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难解的家庭问题,在父母老后,只会更形严重
他们的固执、依赖、控制、不安、情绪勒索,让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顾好父母,却不必透支自己?
★一览6种“老后难相处”的父母类型
★最健康的陪伴心态,最务实的应对建议
★美国专业高龄照护组织“暮光服务网”创办人,经典着作
听听这些父母说的话,你是否觉得熟悉?
“你有空做这做那,为什么就是没空关心我?”
“忙到没时间接电话,我要你这种女儿干嘛?”
“我为你付出一切,最后换得了什么?”
“你要送我去安养中心,我干脆去死算了!”
“你爸丢下我先走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听听这些子女的心声,你是否心有同感?
“每次只要电话一响,我超怕又是我妈,指责我又做错了什么事。”
“每次想出国度假时,我妈就会‘刚好’生病。”
“我妈成天跑医院、换医生,不料却是愈看愈糟。”
“我爸年纪越大越固执,看谁都不顺眼,什么都要他说了算。”
“父母老后变得性格负面,我好怕自己也受影响变得负面。”
“面对难搞的家人,再多的SOP都不一定有用。有时候,你的家人需要的是被理解,而不是解决。这本书则是替这份‘理解’提供了一个起点。”——海苔熊(科普心理学作家)
【依赖型父母】
无法忍受独处,希望儿女能时刻相伴、随传随到
紧紧依附儿女,凡事皆靠其打理
要与子女分离时,立刻表现出身体不适或明显不安
无法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凡事都仰赖子女帮忙定夺
【泼冷水型父母】
言语负面,满腔怨言,觉得全天下人都对不起他
对别人极度挑剔,自己却承受不了别人的责难
不讲理,总要别人先让步
疑神疑鬼,充满戒心,有时到了偏执的地步
【自恋型父母】
只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无法理解对别人造成的影响
一下自认高人一等,一下又觉得矮人一截
对他人的需求无感,却自以为宽厚慷慨
嫉妒别人的生活,见不得别人好
【控制型父母】
利用内疚感等情绪勒索的手法操纵子女
生活方式不容挑战,无论是一般琐事或重要的价值观
若子女的回应不如预期,马上展开报复行动
乐于激起子女的无助感,实际上是反映出自己内在的无力感
【自毁型父母】
曾有酒精或药物成瘾、饮食失调等问题
曾有自杀倾向,或威胁有此打算
曾有某些强迫行为,像是赌博、不停清洗身体等
不配合医疗,不遵守饮食限制或不肯服药
【恐惧型父母】
杞人忧天,容易恐慌,担心个不停
一天到晚觉得身体不适,也许是真的,也许是想像
有许多莫名的恐惧,害怕人群、细菌等
拒绝面对现实,不敢看医生、害怕住进医院就再也出不来
你的父母可能一直以来都难相处,到了老年变本加厉;也可能因为疾病或丧偶,到了老年才变得难相处、难沟通。不论如何,成年子女都必须理解到:父母老后只会格外抗拒改变,因为那会摧毁他们终生的自我防卫机制。
根据美国高龄照护组织“暮光服务网”的统计,前来寻求专业照护咨商的成年子女当中,为难相处父母感到焦虑的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子女的压力来源,不只是照顾父母所需的体力负荷,还有面对父母一再非理性行为的心力交瘁。许多子女,即便很早就离家独立生活,与父母保持距离,但是当父母年老体衰,他们不得不重新回头面对这段关系。
本书填补了老年照护研究的一块空缺。谈照护的优秀着作已有很多,但深入探讨父母麻烦行为的书籍却付之阙如。探讨人格障碍的书籍也汗牛充栋,但多半从治疗患者出发,至于旁人该如何协助则几乎少有着墨,更遑论直接以老年人口为主题,因为有人格障碍的老年人很少会主动寻求治疗。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子女,必须了解问题并不在单一方面。你若只聚焦在父母的问题行为上,而忽略了彼此的互动关系,便很难走出困境。本书的功用之一,是让你看到这令人痛苦的亲子关系,可以透过应对心态及沟通模式的调整而获得改善。也希望借由此书,让为人子女者,能更加理解父母难相处背后的挣扎与痛苦。
专家推荐
方孝鼎/朝阳科技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吕旭亚/荣格分析师、咨商心理师
吴若权/作家、广播主持、企管顾问
李伟文/牙医师、作家、环保志工
林依莹/台中市副市长
周慕姿/心曦心理咨商所所长
陈颖叡/台北仁济院社服室主任、新北市家庭照顾者关怀协会理事长
海苔熊/科普心理学作家
陈正芬/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福利系教授
孙健忠/台北大学和实践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兼任教授
张美珠/财团法人台北市立心慈善基金会总干事
许皓宜/咨商心理师、作家
杨培珊/台大社工系教授兼系主任
(以上依姓氏笔划排列)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葛瑞丝・雷堡(Grace Lebow)、芭芭拉・肯恩(Barbara Kane)
两人皆为资历逾三十年的临床社工师。一九八二年时,共同在美国马里兰州贝赛斯达(Bethesda)创立“暮光服务网”(Aging Network Services)——一个全国性之照护网络,旨在协助个别家属对家中长者的关怀照顾,并解决亲人散居各地所带来之种种问题。两人共同着有《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一书。
暮光服务网网址:www.agingnetworkservices.com
译者简介
刘慧玉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MBA,曾任职市场行销研究顾问公司包括:英商Kantar Worldpanel及美商A.C.Nielsen。译作包括:《航向成功企业的55种商业模式》、《无体行销》、《死亡手术室》、《六顶思考帽》、《丹麦人为什么这么有创造力》等数十本。
目录
【评量表:父母的难相处程度有多高?】
【前言】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的相处
第1章 依赖型父母
你不是唯一和父母相处时深感绝望的人
对父母的要求设定界限
改变回应父母的方式
为自己争取喘息的空间
惯性依赖与父母早年的经历有关
依赖也可能晚年才出现
引发晚年依赖的原因
创造你和父母的双赢
第2章 泼冷水型父母(上)
当父母只愿意爱自己理想中的子女时
同理父母的处境
如何替难缠的父母找到合适的看护
第3章 泼冷水型父母(下)
别强迫父母迁就你
与父母相处的品质,在精不在多
评估风险程度,为父母作最好的安排
当你束手无策时,请第三方协助
为何老人家抗拒改变?
面对什么都不满意的父母,先别急着动怒
面对处处疑心的父母,先别急着说理
父母性格大变,背后必有原因
父母的内心承受着孤寂
第4章 自恋型父母
自恋者的典型举止
避免自恋型父母对你需索无度
如何适当地婉拒想来同住的父母
降低对自我中心父母的期待
父母渴望得到关注乃是出于恐惧
不必逃跑,也毋需放弃
第5章 控制型父母
成年子女不再被父母控制的方法
让父母觉得自己依然有价值
挑剔背后的控制欲
回应控制狂的四个妙招
操控是掩饰内心不安的障眼法
用乞怜摆布子女
成年子女应重拾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
让自己脱离受害者的角色
若父母有自省能力,不妨试着跟他们讲理
第6章 自毁型父母
透过写信,帮助父母重新振作的技巧
寻求专家的介入
足以摧毁老年人生命的慢性自杀
善用医疗资源,陪伴父母击退忧郁心魔
别独自承担,你也需要别人的帮忙
第7章 恐惧型父母
家有终日惶惶不安的母亲
放下对抗,了解父母的恐惧所为何来
精神科医师的评估和治疗
认可并正视父母的痛苦
早年的创伤易成为恐惧之源
父母可能是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受害者
成年子女毋需背负对父母的愧疚感
第8章 陪父母面对老年课题:失落、哀痛和悼念
以正面的态度接受失落
晚年所面临的失落
一位不知如何发泄哀痛的老太太
引导父母找到情绪的出口
若父母无法停止悲伤
当父母以替代品来逃避悲伤
创伤后遗症对老年的影响
你做不到的,专业治疗可以帮忙
让父母在晚年有机会与过去和解
第9章 陪自己优雅快乐地变老
意识到自己步上母亲后尘的女儿
转变态度,抽离父母的制约
父母很难改变,但你可以选择和他们不同的路
当令你受尽煎熬的父母告别人世
照顾好未来的自己
【附录】人格障碍简介
人格障碍的类型
分离理论
虐待理论
【案例索引】
案例1:指望儿子随传随到的碧
案例2:一听到儿子要离开就生病的萝丝
案例3:气女儿要她搬家的艾丝特
案例4:因动手术而变得依赖的希维亚
案例5:丧妻后变得封闭的法兰克
案例6:让孩子很难去爱她的玛丽
案例7:对爱孙反目的贝蒂
案例8:不断逼走看护的伊丽莎白
案例9:宁可独居也不肯住进安养中心的艾喜
案例10:不随母亲情绪起舞的女儿
案例11:依赖又挑剔的雷夫
案例12:骄傲得拒绝帮助的葛尔
案例13:说要帮忙,却总是让人侍候的凯特
案例14:不顺己意便跟女儿断绝关系的控制型母亲
案例15:以控制别人来烘托自己的养老院女王
案例16:自怜自艾的母亲
案例17:纵情吃喝和烟酒的安娜贝尔
案例18:被忧郁吞噬了老年生命的莎美
案例19:因忧郁而失去生存意志的父亲
案例20:成天疑心自己生病的玛丽安
案例21:因为恐慌而把子女逼疯的母亲
案例22:用乐观面对失去的赛门
案例23:帮助母亲走出丧偶之痛的女儿
案例24:妻子过世便无法自处的索尔
案例25:一辈子无法自己做决定的雨果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联系我们
每天用户量很大,添加不上添加其他微信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