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性格特点,老照片里看秋瑾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网上有很多关于秋瑾性格特点,老照片里看秋瑾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秋瑾性格特点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秋瑾性格特点

2、女性解放有哪些标杆人物?

秋瑾性格特点

位于浙江省绍兴城西南的鉴湖,为浙江名湖之一,湖面开阔,波平如镜,素有“鉴湖八百里”之说。这片水乡泽国,曾经诞育出了众多名人,它是周恩来总理的故里,是鲁迅先生的家乡,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南宋诗人陆游、明代画家徐渭都曾在此留下过足迹。而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一位生长于斯的女中豪杰,她,就是“鉴湖女侠”秋瑾,这个32岁便香消玉殒的美丽女人,用澄澈的鉴湖水梳妆,用青春的祭献完成了人生的突围。

秋瑾性格特点,老照片里看秋瑾

清末贵族女性

祖籍浙江绍兴的秋瑾,少女时代是在福建度过的,和当时的封建女性不同,秋瑾对封建主义的反抗意识和女性解放的突围意识,从很小就已植根于心中。对给女性带来巨大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的裹脚缠足陋习,秋瑾誓死反抗,最终父母顺从了她的心愿,揭去了让她感到屈辱的裹脚布,而年幼的秋瑾也正是从拒绝裹脚的那一刻,开始了一个女性向封建礼教叫板的突围之路。她聪颖好学,在其母亲的教习下,日益显示出其卓而不群的文学才华;性格坚毅,重侠尚武,成为她迥异于当时封建女性的重要标签,在清王朝的晚钟声里,秋瑾执一柄长剑刺破黄昏,这个被其父叹息错投女儿身的豆蔻少女,从一开始就在以一种逆行的方式冲破世俗的禁锢和生命的樊篱。

秋瑾性格特点,老照片里看秋瑾

初为人妻的秋瑾

对不幸婚姻的抗争,是秋瑾女性解放意识的升级。秀外慧中的秋瑾到了出阁的年龄,提亲者众多,可她还是由父母做主,嫁给了湘潭富豪王黻臣之子王子芳,这个纨绔子弟专横暴戾既赌且嫖,从秋瑾嫁入王家的那一刻起,就让本来对爱情生活充满向往的秋瑾陷入到了巨大的痛苦之中,而满是世俗气和铜臭气的婆家环境,更让秋瑾感受到几乎窒息的压力。新婚不久,王子芳捐了清庭户部主事的官职,从湖湘前往京师赴任,秋瑾随之同行。原本以为脱离了婆家的压抑,丈夫也要开始走上正业,自己的处境会有所好转,没想到王子芳却秉性难移,不久便旧态复现,继续过起偎红倚翠纸醉金迷的生活。孤独苦闷的秋瑾为了排遣压抑,遂着男装偕家仆去戏院观戏,结果王子芳得知,不由分说就是一顿暴打。秋瑾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住在了京师的泰顺客栈,正是在这段时间,秋瑾以一腔悲愤写下了声声泣血的《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

这首《满江红》作于中秋,中秋本是阖家团圆之日,但秋瑾望着一轮皓月,却愈发生出冲出牢笼的渴望,进一步坚定了反叛世俗的志向,而作为这首《满江红》效应的直接呈现,便是秋瑾继出走京师之后,更远的离家出走——赴日留学。对不幸婚姻的怨怒,对颓衰国势的忧患,让这位中国传统女性大胆走出了封闭的家门,走向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郭沫若曾将秋瑾誉为“中国的娜拉”,和易卜生经典剧作《玩偶之家》里那位毅然摔门而去的娜拉一样,秋瑾也正是在离家出走远赴东瀛的岁月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彼时的日本,聚集了一大批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深入的交往中,一群热血友人成为她留学生涯中最难得的收获,当宋教仁、陶成章、孙中山、黄兴、陈天华这些响亮的名字成为秋瑾的“热血之交”,当参加中国同盟会让早年因找寻不到知己而陷入痛苦的秋瑾重新点燃激情,这位少年时代便有男子英气的中国女性已然将自己的叛逆气质与古代侠士精神形成了最紧密的对接,她在这段时间创作了大量吟咏刀剑的作品,在“剑气棱棱贯斗牛”的气韵中,我们感受到的已不是当年“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孤独,而是“右手把剑左把酒”“夭矫如见龙蛇走”的仗剑报国的侠女形象。

秋瑾性格特点,老照片里看秋瑾

秋瑾离日归国前着和服执倭刀小照

上面这张照片,是秋瑾决定离日归国前,身着和服、手持倭刀拍摄的一张照片,也是秋瑾遗照中传播最广的一张。1905年12月,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秋瑾愤而回国,来到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学堂任教,留日期间形成的推翻封建王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革命思想,让秋瑾有了目标,有了行动的指南,她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激进的革新思想,给学生们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不久,她在上海又见到了孙中山,孙中山指示她:作为浙江同盟会的主盟人,应在宣传、起义两大战线上,积蓄力量,准备革命。孙中山的一席话令秋瑾热血贲张,很快,她便与尹锐志、陈伯平等人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系敖嘉熊、吕熊祥等长江一带会党,准备起义。到杭州后,又与将去安徽的徐锡麟约定,在皖、浙二省同时发动起义。与此同时,秋瑾的宣传工作也紧锣密鼓,1907年1月14日,由她主导的《中国女报》创刊,她充满激情地为该报写了《发刊词》,号召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并将“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作为《中国女报》宗旨。当女性解放的火种在《中国女报》燃烧起来,秋瑾,这个从暗夜里走来的女人,已经成为了一个无畏的旗手,一个勇敢的战士。

就在秋瑾积极筹办《中国女报》的时候,在绍兴大通师范学堂的徐锡麟派王金发找到秋瑾,请她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并商约共谋义举,形成皖浙联动之势,秋瑾欣然应允。回到桑梓之地,秋瑾倍感亲切,也愈发意识自己肩头的使命,独行于鉴湖之滨,她再次舞起长剑,她相信,这柄长剑就是劈开长夜的利器,而她主持下的大通学堂也必将成为一个迎接曙光的起点。

秋瑾性格特点,老照片里看秋瑾

秋瑾主持大通学堂时的男装照

然而,随着徐锡麟在安庆起义的失败,秋瑾的人生也站在了一个风雨交加的拐点上。由于徐锡麟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浙皖联合起义的计划泄露,得知消息的大通学堂师生纷纷劝秋瑾火速离开绍兴,但抱定必死之心的秋瑾却镇定自若,她悲壮地写下“牺牲尽我责任”的绝命词,表达了以自己之血唤醒同胞、推翻腐朽清王朝的决心。她遣散了大通学堂师生,唯留执意与她坚守的程毅等人,彼时的大通学堂阴风怒号,秋瑾,一路进行生命突围的秋瑾,冲破了沉重的婚姻枷锁,吹响了摧枯拉朽的革命号角,却选择在绍兴故地,静静地坐下来,等待被俘,等待一道血光在鉴湖缓缓升起。

“秋风秋雨愁煞人”,史载秋瑾被捕之后,拒不吐供,只是愤笔写下了这七个字便从容就戮。当绍兴轩亭口的那抹朝霞将秋瑾的生命定格在32岁的青春韶华,这个自号“鉴湖女侠”的辛亥革命先驱给后人留下的,永远是那个挥剑而起的形象,这个形象,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秋瑾性格特点,老照片里看秋瑾

秋瑾生前挚友吴芝瑛在秋瑾墓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女性解放有哪些标杆人物?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传统的男权社会,女人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女人饱受各种传统思想、社会观念的束缚与压迫。到了清朝,女人缠足现象流行,女人再次遭到精神与肉体的严重摧残。晚清以后,随着国门的打开,国人的意识也在觉醒。尤其是随着出洋留学的增加,几乎每个女留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要推动中国女性的解放,追求男女平等。在这些人中,有几个人非常活跃,或可以说是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今天的女人真的要感谢她们。大家熟知的秋瑾,她不只是热衷革命,还是一位追求女权的人。敢于革命的人,必然有决绝的勇气,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革命首先就是要反抗对女人的封建压迫。秋瑾的性格,从小就很叛逆,穿衣打扮与做事风格都像男孩子一样。为此,她自比是花木兰在世。秋瑾如此性格,但也不得不接受包办婚姻,丈夫完全是一个花花公子、纨绔子弟。婚后的秋瑾通过朋友对日本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来,又认识了一个日本女子,她们为秋瑾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秋瑾决定留学日本。在日本,秋瑾看到日本女人可以识字看报时,深感中国女性解放的重要。她与其他女留学生一起,将“撂荒”的共爱会再次重建,创办《中国女报》,致力为中国女性解放为目标,为女性平权呐喊与奔走。共爱会,就是一个专门为女性主张权益的组织,本不是秋瑾创办,但在秋瑾手里,再次恢复生命力。秋瑾对女性的解放有诸多精彩言论,如“欲结二万万大团结于一致,通全国女界声息于朝夕,为女界之机关使我女子先生机活泼,精神奋飞,绝尘而奔以建于大学明世界。”为此,秋瑾还专门创作了《勉女权歌》,其中有一段歌词是这样的,“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对于女性的解放,秋瑾认为,首先要从解放女性的脚开始。女性缠足这一封建陋习让秋瑾深恶痛绝,其实,当时国内已经产生“天足运动”,各地建立了很多致力于女性不缠足的“天足会”。这场运动有了秋瑾的加入,影响力大幅提升,很多觉醒的女性纷纷响应秋瑾的号召,拒绝缠足。秋瑾应该是当时追求女性解放最著名的女性。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女性参与其中。如共爱会的创始人胡彬夏等人。胡彬夏没有秋瑾那样叛逆的性格,但同在日本留学的她,同样致力于中国女性解放运动。当时,在日本的女留学生,仅有十余人,大家在一起,时常为中国女性的处境感慨,决心要做些事情。在胡彬夏、林宗素、曹如锦等的发起下,共爱会成立。共爱会的宗旨就是“以二二万之女子,复其固有之特权,使之各具国家之思想,以得自尽女公民之天职”。相比秋瑾,胡彬夏更具理性,也更有见地。她认为,女性不仅要多读书,还必须有一番作为。女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觉醒,改造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改造家庭就是改造社会。其实,胡彬夏的观点与今天所讲的女人要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差不多。再说与胡彬夏一起创办共爱会的林宗素。这也是一个思想很另类的女人,10岁开始就拒绝缠足,从此与传统观念决裂,与封建思想势不两立。她在去日本前,就曾在上海就读爱国女校,逐渐开始产生女权思想。日本留学后,进入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在日本期间,几乎所有的政治活动都与女性有关。在宣传革命的同时,她一直号召女性团结起来,一起为自己、为民族、为国家努力。除了创办共爱会外,还有什么“拒俄同志女会”等。林宗素的特点是,鼓励女子参政。当时有个中国社会党,林宗素鼓励女性加入该党,希望“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政权”,“从改良女子教育方法,加入各种政治结社等方面入手,而开展活动”。在当时的女留学生中,有一位名字比较有意思,那就是吴弱男,她的妹妹叫吴亚男,也在日本留学。从这两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家长的男权思维。这两个姐妹对自己的名字也是非常不满意的。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吴弱男很早就坚定了追求女权的步伐。当然,名字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他的父亲比较进步、开明。她老爹虽是清朝官员,但绝对是进步人士。受此影响,她于1901年就去了日本留学,是中国最早的女留学生之一,秋瑾都要晚她三年。吴弱男(中)与丈夫章士钊及三个儿子吴弱男在日本就读的是女子学校,专业是英文。相比其他人,吴弱男的思想更西方化,尤其是后来还曾到英国留学。她在投身革命的同时,就是宣传女性解放,促进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有意思的是,她嫁给章士钊,生了三个儿子后,章士钊开始偷偷纳妾。这让吴弱男非常不满,一直追求女权的她怎能容忍丈夫如此“沾花惹草”,两人大吵一架后,吴弱男带着三个儿子远赴欧洲定居。除了女留学生外,还有一位外交官的夫人――单士厘。此人作为官员家属赴日本。相比秋瑾、胡彬夏、林宗素、吴弱男等人,见识广、受封建压迫比较少,思想更开明。单士厘跟随丈夫在欧洲工作长达10年之久。在日本学习期间,还热衷日语,进步很快,曾任翻译。为了启蒙中国女性,她翻译了很多关于日本文化、政治等方面书籍。相比其他人,单士厘的视野更开阔,没有革命思想,但在追求女性解放方面,没有秋瑾等人激进,更没有胡彬夏等人那样有深度。单士厘做的比较简单,就是呼吁女性要解放思想,走出家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移风易俗,仅此而已。外交官的夫人其实也是农家出身,但长期享受着朝廷的厚恩,不可能号召女性投身革命,改造社会。追求女性解放这事,女人在做,也有男人在做。比如陈天华、邹容等人,男人呼吁女性解放,与女性不同。身为同性,女性能感同身受。而男性更多是从革命的角度,呼吁女性解放。比如陈天华就说,“凡我女同胞,急急把脚放了……把救国的担子,也担在身上,替数千年大多数妇女吐气……我看妇女的势力,比男子还要大些”。也有男人认为,女性接受新思想可以,但做个贤妻良母就够了。读那么多书,甚至还要参政,实在没必要。一生致力追求女性解放的这些女人,都可以称为女权运动的先驱。在一百多年前,她们突破旧思想、旧势力束缚的勇气与决心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她们这些人普遍死的比较早,或许她们想不到,仅仅几十年过后,广大女性的地位就得到了翻天覆地的逆转,“半边天”几乎变成了“多半边天”。

以上就是关于秋瑾性格特点,老照片里看秋瑾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秋瑾性格特点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或整理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网络小编网络小编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记得加这个v;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