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占星用哪个分宫制,漫谈中西方星占术的结合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占星用哪个分宫制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占星用哪个分宫制
占星用哪个分宫制
在古代农民专注于自己的土地,期待种出庄稼的时候,也有人抬头仰望天空,思索着星星的何去何从。而它有一门专门的学科――星占学,它不是今天人们所说的迷信,而是一种类似于现代天文学的古代天文学科。
同现代天文学一样,星占学是研究星星的学科,以古代中国人认识世界的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结合天文学家自身所观测到的自然现象而产生的一门学科。由于古人崇尚自然,迷信神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星占学影响中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等国家政策和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唐朝以后,华夏大地和世界各国交流逐渐增多,特别是南方的印度和西方的欧洲国家。而古印度、古代阿拉伯和欧洲国家又是文化源远流长,同样总有着他们自身星占学的国家,而随着和这些国家交往的日渐增进,无论是古印度,还是古代阿拉伯亦或者古代欧洲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的星占学都曾经传入到中国地带,并对中国古代星占学产生着重要影响。
它们的影响主要包括东汉到北宋年间伴随着佛教一同传入我国的古印度的星占学,明代的时候由阿拉伯人马哈麻翻译入中国的阿拉伯星占学,以及明末清初的时候由欧洲耶稣教会传入我国的欧洲星占学。在保有我国星占学独立的基础上,大量汲取了外国星占学的知识养料,并完成一定程度的本土化过程。
那么古代西方的星占学到底主要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传入我国,并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又有着那些改变呢?
一、西方的星占宫位制
宫位制严格来讲是一种外国星占学中的概念,在我国本土产生的宫位制并没有,而是由外国传入中国的。宫位制是天宫图星占学中的基础部分,也是天宫图星占学中的精华所在,同样对于传入中国并且影响力最大的外国星占学同样也是宫位制。
(1)何为宫位制?
我们知道,星占学也是具有一定的科学并且遵循一定的依据的学科,而天宫图星占学在占验的时候必须要依赖于天宫图。而天宫图就是各天宫及行星的位置,而天宫则有黄道十二天宫和后天十二天宫之分。对于黄道十二天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羊宫、金牛宫等宫,这代表着他们拥有固定的位置。而对于后天十二天宫来说,其完全没有固定的位置,但却具有一定的规则,而这种规则就是宫位制。
后天十二天宫对于天宫图星占学具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后天十二天宫是根据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和地点来区分的,对用星占学占验一个人具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又被成为“人事十二天宫”。它将日月星等天象和人相结合,而这种结合方式就是宫位制,因此也可以说没有宫位制就没有天宫图星占学。
(2)宫位制
宫位制主要分为整宫制、等宫制和不等宫制,了解基本的关于宫位制的概念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西方星占宫位以及它如何在中国古代传播拥有着重要作用。
简单来讲,三种不同的宫位制代表着的是在整个天宫图中各个宫的度数及对应方式,整宫制代表着各宫度数均为三十度,并且后天十二宫和黄道十二宫一一相对应;不等宫制代表后天十二宫为三十度的同时,后天十二宫和黄道十二宫并非一一对应;不等宫制则是后天十二宫的度数数值不等,并且同样也不一一对应。
二、西方星占宫位制的传入和发展
在西方宫位制伴随着不同时期传入到中国时的本土星占学发展程度不同,对西方星占学的接受和吸收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面对域外星占学知识本土化的不同程度,在星占学发展的历史时期内,西方星占宫位制在中国古代也有些不同程度的发展。
(1)明末之前的第一次传入及发展
作为一种完全由西方传入到中国的知识,它最早出现在佛教星占文献之中,并且伴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流传在中国。后来在之后的七政四余星命术中,星命术也将整宫制吸收。这段时间的开端并不能确定但最迟不会晚过唐朝,并且一直持续到明朝末期,这段时间是整宫制单一流传的时期,并没有其它制度出现。
在这个时间段是古印度的印度星占学传入中国的阶段,并且出现了一批影响力颇高的星占学文献,如《宿曜经》、《七曜攘灾诀》等,而其中的《七曜攘灾诀》则是由印度婆罗门僧人用汉文编撰的星占学手册,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关于宫位制的介绍。
传入中国的佛教占星术的源头是和希腊占星出自同出,同样是以天宫图为基础进行,因此宫位制是占验的基础。在这一历史时期,传入中国的域外占星术本土化的表现中的一部分便是七政四余星命术,它主要是对个人命运进行占验的星术,融合了中国传统中的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方面的知识,对于中国星占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清代编撰的《四库全书》记载,对待《星命溯源》这本书的评价是“然世所传五星之书,以此为鼻祖。别有所谓果老星宗者,盖因此本而广之”。它和中国传统土生土长的军国占相比是另外一个系统,中国传统的关于占验的术法大多是关于军国大事的占验,而很少对个人命运进行占验,域外星占知识的传入和中国本土的思想相结合,从而大大的补充了中国古代星占种类。
(2)明末清初的二次传入
明末清初从域外引入的星占学对中国星占最重要的影响并非知识上的补充,而是观念上的改变。这个时期传入的西方天文学知识让中国人对整个世界有了新的看法和感受,对星占的态度也随之大变,当时很多学者包括中国学者和传入星占学的西方传教士从各种方面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星占的批判和对欧洲星占的引进及传播。
在这其中不等宫制传入中国,从官方和民间都开始争相引进欧洲星占学。其中最为著名的著作就是汤若望在崇祯年间完成的《浑天仪说》,这本书中介绍的“浑象”被称为西式浑天仪,和张衡所制的浑天仪并不相同。《浑天仪说》将文艺复兴时期在星占学宫位制中影响最大的雷氏宫位制引进入中国,是目前此宫位制在中国的最早记载。
从最开始星占学传入中国到明代清初,中国主要流传的还是整宫制,虽然后期不等宫制的传入丰富了中国古代星占,但不可避免的是整宫制依旧具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纬度因素并没有考虑到后天十二宫中,再比如最小的时间单位是时辰,在这个时辰里出生的人,无论具体时间如何,宫位也尽皆相同。这就大大影响了占验的精准度。
这也是为何不等宫制的出现对于中国星占学的发展影响如此深远的原因所在,不等宫制不仅在考虑纬度因素的同时,也把最小的时间单位精确到了分钟,使得占验的精确度也更加精确,同时也使得后天十二宫的划分更加合理。
(3)清朝中后期的宫位制
截止到清朝时期,中国星占学随着外国星占学知识的传入而越加完善和复杂,而清末的星占学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于清初传入的雷氏宫位制的继承,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出现的新的算法和仪器,这是这个时期中国星占学发展最明显的特点。
在算法领域当中,有一人名叫张永祚,有一部著作《天象源委》,以欧洲星占学阿拉伯星占学为基础,并且把中国传统占验术法相融合。其中关于雷氏宫位制做出了突破性的研究,特别是在计算黄道度变赤道度等多重问题的计算方法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并用表格计算方式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卷中惟及用表,而不及弧三角算,取其捷也”。
与此同时,清朝在发展出《天步真原》后天十二宫的算法的同时,对于仪器的利用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如利用仪器来简化雷氏宫位制的计算,从而更加方便快捷的得到天宫图。
结语:
宫位制作为天宫图星占学的重要内容,是其中的基础部分,对于传入到中国地区的西方星占学,宫位制的传入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总得来说中国古代的星占学发展从最开始仅有完全中国本土生长的军国占,到之后整宫制伴随着的是印度星占学传入中国,给当时的中国古代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认识占星的知识。
其后不等宫位制及雷氏宫位制的传入,加上中国星占学家对于算法和仪器的创新,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的星占学内容,同样这也是一段西方星占学在中国古代的一个传入及发展史。
参考文献:
〔1〕裴芹:《古今图书集成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明〕徐光启等著,《崇祯历书》下册,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3〕〔明〕万明英:《星学大成》
分宫制的常见分宫制
看到目前许多朋友发出来的星盘,大都是使用Placidus分宫法制作的,这是由于许多软件默认的分宫制就是这个。所以,也造成了许多朋友对于别的分宫制不是很了解,这里就作一个简单介绍好了。在占星学的发展过程中,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分宫方法,而不同的宫位制也使得许多朋友常常犯迷糊了。在不同的分宫方法中,会导致星盘中行星所坐落的宫位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对于星盘的分析的时候,造成混乱。占星学上的宫位制大概可分为以下两类︰ (1)整宫制(Whole House System)等分法,一宫30度,从上升点落入星座的0度开始第一宫,因此宫位和星座是完全重合的。约出现于天宫图创始之时B.C.2~3世纪左右,普遍为古时的占星家所使用。整宫制是最古老的宫位制,世界知名占星家 Robert Hand有写书专门介绍它,高格林的统计雷达图也影响了一些占星家重新评估这个已经作古的宫位制。由于占星术起源和早期发展在纬度较低的地区(巴比伦、印度、希腊),因此出现这种均分黄道为十二宫位的分宫法。但这类分法到高纬度地区越发困难。最极端的例子是在南北极圈内,极昼、极夜期间内黄道和地平线根本没有交点。(2)等宫制(Equal House System)等分法,一宫30度,从上升点开始第一宫,宫位和星座不重合。起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目前使用者以英国占星系统的占星学家为主,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为了教学的方便。和整宫制有一样的问题。因地球自转的轴心与黄道的轴心偏离23.5度之故,在接近北纬或南纬66.5度的区域,也就是高纬度与低纬度地区,其天宫图特别容易产生MC-IC轴心严重扭曲的现象。(3)以中天(MC)为准划分的等宫制(Equal(MC))类似于等宫制的等分法,一宫30度,但是以中天(MC)为10宫头,其他宫位以此为准排列。这时上升点一般不是第一宫宫头。(4)太阳宫位制(Solar House System)等分法,以太阳所落的星座度数开始第1宫,然后依次按一宫30度排列。太阳宫位制也是通常媒体上出现的太阳星座运势预测的基础。(5) 吠陀制(Vedic House System)等分法,上升点在第1宫的15度,也就是上升点每侧15度作为第1宫,然后依次按一宫30度排列。吠陀制是印度占星学才会用到的宫位制,其论断系统自成一格,国内少有人研究。 也称为四象限宫位制,需要先定出上升、下降、中天、天底四个关键点,把命盘分成四个象限普拉西德宫位制(Placidus Houses System)中文译为普拉西度制,现在已经成为最流行的宫位制。这个方法是由十七世纪的意大利数学家普拉西度提出的。方法是以天底到上升星座,以及上升星座变成天顶所需时间来划分,以地心为主轴计算,每两个小时移动一个宫位。这样,以上升星座为第一宫的起点,天顶为第十宫起点,从而借此找出其他宫的起点。这种分宫制度,需要将时间和出生地的经纬度进行结合来计算,因此会出现“劫夺宫”的情况,使得某个星座的行星失去影响力。柯赫宫位制(Koch House System)又称为出生地分宫法。是由十九世纪的一位德国占星师怀特(Walter Koch)所创,虽然也是结合了时间和地点的分宫方法,但是是先确立出生时的天顶位置,再将其沿着白昼的黄道逆行推回上升星座的时间,从中依次确定第十一宫和第十二宫的位置,最后才得出所有的宫位。这种分宫制,主要是结合出生第的纵坐标。目前许多北美、德国附近的占星师比较热衷于这种分宫制。Equal分宫制又叫等宫制,是目前所知历史最久的分宫制了,其确切成形的出现时间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世纪了。这种分宫制的计算最为简单,在找出上升星座以后,从上升星座开始,每30度划分为一宫。但是,这种分宫制的天顶与天底则需要重新计算,因为第十宫的起点并不等于天顶,所以不能弄混了。这套分宫制目前使用的人并不是特别多,据说英国占星学会的占星师,目前大多采用的是这套分宫制。坎帕那司宫位制(Campanus House System)又叫坎式分宫制,是十三世纪Giovanni di Campani所创。这种分宫制是将包含东方地平面到天顶的主垂圈均分为12分,再以南北极平于赤道为轴心而投影到黄道上。但是这种方式在实行没多久以后就被约翰穆勒改变了。Meridian分宫制又称子午线分宫制,是1900年,由澳洲的占星学家赛瑞尔(Zariel David Cope)提出。其方法是以天球南北极为轴所架构出来的圆,再将赤道均分为十二等分,从子午线开始,将十二个等分点投影到黄道而划分出十二宫位。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分宫制中,天顶是第十宫的起点,但是上升星座却不一定在第一宫,因此在这种分宫制中将上升星座称为东升点或者赤道上升。只有在赤道出生的人,其东升点才能恰好位于上升星座。许多汉堡学派的占星家是使用这样的分宫制的。芮吉欧蒙塔那司宫位制(Regiomontanus House System)又称为芮氏分宫制,是十五世纪的占星家约翰穆德(拉丁文名字是Regiomonta-nus)所创。这种分宫制的计算方式,是以天球赤道与东方地平线的交汇为起点,在赤道上均分12点,然后再将点以南北极平于赤道为轴心,投影到黄道上而确立十二宫的位置。虽然这种方式是从坎式分宫制演变而来,而一直到普拉西度分宫制出现后才被取代。但是其对宫位精巧的构思,使得许多占星家在进行时辰占卜占星术时也坚持使用。锥心宫位制(Topocentric House System)又称为锥心分宫制。这种分宫制与普拉西度分宫制类似,不过在地点的角度上,普拉西度以地心为中心,而锥心分宫制则以出生地的地表为中心来计算。目前也有许多占星家使用的。以上的分宫制属于目前较为常用的几种分宫方式,另外还有一些由于不太常用就不详细介绍了。由于对于星盘的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出现的各种分宫制,在解释上也各有优劣,难判高下,所以在目前,占星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分宫制。各位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选择和判断。
以上就是关于占星用哪个分宫制,漫谈中西方星占术的结合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占星用哪个分宫制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