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分享—关于青年期的恋爱1➡️在心理学中,关于人的发展研究有一个重要人物—Erikson。
➡️在1950年他提出,人们步入成人前期的时候(18岁—24岁),会有一个亲密感和孤独的冲突。在这个时期里,除了和同性建立良好关系,也需要和异性来建立亲密关系,来确定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自我同一性:我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在这段期间里无法顺利的建立亲密关系,会引发很多问题,比如:不成熟的恋爱观,对自己评价低,不够自信,以及孤独感引起的轻微抑郁等等。
➡️Eikson说:“青年期的恋爱,是通过另一半的评价来更加客观认识自己的。”
➡️所以说,在还没有清楚认识自己之前的恋爱,都是不易长久的。
➡️日本的心理学家大野在1995年提出,青年期的恋爱可以称作“为了确定自我身份的恋爱”。这种恋爱有五个特点,分别是:
1.需要另一半的赞扬(我喜欢你,你很漂亮,你很帅,你很聪明~)
2.很介意对方的评价(他是怎么看待我的?)
3.为了制造更多的话题而改变自己。(每见一次面话题就少一个,怎么办?)
4.关心注意对方的举动(我这样他不会讨厌我吧?)
5.不会长期交往。
➡️因为青年期的恋爱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身上,没有多余的精力去为另一半考虑,所以很难建立真正的亲密性。缺乏亲密性的恋爱,都是无法长久的。以至于这段时期的恋爱,都可以叫做不成熟的恋爱。
➡️这也是为什么,初恋都很容易分手的原因。
———————————————————————————
为了让大家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科学的认识恋爱,所以打算开设一个新频道给大家科普分享。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