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拉丁文 太阳 月亮 星星怎么写,星星和月亮拉丁文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拉丁文 太阳 月亮 星星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拉丁文 太阳 月亮 星星
英语从二战后全面取代法语成为了国际通用语,所以各国都紧锣密鼓争先恐后的在学习,当然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英语是全世界效率最高同时最易掌握的语言,没有之一!想想看我们从幼儿园我们就已经开始接触了它,从最为基本的太阳、月亮、男人、女人、阿猫、阿狗、数字、星期、月份开始。每一次考试英语这科都是属穆桂英的——场场不落。这一期我们来聊聊英文当中的这12个月份为什么非得要选用这12个单词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公历又被称之为西历,也就是西洋历法。采取的是“公元纪年”或者叫做“西元纪年”。这个公历最早起源于古罗马的历法,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只有10个月,后来凯撒大帝又加上了两个月份,成为了今天的1月和2月,那么,原先的1月和2月就成为了3月和4月,然后依次类推。这就是今天世jiè沿用的公历各个月份的名称。
1月January
在罗马神话当中有一位重要的神明叫做雅努斯“janus”。他是天宫的守门人(英文当中的“门卫”一词就叫做“janitor”)他负责每天早晨将天宫的门打开,让阳光普照大地,晚上将门关闭,让夜幕降临。据说它有两张脸,一张回顾过去,一zhāng眺望未来。古罗马人认为雅努斯作为守门rén而言他昭示着一切事物的开始,所以在一年的开始的这个月份便用他的名字来命名。雅努斯的拉丁文写法就是“January”。值得一提的是罗马钱币上也有雅努斯的头像,新年的时候会相互敬送,有点像是我们的压岁钱的意思。
2月February
在古罗马这个月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叫做“fēi勃卢姆节”(Februarius)这一天人们要用草制成的鞭子去抽打不怀孕的妇女,以祈求怀孕生子。并且要在这一天忏悔自己过去的罪zé,祈求神明的宽恕。所以2月份就以罗马最重要的涤罪盛宴“菲勃卢姆节”的拉丁文名字来予以命名便成为了“February”。
3月March
刚才提到了,其实原来古罗马只有10个月份,这个三月才是最开始的一月呢。但是在凯撒大帝改革历法以后,“March”就成为了3月的代名词。这个单词的意思就是战神“玛尔斯”。因为每年三月是罗马出兵远征的日子,人们为了纪念战神,更是为了祈祷旗开得胜,所以就按照玛尔斯的拉丁语名字来命míng三月,成为了“March”。
4月April
这个月份的名称来源于单词“Aprilis”。它de本意是“kāi花的时候”。所以用来象征春归大地,鲜花初绽的月份,今天我们就用它的拉丁文写法“April”来指代四月。
5月May
它来自于罗马神话中的生mìng女神玛利亚(Maria),她是主管春天的女神,所以罗马人就用她的名字来指代美丽的仲春时节5月。
6月June
它来源于罗马神话中的朱诺(Junius),也就是是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她是宙斯的妻子又是生育女神,主管婚姻和保护妇女。所以罗马人对她十分崇敬,便将一年中最中央的这个月份以她的名字来命名了。有学者认为,Junius还可能是拉丁家族中最显赫贵族的姓氏。
7月July
因为凯撒的名字叫做尤里乌斯·凯撒,他被刺死后,著名的罗马jiāng军马克·安东尼建议将凯撒大帝出生的月份7月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所以,其实拉丁文“Julius”就是“尤里乌斯”的意思。这一建议得到了元老院一职的通过。所以今tiān七月的“July”就是“尤里乌斯”的变体。
8月August
尤里乌斯·凯撒死后,由他的甥孙屋大维续任罗马皇帝。他也希望能像凯撒一样以míng字来命名一个月份。正好他出生在8月,元老院又授予了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意思是“至尊者”。于是屋大维就用“奥古斯都”来命名8月了,所以今天的8月被称为“August”。顺带说一句,按照原来的罗马历法而言,8月其实是比7月少一天的,但是屋大维为了能够和凯撒平起平坐,他决定要从2月份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份上,因此,2月就少了一天。可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从二月中扣除一天,我们最后再聊这个话题哈。
9月September
因为按照原来的罗马历法全年一共是10个月,所以拉丁文Septem是“7”月的意思。但是凯撒改革历法,在头前加了两个月后,“September”则变成了指代9月,虽然历法改了,但是大家还是仍然沿用原来的旧称来命名了今天的九月。
10月October
和9月一样,“Octo”本来是“8”的意思,本身想表达的意思是8月。但是前边多出来了两gè月,所以只能往后顺延。凯撒改革历法后“October”只得表示了10月。历法虽然改革了,但是称呼却依旧没有改变。
11月November
元老院要希望以当时在位的罗马皇帝梯比里乌斯他的名字来命名11月,但是他明智的决绝了。所以11月仍然叫做“Novem”。这个单词拉丁语的本意是9月,还是因为凯撒改革历法的原因,所以不得已又以此类推的顺延到了11月。所以今天英语中的11月November也便由此演变而来。
12月December
罗马皇帝琉西乌斯要把一年中最后一个月用他情妇的Amagonius的名字来命名,但遭但元老院的fǎn对。所以12月仍然用旧称“Decem”,也就是拉丁语中“10”的意思。英语中的变体“December”也便由此而来。
最后,我觉得还有必要说一下为什么二月只有28的原因。说来是这样的,因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作为一年,再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而地qiú运转一次则算一天,这样来计算的。但问题是,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是365.2422天(即回归年),比平时说的一年365天(历年)多了一点,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回归年和历年就越差越远了。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凯撒对历法做了改革,他规定在历年的基础上,每四年设一个闰年,闰年为366天,这样,历年就更接近回归年了。后来开始又依天文家索西琴在修改历法时规定:每年分为十二个月,一、三、五、七、十、十二为大月,每月三十一天;其他月份定为小月,每月三十天,这样,大小各六个月,使人很容易记住,应用起来也很方便。但是照这样规定,一年就不是365天了,而是366天了,因此得找出一个月扣去一天,扣哪个月合适呢?那个时候被判处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处死,所以人们都希望二月这个月能快点过去,于是,就把二月扣去了一天,这样,二月就只剩下29天了。再加上刚cái所说的屋大维为了和凯撒平起平坐于是就荒唐的从2月又拿走了一天把自己出生的8月变成了大月。于是2月就只剩下可怜兮兮的28天了,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欢迎大家关注“王寅的长话短说”,您的关注,评论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三字经》表达了什么意思?
一、相关意义:
《三字jīng》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小孩子们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那么一共才一千五百字左右的《三字经》,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在看shì浅显的词句中,都蕴含了哪些深刻的道理?为什么古人认为,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而对于现代人来说,《sān字经》还有什么教育意义吗? 《百家讲坛》特聘请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用风趣幽默的讲述,告诉我们《三字经》背后的故事,阐释《三字经》内含的道理,并通过《三字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一次详细的梳理,帮助我们认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何为需要继承的精华,何为应该摒弃的糟粕。因为《三字经》这样一本小册子,所以能够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一定具有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yí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jiàn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 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 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 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 统一zhōng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中国古代文明所zuò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二、国际影响:
从明朝开始,《三字经》不仅在国内流传,更踏上异国他乡,演绎出一duàn段令人感喟的中外文化交流史。
世界上最早的《三字经》翻译本是拉丁文
【当中国乡村小孩在简陋的私塾里摇头诵读“人之初”时,一批来自遥远国度的外国人在闭门苦读数年中国经典后,凝视着书斋里乱叠如青山的线装书,然后都不约而同地伸手取出那本薄báo的《三字经》,然后一字一句地翻译,一点一滴地汇成中外文化交流的长河。】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wài文版《三字经》是拉丁语。这就要提到一位了不起的意大利人。很多人都知道利玛窦(1552~1610年)这位首开zhōng意文化交流之先河的使者,但是他的老师罗明坚(1543~1607年)却鲜为人知。当年就是这位罗明坚带着利玛窦来到中国,并指点他学习中国文化。
罗明坚是历史上第一位研究汉学的欧洲人,早在1579年,他就来到澳门学习中文,他首先接触的就是这本《三字经》。这本讲shù道德培养和学习精神及涵括文史的“小shū”让他很快就进入传统儒家文化的领地,他深感这本《三字经》的文化价值和对西方文化界的启发作用,于是他从1581年就开始着手翻译,并将译文寄回意大利,他在附信中还写道“时间仓促,拉丁文译文也很不通顺”。虽然此书当时没发表,但历史仍清晰记录下他的这份不凡辛劳和开创之功。
正是这位自称是“我们已被视为中国人”的意大利学者,更将《四书》、《大学》翻译为拉丁语,成为当时欧洲贵族学习东方文化的珍贵资料。
区适子当然没想到,自己这本启蒙书,在二百多年后,竟由一位素不相识的意大利人翻译为“番文”,漂洋过海,来到的“番邦”,还成为这些洋人认shí中国文化的入门必备书。
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兴奋地说:这是三字圣经
【在意大利人一字yī句地朗读《三字经》的那会儿,俄罗斯人也开始与这本小书不期而yù,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本小书竟在日后的俄罗斯历史上产生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作用,并成为大诗人普希金钟爱的中国读物。】1727年,沙俄政府派遣一批人士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来到这片神奇的东方土地后,他们首先要研读的就是这本薄不起yǎn的《三字经》。这本字仅一千、涵括万物的神奇小书令本来有点傲慢的欧洲人渐生好奇,而其中默不知名的一位学生罗索兴更埋头将它翻译为俄文,后竟入选培训教材,成为当时文化界的流行读物。1779年,彼得堡帝俄科学院又公开出版了列昂节夫(1716~1786年)翻译的《三字经及名贤集合刊本》,因其内容与当时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推行的讲求秩序的“开明专制”等政治策略不谋而合,政府遂正式“推荐给俄国公众”并走向民间。
不过,真正令《三字经》深入民心的是“俄国汉学之父”俾丘林(1777~1853年)。他曾在北京生活14年,深谙经史,更明晓《三字经》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他在1829年推出《汉俄对照三字经》。cǐ书甫一推出,果然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固然有他称此书是“十二世纪的百科全书”这一评价,但深层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经历过暂短混luàn,人们正寻找父子君臣、长幼弟兄为特征的封建专制所涵括的合理关系与秩序,而俄国教育界在当时也正好在讨论儿童教育问tí,《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等典型例子让这些满口高雅法语的贵族们惊讶于早在两千年前这个毗邻大国的一位母亲早就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fǎ,于是,《三字经》成为“俄国人阅读中文翻译本的指南”,并成为当时社会流行读物。
俾丘林这位俄国东方学的奠基人素与大诗人普希金相友善,他不仅详尽介绍了自己在中国的神奇经历,更将俄文《三字经》相赠,诗人细读后,大喜莫名,在作序时称赞此书是“三字圣经”。普希金一直十分神往中国,他曾在诗歌上写道:“哪怕是去那遥远的中国万里长城边”,普希金研读过《四书》、《五经》,但对《三字经》情有独钟,他读此书后更四处努力,希望能dào中国一游,可惜好事多磨,最后竟无法成行,但如今这本珍贵的《三字经》还静静地珍藏在普希金故居。
此后,喀山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东方xué系都以《三字经》为初级教材,而大多数入华商团和zhù华使者的培训多以《三字经》为首选教材,因而,《三字经》在俄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
风行欧美文化界的启蒙读物
【回首中外文huà交流史,我们突然发现,众多不同国家的汉学权威在介绍中国传统经典时,大多都将《三字经》与《论语》、《孟子》等儒家圣人经典并列推介。他们这种出自非功利色彩的选择,正好道出《三字经》同样不可小觑的文化意义。】在十七世纪前后,不仅俄罗斯推崇《三字经》,韩国、日本也对《三字经》青眼有加。日本早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年)已印行由中国商船带来的各种版běn的《三字经》。从江户时代到míng治初年(1868~1921年),日本的私塾已采用《三字经》,后更大量出现各种仿制本,如《本朝三字经》、《皇朝三字经》等,多达二十多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三字押韵,介绍日本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的《本朝三字经》。如今,人们仍不时提起这本在日本影响深远的启蒙读物。
在英国,马礼逊(1782~1834年)对《三字经》的流传功不可没。如果讲利玛窦首次开创了真正意义的中西文化交流,那么,马礼逊就是将中西文化交流推向更深层次、更广泛影响的关键人物。因为利玛窦开创性的贡献更多的是让中国rén从科学技术中认识世界和西方,而马礼逊不仅是《圣经》中文译者、第一本汉英辞书《华英词典》的编撰人,他还创办中外人士学习东西方文化的华英学院,从此,中西文化的交流逐渐突破了单一的文化输送,逐渐走向双向的文化沟通互补,而他着手翻译的第一本中国传统经典就是《三字经》。1812年,他出版《中国春秋》英文版,包括《三字经》和《大学》,虽仅70多页,但在渴望了解中国的英国文化界却风行多时。修订后,1917年又在伦敦再版。
后来,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他主办的《中国丛报》shàng刊载《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并走向美国。
在法国,也有一位大学者将目光停留在《三字经》上,他就是儒莲(1797年~1873年),一位杰出的犹太籍汉学家。他在1827年担任法兰西研究院图书馆副馆长后,充分利用丰富的汉文藏书,潜心研读中国经典,他积四十年功夫,翻译出《孟子》、《三字经》、《西厢记》、《白蛇传》、《老子道德经》、《天工开物》等中国典籍,而他也成为法国汉学三大时期的代表人物,后来法国还以他名字设立“儒莲汉学奖”,香港著名学者饶宗颐曾获此奖。
众多欧洲汉学家在翻译中国传统经典时,可能会对其zhōng一两本典籍有所忽略,但对《三字经》都不见遗漏,这确实是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其实也折射出这本启蒙小书确实蕴含着令人无法绕开或qīng视的文化分量。
让《三字经》走向世界的潘世兹
【自十八世纪初郭栋臣将《三字经》翻译为意大利文后,时间推移了两百多年。一位祖籍南海,留学英伦,久经磨难,仍老骥伏枥的老学者在上海一所大学里静静地将这本“蒙学之冠”译成英文,并立即成为当代世界各地争相采用的标准版本,让《三字经》这本古老的启蒙读物通过一位中国人的心血与智慧走向当今世界。】潘shì兹是广东南海人,早年就读英国牛津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出任圣约翰大学校长、复旦大学英文教授和图书馆馆长。这位学贯中西,光风霁月的大学者,在其年入黄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却动手将《三字经》翻译成英文,成为当代中国英译《三字经》第一人。1989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本《三字经》就是采用潘世兹教授的原文,而这本结构精妙的英文《三字经》更被推荐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让当今世界各地都能通过纯粹地道的英文去认识和领略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当今中国学人的学养,如今,zhè本英文《三字经》成为新加坡的教科书。1990年,《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组织选编入《儿童道德丛书》,向世界各地儿童推介学习,成为一本世界著名的启蒙读物。
经过七百多年的流传,《三字经》从岭南乡间走向宫廷内外,从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地,从名不见经传的乡间读物成为联合国推荐的世界启蒙名著,其间的曲折历史和历代学者的心血与贡献可谓纸书难尽,而它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是垂裕千秋,造福后代。
从明朝开始,《三字经》不仅在国内流传,更踏上异国他乡,演绎出一段段令人感喟的中外文化交流史。
世界上最早的《三字经》翻译本是拉丁文
【当中国乡村小孩在简陋的私塾里摇头诵读“人之初”时,一批来自遥远国度的外国人在闭门苦读数年中国经典后,凝视着书斋里乱叠如青山的线装书,然后都不约而同地伸手取出那本薄薄的《三字经》,然hòu一字一句地翻译,一点一滴地汇成中外文化交流的长河。】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外文版《三字经》是拉丁语。这就要提到一位了不起的意大利人。很多人都知道利玛窦(1552~1610年)这位首开中意文化交流之先河的使者,但是他的老师罗明坚(1543~1607年)却鲜为人知。当年就是这位luó明坚带着利玛窦来到中国,并指点他学习中国文化。
罗明坚是历史上第一位研究汉学的欧洲人,早在1579年,他就来到澳门学习中文,他首先接触的就是这本《三字经》。这本讲述道德培养和学习精神及涵括文史de“小书”让他很快就进入传统儒家文化的领地,他深感这本《三字经》的文化价值和对西方文化界的启发作用,于是他从1581年就开始着手翻译,并将译文寄回意大利,他在附信中还写道“时间仓促,拉丁文译文也很不通顺”。虽然此书当时没发表,但历史仍清晰记录下他的这份不凡辛劳和开创之功。
正是这位自称是“我们已被视为中国人”的意大利学者,更将《四书》、《大学》翻译为拉丁语,成为当时欧洲贵族学习东方文化的珍贵资料。
区适子当然没想到,自己这本启蒙书,在二百多年后,竟由一位素不相识的意大利人翻译为“番文”,漂洋过海,来到的“番邦”,还成为这些洋人认识中国文化的入门必备书。
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兴奋地说:这是三字圣经
【在意大利人一字一句地朗读《三字经》的那会儿,俄罗斯人也开始与这本小书不期而遇,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本小书竟在日后的俄罗斯历史上产生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作用,并成为大诗人普希金钟爱的中国读物。】1727年,沙俄政府派遣一批人士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来到这片神奇的东方土地后,他们首先要研读的就是这本薄不起眼的《三字经》。这本字仅一千、涵括万物的神奇小书令本来有diǎn傲慢的欧洲人渐生好奇,而其中默不知名的一位学生罗索兴更埋头将它翻译为俄文,后竟入选培训教材,成为当时文化界的流行读物。1779年,彼得堡帝俄科学院又公开出版了列昂节夫(1716~1786年)翻译的《三字经及名贤集合刊本》,因其内容与当时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推行dejiǎng求秩序的“开明专制”等政治策略不谋而合,政府遂正式“推荐给俄国公众”并走向民间。
不过,真正令《三字经》深rù民心的是“俄国汉学之父”俾丘林(1777~1853年)。他曾在北京生活14年,深谙经史,更明晓《三字经》的文化nèi涵和社会影响,他在1829年推出《汉俄对照三zì经》。此书甫一推出,guǒ然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固然有他称此书是“十二世纪的百科全书”这一评价,但深层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经历过暂短混乱,人men正寻找父子君臣、长幼弟兄为特征的封建专制所涵括的合理关系与秩序,而俄国教育界在当时也正好在讨论儿童教育问题,《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等典型例子让这些满口高雅法语的贵族们惊讶于早在两千年前这个毗邻大国的一位母亲早就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于是,《三字经》成为“俄国人阅读中文翻译本的指南”,并成为当时社会流行读物。
俾丘林这位俄国东方学的奠基人素与大诗人普希金相友善,他不仅详尽介绍了自己在中国的神奇经历,更将俄文《三字经》相zèng,诗人细读后,大喜莫名,在作序时称赞此书是“三字圣经”。普希金一直十分神往中国,他曾在诗歌上写道:“哪怕是去那遥远的中国万里长城边”,普希金研读过《四书》、《五经》,但对《三字经》情有独钟,他读此书后更四处努力,希望能到中国一游,可惜好事多磨,最后竟无法成行,但如jīn这běn珍贵的《三字经》还静jìng地珍藏在普希金故居。
此后,喀山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东方学系都以《三字经》为初级教材,而大多数入华商团和驻华使者的培训多以《三字经》为首选教材,因而,《三字经》在俄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
风行欧美文化界的qǐ蒙读物
【回首中外文化交流史,我们突然发现,众多不同国家的汉学权威在介绍中国传统经典时,大多都将《三字经》与《论语》、《孟子》等儒家圣人经典并列推介。他们这种出自非功利色彩的选择,正好道出《三字经》同样不可小觑的文化意义。】在十七世纪前后,不仅俄罗斯推崇《三字经》,韩国、日本也对《三字经》青眼有加。日本早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年)已印行由中国商船带来的各种版本的《三字经》。从江户时代到明治初年(1868~1921年),日本的私塾已采用《三字经》,后更大量出现各种仿制本,如《本朝三字经》、《皇朝三字经》等,多达二十多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三字押韵,介绍日本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的《本朝三字经》。如今,人们仍不时提起这本在日本影响深远的启蒙读物。
在英国,马礼逊(1782~1834年)对《三字经》的流传功不可没。如果讲利玛窦首次开创了真正意yì的中西文化交流,那么,马礼逊就是将中西文化交流推向更深层次、更广泛影响的关键人物。因为利玛窦开创性的贡献更多的是让中国人从科学技术中认识世界和西方,而马礼逊不仅是《圣经》中文译者、第一本汉英辞书《华英词典》的编撰人,他还创办中外人士学习东西方文化的华英学院,从此,中西文化的交流逐渐突破了单一的文化输送,逐渐走向双向的文化沟通互补,而他着手翻译的第一本中国传统经典就是《三字经》。1812年,他出版《中国春秋》英文版,包括《三字经》和《大学》,虽仅70多页,但在渴望了解中国的英国文化界却风行多时。修订后,1917年又在伦敦再版。
后来,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他主办的《中国丛报》上kān载《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并走向美国。
在法国,也有一位大学者将目光停留在《三字经》上,他就是儒莲(1797年~1873年),一位杰出的犹太籍汉学家。他在1827年担任法兰西研究院图书馆副馆长后,充分利用丰富的汉文藏书,潜心研读中国经典,他积四十年功夫,翻译出《孟子》、《三字经》、《西厢记》、《白蛇传》、《老子道德经》、《天gōng开物》等中国典籍,而他也成为法国hàn学三大时期的代表人物,后来法国还以他名字设立“儒莲汉学奖”,香港著名学者饶宗颐曾获此奖。
众多欧洲汉学家在翻译中国传统经典时,可能会对其中一两本典籍有所忽略,但对《三字经》都不见遗漏,这确实是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其实也折射出这本启蒙小书确实蕴含着令人无法rào开或轻视的文化分量。
让《三字经》走向世界的潘世兹
【自十八世纪初郭栋臣将《三字经》翻译为意大利文后,时间推移了两百多年。一位祖籍南海,留学英伦,久经磨难,仍老骥伏枥的老学者在上海一所大学里静静地将这本“蒙学之冠”译成英文,并立即成为当代世界gè地争相采用的标准版本,让《三字经》这本古老的启méng读物通过一位中国人的心血与智慧走向当今世界。】潘shì兹是广东南海人,早年就读英国牛津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出任圣约翰大学校长、复旦大学英文教授和图书馆馆长。这位学贯中西,光风霁月的大学者,在其年入黄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却动手将《三字经》翻译成英文,成为当代中国英译《三字经》第一人。1989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本《三字经》就是采用潘世兹教授的yuán文,而这本结构精妙的英文《三字经》更被推荐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书展”,让当今世界各地都能通过纯粹地道的英文去认识和领略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当今中国学人的学养,如今,这本英文《三字经》成为新加坡的教科书。1990年,《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组织选编入《儿童道德丛书》,向世界各地儿童推介学习,成为yī本世界著名的启蒙读物。
经过七百多年的流传,《三字经》从岭南乡间走向宫廷内外,从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地,从名不见经传的乡间读物成为联合国推荐的世界启蒙名著,其间的曲折历史和历代学zhě的心血与贡献可谓纸书难尽,而它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是垂裕千秋,造福后代。
三、相关解释: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zhì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zi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mǔ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gé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hǎo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lǐ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de道理,是měi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知mǒu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shí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cǎi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rén。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tiān、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sì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Luna和Moon之间有什么区别?
luna是月亮女神的名字,源自古罗马拉丁文。(古人认为天体都是神明)。moon是指天然卫星,一般情况下指月亮。因为露娜(Luna)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在罗马传统中,通常与罗马自己的太阳神索尔一起被崇拜,所以说Luna是月亮的意思。由于罗马人喜欢用罗马神吞并神职相近的外族神,所以露娜也吞并过希腊的月之女神塞勒涅(Selene,或译作“塞伦妮”)。
英语:
英语是一种西日耳曼语支,最早被中世纪的英国使用,并因其广阔的殖民地而成为世界使用面积最guǎng的语言。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部落是后来迁移到大不列颠岛地区的日耳曼部落之一,称为英格兰。这两个名字都来自波罗的hǎi半岛的Anglia。该语言与弗里斯兰语和下撒克森语密切相关,其词汇受到其他日耳曼语系语言de影响,尤其是北欧语,并在很大程度上由拉丁文和法文撰写。
以上就是关于拉丁文 太阳 月亮 星星怎么写,星星和月亮拉丁文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拉丁文 太阳 月亮 星星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