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网上有很多关于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

2、五台山的五位文殊菩萨,有什么不同之处?

3、五台山文殊菩萨上香有什么讲究

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

导语:我们都知道,在我国龙是一种神物,它源自于民间传说,并且今天仍然作为我国的一种图腾存在着。同样地,在我国民间乃至很多官方场合或者文化当中,狮子这种动物也具有着与龙相似的意义。然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狮子这种动物并非产于我国,它的故乡远在西亚和非洲,但却和龙一样被人们往往将其作为权力和威严的重要象征。

古代中国的确没有产生于本土的狮子,尽管史前遗迹表明中国大地上曾经有过狮子,但它们早已在华夏文明发生之前就消失了,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的形象应是舶来品。尽管是舶来品的一种,狮子在我国也演变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狮文化,涉及到了多个艺术领域,反映着我国先民心理上的变迁。

一、狮子走进我国的过程

(1)早期对于狮子的认识

亚洲狮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和印度,早期称作"西域狮"或者"波斯狮",今天仅存的亚洲狮生活在印度的部分地区。狮子最早是东汉时期由西域各国进贡而来的,汉书中有记载西域进贡的"狮子"。最初,这种动物主要用于给上层阶级玩上珍藏,老百姓很少见到和了解,不过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佛经中的狮子形象开始为人所知

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

波斯狮像

佛教中的狮子是勇气与正义的化身,文殊菩萨的坐骑即为一头猛狮。佛教传入我国之后,狮子也随着佛教中关于文殊菩萨形象的记载而为人所知,神话中曾经说到,龙生九子,其中的狻猊(suan第一声 ni第二声)的原型就是狮子。

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

骑着狮子的文殊菩萨

(2)汉代传入后的转变

狮子从西域传来,从我国大量的古代文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关于狮子的记录。唐代著名高僧慧琳在其作《一切经音义》中有写道:"狻猊既狮子也,出西域",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这样记载:"狮子出西域诸国",晚清的一位名叫文延式曾经考证:"狻猊既狮子,非中国兽也,三代之前若果有之,则诗、书记载必不称犀象而转遗狮子。"

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

狻猊

关于"狮"这一汉字的由来,《说文解字》中不曾有此字的记载,通过一些研究得出,它是从古代波斯语音译过来的,因为汉字"师"同音,所以加之反犬旁而成"狮",后来被广泛引用,而古代传说神兽狻猊同样是通过梵语音译加上改造而来的。

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

狮子

历史上,大月氏、安息等西域国家为了与大汉朝交好,不远万里将狮子这一动物送至汉室,并且得到了汉朝统治者的喜爱。自汉朝以来,历朝历代都有关于他国向我国进贡狮子的记录,这一进贡活动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康熙年代历经千年之久。狮子这一种动物不仅丰富了我国人民对异域动物的认知,还进一步衍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从一开始的畏惧转变为崇拜,成为了人们心目当中吉祥如意的象征物。

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二、以狮子为主角的民俗文化和技艺

(1)多姿多彩的舞狮

自汉朝狮子传入我国后,每当西域节使前来到访和进贡时,统治者便摆好酒宴招待,并且设歌舞助兴,歌舞人员们带上面具穿好特定的服饰,扮成各种鸟兽起舞,后来人们发现这些扮演的鸟兽形象当中唯独缺少狮子,因在这之前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样异域动物。

所以随着狮子的传入和人们对其认识的发展,这一动物形象便加入了这些模仿鸟兽起舞的行列当中。这就是民间关于舞狮这一活动的说法,虽然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证实,但是也反映了舞狮这一重要的活动出现在我国的某种历史联系和古人对于狮子这一形象的理解。

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

舞狮

舞狮这一民间活动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渐渐得到补充和完善,我国各地都有关于这一活动的理解与举办,并且得到民间百姓的拥护和喜爱。在我国的舞狮技艺当中,各地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色,因为南北风俗各异,导致了舞狮的技艺也各不相同。从大的角度上看,我国的舞狮表现出南北两种不同的流派。

据历史记载,北方的舞狮活动是在北魏时期来到我国的,当时有"北魏瑞狮"这样的说法。相传北魏时期太武帝远征甘肃河西一代,俘获胡人众多。后太武帝命胡人献舞,时胡人以木雕为兽首,披兽衣,舞于殿前。胡人的舞技让太武帝大为赞赏,于是太武帝询问胡人所舞之技巧名称,胡人回答这是西域的一种舞蹈,因其状源自于狮子这一动物,太武帝后命其名为为"北魏瑞狮"。

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

魏太武帝

南狮主要以粤为中心,并且在今天的港澳台及东南亚一些侨乡流行,南狮又有"醒狮"、"文狮"之称。南狮的出现和流行时间比北狮要晚,到了宋代,南狮由北狮脱胎而来,并且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南狮的颜色一般以黄、红、黑三种颜色为主,分别代表着三国演义当中的刘、关、张,并且将三者的精神也当成是三种颜色的象征:刘备狮的沉着威严、关公狮的勇猛雄伟、张飞狮的粗狂雄壮。

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

醒狮

北狮的表演风格表现为威武雄壮、勇敢好斗以及豪放大度,这种精神面貌与我国北方人民的性格也相契合;而南狮追求的则是意在于神似,并且特别注重马步的运用和色彩的点缀,因此南狮在形象上更多是色彩斑斓、动作上花样繁多,给南狮带来了十足的表现力和观赏性。

舞狮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技艺,每逢佳节或者集会,人们总会张罗出狮舞来增添欢乐活跃的气氛。通过狮子这一种象征着雄伟、勇猛和威武的形象来驱赶邪恶,以祈祷生活顺利、吉祥如意。

(2)石狮折射出的民族心理变迁

不仅是舞狮这一种将狮子这一形象运用得出神入化,并且为世人所知的民间技艺,石狮这一装饰物同样也通过对狮子形象的塑造来发展出了悠久的"石狮文化"。两千多年来的发展和演进,"狮子"这一形象的运用方式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文化,也折射出我国人民的心理变迁。

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

石狮

石狮最早出现在东汉,一般被安放在皇陵之前,后来的各个朝代都将其当做皇家陵墓的辟邪之物。在我国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据《唐会要》、《宋会要》、《明会典》等书目的记载,石狮是专门用于皇家陵墓的神道、四门的护陵神物,而皇室除外的各个官僚成员的墓前只能用石虎、石羊、石马之类的动物形象塑造而成的装饰。

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

明皇陵石像生石狮

而时间往后推移,到了宋代以后,石狮的使用场合渐渐开放和下移,在衙署、城门、桥梁、关隘、道口等地方都可以安放石狮当做是镇守的神物。不单单是这些特定的地点,一些建筑物也将石狮运用到了装饰当中。

我国的石狮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历程,从守卫者的形象渐渐演变为了装饰物,体现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心理上的不同认知。从狮子这一动物在我国的象征意义上看,它是一种权力与力量的代表,也就是我国古代"官本位"思想的一大象征。从前面提到的,仅限于皇室陵墓使用石狮当做镇守兽就可以看出这种思想对于石狮的使用产生的影响。

而随着我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社会的层级变得复杂,各种各样的文化开始出现了世俗化的特征,而石狮文化也受到了这样的影响。自唐代以后,石狮融入了民间的生活,所以出现了像雄狮、雌狮和幼狮温馨和睦的石狮形象,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们对于家庭和睦、安家乐业愿望的向往与追求,也是民众理想化生活的一种体现。

三、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物象的认知

(1)佛教理念下的狮子

佛教将生命分为四类,依据出生方式来划分,根据《俱舍论》卷八中所记载的:一为卵生,由卵壳出生,比如鹅、孔雀、鸡、蛇、鱼、蚁等;二为胎生,又叫做腹生,是指从母胎出生者,比如人、象、马、牛、猪、羊、驴等;三为湿生,又叫做因缘生、寒热和合生,是指由粪聚、注道、秽厕、腐肉、丛草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者,比如飞蛾、蚊蚰、蠓蚋、麻生虫等;四为化生,蜕壳飞行蛾虫之类,无所托而忽有。

不难看出动物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佛教中动物与人平等,具有根本佛性,同时佛家在教化人们时也时常会幻化成动物形象,因此动物是佛教作品中的比较常见的意象。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当做神物的龙、并不常见的象、异域传来的狮子等动物,在佛教文化当中都有不同的解读,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佛教对于狮子这种动物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对于我国人民的影响。

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

水墨中国龙

关于狮子,《大智度论》记载:狮子在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降伏一切,佛陀也如是。在《略出经》中有"于菩提树下,获得最胜无相一切智,勇猛释师(狮)子",狮子是用于譬喻佛陀的无畏和伟大。狮子在佛教作品中的形象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狮子的形象是基本一致的,都是权威与尊贵的象征,在中国还有著名的石狮子,石狮子是我们文化中吉祥的象征,在宫殿、王府、府邸门前都能见到,因为石狮子常常带有皇权之尊、威震八方的意义。

《灯下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在降生时,曾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发出狮子一样的大吼:"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后来当佛祖在印度讲道时,大群狮子都汇聚前来听道,由于狮子拥有了这样先天的能量,这使它具备了强大的力量,因而佛教徒将狮子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而倍加崇拜。

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

释迦摩尼

(2)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的解读

佛教将狮子这一物象带进了民众的视野,它还要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才能为我国古代人民所接受,才能够衍生出多姿多彩的狮文化。先民们虽然喜欢狮子,但是并不喜爱真狮,在他们看来,真正的狮子"无用而伤财",所以狮子并不是以活物的形式而得到人们的运用和进一步发展的,而是想龙这种传说中的动物一样,存在于精神世界当中。

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

中国狮

狮子虽然是由外界传入,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的狮文化停留于对于异域狮文化的模仿阶段,而是发展出了具有我国文化特色、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文化。在我国人民心目当中,狮子是威猛和吉祥的象征,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中国的狮子脱离了真狮的兽性而变得温驯和蔼,所以我们说中国的"狮"不是生物之"狮",而是文化之"狮"。

四、"狮"形象本土化的原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狮子都是能够驱除邪恶的吉祥动物。如果说龙与凤是中国本土理想化的动物,那么狮子却是一个地道的外来动物,它后来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呢?狮子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主要原因还是它顺应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

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

写意风格的狮子图案

关于狮子,有"石者实也,狮者思也。"这样的说法。这说明了我国古代人民将狮子当做是前人创业的艰难和后人守业的不易的象征,也寄托了一种对先人的无尽思念。在民间流传至今的传统舞狮活动,同样表达了人们期盼镇宅旺宅、安抚鬼神,保证合境安宁、五谷丰收的强烈愿望。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了,为什么在中国的吉祥物中,除了龙、凤之外,狮子也得到了很高的排名,这就是根源所在。千百年来,狮子除了镇守官署、寺庙、墓园之外,今天它还承担著守护银行、关隘、城堡等大门的重任。

结束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当中,对于狮子这一动物和形象,人们最开始是敬畏和崇拜,后来开始模仿狮子的外貌、动作和神态,逐渐发展成为了蔓延了整个华夏大地的"狮文化"。我国的狮文化在世界狮文化上可谓是独树一帜的,尽管它的缘起与发展和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有关系,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独特性。

狮子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影响,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迎合我国人民的民族心理,所以它才能够在发展过程中渐渐为世人所接受,并且愿意将其作为人们文化创作的参考,才能够诞生今天灿烂的中国狮文化。

参考文献

梁思成《中国雕塑史》

杨古城《中国狮文化的演进》

商秋华《舞狮文化溯源》

许慎《说文解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五台山的五位文殊菩萨,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以往系列的文章里,“源易缘”曾介绍过,五台顶上所建的寺庙,分别是东台顶的望海寺,西台顶的法雷寺、南台顶的普济寺、北台顶的灵应寺、中台顶的演教寺。

细心的读者从文章中注意到,这些台顶上的寺院里,正殿虽然供奉的都是文殊菩萨,但名字却各有不同。

比如,东台望海寺供奉的是聪明文殊、西台法雷寺中供奉的是狮子文殊、南台普济寺供奉的是智慧文殊、北台灵应寺供奉的是无垢文殊,中台供奉的则是孺童文殊菩萨。

五台山的五台顶所建寺院始建于隋朝。隋文帝时期,崇信佛教的这位帝王,登基称帝后,先后诏令在五台山的五个台顶上修建了五座寺庙。

五台山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名山,也是中国的四大名山之首。

1998年9月份,山西省佛教协会、五台山佛教协会和五台景区,联合建造了五顶文殊菩萨的铜像,供奉于五台顶峰。

“千载难逢,此生无憾事;五峰幸会,我辈有其缘。”

此举也成为继隋文帝时期以来,1500多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五尊同造活动。

一、聪明文殊和智慧文殊

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中,文殊菩萨以大智慧著称、观音菩萨以大悲著称、地藏王菩萨以大愿著称、普贤菩萨以大行著称。

查阅佛经可知,文殊菩萨现身的法象有很多,如:老文殊、金刚文殊、甘露文殊、比丘文殊、灯笼文殊、大伟法文殊、带箭文殊、千钵文殊、红文殊、黄文殊、白文殊、聪明文殊、智慧文殊、狮子吼文殊、无垢文殊、孺童文殊等等。

其中,聪明文殊、狮子文殊、智慧文殊、无垢文殊、孺童文殊最为常见。

“文殊大菩萨,不舍大悲愿。变身为异道,或冠或露体……“

在《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佛经中称,文殊菩萨从不舍大悲愿力,化身在五道之中度化众生。有时示现为外道……只要有人心中生起一丝善念,发心布施文殊菩萨所化现的行乞者,那文殊菩萨就会以此善因缘故,让他实现一切善愿。

文殊菩萨以大智慧著称,智慧文殊不难理解。她的法象一般右手握“智慧剑”,象征以智慧剑斩烦恼结。或是手持如意,象征智慧成就)。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经”,代表智慧的思维。

聪明和智慧有所不同。汉语中的”聪明:一般指记忆超强,智力发达,理解能力强。

而“智慧”既包括聪明才智,又兼有辨析、创造思维能力,和较高的悟性能力等。

因此,五台顶上既有聪明文殊,又有智慧文殊。

二、狮子文殊菩萨

而在神话名著《封神演义》里,我们知道文殊广法天尊与慈航道人、普贤真人,当时在四象阵中,各收服虬首仙。其中虬首仙的原形——青毛狮子,正是文殊菩萨的坐骑。

据说,文殊菩萨的讲经说法中的“狮子吼”也很有名。

佛法中,狮子为百兽之王,狮子一吼,百兽脑裂。可祛一切邪恶和负面 能量,震慑魔怨,还世界和内心一片清宁。

狮子文殊,代表了文殊菩萨智慧与威猛的一面。

三、孺童文殊菩萨

佛经中,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指的就是美妙、雅致、可爱……

”文殊菩萨或处小儿丛,游戏于聚落。或作贫穷人,衰容为老病。“

民间称,文殊菩萨也常会化身为天真可爱的孩童,在村落里欢乐游戏;有时又示现为贫穷困苦之人,容貌衰败,老病缠身;或又示现为饱受饥寒之人,四处行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童子是天真可爱,烂漫无邪的,他们总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见到可爱的孩子,我们也常会生起一丝的善念,报以会心的微笑。

”孺童文殊“正是说明,菩萨除了在佛经中,聪明智慧第一,还有一颗童真的善心。

四、无垢文殊菩萨

神话作品《花千骨》中,有一位无垢上仙,性格温和而清冷,气质淡漠而高贵,心地慈悲而果断。

”无垢“一词指的是身心清静,净白无垢。唐朝诗人陆贽在 《月临镜湖赋》中称:“至明洞幽,至清无垢。”

佛教是清静之地,无垢文殊菩萨供奉北台顶灵应寺。“源易缘”留心到,北台叶斗峰不仅是五台中最高的峰顶,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山峰。

登临北台峰顶,山上绿草茵茵,大地清洁,一片纯净,可谓一尘不染,一片清静清凉净土。

因此在民间,也就有了“登北台,拜文殊,会让心地纯净”的说法。

五台山文殊菩萨上香有什么讲究

上香的方法

礼佛前,先要净(洗)手,拈香(或叫上香)。

①将香点燃

②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拇指顶着香的尾部

③安置胸前,香头平对菩萨圣像

④再举香齐眉,⑤之后,放下如第三动作

⑥开始用左手分插。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第二支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注:本篇拈香之法全为在家居士所写,故与出家众所观想默念者不同。但出家众如是个人敬香礼佛,则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边,插时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和我某某的冤债障类。”

插香的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誓断一切恶。”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众生。”

插香的第三种方法是最简单的,和第一法一样,但念得比较简单,第一支香插中间,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念:“供养法。”第三支香插左边,念:“供养僧。”总括而简单。

插完香,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或念:“直达诸佛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如果是上环香,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只要口中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即可。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时,就要用双手大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前后放进香炉;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支则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样。观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长香时一样。

以上就是关于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狮子这一动物的解读及其精神内涵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文殊菩萨的性格特点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网络小编网络小编
上一篇 2023年1月3日 上午10:20
下一篇 2023年1月3日 上午10:22

相关推荐

同行购买网站记得加这个v;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