”顾问小组全体成员合影
“财政志”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合影
“财税志”编纂及审稿人员合影
麻城市烈士陵园
麻城市图书馆
麻城市第一中学教学大楼
湖北气门厂
麻城市化肥厂
麻城市酿酒厂生产的龟山枸杞酒、仙姑洞白酒
麻城市啤酒厂生产的康王牌啤酒
麻城市制药厂
麻城市蔴棉纺织厂
麻城市冷冻机厂生产的产品
麻城市转向器厂产品
麻城市两路口乡杜家河青茶场
麻城市浮桥河大型水库
麻城市五脑山油茶场
麻城市人民医院
麻城市中医院
麻城市妇幼保健院
麻城商场
麻城市西张店林场一角
麻城市夫子河镇“夫一芦”公路(芦家河段)
黄冈地区财政局志办(5人)、麻城市志办(2人)、市财税志办(5人)在审稿会上合影
《麻城财政税务志》编纂组
例言
序
序二
目录
概述
上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财税 (1840~1948)晚清财税
第一章 财税机构
第二章 财税收入
第三章 财政支出
民国财税
第一章 财税机构、人员
第二章 财税收入
第三章 财政支出
第四章 财税管理
革命根据地财税
Ⅰ 土地革命时期
Ⅱ 抗日战争时期
Ⅲ 解放战争时期
下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财税 (1949~1990)
第一章 财税机构、人员
第二章 财政收入
第三章 国库券、建设基金、周转金及教育费附加
第四章 财政支出
第五章 财政管理
第六章 税务管理
财税大事记
后记
麻城财政税务志终审会上的签名
版权页
· 麻城财政税务志(1840-1990)_张国喜_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麻城财政税务志(1840-1990)_张国喜_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地名志、人物志、水利志、植物志、交通志、教育志、农业志、文物志、工业志、土地志、方言志、民族志等)或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例:洪洞)
·有需要联系v;加客服窗口的联系方式
摘要:《麻城财政税务志(1840-1990)》是由张国喜编纂的一部涉及麻城地区财政税务发展历史的专著。本书从1840年到1990年,详尽记录了麻城从清朝末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政税务制度的变迁及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作者在书中不仅梳理了麻城历代财政税务政策的演变,还深入探讨了其中的政治背景、社会因素以及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各个时期税收制度、财政管理和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剖析,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极具历史价值的地方财政档案,揭示了财政税务在区域社会与经济中的深远作用。本篇文章将从四个方面对《麻城财政税务志(1840-1990)》进行详细阐述,探讨其内容、历史背景、研究价值以及对地方史学的贡献。
1、麻城财政税务志的编纂背景
《麻城财政税务志(1840-1990)》的编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调查、整理和研究过程。张国喜作为该志的主编,深知麻城在中国历史上特殊的地理和经济地位,因此,选择编纂这样一部地方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麻城不仅是湖北省的重要县城之一,而且是一个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财政税收制度较为复杂,涉及的领域众多。编纂这部志书,目的就是要系统性地记录麻城财政税务的演变,为后人提供一个全景式的历史视角。
编纂的背景还与地方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麻城的经济面临着急剧变化,尤其是战争和政治动荡对财政税务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政府财政体系的重建、税收政策的调整,麻城的财政税务也经历了许多重要变革。张国喜通过大量史料的搜集和分析,准确还原了这一过程,呈现了麻城财政的历史演变脉络。
同时,这本志书的编纂背景还包括了地方政府对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书编纂的重视。地方志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记录地方历史、文化和政治的重要工具,财政税务志的编纂可以为研究地方治理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张国喜的研究不仅为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得麻城的财政历史得以留存并发扬光大。
2、麻城财政税务的历史演变
麻城地区的财政税务制度经历了清朝、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变革。在清朝时期,麻城的税收主要以地方性赋税为主,税种繁多且繁琐,财政管理呈现出松散的特点。地方政府依赖农业税收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管理上的困难,麻城的财政收入往往不足以支持地方治理和公共设施的建设。
进入民国时期,麻城的财政税务制度面临新的挑战和调整。民国政府在财政体制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的控制力逐渐加强。麻城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税收制度的变革,如增税、调整税种等,这些改革虽然对地方经济有所推动,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常常遭遇地方抗拒,造成税收政策实施的不稳定。
新中国成立后,麻城的财政税务体制迎来了全面的改革。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的管理逐步加强,麻城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税收和财政管理方面逐渐规范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麻城的财政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财政收入的来源逐渐多样化,税务管理逐步现代化,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财政支持。
3、麻城财政税务制度的社会影响
麻城的财政税务制度不仅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运作,还对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税收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地方民众的生活。无论是清朝时期的苛捐杂税,还是民国时期的地方征税,税务制度的不稳定和不公常常导致了民众的反感和不满,甚至引发了多次社会动荡。特别是在战乱频繁的时期,麻城民众的生活困苦,地方税收负担沉重,社会矛盾也由此加剧。
其次,税收制度对麻城的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清朝和民国时期,由于税收体制的不健全,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投入较为有限,导致麻城的经济发展缓慢。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政府在财政税务上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麻城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地方经济出现回升。
最后,麻城的税务改革还带动了社会治理的变革。税务的正规化和现代化管理促进了地方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更有效分配和管理,增强了社会稳定性。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麻城税务管理的规范化使得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供了资金支持,极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4、麻城财政税务志的学术价值
《麻城财政税务志(1840-1990)》不仅是一本地方志书,更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历史文献。首先,这部志书对地方财政税务制度的详细记录,为研究中国地方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麻城财政税务的梳理,学者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地方财政管理的具体实践与挑战。
其次,张国喜通过大量历史文献和地方档案的研究,提供了麻城财政税务制度在不同政治背景下的演变过程。这一研究为理解中国地方税务改革提供了鲜活的实例,也为税务学、财政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此外,《麻城财政税务志(1840-1990)》还揭示了中国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尤其是在多变的政治环境下,地方如何通过财政税务政策应对外部挑战与内部发展需求。这为研究中国地方政治的学者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理解中国地方与中央之间的财政关系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总结:
《麻城财政税务志(1840-1990)》不仅是对麻城地区财政税务历史的详细记录,更是对中国地方财政体制演变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这本志书,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财政税务制度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对地方历史的研究,还是对财政税务学的探索,这本志书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通过张国喜的努力,《麻城财政税务志(1840-1990)》成为了学界不可多得的地方史研究资料。它不仅弥补了麻城地区历史研究的空白,也为我们理解中国地方治理和财政体制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