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生命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独立于「我」以外的心智但是只要我们自问:「发生了什么?」觉醒就开始了。
树干就是「我」的感觉,所有其他的想法都由我延伸而出。而「心智」就像茂密的树冠,有许多念头,也相当复杂。复杂就是失焦的心智,回归「我」的感觉就像回家「我」就是心的名字,安静且圆满。
在短暂的表象背后,有着永恆。在侷限的表象背后,有着无限。在痛苦的表象背后,有着自由;有着美。
本书作者索罗门‧卡兹除了是专业的心理师还曾经在缅甸与斯里兰卡当过僧侣结合其广纳深厚东方文化的西方视野揭开遮盖住存在本质的那道神祕面纱。
各界推荐
身心灵工作者 张仙武
第三世巴麦钦哲仁波切 黄英杰博士
台湾完形治疗学派之父 许宜铭
完形心理导师 王牧絃
美国加州婚姻与家庭心理治疗师 许翊诚
作者介绍
译者介绍
目录
序
张仙武(Thomas Zhang)
─────────────────
历史学博士、教师、身心灵工作者
第三世巴麦钦哲仁波切‧黄英杰博士
─────────────────
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师
《活佛老师说》、《活佛老师问》作者
王牧絃
─────────────────
完形心理导师
生命潜能出版社负责人
推荐序
本书将灵修、佛学的修练,以及西方心理学思想、心理治疗整合,是一本相当难得的好书。
佛陀一生的教导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相」。实相就是存在,就是当下,也就是这本书的书名──存在之美。当你能够进入这个世界,你就真的能够经验存在本身之美。
许宜铭
─────────────────
台湾完形治疗学派之父
生命色彩画出的美
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各种不同的答案,尤其是在现下复杂的社会,我们如何找寻我们所需要的答案?我们如何去回答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在问的那一个问题:如何拥有快乐?
就像他书中所说的,他希望这本书是一本我们可以放在书架上面,一再阅读后会有新的看见、新的体悟与收穫。而我觉得,其实这就是存在的美,这就是这个世代我们需要的东西,以多元的智慧慢慢回归到生命的中心。
希望每个有机会看这本书的读者,让书中的声音、画面,带领你一步一步地回归当下,全然地欣赏存在的美。
许翊诚
─────────────────
美国加州婚姻与家庭心理治疗师
导读
我诚实回答:我从来都不真的觉得自己是特别的「什么」。出家为僧的时候,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佛教徒。我从来不觉得任何标籤确实正中红心:犹太人、佛教徒、美国人、人类。当然这些都是……不过也不完全正确。
儘管我在西方传统中成长,坐在小学教室时就能流畅地阅读希伯来文经典,但是对我的主要影响来自于东方:包括佛教以及拉玛那.马哈希(Ramana Maharshi)这位逝世于1950年的现代灵性大师。
我完全同意。拉玛那提供了人类曾表达过的最纯净的教导。因此,我会经常引用拉玛那,用他当作真理的试金石。
我有位作画也教授绘画的朋友曾说,
艺术家无需以最明白的词彙列举一切。
某些奥祕需要保留──就像蒙娜丽莎──
要有点深度令人无尽思索。
艺术的目的之一就是引领观者
抵达无法明言的深度;
笔墨无法形容之、超越诸般已知的深度。
但,透过「描绘」未知,艺术提供通向它的道路。
这是艺术的教学方法,是它的指导方式。
亲爱的读者,我们走在这里,
介于清晰的教学法以及
奥祕的教学法,之间。
内容连载
蹒跚学步的婴儿必须找到平衡的那个点。刚开始还不知道平衡,会多次失望地跌坐在尿布上。不过,婴儿必须透过尝试与错误来发现并掌握平衡。
如果你失去平衡,立刻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不舒服是身体组织层面的回应,指出有地方出了问题。不舒服是失去平衡、失调即将开始的「症状」。
路边的边沟就像症状,是道路在告诉你车子已经远离车道中心。这个回馈要你赶快回到正轨,不然就会擦撞护栏,带来更戏剧化的症状,说明事情已经严重出错。
再一次,这暗示着平静与快乐是自然状况。不快乐是排列失常的症状,是提醒我们注意的内在干扰。等到灵魂以适当方式校准,快乐就会重新出现──这正是我们所有人都渴望的平衡状态。 心与万有
关于这点,稍后我会详加说明。要在追求平静与健康的主要目的上有所进展,我们并不一定要接受这个前提。我会说明这个观点的理由,而且许多灵性传统都肯定这一点。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