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二版):儿童、游戏、叙事治疗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在线阅读)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作者:黄锦敦
出版社:张老师文化
出版日期:2018/09/07
语言:繁体中文

这本书里的每个故事都流动着作者和孩子们生命交会的真实经验。
当我们在叙事的氛围里,听见孩子心里的美妙歌声,这样的歌声常常会回过头来,滋养着彼此的生命。

进入孩子、青少年心门的「门票」,最好是一个故事。孩子的眼睛、耳朵及心,会因为一个故事而被打开、被理解。

本书架构是先透过故事呈现,再说明故事中与叙事相关的概念,透过简短的故事来具体说明叙事的思维及作法。因为是真人实事改编,所以每个故事里都有作者和孩子生命交会的真实经验流动。

作者期许自己能写出一本「精简易懂」的书,尽量减少「专业名词」,也避免撰述过多的理论,不让「理论与专业名词」成为学习叙事治疗的入门障碍。
其次是盼望这是一本能传递出「自由与创造」的书。期待读者在理解儿童叙事治疗的同时,内在能产生好玩又自由的空间,也可以创造自己的叙事陪伴故事。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黄锦敦

1969年生,高雄人。
叙事治疗取向训练讲师、督导与谘商心理师。
喜欢创作,从木工、手作灯具、发展治疗性卡片、写书、带领工作坊到生小孩,觉得都是美丽的作品。
喜欢旅行,在移动中感受安静,在变化中体会简单。
喜欢叙事治疗,近年持续投入书籍与治疗性卡片的创作,已出版作品包括:
书籍:《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陪一颗心长大》、《生命的神祕配方》

治疗性卡片:《哇卡:叙事治疗独特结果问句卡》、《哇卡二:生命故事卡》、《悟卡:叙事治疗重组会员对话卡》、《热情渴望卡》、《亲职卡:亲职对话澄清卡》、《情绪对话卡》

>部落格:叙事咖啡屋。blog.xuite.net/blackgrace/forest
>工作坊讯息:www.facebook.com/叙事咖啡屋工作坊讯息公告专用-1379374475664130/
>工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推荐序  1. 初版序 叙事,是一种陪伴孩子的美学   周志建
2. 初版序 深情的叙事工作者   林祺堂
3. 初版序 助人工作者,真的听懂了?   黄士钧
4. 二版序 叙事的实践,亲子教养美学的另一扇窗 吴银玉
前言  叙事温泉的疗癒能量

1创造一个说故事的内在空间:叙事氛围的营造
˙孩子的舞台──看见孩子独特故事的视野
˙让自己想要的事情发生──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装载故事的祕密基地──和孩子独特的对话管道衔接
˙在那卡西的音乐声中──好奇与不预设立场的态度
˙结语

2把孩子和问题分开:外化
˙愤怒当了主人──用拟人化让问题和孩子分开
˙看清你的底细──像侦探一样看清问题面貌
˙我有一个聪明的朋友──探索独特的新故事
˙吵架使用手册──与问题建立新关系
˙结语

3寻找问题以外的故事版本:支线故事的入口
˙从认识孩子的兴趣开始──用兴趣与热情唤醒支线故事
˙美好的相聚就是新故事──用心经营每一次相聚
˙陪孩子走路回家──支线故事就在不起眼的生活细节里
˙二十岁的自己──善用时间轴概念
˙结语

4让孩子的生命故事细緻而精采:支线故事的丰厚
˙红色怪兽不在时──看见支线故事的脉络
˙幸福的面具──让故事有厚度
˙兔兔的月亮和太阳──让儿童在支线故事里停下来
˙让机车怪转型──好奇支线故事的细节
˙结语

5和爱的声音连结:重新会员化
˙当你寂寞时会想起谁──让孩子和失去的关系再次连结
˙原来妈妈一直在看顾我──参与和见证孩子的支线故事
˙让陪伴从自己发生──让自己成为支线故事的重要资源
˙结语

6给孩子一个舞台:观众与见证
˙心情火山不生气──让重要他人成为观众
˙交换我们的故事──成为彼此的观众
˙邀请见证的卡片──运用文件创造见证与迴响的空间
˙结语

7跟孩子的重要他人合作:与系统工作
˙给妈妈的邀请函──用珍惜的态度对待系统中的照顾者
˙让对话发声──协助孩子与照顾者找到适合的对话管道
˙画恐龙大赛──善用系统中的重要关系
˙结语

8与父母的谘询工作
˙我不要上学
˙当兄弟是一辈子的事
˙那个没耐心的自已
˙结语

9小奇的山羊村:个别谘商实例

10永远的朋友
后记: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叙事的实践

序言

二版推荐序

叙事的实践,亲子教养美学的另一扇窗

吴银玉 (光宝文教基金会认辅志工团召集人)

达赖喇嘛说:「对自己慈悲是对一切众生慈悲的基础。」就如同建造房屋要从打稳地基开始。身为一个社会服务工作者,我们若希望对他人有所助益,就要从发展对自己的温暖友善开始。锦敦就是这样一个表里如一、真诚至性实践叙事生活的好朋友。

我因为这本书的讲座认识锦敦,然后参加他的叙事泡汤工作坊,每次在工作坊的开始,锦敦总是会问大家一句话:「你为何而来?」我总是回答:因为喜欢老师说话的方式、生活的方式和待人处事的方式:真诚表里如一、温暖且慢条斯理而来;尤其是那认真的眼眸所散发出来的欣赏和贴近,总让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能量感。

在社区教育工作上,接触到许许多多用心经营家庭、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当孩子承受压力或心里有课题时,所面临的不安焦虑往往都无法被彼此具体地看见,大人往往因为心急焦虑无法克制而指责,甚至是威吓惩罚,失去与孩子共学成长的机会。锦敦在本书的开始就温暖地叮咛,叙事取向鼓励大家放掉一些「大人」标准,学着从孩子的视线望出去,然后把看见的又放回自己的心里,再看见一次。在「孩子的舞台:看见孩子独特故事的视野」深深撞击着叙事泡汤的我。

尤其是在「让自己想要的事情发生;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故事里,锦敦邀请不想午睡影响秩序的孩子,站到自己生命主人的位置来思考,为自己午休的表现打分数,让孩子有机会为自己想要的生命发声和实践,用拥有主权的自己,去实践想要的生命样貌,很值得经营班级的师长和家长们参考。

第七篇:「给妈妈的邀请函:用珍惜的态度对待系统中的照顾者」及「让对话发声;协助孩子与照顾者找到适合的对话管道」让人热泪盈眶,醍醐灌顶的叮咛着自己:学习将孩子、家长当作专家、主人,珍惜她们之间的支线故事是很重要的,我想也是有机会陪伴儿童成长的亲师长们的机会,由此出发所带来的尊重和回应将是叙事最美的风景。感谢锦敦在这一单元的示範说明,为跟孩子的重要他人合作:与系统工作,做了「创造对话、开起新故事」的自由想像空间,让更多孩子或家长在面对困境时,能被温暖和善意所款待。

这是一本「简单易懂」,很值得用生活实践的珍贵小书,它协助我解构了许多既有的框架和信念,学习停驻、安顿、慈悲、温柔地返回当下照顾自己,也给出更大的空间等待、认识彼此,如此美好动人的氛围一直是我心所嚮往,也是社会工作的奇异恩典。能够用这样的步调过生活与人接触、工作,就是叙事最美的实践力,更是亲子教养美学的另一扇窗。诚挚推荐这本温暖的好书,它不只是社会工作者阅读,更适合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师长们阅读。

内容连载

当兄弟是一辈子的事

~从负责自己的百分之五十开始

故事

在某次的亲职团体中,成员敬庭说起他的烦恼。

「这两个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是冲突不断,两个人肚子都像放了炸药似的,出口的话都满满的火药味……我想过,会不会都快到了青春期,情绪比较不稳定……平时小吵就算了,但最近也真是太离谱了,两兄弟还会动手,我们好说歹说,处罚斥责,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我们撂下狠话说:『我不管你们了,你们只有两兄弟,如果真得那么想打,那是你们的事。』没想到前天,竟然打到皮破血流,哥哥把弟弟的脖子抓出了一大条瘀青……我那天气炸了,把两兄弟抓起来痛打一顿,他们从小到大我没那样打过他们……这两天我还想着这件事情,不知道怎么教他们才好?」

敬庭,一家电脑公司的中阶主管,不只有工程师的理智,为人更是幽默开朗,特别说起孩子时,常透露出为人父深厚的爱,在团体中,是大家都喜欢亲近的一位伙伴。那天他说起这件事,却是一脸烦恼。

现场十几位伙伴都是为人父母,我问大家:「在你的成长过程里,跟手足有过冲突的举手。」

约九成举手,包括我。

「曾和手足打过架的举手。」

约五成举手,包括我。

「你家的孩子曾因手足冲突让你烦恼的举手。」

现场家中有手足的家长,有七成举手,当然,我也举了手。

我带着大家一起说说手足冲突的情况,以及每个人如何面对的法宝。讨论到最后大家觉得好像不管怎么样,要手足间不争吵似乎是不可能的。这时伙伴富男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

「家人互动多,又亲近,就容易有冲突,就像我们夫妻都是成人了,有时候都会争吵,更何况是孩子,这也算是一种『人之常情』吧!」

这句话说得大家频频点头,我也才发现「人之常情」这句话原来这么美,充满对人性中不完美的接纳。

「是人之常情,但就不用处理了吗?」敬庭发出疑问。

「我想这是那种要处理的人之常情吧!」富男笑着说,大家也跟着发出会心一笑。

我很喜欢这样的团体讨论,充满智性,接着,我带入一个讨论:

「如果手足冲突是一种要处理的人之常情,那么在处理手足冲突的过程里,你最想传递什么给孩子?也就是如果我邀大家把眼光从『问题如何解决』移动到『在这里,你想教导孩子什么』,用『教育』的眼光来看,在这过程里你最想让孩子知道什么,体会到什么?」

我请大家在白纸写下,并在团体中一一分享。

敬庭说:「其实我最想让两个孩子知道,『当兄弟是一辈子的事』。」

「玉琴呢?」玉琴是敬庭的太太,我邀请玉琴也说自己的答案。

玉琴:「我的答案也很类似,我最想告诉孩子,即使会吵架,都要记得我们是一家人。」

哇!这是当父母的放在心里头最意味深长的话语了,现场的我们听了都很感动。

我说:「管教孩子时,知道『我们最想传递的是什么?』是很重要的,不然,就会只有『管』没有『教』,常常管了(处罚、责骂)孩子,却没有说出我们真正想教他们的话语。接下来,我想邀请大家思考的是……

「如果你想让孩子好好的收下你想传递的,例如敬庭想告诉孩子的是:『当兄弟是一辈子的事』,那么你可以『准备自己的什么?』也就是怎样的你出现,孩子会更有机会接收到你想告诉他的?」

那天课程的最后分享,敬庭有感而发的说:「……说到这里,我知道这两天我为什么懊恼自责了,原来我生气地打他们,自己也很懊恼,我像在示範怎么『生气打人』,这根本不是我想传达的……。今天更知道我的好好说、有情感的说、先安慰他们的情绪后再找机会说,这些会是更重要的。我过去的经验确实这样孩子比较容易得听进去。」

那天,我用这个讨论活动,让这群父母学习在亲子困境中听见自己真正想传递的,并找到合适的管道,好好把重要的事教给孩子们。

用叙事的语言来说

「带领孩子面对这样的困难时,你想当一个怎样的父母你自己会喜欢?」

我常在父母遇到困难时,访问他们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同的父母当然会有不同的答案。重要的不是哪个答案才是对的,而是当我们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并採取行动时,我们当起父母,不论困难是否已解决,我们都会越来越接近自己「想要」的样子。

找到「想要」的故事,这是叙事治疗发展支线故事的概念。

所以当敬庭表达处理手足冲突时充满了不喜欢的故事时,我就把焦点挪回到:「那什么是你想要传递的?」、「什么是你最想告诉孩子的?」用此来碰触敬庭想要的故事。我透过这样的问句,让他们探询问题底下更核心的渴望与看重的价值。

知道自己想传递什么之后,接下来重要的路就是「实践」了。怎么让想要的事情发生更多一点?在此,我来谈一个与父母谘询时很重要的概念:在关系中我们只能负责自己的百分之五十。

我们都知道在(两人)关系中,我们无法掌握全部,也就是说我们只占百分之五十,另外百分之五十并不掌握在我们手中,但我们也会知道,在关系中我们并不是没有影响力,因为生命是相互影响的。在关系里,当一方变化的时候,另一个人的不同常常也就会跟着发生。所以,在关系中遇到困难时,若我们能启动自身这百分之五十的变化,其实就是把问题改变的力量移回自己身上。

回到这个案例里,当我邀请父母把焦点先回到自身,思考着:「如果你想让孩子知道这件你想传递的事,例如敬庭想告诉孩子的是『当兄弟是一辈子的事』,那么你可以准备自己的什么,孩子会更有机会接收到你想传递的?」

透过问自己「我可以准备自己的什么」,如此我们就会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开始准备自己这边的百分之五十,有了这样的准备,像是为孩子的变化放进了一种酵素,让想要的故事有了更多发生的可能。

第八篇结语

1.若我们不去解读在问题背后的「学习提示」,只想要赶快解决,往往会发现许多努力都徒劳无功,错了方向,甚至为了快点解决问题使用强烈的手段,常带来更多的困难与伤害。

2.「穿越」像是我们不只看得见眼前的「问题」,我们还会把视野再往前延伸一些,去看见问题背后带来的重要学习。而我们会发现,当生命课题的学习完成时,问题如何解决也常就有了答案。

3.叙事治疗专注探索人们的「在地性知识与技能」,因为叙事相信人们的生命经历远比自己所知的更为丰富珍贵,只要好好地探寻整理这个人生资料库,常能发现如珍珠般的礼物。当我们陪着父母回到自己生命的资料库里提取故事、整理带回珍贵的体会,常常就能拥有就有一份「关于如何陪伴孩子经历挑战」的智慧。

4.我常在父母遇到困难时,访问他们这个问题:「带领孩子面对这样的困难时,你想当一个怎样的父母你自己会喜欢?」这样的问题不同的父母当然会有不同的答案。重要的不是哪个答案才是对的,而是当我们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并採取行动时,我们当起父母,不论困难是否已解决,我们都会越来越接近自己想要的。

5.生命是相互影响的,在关系里,当一方变化的时候,另一个人的不同常常也就会跟着发生。所以,在关系中遇到困难时,若我们能启动自己这百分之五十的变化,其实就是把改变问题的力量取回自己身上。关系的经营,是如此,管教与亲子关系,亦是如此。

6.用认识的心情来与问题接触,常可以看见问题的更多层次,于是理解到问题常不是黑白分明的两端,而是有好有坏的同时存在,人面对问题不一定要採用对立的消灭态度,而是让此过程成为一种充满学习的旅程。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刺梨占星塔罗刺梨占星塔罗
上一篇 2023年1月17日 上午12:47
下一篇 2023年1月17日 上午12: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