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与木星土星,木星vs土星vs太阳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网上有很多关于天干地支与木星土星,木星vs土星vs太阳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土星与天干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土星与天干

2、2018年的天干理数 地支理数 月份理数

3、五星典故的出处?

土星与天干

#头条创作挑战赛#

五星聚奎

宋太祖①乾德五年②,五星聚于奎③。初,窦俨④与卢多逊⑤、杨徽之⑥,周显德⑦中同为谏官。俨善推步星历,尝曰:“丁卯岁⑧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始太平。二拾遗见之,俨不与yě。”

注释:

①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从征南唐,多有功绩。

天干地支与木星土星,木星vs土星vs太阳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gé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bīng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赵匡yìn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永昌陵。

②乾德五年:乾德(公元963-公元968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三个年号(建隆、乾德、开宝)之一。乾德五年就是公元967年。

③五星聚于奎: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会聚于奎宿。奎宿,属木,为狼;中国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第一宿。

④窦俨:窦俨(918-960),字望之,蓟州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人,"五子登科"(《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的右谏议大夫窦燕山(窦禹钧)的次子,北宋礼部尚书窦仪之弟,后晋天福六年(941)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⑤卢多逊:卢多逊(934―985年),字多逊,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 。北宋初期宰相。

后周显德初年,考中进士,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建立后,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太原知府,入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官至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成为宰相。

后因勾结秦王赵廷美被告发,坐罪流放崖州。

雍熙二年(985年),在流所去世,终年五十二岁。

⑥杨徽之:杨徽之(921年-1000年),字仲猷,建州浦城(今福jiàn浦城)人。五代后周至北宋时期大臣、藏书家、诗人。

杨徽之于后周显德二年(955年)举进士甲科,授秘书省校书郎,至集贤校理,累官左拾遗。在北宋时,因文才出众,曾奉诏参与编辑《文苑英华》,负责诗歌部分。历迁刑部、兵部郎中。不久拜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后以足疾告归。真宗时官至翰林侍读学士。

为人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恶非道以干进者。

咸平三年(1000年),杨徽之去世,年八十。追赠兵部尚书。累赠太子少师,谥号"文庄"。有文集二十卷,今已佚。

⑦周显德:显德(954年-960年正月)是后周太祖郭威开始使用的年号(显德元年正月)。其后后周世宗柴荣在元年正月即位沿用(显德元年-六年);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继续沿用(显德六年六月-七年正月),前后共计7年。

⑧丁卯岁:即上文提到的乾德五年,就是公元967年

释文: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五大行星会聚在奎宿。之前,窦俨和卢多逊、杨徽之在五代时期周朝的显德年间同为谏官。其中窦俨擅长推算星历,以此预测未来。他曾说:“丁卯年五大行星在奎宿会聚,从此以后天下太平。你们二位拾遗大人还能见到,恐怕我就看不到了。”

五星聚奎又称"五星联珠"。指的是从地球上kàn天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等五大行星排列为近乎直线的奇特天象。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国古代史籍中分别称谓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填星。

五星联珠出现频率与各星间最大分离角度有密切关系,并没有明显周期性,若限定五星最大分离角度在二十三度内,则每一千年平均约可见二十六次。

天干地支与木星土星,木星vs土星vs太阳

从科学的角度看,"五星联珠"不是像糖葫芦串成一条线,而是分散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太阳系内八大行xīng实际上对黄道面各自略有倾斜,五大行星不会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散落参差,所谓"联珠"只存在于人们心目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五星联珠"只是一种"视觉现象"。 最近一次五星联珠发生在2002年5月,下次可能在2040年9月出现,或者更近的时间,也可能在更远的时间。

这一个简单的天文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开元占经》中,保留了战国时期星占家石申关于"五星联珠、五星聚合"的论shù:"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大利;积于西方,负海之国用兵利。"这里的 "东方""西方"和"中国"是古代星占学中的一种分野法则或概念(中国最开shǐ指中原地区,这里的中国也就是中原的意思,与现在所说的中国大有不同。)

天干地支与木星土星,木星vs土星vs太阳

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座东汉末至魏晋时期的墓莽中,清理出土了一件色彩鲜艳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织锦,彩锦是一长方形圆角绢缘缀带的护膊用的面锦,为五重平纹经锦;纹样题材新颖,气势雄伟。织锦纹样表达着五星为五行之佐的概念和含义。彩锦上所见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几个文字涵义显明,即出现五星共见东方之天象,则利于中原之地。这符合《开元占经》中的记载,zài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五星联珠的天象是和国家的兴衰存亡是有紧密联系的。

"五星聚奎"还和中国的历法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的干支历法,是以黄帝即位时间作为干支历法的起算时间,以那一刻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图片来自网络,有侵必删。

2018年的天干理数 地支理数 月份理数

一、天干。

《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天干地支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历法纪年。在民俗学上认为天干对应一些预兆。

天干五行分为阴与阳,具体是:

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

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根据考古学,在中华民族文明的早期产生的萨满教(这里说的萨满教不是清代的萨满教)和其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原来从事祭祀活动的贵族联合起来逐渐演变成春秋战国时期的阴阳道中都有所应用,并且因为在运用中有许多可以预知占卜的方面,被认为天干具有神奇的地方。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谜。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chēng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唐代之后天干地支组成的纪年主要用于算命或者占卜。

干支是用来计时的,我们可以把黄道十二宫平面想象成钟表的表盘,以地球为表盘中心,十二宫就是表盘的刻度指示,日月五星相当于七个指针,运行在黄道十二宫这个大表盘之上,形成一个巨大的时钟。其中,太阳就是“年”指针,太阳绕地球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年的时间;月亮就是“月”指针,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前面讲过二十四节气是跟太阳过宫有直接联系,而和月球运转没有直接关系,所以造成了历法上月令和节气的时间差,因此我们干支学的月令是根据节气而定,即跟日躔过宫相一致。我们再看两个最慢的指针,即太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行星木星(岁星)和土星(镇星)交会的周期,需要20年,即一个运;如果两星要在同一个宫位上(比如子宫)交会的话,则需要经过60年,即一元。同理,日月五星重合在同一宫位的周期,则需要大致180年左右,即一个正元;如果把日月五星重合的位置再具体化,yóu夹角30度的一个宫位变为夹角12.8度的一个星宿的宿位,则需要大致540年才能重合一次,即一个大元。这个假设与实际天文学计算有出入,但如此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也更容易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因为十二宫即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是空间上的十二方位;钟表的表盘代表了宇宙的能量场,jí相对静止的天地的气场;日月五星的运行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能量场,日月五星在十二宫的位置分布,就代表了当前时间内各星对各宫的影响力大小,即当前时间空间内天体能量的分布状态,其表达形式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

上面我们假想的时钟只有年月指针,没有日时指针,这就需要我们把地球自转的因素加以考虑。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日月五星对地球同一地点的影响时时在发生着变化,地球上同一地点相对于日月五星运转了一周;地球一天时间内公转角度向前行进约1度,也就是相对于日月五星的空间位置变化为1度,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因此,地球上同一地点的天体能量分布以每天1度的位置而产生变化,即产生了同一地点能量分布逐日逐时变化的结果,这就是日和时的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

地支有十二,而天干只有十个,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刚才的钟表模型是建立在地心说之上,而实际上我们地球和其余五星都是在围绕太阳公转,由于轨道和运转速度的不同,造成了行星运行之间相对位置的靠近和远离,也就是天文观测中的“行星逆行”,逆行在西方占星学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传统占星师认为逆行使得行星发挥弱势的影响力。但在中国古代阴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五星相对于地球位置靠近和远离的这两种形式,把五星所代表的能量分为阴和阳,又根据五星影响地球的能量大小依次排序形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

天干与地支相配,多出两个地支无天干相配,形成了旬空,也叫空亡。这是由于日月五星hé地球都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黄道十二宫的能量场,这就造成了地球周围能量fēn布的不均匀,这就相当于河流中的河水在石块下游,石块背后的地方形成的漩涡,这个漩涡的位置就是空亡。随着时间推移,日月五星位置发生了改变,漩涡的位置也随之发生改变,原来的漩涡消失,相邻的地方变成了漩涡,周而复始,循环一周,从而产生六十甲子的往复循环。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五星典故的出处?

五星与五行

之所以把这五颗星又分别叫做金木水火土,那是用地上的五个元素配这五颗行星产生的。《史记·天官志》中说:“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其中,阴阳与日月相符,五行也相应于五星。北方水,其神上为辰星,主正四时。”五行应用于行星命名沿用至今。且古人又将金、木、水、火、土五星与日月并称“七曜”。《释名·释天》:“曜,耀也。光明照耀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九星悬朗,七曜周旋。”高士宗直解:“七耀,金木水火土星日月也。”古人亦认为日、月、五星的运行犹如国家之政,故七耀又称“七政”。

1.金星

古称太白、明星、大嚣,因为金星在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就属它看起来最为明亮。早晨它出现在东方黎明前的夜空,人们又叫它“启明星”,傍晚,它出现在西方日落时的天际,人们又称它为“长庚星”。古人误以为启明星与长庚星是两颗星,所以给它起了两个名字。而实际上都指金星,只不过出现的时间和位置不一样罢了。

2.木星

古称岁星或岁,有人认为甲骨文中的岁字就是指岁星。岁星在《史记·天官书》中还有摄提、重华、纪星、应星等别名。木星在五星中是体积最大的一颗,所以古人特别注意对它的观测。《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道:“岁星之所居,五谷丰昌。”把木星的周期与农业生产联系起来,可能因为木星和太阳活动周期相近。木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居十二次的一次,随意被称为岁星。

3.水星

古称辰星,它是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看上去总是在太阳两边摆动。古人把一周天分为十二辰,每辰约三十度,因此将水星称为辰星。在《五行占》中,水星还被称为小白。

4.火星

古称荧惑,因为火星的红光荧荧似火,而且它在天空中时而由西往东,时而由东往西,很迷惑人,故名荧惑。此外,古人还将火星的红色同雷厉风行的执法官联系起来,又将火星称为“罚星”或“治法”。《广雅·释天》中记载道:“荧惑谓之罚星,或谓之执法。”

5.土星

古称镇星,土星约二十八天绕天一周,每年进入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叫岁镇一宿,好像轮流坐着二十八宿一样,所以被称为镇星。

在“五行”中,五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行就是运动变化,运动不息的意思。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客观事物内部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物种状态的抽象概括。

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所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yě当在其中,古人根据对五星的运动规律及其他天体的运动规律来确定时间记法及天干地支,将五星纳入中医五行学说zhōng,使五行学说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完美的补充,构建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以上就是关于天干地支与木星土星,木星vs土星vs太阳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土星与天干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网络投稿网络投稿
上一篇 2023年1月3日 下午10:51
下一篇 2023年1月3日 下午10: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