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都是为我好,为什么我感受不到?」
这个在家人关系中常见的僵局,
或许只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彼此付出爱、接收爱的频道……
畅销作家/知名医师许瑞云与正念专家陈德中,
首度结合「情绪能量」与「正念沟通」,以情绪心念和爱的语言展开对话,
重新启动卡住的家庭关系,
让夫妻相处、亲子教养、婆媳问题等复杂难解的课题从此有解。
当你跟家人相处时,总觉得人在心不在──
家庭和谐要素3:【带着正念沟通】
终结「说再多也没用」「我在说,你有没有在听?」的无效对话,
以正念觉察自己,不只人在,心也与对方同在,专注倾听有时比说什么更重要。
带着爱、能量与正念沟通,
从夫妻相处,到亲子教养、婆媳问题,以及自我成长,
家庭难题,从此有解!
◎关于夫妻相处:
避免用指责的方式「你为什么」「你怎么会」来起头,改用「我希望」或「我想要」来好好表达。
◎关于亲子教养:
跟孩子讲话前,先想想要说的话是不是出于父母的恐惧和担忧;如果是,先正念觉察并调整自己的情绪,还有说话的用词、语气,再把话好好说出来。
◎关于婆媳问题:
孝顺并不是要对父母言听计从,丝毫不能有自己的声音、意见、想法。
孝应该是一种关心、尊重和感恩,并不是要完全失去自己、没有自己的声音,只为了达成父母想要塑造的样子。
◎关于自我成长:
学着把焦点放回自己身上,不再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
懂得重视自己的需求后,会发现自己更有余裕去关心身边的重要他人。
学着做一个不被亲情挟持的人,安全感要来自内在的自我,而不是外面的他人。关系再亲密也不彼此牵绊,生命才能自由自在。──许瑞云
*特别感谢‧个案谘商指导协助:郑先安医师/花莲慈济医院能量医学中心副主任
学历:波士顿大学医学博士、哈佛大学营养学及流行病学硕士
经历: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哈佛麻省总医院内科主治医师
现任:花莲慈济医院能量医学中心主任、高龄暨社区医学部副主任,及教学部教学型主治医师
除了完整的西医医学教育与实务经验,许医师对中医、自然疗法、能量医学、心灵谘商等领域亦有深入研究,整合不同医疗领域的学养与实务经验,帮助患者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
多数疾病都和个人情绪心念及家庭关系息息相关;许医师长期从事亲子、伴侣等家庭关系谘商,经由敏锐的观察,洞悉个案与家庭成员之间的问题所在,进而协助病人调整心念、促进身体健康或改善家庭关系。
学历: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心理谘商硕士
证照:谘商心理师国家执照
现任:台湾正念工坊创办人
●FB粉丝团:陈德中的正念天空
●台湾正念工坊官网:www.mindfulnesscenter.tw/
自 序 停止复制有害的家人相处模式/许瑞云
自 序 「人在,心也在」的美好家人关系/陈德中
CH6 婆媳关系 & 自我成长
1.我和我先生不熟
2.不让先生当夹心饼乾
3.我也可以不完美
4.无爱症
5.把自己的需求找回来
6.不是你的错
除了每一种情绪类型的人的个别功课外,学习「专注当下」与「觉察情绪与念头」,对每一个人都格外重要,也有助于跳脱卡住我们的强烈情绪的记忆框架。
由心灵层面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人生功课,卡关纠结的关系如果未能解开、持续纠结,当我们走到下一个人生阶段,相同的功课就会重新来过一遍。
这本书的分享,期望带给更多人参考与学习,也祝福大家在这趟人生旅途上,能够圆满自己的因缘,得以自我成长,也帮助更多的人。感恩参与家庭关系工作坊的学员,感恩方智出版社,感恩所有因缘!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伤害我们最深的经常也是家庭。从原生家庭与父母手足的关系,到成年后跟亲密伴侣的关系,再延续到和子女的关系,往往都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课题。
我们身体的很多疾病都与卡住的情绪息息相关,而最容易导致我们情绪卡关的人,往往就是最让我们在乎的家人。我在诊间处理了非常多家庭问题,也发现很多时候,只要家人关系有所改善,疾病也就跟着慢慢痊癒了。
本书第一部分「概念篇」,首先带领读者去了解维护家庭和谐的三大基本步骤:
第三步则是透过带着正念觉察和家人沟通互动,真正地看到彼此,来维护家庭和谐,避免在过程中不小心启动边缘脑,导致不必要的情绪化反应。
在认识完改善家人关系的基本概念三步骤之后,接着第二部会透过实际个案来呈现各种家庭问题,以及如何协助个案有意识地练习与实践,改变家庭的能量动力,进而避免家人之间的冲突,化干戈为玉帛。
非常感谢方智出版社促成此书出版,也很感谢廖慧君女士协助记录文字与编辑,更感谢所有参与工作坊的学员,愿意分享他们的生命故事与困境,以及后续的调整练习,让生命有了更好的风景。
希望读者透过此书,更加了解如何为生命中最重要、但往往也是最困难的家人关系,找到更好的互动沟通方式,创造美好的家庭关系,让生命更加和谐幸福。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就是最快乐的。
He is happiestbe he king or peasantwho finds peace in his home.──歌德
很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国王或农夫,要做到家庭完全和睦,恐怕都不是太容易的事。伴侣、亲子、婆媳,每个家庭中大大小小的关系问题,似乎从未停过,而这正是本书问世的原因。
关于如何改善家庭关系,本书第一部分「概念篇」的其中一个步骤为正念。正念的领域很广,我们只选择了「正念沟通」这个主题,因为优质的沟通,对促进良好关系连结极为重要。
我有个学员既是职场达人,也是幼儿园孩子的妈妈,她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也希望能多跟孩子相处,以增加亲子的连结度,无奈时间并不允许。我对她说,若实在无法增加「量」,至少也要增加「质」。
「人在,心也在」这种具有专注品质的相处时间,有时已是我们能给家人最好的礼物,而这也正是正念沟通的背后精髓。
也许你不是国王,也非农夫,但衷心祝福你拥有和睦的家庭,成为快乐的人。
「情绪能量类型」指的是当我们面对压力、边缘脑被启动、进入战或逃状态时会出现的情绪反应。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家人怎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或者老是用某一种方式来回应我们的问题,这很可能正是因为家人落入个人所属的情绪类型,所产生的典型反应。
一个人身心状态平稳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这四种情绪能量类型的特质,问题在于一旦落入战或逃的情境或很大的压力下,个人的反应模式就会回归自己与生俱来的情绪能量类型。
由此可知,如果要看出一个人的情绪能量类型,就要去看他处在攸关生存的压力状态时,典型的反应模式是什么。一般会触动我们生存的压力,经常来自亲密关系,尤其是伴侣和亲子关系。
评估个人的情绪能量类型时,我们往往很难看清自己是哪一种,特别是当我们处在关系压力中,内在经验混乱,常令人感到困惑。有时身旁的家人或伴侣反而比我们更能看出自己所属的情绪类型是那一种。
贞桦说起承甫的事,就是一肚子怨气。她不懂,自己明明都是为了儿子好,为什么她要求的事,承甫就是做不到,甚至连试着去改善都不愿意。
贞桦的情绪能量类型是「视觉型」,而承甫是「听觉型」的孩子。视觉型的妈妈其实很辛苦,但是身为她的孩子更辛苦,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让母子俩都很难受。
6.无论如何一定要说服对方或辩赢对方,会持续跟人讲道理,直到说服为止。
1.检视自己的假设—别人真的是错的吗?试着把自己有限的视野打开。
2.不要局限在自己的看法。除了自己提议的方案,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3.尝试去同理对方,或说出对方的看法,看看自己有没有做错的地方。
4.不能强求对方要跟自己一样,要去看到其他的可能性,思考对方为什么这样想、那样做。
1.视觉型人不会轻易放弃他坚信的事情,但切记你的观点也有道理。毋须让视觉型人的观点排挤你自己的观点,如果任由视觉型人霸凌你的看法,他反而会觉得你的默认是在向他认错。
2.可以去同理视觉型人,问问他是否了解你的想法。先让视觉型人感觉被了解,他才有余裕去思考你的观点。
4.跟视觉型人沟通时,可以多用「你的意思是⋯⋯?」这样的问句。
5.发生冲突时,最差的是互不相让、各持己见,次差的是各退一步、彼此忍让,而最好的是能找到原本彼此都没想到的新解决方案,达到双赢或多赢。
6.确定自己了解视觉型人的看法,也让他清楚你的想法,并针对意见不同的部分达成协议。
7.表达时尽量看着他的眼睛—视觉型人比较难信任眼神会闪烁或躲避的人。
8.如果你觉得看着视觉型人的眼睛很有压力,就要让他知道,请他收敛太过锐利的眼神。
9.如果很难直视对方的眼睛,可以看着他的鼻子,这样对方还是会感觉你有在看着他,彼此又能保持合适的距离。
盖瑞.巧门博士(Dr. Gary Chapman)研究发现,每个人能够理解接受并且适合的「爱的语言」,都不尽相同。
正念沟通指的是回到当下,带着觉察与善意来沟通。以下整理成四阶做法:同在、专注倾听、摘要复述(非评判),以及照顾情绪。
首先是身体的层次。许多人虽然身处同一个空间,却自顾自地上网、滑手机、看电视、看报纸,这样的场景如今随处可见,人和人沟通时心不在焉的状况,比比皆是。
想做到正念沟通,第一步可以有意识地从身体开始去做,心理上则经由长期练习养成习惯,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让自己越来越懂得与人沟通时不只人在,心也要在。
正念沟通的另一个要素,就是「专注倾听」。这也是说来容易,但其实不容易做到。
正念沟通的第三个核心要素,则是试着在对话过程中摘要复述对方表达的内容。
如果每一个家人都能像这样感受到被关心、被理解,可能会在遇到挫折或低潮等关键时刻,生出很大的内在支持力量。可惜的是,现代匆忙急躁的生活型态,让很多夫妻可能连一天十分钟都不愿把注意力全然放在另一半身上。
我们也常见父母在跟孩子沟通时说出「你连这个也不会,要是能……就好了」这样的回应,其实都是在「给建议」,而不是沟通,这并非正念沟通真正的核心价值所在。
总之,若把以上几点浓缩成一句诀窍,「正念沟通」就是「全心全意且不带评判地、跟正在沟通的对象交流」。
虽然评判和建议有时是必要的,但前提是彼此要先建立信任关系,透过理解、同在、连结和信任感,再去给出建议,才是比较理想的方式。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模式一旦建立,就不容易扭转,因为沟通到后来,往往要处理的是两人之间累积的情绪。如果心里已经很厌恶一个人,那么无论他说什么,我们往往是听不进去的;要是双方的能量错综复杂,就算只是坐在邻座,彼此也会感觉很不舒服,因为两个人的负面能量不断交错,造成双方都在不舒服的情绪中纠结。例如,我跟某个家人处得不太好,甚至一想到他,心情就不好,胸口又闷又堵。这时不妨试着用正念当中的「身体扫描」技巧,帮助觉察情绪,别再让情绪成为沟通的障碍。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