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崇建 绘者:王又翎
出版社:宝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1/11/15
语言:繁体中文
没有人想沉沦,再乖张的孩子、再难搞的大人,
心里仍渴望爱、渴望接纳与有价值……
▍李崇建首次深度剖析个人成长历程+对话实例 ▍
▍在萨提尔中,当一个人能与自己的「渴望」连结,
▍也就是拥有爱、自由、接纳、价值与意义时,就能活出幸福感。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想活出幸福感,但该怎么做?
▍关于活出生命的幸福与意义,最能助人也自助的一本书。
我们那么容易恼怒,且受制于冰山上层的行为,却忽略了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求着爱、自由、接纳、价值与意义,而那正是可以让我们活出幸福与意义,并不断成长的人生关键密码。
◎李崇建接触萨提尔超过20年,萨提尔改变了他,也改变了他和家人的关系,他因此持续推广萨提尔,期待更多人受益,此书是他多年推广萨提尔的集大成。
毕柳莺(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系退休教授)
张辉诚(学思达教育基金会创办人、普林思顿中小学教学总监)
__专文作序
◎张辉诚(学思达教育基金会创办人、普林思顿中小学教学总监)
此书之可贵,就在于崇建把几十个工作坊、几千个晤谈案例的精华,再加上自己生命经验的例证,以冰山为主体,详加解说「渴望与自我」,非常深刻且精采。
东海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于体制外中学任教七年,创办「千树成林」、「快雪时晴」与「曙光千树」创意作文。目前为自由工作者,在「长耳兔心灵维度」开办工作坊。
担任马来西亚艺树村人本幼儿学园顾问、马来西亚小树成长学员顾问、马来西亚耕读轩顾问、马来西亚萨提尔全人发展中心顾问、新加坡耕读园顾问、汶莱思学坊顾问、郑州贝斯特学校品格教育总监、西安贝曼萨提亚中心顾问。
【推荐序】用爱弥补裂缝 ◎毕柳莺
【推荐序】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张辉诚
【导读与自序】人如何活得幸福?
第二章 冰山是内在工程
内在是人的根源
透过对话,助人连结渴望
与自我连结的状态
第三章 我有能力爱自己
与自己好好相处
重新爱孩提时的自己
与童年的自己对话
第四章 渴望与成长环境
渴望连结与成长历程
陷入困境之坑
走出困境之钥
第五章 我与人的连结
在生活中连结自己,与人连结
连结母亲的渴望
连结大哥的渴望
第六章 帮助他人连结
对话的目标,是帮助对方与「渴望」连结
心灵如诗的男孩
从写作文探索渴望层次
网瘾、割腕、拒学的女孩
小薇的冰山
一个六十几岁的老教授坐在教室里,学习探索内在、练习对话,我刚开始也觉得不好意思,感叹自己后知后觉,这么老了才来学习。但没想到老师和学习伙伴们给我特别多的关注和鼓励,让我深深感受能来学习是一种福气。
他用萨提尔模式分析自己、双亲、后妈以及同父异母大哥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互动与冰山底层的渴望,展现他如何用爱弥补了裂缝,让这个破碎的家庭故事改写成为感人的大喜剧。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张辉诚(学思达教育基金会创办人、普林思顿中小学教学总监)
我最佩服崇建的地方就是,他运用对话,就给了许许多多人这样「真实的体验」,并且是最难的体验。从觉察、探索,到渴望的连结,甚至到生命力的涌现,帮助众人,真实感觉到内在自我的变化与能量的涌现。
我读这本书,最赞叹不迭的是,崇建为众人展现了通往渴望的各种路径。
我书写萨提尔模式,已经超过十本书,期间经历了十八年。每本书的主题与内容虽各有不同,但都融入萨提尔模式,包括阅读、作文、教育、励志与心理成长。
萨提尔模式有近十个工具:影响轮、自我环、面貌舞会、互动要素、雕塑、家庭图、天气报告、年表,以及冰山。我对冰山情有独锺,因为冰山的学习,改变了我的内在,也改变我的人际互动。
两年前我动念,欲将冰山完整陈述,作为萨提尔的终篇。未来我想投入其他题材,不再写萨提尔模式。
我挑选了冰山的底层,从渴望开始书写。因为冰山的「渴望」与「自我」,初学者最感困惑,我想用简单的陈述让冰山学习者理解,也对一般读者有助益。
未料我写了近十五万字,仅完成了冰山中的「渴望」,其他层次还未着墨。未来我再视情况书写。
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内在并不专注觉察,外在则重复着几种应对呢?这些都是「求生存」的方式。
地蜂的重复行为是为了保护其安全,是承袭自世代经验所发展出来的惯性应对,彷彿设定于基因之中。这是地蜂为求生存而有的举动,也是无意识的举动。
鹅与地蜂,皆重复着「多余的」应对,内在状态不得而知。但若是牠们拥有意识,能探索冰山每个环节的发生,让其从行动中体验,从体验中与生命连结,相信牠们会重新决定自己的行动。
子女为此头疼不已,常告诉他若是错两次,不要再尝试第三次。长辈答应了,但下次却依然重复着「按错三次,被没收卡片」的循环。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位长辈明明答应子女记不住密码时,按两次即要停手,却依然永远尝试三次?
关键就在人的内在设定──冰山水面下的程序。而程序的设定,与基因、成长环境有关。
人并非地蜂或鹅,人拥有自主意识。人可否了解这分意识,了解内在程序如何设定与如何使用?
想要改变内在程序,除了改变思考之外,还需要透过感受去觉察,体验自身的期待、观点与应对。进入渴望,与自我连结,生命就带来高能量,能够为自己负责任。
我帮助青少年戒菸、戒除网瘾,也陪伴拒学的孩子,协助脾气不好的父母,带领过动的孩子……皆是透过冰山脉络,探索与协助改变他们的内在,连结其渴望,让生命专注于当下,进而成为自由人生的主宰。
这两个层次不易解释,关键在于需要体验,不易以语言完整陈述,有点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
除了书中所述之外,我在此分享一个提问以及一项实验──我视之为对渴望与自我的陈述,也可看作是一种检测──读者将能更理解渴望层次,对于进入本书更有帮助。
在冰山的运用上,当回答者相信自己的价值,即是「体验自我价值」、与自己的渴望连结,便能通往自我之路。那一刻,生命会感动,会感到有能量。
实验分成两组进行,一组受试者要写下个人的核心价值,另一组则写下对人不重要的价值。在演讲与倒数测试之后,检测参与者唾液中的皮质醇。
实验结果发现,写下核心价值的一组,皮质醇都没有增加,显示内在没有压力,亦即比赛时不焦虑。另一组则相反,皮质醇浓度增加,显示出内在的压力以及比赛的情绪。
艾美.柯蒂称写下核心价值的这批人,进入了「真实的自我」。她在随后的几个实验,又指出人在进入「真实自我」时,会处于一种高能量的状态,亦即幸福感、喜悦与和谐感,此时体内的皮质醇会下降,睪固酮则提升。
这个实验说明何谓「连结渴望」,以及为何人通往「真实自我」无比重要,也以皮质醇与睪固酮检测,提供数据上的说明。
本书即是透过成长历程、对话的脉络,谈如何让人连结渴望,让人拥有高能量、获得幸福感。
绘者王又翎,就读美国范德堡大学「儿童发展」系时,我得知她对绘画的热忱,随后她从哈佛「艺术与教育」研究所毕业,参与了我的工作坊,我邀约她为书提供插画,让此书以新面貌呈现。蒙她愿意相助,我心中无比感谢。
又翎的画风细腻,透露着爱与温暖。她以图呈现我的故事时,不以戏剧张力显示对比,而以接纳与爱融合故事,这些图像的表达,为这本书增加了渴望的连结,期望也能为读者带来美的能量。
我演讲萨提尔模式,已经近二十年。从《对话的力量》一书开始,我以更落地的方式推广好奇的对话,得到众多贵人支持。
这一路演讲、写书与工作坊,虽然是为了维生考量,但是我收到了大量的祝福。各地的家长、企业主管、心理与教育工作者,总为让人们更认识对话与萨提尔模式而大力推广与推荐。
世界各地的萨提尔团体以及主办工作坊的单位,还有台湾的长耳兔心灵维度、学以致爱、学思达,以及各地教育社团、各地讲座助人工作者,都让我无比感激,感觉自己是无比幸运之人。
大概生活环境变了,妈妈迁居之后感到无聊,她决定到工厂去工作,从家庭主妇变成职业妇女。
妈妈认识了一群朋友,跟着朋友到处玩,不仅常加班到半夜,甚至夜里不回家睡觉。父亲为此跟妈妈吵架,妈妈只要一吵架,便嚷嚷着要自由,不想将青春耗在家中,随即转身离去,离家几天不回。
这对童年的我,内心形成很多感受、观点、未满足的期待,还有渴望与自我层次的缺憾:无自己的价值、不值得被爱,以及我是糟糕的人。
妈妈行为日益变化,她学会抽菸、喝酒、赌博,夜里不回家,家庭陷入了混乱。
我成年之后,曾跟弟妹聊天,聊到童年的经历。成长于如此家庭,会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如何认识这个妈妈,我们聊起来感慨万千。
记得那段时间,我常常睡到半夜,见爸爸气急败坏,因妈妈半夜又不见人影。有时是一早醒来,发现妈妈不见了。我坐上父亲的机车,去外头找寻妈妈。有时爸爸等妈妈至深夜,妈妈却彻夜不归,人已不知去向……
我内在那股难解的情绪,成了好多年的主题。我经常感到慌乱、烦躁、不安、悲伤,继而又涌起愤怒。突如其来的情绪,莫名席捲而来……
十八岁那年,我接到胖阿姨的电话,对她出言不逊,胖阿姨找了流氓到家中,威胁、恐吓我。我无力回呛、反击,仅能沉默,受着屈辱。自此,我心灰意冷,再也不想见到妈妈,也不想听到她的消息。
直到我二十岁左右,父亲终于跟妈妈离婚。此后十余年时间,我与妈妈见面的次数,手指数得出来。
我很爱弟妹们,也很爱父亲,但是自从母亲离家,我与家人冲突且疏离,这样的关系持续二十多年。
萨提尔女士说:「 改变永远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我们内在的改变仍是有可能的;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但依然可以改变那些事件对我们所造成的冲击。」
我的转变点滴累积,在于我了解自己的内在怎么了。这是认知层面的理解,却也为认知的方向,带来新的能量路径──这是「觉察自我」的开始。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而不是认同心理结构,这股能量的汇聚与重整,让我的内在逐渐改变。
所谓内在的改变,就是冰山的变化,是一个内在的工程。当人的内在丰盛、和谐、美好了,外在的作为亦改变了。
我从青少年开始陷入混乱,不仅课业学习落后,日常生活也一团乱。我追溯自己的状态,十岁是个分歧的点。从十岁开始至三十二岁,我的人生都挺混乱。
在我混乱的青少年时期,我并未跟着邻居徘徊。虽然沉迷于电动游戏,但是并未跷家不归,并未加入帮派,也未学会抽菸、喝酒,我认为这些都与十岁之前的经验及父亲坚毅的教养有关。……
我内心与母亲和解,大约在三十三岁左右。彼时接触萨提尔模式,我开始打电话给母亲,说了三小时的电话,母亲应该很讶异。
(部分节录,完整文章请见书中内文。)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