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盘分宫制选择 星盘分宫制解释区别

十二宫位制的源流

现今所流行于全世界的占星学样貌是以:十大行星、十二星座、十二宫位为主要的运作模式。行星的源流世界上各古文明都有观测,而星座的源流根据国际知名占星学者Robert Hand的说法约在公元前六百五十年~四百五十年之间,开始发展了十二星座的划分(引自Chronology of the Astrology of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West by Period 1998),然而这时期的星座似乎是以恒星作为标示,回归黄道的使用依据恒星占星学派大师Cyril Fagan的说法,是在公元前139年由Hipparchus(190~120B.C.)所发明的,后来被占星学家所沿用(引自The Solunars Handbook 1976)。关于十二星座的起源,约在亚述帝国的崩溃之后,亦可见于星辰与命运(纽约时代公司出版)一书。

星盘分宫制选择 星盘分宫制解释区别

那么十二宫位(Houses)的起源呢?一般认为最原始的宫位制度应该是整个星座宫位制(整宫制),也就是以东方地平线升起的星座为一整个宫,下一个星座为另一个宫。依据知名的历史占星学家James Holden的说法,整个星座宫位制是公元前二~三世纪时所发明的。(引自Historical Sketch of the House Systems一文),整个星座宫位制至今仍然被中国占星术——七政四余与印度占星术所采用。可算是最古老的宫位制度,其原理简单明确,以天有十二星座划分,地也有十二宫位的划分,这种宫位制也不受到任何纬度的影响。其方法是取东方上升点(地平线与黄道在东方的交点)的星座的0度作为第一宫,然后沿黄道顺序之星座,分别取作后天12宫。在宫位制发明之前,占星术应当是以星体运行于天(以恒星标示)为雏形。

曾见有台湾占星学者以为“西方占星术是在10世纪时有宫位雏形,至中世纪(约12、13世纪)而有宫位的产生”,以此看来并不正确。更有引用《星命溯源》提要:“杜牧自作墓志铭曰‘余生于角星、昴毕于角为第八宫曰疾厄宫,亦曰八杀宫,土星在焉,火星继木星宫,杨晞曰,木在张于角,为第十一福德宫,木为福德,大君子救于其旁,无虞也……’是唐时实以五星宫度推休咎”,来认为中国占星的宫位制度先于西方,这也是不明了整个西方占星学的历史所导致的错误。

依照现今留存的文献来看,远在希腊占星时期就已经应用宫位于预测命运之上。例如公元一世纪Doritheus of Sidon,其着作Carmen Astrologicum(原意为占星之歌)有以下的记载:

“Keep what I tell you of the places and the superiority of one of them over another in power. So the best of the places is the ascendant, then the midheaven, then what follows the midheaven, which is the eleventh from the ascendant, then the opposite to this eleventh place from the ascendant, which is the fifth from the ascendant which is called the house of the child, then the opposite the the ascendant, which is the sign of marriage, then the cardine of the earth, then the ninth place from the ascendant. Thus these are seven places which are preferred to the places which are not recognized as good: the third from the ascendant because it is said that it is the place of the joy of the Moon, and the second from the ascendant, then the eighth from the ascendant, which is the sign of death. Of these places which I told you, the first is the strongest. There remain equal to this two places which are the worst of the worst, and they are the sixth and the twelfth.”

这段记载了十二宫位的划分由Ascendant起算,也提到从Ascendant来计算,第五宫代表子女,第八宫代表死亡,第七宫代表婚姻,同时也说明了十二宫有好坏强弱之分。比对《张果星宗》中对于强宫、弱宫可知张果星宗的宫位强弱与西方占星所言几乎相同。依据李光浦《果老星宗新铨》所推论,果老之图是在唐德宗以后所制,则是公元八世纪晚期了,由此可知果老星宗的宫位观念确实晚于西方占星。更可知西方占星术并非是在10世纪时有宫位雏形,也非中世纪(约12、13世纪)而有宫位的产生!

杜牧(公元803—约852),晚唐诗人。在杜牧之前,西方就留有多份文献记载宫位制度。除了Sidon之外,约在公元三百五十年的Firmicus Maternus,其着作《Matheseos》也有完整记载十二宫位的意义,其意义与现今占星学所使用的并无多大差异,并且也明确地指出等宫制的使用。

微信图片_20200629093815.jpg

不同的宫位制及分宫方法

一、等分宫位制(Equal Houses)

(1)整宫制(Whole House System)

等分法,一宫30度,从上升点落入星座的0度开始第一宫,因此宫位和星座是完全重合的。约出现于天宫图创始之时B.C.2~3世纪左右,普遍为古时的占星家所使用。

整宫制是最古老的宫位制,世界知名占星家 Robert Hand有写书专门介绍它,高格林的统计雷达图也影响了一些占星家重新评估这个已经作古的宫位制。由于占星术起源和早期发展在纬度较低的地区(巴比伦、印度、希腊),因此出现这种均分黄道为十二宫位的分宫法。但这类分法到高纬度地区越发困难。最极端的例子是在南北极圈内,极昼、极夜期间内黄道和地平线根本没有交点。

(2)等宫制(Equal House System)

等分法,一宫30度,从上升点开始第一宫,宫位和星座不重合。起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目前使用者以英国占星系统的占星学家为主,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为了教学的方便。

和整宫制有一样的问题。因地球自转的轴心与黄道的轴心偏离23.5度之故,在接近北纬或南纬66.5度的区域,也就是高纬度与低纬度地区,其天宫图特别容易产生MC-IC轴心严重扭曲的现象。

(3)以中天(MC)为准划分的等宫制(Equal(MC))

类似于等宫制的等分法,一宫30度,但是以中天(MC)为10宫头,其他宫位以此为准排列。这时上升点一般不是第一宫宫头。

(4)太阳宫位制(Solar House System)

等分法,以太阳所落的星座度数开始第1宫,然后依次按一宫30度排列。

太阳宫位制也是通常媒体上出现的太阳星座运势预测的基础。

微信图片_20200706094956.jpg

(5) 吠陀制(Vedic House System)

等分法,上升点在第1宫的15度,也就是上升点每侧15度作为第1宫,然后依次按一宫30度排列。吠陀制是印度占星学才会用到的宫位制,其论断系统自成一格,国内少有人研究。

二、四分仪宫位制(Quadrant Houses)

也称为四象限宫位制,需要先定出上升、下降、中天、天底四个关键点,把命盘分成四个象限。

(1)波氏宫位制 (Porphyry House system)

把每个象限三等分,这是最早的四分仪宫位制,大约于公元2世纪出现。

(2)阿卡比特司宫位制(Alchabitius House System)

约A.D.5世纪时希腊占星家所创,最早的纪录在A.D.428年。后来阿拉伯占星家Alchabitius在着作中介绍,其拉丁文译本受到广泛欢迎,而成为中世纪主流的分宫制,也因此以其命名。

其划分方法是以上升到中天的赤经距离予以三等份,再投射到黄道上为10、11、12宫,再以上升到天底的赤经距离予以三等份,再投射到黄道上形成1、2、3宫,投射点为赤道南北极。这种宫位制是Placidus的前身,取代了Porphyry。

(3)坎帕那司宫位制(Campanus House System)

等分主垂圈(Prime Vertical)的分宫制。由中天和东升点及地心定位的大圆被分割,然后投影到黄道平面上,用地平线上的最南点和最北点定位。

(4)芮吉欧蒙塔那司宫位制(Regiomontanus House System)

在Alchabitius之后流行的分宫制。约公元1476由德国占星家Johannes Muller所创(他于1476年死于瘟疫),以其拉丁名作为命名。Muller相信这是托勒密心中的分宫法。这个宫位制的兴起要拜欧洲发明印刷术之赐,由于1470年代出版宫位表(House Table)而大受欢迎,成为欧洲占星界的标准分宫制。

其划分方法以天球赤道与地平东方点相交起,依天球赤道圈划分每30度区间,共12个点,这12个点投射到黄道平面上,形成各宫起始点,而投射点是以地平线的最南点和最北点为轴点。这种分宫法是改变Campanus分宫法而来,后被Placidus取代。

(5) 普拉西德宫位制(Placidus Houses System)

约公元十七世纪由意大利数学家Placidus de Titis(1603-1668)创立,他相信这是托勒密心中的分宫法,于1650年出版。一说出现于十三世纪。十七世纪后,为占星界广泛使用,直到现今成为最常用的分宫制。

其划分方法较为复杂,主要是以上升点(Asc)成为天顶(MC)的时间作为依据,以天球绕地轴转动,每两小时划分一个宫位,每个象限按上升点的运行时间等分,而不是按度数等分。因此被归为时间类的分宫制(Time-based)。其计算要用到数学中的牛顿迭代法。这种宫位制最大的弱点在于极圈以内不能使用(大于66°N 或 66°S),因此只适用于南北纬66度之间。

微信图片_20200706095000.jpg

(6) 莫氏宫位制(Morinus House System)

很独特的宫位制,由黄道平面的垂线轴和天球赤道的30度等分点组成一系列圆,每一宫的宫头位置都在这些圆与黄道的交点上,因此其第1宫宫头是真正的东升点(Placidus里的上升点并不是真正的东升点)。

(7) 柯赫宫位制(Koch House System)

Placidus的延伸和改良版,由德国占星家华特‧柯赫(Walter Koch,1895-1970)所提出。相较于Placidus的非等宫计算方式,柯赫宫位制将天宫图作等宫的调整,其定义为地平线与天球赤道的交界点起算至子午经圈,再将此弧度距离三等分并投射至黄道,所以这个系统被归类为空间系统(Space System)。但它其实综合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考虑,是目前在美国使用最广的分宫制。

此宫位制的缺点如同Placidus一样,会产生宫位扭曲以及星座遭宫位劫夺的现象,但在已故美国占星师Joyce Wehrman(1935-1989)以此宫位制观察博弈时间的心得以及部分德国宇宙生物学派的研究中,发现柯赫宫位制似乎提供了相对较为精确且敏感的宫头起始点,特别是四轴点,而遭劫夺的星座也似乎隐含了更为丰富的线索。

(8) 锥心宫位制(Topocentric House System)

近年来某阿根廷占星家发明的,很复杂的Placidus加强版。其计算方法类似于Placidus,只不过前者的天球中心是地心,而后者则是地面上的观测地点。锥心宫位制一般以天文出身或理工背景的人士较喜欢采用。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刺梨占星塔罗刺梨占星塔罗
上一篇 2022年6月1日 上午3:23
下一篇 2022年6月1日 上午9: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