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盘火星合中天,组合火星合中天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网上有很多关于合盘火星合中天,组合火星合中天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组合火星合中天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组合火星合中天

2、五月流火的意思?

组合火星合中天

中国天文学史可证全球上古史多是小说(七)——新年表(节选·公元前4383年)

原创 陈大漓 陈大漓 7月11日

收录于话题

#新年表——从辨伪学角度看西方

71个

2 年的概念

现在的人十分关注科幻世界,如果对“平行宇宙”不有点了解的话,恐怕都要被人说是落伍的。然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固然好,但所有人都去追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忽略了历史,这便会走向一种极端。如今,在进化论为主旋律的思维环境下,我们已经很难去追溯过去。而事实上看,历史也是人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历史的人类世界,必然是茫然的。

历法史作为历史的组成部分,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部分,在《二十四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通过历法史,我们能hái原出很多历史真相。

年在历史上是怎么样的,它最初的样子是什么?这些都是历史需要解答的问题。如今,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年是地球公转周期。不过,完整看到地球公转周期是卫星发明之后的事。假若,回到5000年前,甚或是几万年前,年是什么概念呢?那时候,没有人知道年是地球公转周期。先人们采集食物,昼工夜眠,看见了日出日落,看见了月球的阴晴圆缺,看见了花开花落,看见了落叶归根,感觉到了四季更替,他们应该能感觉到年的存在。但这些只是笼统的认识,罗马人中的一个先贤就是通过这个笼统的认识,制定了罗马王政历法。如今,我们已经不知道罗马王政历法的全貌,我们只知道这个历法被分为了十个周期,有shígè名字,儒略历、ní西亚历、格里高利历法都继承了罗马王政历法的一部分命名习惯。但这十个名字代表什么?因为缺乏史料记载的缘故,没有人知道。我们只能大致猜测罗马王政历法的十个名字和sì季有关,罗马王政历法一年有多少天,我们也无法知晓,我们只能大致猜测罗马王政历法的一年是不太固定的,因为花开的季节可能是间隔355天,也可能是间隔375天,具体间隔多少天,是开花的植物说了算,而不是地球公转周期说了算。

罗马王政历法的失传史,说明了一个事实,西方在公元前45年之前,没有莎草纸,如果公元前45年之前西方有莎草纸,罗马就会用上莎草纸,罗马王政历法的使用情况就会被或多或少记录下来。

罗马一直在希腊隔壁,而且根据传说,罗马人的祖先是xī腊人埃涅阿斯,如果连这个传shuō都是假的,西方还剩下什么呢?很显然,古希腊只是传说,zuò不得真。

而中国的先人具体是怎么发现年的,因为早期人类历史没有文献的缘故,我们已经无法清楚地知道。也许是某一天,一个智者结束一天的劳作,便看起了满天的繁星。最早看星空的智者在想些什么?是在想自己是为何来到人间的,还是在想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又或者是想着别的什么,我们已不得而知。不知道是哪个中国人,zuì早发现了日影最短的一天和日影最长的一天只在一年的特殊时候才出现,这个中国人经过长期观测,将日影最短的一天的确定为冬至,而日影最长的一天则被确定为夏至。但这并不是观测年的唯一办法,由于史料的遗失,我们已经不知道是谁,又是在什么时候使用了冬至、夏至观测法来确定年。

今天对冬至的定义是:太阳运行至黄经270°。但这个定义是最近的事,这个定义中,春分为太阳运行至黄经0°,中国历法中,从未把春分定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二十四节qì之首是立春,而在这个定义中,立春成了太阳运行至黄经315°。这个定义是西方15世纪以后,完全吸收、学习了中国天文学,又趁着中国赶上没文化的明太祖、康熙执政,导致中国天文学严重停滞,西方才能在天文学上赶超中国,进而掌握了天文学话语权给出的定义,这个定义是西方尼西亚历的习惯使然,但中国古代从来就没有使用过尼西亚历,它和中国古代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将春分规定成太阳运行至黄经0°是很不伦不类的事情,但如果知道西方的节气中仅有四个节气,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个定义为什么会将太阳运行至黄经0°规定成春分就不难理解了。中国古代是怎么定义冬至的呢?中国古代对冬至的定义是一年中日影最短的一天为冬至。这个定义既是检测方法,又是冬至的定义。这个定义意味着,必须观测一整年的正午12点的日影,才知道冬至日在什么时候。同样的,夏至的定义是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如何测日影呢?就是用圭表之类的工具。当然,圭表是很成熟的技术,最早的先民不可能使用圭表,具体使用什么替代圭表,如今的我们已不得而知。我们唯一能确定的事情是,在上古时期,有个先民认识到了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是夏至,一年中日影最短的一天是冬至。夏至、冬至两点被确定下来了,年的概念便有了。这也就是说,没有夏至、冬至的概念,是不可能有年的概念。当然了,还存在第二种可能,那就是从知道年的概念的人那里知道这件事。

当然,发现年的概念,也就是确定地球公转周期的天数,在肉眼观测天文的时代,并非只有一种办法,还有种办法,就是观测夜晚的恒星,以某颗恒星为坐标,确定其角度,静等一年,等某颗恒星回到上一年的角度位置时,再计算出这中间的间隔时间,便能知道地球公转周期是多少天了。不过这种办法实际上只是一种辅助办法,最终,还是要运用到夏至、冬至的知识,才能真正知道回归年天文学常数。

这个观测方法最早记载于《尚书·尧典》,内容如下: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chéng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这段内容,我们现在只知道部分意思,另一部分意思,我们是不知道的,比如嵎夷、旸谷,显然是地点名称,但嵎夷具体指哪里,我们不知道。又比如平秩西成,目前学界有多种解释,众说纷纭,相持不下。有趣的是,表义字尚且因为过于古老,部分文字许久不用,大家就很难知道它的意思。而古希腊著作全部是用表音字写成,失传了上千年,凭空出现于15世纪的意大利等地,西欧学者却不会对其感到陌生。这不得不说是历史“奇迹”。为什么这个“奇迹”无法发生在中国表义字身上?因为伪古希腊著作很多就是15世纪以后的西欧学者写成了,西欧学者当然不会感到陌生。看不懂的《尧典》比较看得懂的伪古希腊著作,结论应该不言自明才是,可是我们现在却要放下摆在眼前的重要证据,再去罗列其他证据,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不幸的事情。但如果我们不把伪古希腊的证据条条罗列出来,伪古希腊就会一直安坐于教科书中,洗脑国人,因此,我们只能把一条又一条证据展现出来给国人看,告诉国人,什么叫条条证据指向古希腊为假历史,为什么失而复dé只是西方人不承认文明来自中国的狡辩之词。

很多时候,你不能怪中国没有辨伪学,你不能怪中国所有的学者不知道古希腊是假历史,你只能怪梁启超之流让国人成了伪史的唯一受害者。

其实,《尧典》这段话对比西方真实的历法史,我们已经能知道中国在天文学上领先西方多少,大概领先了西方近三千年。

其实,这段话已经告诉全世界的人,谁才是仰望星空的民族,谁才是天文学的重镇,谁才是全世界天文学的起源之地。

这段话可是直接用星空背景来确定四季和一年是多少天的。

更为明确的算法,首见于《后汉书·志第二 律历中》:

“至十五年七月甲辰,诏书造太史黄道铜仪,以角为十三度,亢十,氐十六,房五,心五,尾十八,箕十,斗二十四四分度之一,牵牛七,须女十一,虚十,危十六,营室十八,东壁十,奎十七,娄十二,胃十五,昂十二,毕十六,觜三,参八,东井三十,舆鬼四,柳十四,星七,张十七,翼十九,轸十八,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冬至日在斗十九度四分度之一。”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指的就是一年为365.25天。我们现在,已知的,可考的,周代人写的《周髀算经》也是认为一年为365.25天。从这里就能看出,中国一直有连贯的,连续的历史证明中国是全世界天文学的起源地,接下来的历史不仅能证明中国是天文学的起源地,而且能证明西方的天文学来自中国,包括伪古希腊的大部分天文学成就。只要证完伪古希腊大部分天文学成就来自中国,古希腊历史真假问题,以及其他依附于伪古希腊史之上的伪埃及史、伪巴比伦史等等,自然不攻自破。

话说回来,《尧典》《后汉书·律历中》的证明方法说出来以后,便十分简单了。

我们先做一个假定,假定心宿二在2020年7月11日20:06,处于南中天,地平高度为35°,下一年,也就是2021年7月11日20:06左右便能再次看到心宿二处于南中天,于地平线。这时候,365天便出来了。但以晚上出现的某颗恒星为年的坐标,是不知道余数的,毫无疑问,要想知道年的具体时间,还是得用冬至、夏至观测办法,所以,《后汉书·律历中》又说:“冬至日在斗十九度四分度之一。”

究竟“四分度之一”是怎么来的呢?

中国古人称1纪=20蔀=1520年=555180日,555180日正好能被六十整除,正好适合六十甲子的编排,而555180日除以1520年,正好等于365.25日。由此可知,设置一年为365.25日仅仅是为了六十甲子的编排需要。尽管,祖冲之等人已经知道回归年不是365.25日,而是一个比365.25天略小一点的数,但由于365.25日又适合章闰法19年7闰的编排,所以365.25日就基本成了定制,再没有人去动它。1520年=555180日,就是“四分度之一”的来历。毫无疑问,“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的因果关系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先通过观测冬至日之间的间隔时间,之后取约数,规定一年为365.25日,后仰观天象,粗估了二十八星宿经365.25日便回到原点,因此才说二十八星宿移动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毫无疑问,这是地心说,上古的中国天文学家把在地球上看到的天象当成了事实了。再加上古人没有如今天这般先进的仪器,可以知道二十八星宿是无法观测出回归年的余数的,所以,就没有对此提出过疑问,只是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前任天文学家的观测方法。换一个说法,恒星、太阳都是不动的,一年既然是地球公转周期,那么,从理论上shuō,只有地球动才是,其他静止不动的,按道理都能作为参照物使用,可事实是只有太阳能作为真正的参照物,其他静止不动的恒星仅供参考。古人对年的观测是采取多种办法并存,即便用恒星背景来定年办法是错误的,也不影响他用冬至日的间隔来观测年的办法。所以说,尽管用恒星背景来定年是不准确的,但是古人却不会受影响。在《尧典》中,其实还能看到古人用“春,鸟兽孳尾;夏,鸟兽希革;秋,鸟兽毛毨;冬,鸟兽鹬毛”(春天到了,鸟兽开始繁殖;夏天到了,鸟兽的羽毛变得稀少;秋天到了,鸟兽羽毛重生;冬天到了,鸟兽羽毛茂密。)的办法来观测年,这也说明了古人在观测年的时候,喜欢多一些参考。这些同时也说明了上古时代的中国天文学家观测事物十分缜密,而且十分有科学精神。明、清人没有科学精神,责任在明太祖和康熙身上,怨不得中国古人,更怨不得儒家。

有些人不知道“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怎么来的,所以胡乱猜测“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和二十八星宿的关系,这就是不懂考据学的结果。

尽管365.25日和365.2422日(回归年约数)存在差值,每年有0.0078天差值,经过1000年就误差了7.8天。但中国古代天文学不同于西方,中国采取定年系统,24节气是不固定的,几乎每年都在调整误差,所以,即便经过几千年了,中国古代历法仍然可用。

有小周期,自然就有大周期,如果60进制是人为设定的为了便于计算的小周期的话,1纪就是人为设定的为了便于计算的大周期。小周期是小的起讫diǎn,大周期则是大的起讫点。没有大周期,意味着没有大的起讫点,一个人既然懂得设置小周期,自然会去想设置一个较大的周期值,因为19年的话,就是235个月,6939.75日,这是历法制定者很容易碰到的情况,为了便于统计,他就要设置一个较大的起讫点,就是大周期,以便让继承者知道前代天文学家统计到哪里了。我们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就知道,大周期是1纪,第1年第1月第1日,就是起点,第1520年第12月的最后一天就是终点。

1纪=555180日,也正好说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亚述、迦勒底、苏美尔的天文学是伪造de,因为伪史自称这些伪文明是一个整体,而伪巴比伦使用了类六十甲zi编排法(甲子被替换为0,癸亥被替换成59)和365天为一年,结果伪巴比伦的1纪=554800日,554800日除以60,只能约等于9246.67日,用类六十甲子编排法编排1纪,便要翻车。

没有1纪的周期,更能说明巴比伦历法是伪造de,这样子的话,伪巴比伦人根本不用设置60进制来统计历法,只要设置一个起始年便可,比如罗马建城了,耶稣出生了什么的。只有小周期,而没有大周期,60进制不过是画蛇添足,摆明谱地对着中国人说“邻家王二不céng偷”。

再者,中国古人之所以不用零或者一来表示甲子,不用五十九或者六十来表示癸亥,是因为中国古人在长期使用数字过程中,早已发现,数字混在一起,容易记混,一旦记混,后果不堪设想。生活上,我们就时常能看到银行职员或者什么人把零给多输入了一位,结果闹出了乌龙。为了防止记混,所以,古人制定了六十甲子,而不是使用0至59的数字来编排历法。这是一个看似繁琐,实则考虑周详的作法。伪巴比伦从来不担心记混的问题,正好说明伪巴比伦是窃取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技术,而虚构出的文明。

当然,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证据,回归年是365.2422日,而非365日,若取365日,一年则有0.2422日误差,仅50年,便12.11日误差,此时,历法已无意义,非改不可。但伪巴比伦人只注重天文学,却不注重历法对错,可见,一年为365日的历法是伪造的,而非历史。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伪古希腊,因为伪古希腊的一年也是365日。本来,没有历法的时候,一个人凭着动物本能便可知道寒暑更替,如今,有了历法,人们反而不知道寒暑更替,岂非作茧自缚?

诚然,两河流域是热带沙漠气候,当地人对气候变化不tài敏gǎn,但作为喜欢仰望星空的民族,候鸟从家门口飞过,也熟视无睹?难道身为万物之长的人对年的认识,竟不如一只候鸟?这种行为无异于一个盲人对着全世界人宣称,我能看见紫色了。

合盘火星合中天,组合火星合中天

【伊朗,奇特加尔湖(Chitgar),候鸟】

合盘火星合中天,组合火星合中天

(伊朗北方mǎ赞达兰省,候鸟)

利用恒星背景来观测年,除了不知道回归年的余数外,还存在一个弊端,就是会受岁差周期影响。岁差周期的行进速度每年约50.29角秒,约25770年运行一周,所以,利用恒星背景来观测年在短时间内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长时间的话,就要更换星空中的坐标。这也是为什么虞喜能最先发现岁差周期的原因。

《尧典》这篇文章是夏人写的,因为前面用了“曰若稽古”,说明不是唐虞时代的人亲述,而是后代人追溯。根据中国历史记载,夏代之前是唐虞时代,唐虞时代可能是尧舜二帝共治的时代。

这些文字是否记载在竹简上,目前仍不清楚,原因是《尚书》只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尧典》是中国最早的历史著作,《尧典》问世的时候,西fāng还没有文字,就不必探索西方有没有历史著作了。

除了这三种可能,早期的人想知道年的具体数值的第四种可能性为零。没有第四种可能,这就意味着,知道年,只能在这三种范围内,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上述历史也说明了二十四节气里,我们要特别纪念冬至的原因所在,因为首先有冬至,才有年的概念,没有冬至,就没有年的概念。其次是冬至意味着岁首将至,确定了冬至,就能确定一年的岁首在哪里。正因为这两个原因,我们今天才有冬至节。在天文学中,东晋虞喜便是通过多次观测冬至点,才发现了岁差现象,元代的郭守敬也是通过观测冬至点,来确定一年是365.2425日的,可见中国先贤对冬至的重视程度。

不知道夏至、冬至,是肯定不知道年的,没有年,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最zhòng要的影响是无法记事,我们每年都会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不知道已经过了多少年了,不知道自己多少岁了,某一件事和某一件事的间隔是多少年了。因为无法记事,许多事情,我们便无法判断,诸如人的寿命几何,动物的寿命几何,植物的寿命几何,做某件事需要几年时间等等。再细点说,就比如有些竹子作为材料,需要三年生的,二年生的竹子便无法zuò为材料,如果用天计算的话,便是约一千零九十五天,这种记录方法似乎可行,但极为繁琐,很容易被人放弃。如果用天来记录一个人的寿命,以一个人六十岁为例,就意味要记录约二万一千九百一十五天,我们只有每天都去记录,才能保证记录的正确性。但如果知道年的话,只要记录每年的时间,一个人能活六十岁,只要记录六十次便足够了,这样就节约了二万一千八百余次的记录。放大了,周朝是八百年历史,大概要记录292,200天,记录之繁琐可以想见。

不知道年,很多事情便无法做。比如去一个地方需要多少天,即便问去过的人,他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他只能说,去某个地方需要很多天,具体多少天,已经记不清了。假如去一个地方需要一年,去的人错误判断了时间,以为半年就能到达,只准备了半年的粮食,到了半路就饿死了。然而现在知道年了,去过的人便能回答,去某个地方需要一年,问话的人一听到年,就知道需要大概365天的时间,想去的话,只要准备一年以上的粮食便可以了。这就是年的意义所在。

什么是年?年不仅是地球公转周期的反映,也是时间词,用以表达较长时间的时间单位,用以表达秒、小时、天、月所难以表达的时间概念,更是和年有关的事物运动规律的反映,如一年生草本植物。

这些事情很简单吗?罗马人到公元前46年才知道一年为365.25天,在公元前46年之前的很长时间里,罗马人一直用罗马王政历法,一年是10个月。很显然,这里的月,不是朔望月周期,而是10个周qī的意思。周期会变成月,恐怕是儒略历产生后的人擅自改动的结果。事实上,罗马王政历法的10个周期里,没有一个周期是和月象活动有关的。而在公元前754年之前,罗马人连罗马王政历法都没有。而高卢人(法国rén祖先)、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人之所以知道年的概念,是因为罗马人教会这些人的。罗马人以外的西方人,每年只能待在暗无天日的房子里,浑浑噩噩地活着。罗马人到来之后,他们才知道年,房子里才有了光,这也是为什么欧洲的文明起源来自罗马的原因所在。

你还能再说,知道年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吗?

实际上,在年的概念没有产生的时候,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尚书》,最早记录的事件大约是公元前2400年,更早的历史,我们则未曾听说。没有历史,情况则更严重了。先贤的智慧便无法被保证下来,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那些以史为鉴等等的经验便完全成了空谈。

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已经知道冬至了,知道年的概念了。如今,在冬至节里,我们纪念自己知道了年的概念,纪念新年即将到来,也在纪念先人,纪念最早传授这个知识给我们的先人。

如今,年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物了。然而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我们忘记了年的发现,其实非常伟大。

冬至有了,年的概念确定了。接着,某个中国智者发现了星空的奥妙,他发现天上的星星总是规律性地出现,每颗星星之间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排成一个规则的几何图案。于是,这个智者规定这颗星星叫大火星,那颗星星叫昴星,这一群星星所在的位置叫朱雀,那一群星星所在的位置叫玄武,二十八星宿最初的样子就这么形成了。当大火星位于中天的时候,某个节气便来临了,从此,二十四节气又被确定了。不过实际上,星空一直在变动,只有冬至点是固定不变de。于是,中国智者便要定期改变星空坐标,防止历法出错。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中国智者不是普通人,他们是政府委任的天文官,专门负责天文观测,制定历法。这一传统至少自公元前2400年以来便保留至今,从未间断过。这一强有力的证据对古希腊天文学乃至西方天文学而言,不得不说是一记重拳。这一重拳的力量有多重,在后面会细说。中国观测天象的传统是否自黄帝以来便如此呢?不得而知,现存的史料没有记载到那么远。

当然了,先发现冬至,后发现星空的秘密仅仅是猜测而已。事实上,发现大火星是可以在先的,发现大火星的规律只要观测星空便可。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是发现大火星在先的,还是发现冬至在先,我们唯一能肯定的是,星空的坐标因为有岁差周期的缘故,不是恒定不biàn的,必须定期更换坐标才能保证历fǎ的准què性;而且,星空的坐标的规律性没有冬至点明显,星空的坐标可能在几天时间里都是一个情况,如果用星空的坐标来确定年的话,就会发生很大的误差。一年误差几天,十年下来便要误差几十天,不需要很长时间,便出现寒暑倒置了,这样的历法已经不能授农时了。也正是因为星空存在变动,东晋人虞xǐ利用中国保存的大量天文学数据,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岁差周期现象的人。当然了,现在有个伪造的喜帕恰斯在抢虞xǐ的金字招牌,我们必须也有必要从伪造的喜帕恰斯手中为虞喜夺回这个招牌。鉴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我会专门开辟章节来说明。而冬至点却是几乎不变的,它只出现于一年日影最短的一天,正因为此,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如虞喜、祖冲之、郭守敬等人才会用冬至来确定一年的变化或者一年是多少天。到此,有人可néng会提出质疑,认为通过春分、秋分也能确定一年的天数。首先是春分、秋分的定义被认为是昼夜等长的定义是错误的,至于为什么错了,我在hòu面会讲述;其次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从未以春分diǎn、秋分点来确定一年的天数,而是以夏至点、冬至点来确定一年的天数,可见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春分、秋分这两个节qì很难观测。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儒略历中根本没有春分、秋分,这就意味着这个话题在儒略历中无需讨论。

这些事情是中国的年最原始的样子,其实它也是全世界的年的最原始样子,这意思是说,中国的年是全世界的年的源头。

到此,我们已经知道冬至是知道年的充分必要条件,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如果不知道冬至,想独立发现年的可能性为零。自然,不知道冬至,却在使用相对准确的历法,不独立发现的可能性便成了百分之百。

年的概念已经有了,那么,最开始的时候,古人的认知里一年是多少天呢?《尧典》记载:“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这里的“期”,就是指今天的年,年在帝尧时代,并不叫“nián”,而是叫“期”。法国天文学家比约(J.B.Biot)经过推算,认为《尧典》的文字记录形成于公元前2400年左右。虞喜在公元330年则推断,《尧典》说的天象是二千七百余年的天象,比约的推断和虞喜的推断是几乎相同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先人们至少在公元前2400年,便知道一年是多少天了。

然而,一年的天文学常数并非366天,而是365.2422天,《尧典》为什么写366天,按照观测结果,是无法得出366天的,这个问题至今仍是疑案。不过通过《尧典》,我们还是能窥见中国先民的智慧。后面,《周髀算经》明确记载一年为365.25天,这个在前面说到了。

到了东晋,祖冲之便发现了一年为365+1/4天是错误的,首次认为一年应该是365 1/4-1/300天。发现这个规律的,还有一个自称是古希腊人喜帕恰斯的,关于喜帕恰斯的真伪问题,我会在伪托勒密中详细说明。365+1/4-1/300天换算成小数就是约365.246,667天,离回归年天文学常数又近了一步。这个数值是从章月积300nián会误差1天而得出的数据,这个数值是祖冲之从中国早期的长期观测的天文记录中总结chū的结果。

到了元代,guō守敬通过多次冬zhì测量和天文学数据比较,则认为一年是365+97/400天。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格里高利十三世历法,我们现在使用的年的时间也是365.2425天。一年为365.2425天是《授时历》的知识,郭守敬为中国人制定的《授时历》比格里历的问世时间早了301年,也就是说,中国人比西方人早了301年,便知道一年是365.2425天,而英美人要等到18世纪才知道这个知识。这才是中西方文明的差距,但哪个中国“洋”教授敢把这件事告诉你?

因为此,1900年、2100年不是闰年,只有365天,就是格里历运行的结果。假如按照尼西亚历,1900年、2100年仍然是闰年,是366天,因为尼西亚历的一年是365.25天。

到此,我们已经大概有了年的概念,知道了历史上,一年是多少天了。实际上,历史中,年的概念要比上文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如365+1/4-1/300天,是如何得出的,365-97/400天又是如何得出的?这些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翻阅相关资料。

回归年有一个简单检测方法,就是将一个夏至点或者冬至点作为起点,计算下一个夏至点或者冬至点的间隔时间,便能知道一年是多少天。其实,这也是在5世纪以前,唯一的办法。

公式为:

a点冬至点(夏至点)至b点冬至点(夏至点)间隔天数÷(b-a)年=x天/年

表一:

合盘火星合中天,组合火星合中天

合盘火星合中天,组合火星合中天

表一备注:

冬至日数据来源:寿星万年历。

回归年天文学常数使用约数365.2422天。

表中小数精确至第6位,第7位四舍五入。

从表一中,我们已能大致窥见,制定历法是一个非常繁琐且漫长的过程,个人是根本wú法做到如此详细的。仅以相隔224年为例,这已经超出个人的寿命,不是个人所能做到的。也正因为此,中国历法自上古以来,一直由官方来制定,并非民间或者个人行为。当然,在伪古希腊历史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个人行为,但我们从未留心历法的细节问题,导致了我们误以为伪古希腊历法乃至天wén学是真实存在的。如何戳穿伪古希腊的谎言,只要深入中西方历法,便可知道伪古希腊天文学究竟产生于什么时候了。

切回正题,从表一可知,第1年、第2年的观测记录是365天,至第4年才是365.25天,以后只有在4的倍数下才能得到365.25天的数据,再往后,4的倍数下,无法获得365.25天的数据,年平均天shù的第二位小数永远是4,而非5。观测的年数越多,年平均天数就越逼近天文学常数,在相隔644年时,误差绝对值达到最小。相隔224年以后,无论哪个年平均天数均优于一年为365.25天,因其误差绝对值比365.25天小。

这个观测方法没有在中国早期的历法史中出现,可以再一次看出,中国对回归年的精确值没有那么重视,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他时间很难编排六十甲子,而且中国一直使用定年系统,因此经过上千年,也没有出现积差现象。

年的概念知道了后,我们便能得到如下结论:

1.要想知道一年是多少天,需要对每天进行记录,对每年的夏至或者冬至进行记录。

2.历法中必须包含夏至、冬至。

进一步的推论则是:

宣称制定于公元前46年,推行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的儒略历不可能是西方人自创,因该历法不存在夏至、冬至。不知道夏至、冬至,却能知道一年是365.25天的问题,西方历史无法自圆其说。如果儒略历存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公元325年,西方人便不需要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不需要在公元325年规定3月21日是春分,格里高利历法不是错10天,而是错12天,公元1582年10月份便要消失12天,而非消失10天。

因此,儒略历不可能是尤里乌斯·恺撒一世于公元前46年所创,而是外来的。现在,仅剩二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儒略历来自古希腊,一种可能是儒略历来自中国。

不幸的是,古希腊历史全xì伪造。没有了古希腊历史,不仅儒略历的起源问题要遭到拷问,而且西方天文学鼻祖之说自然无法成立,天文学两地分别qǐ源说,更是无法成立。因在纪前社会里,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从事天文学研究。这应了梅文鼎的猜测,西方历法就是从中国来的,并非西方土生土长的产物。

儒略历竟来自中国?这在过去可能是不敢想象的事。西方自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人问世以来,可是天文学的鼻祖,中国都要受西方影响,中国怎么可能又要坐回天文学的鼻祖的宝座,连西方都要受中国的恩泽?因为事实是儒略历中没有夏至、冬至的概念,而另一个事实是自公元前2400年以来,亚欧大陆已经多次发生联系。如大月氏因遭到匈奴人驱除,被迫迁徙。后来,大月氏在公元55年成立了贵霜帝国,贵霜帝国在今天的阿拉伯海北部、咸海、里海附近,已经靠近罗马帝国。

《后汉书·西域传》载:

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

和帝永元九年即公元97年,注意此处的用语,岁就是年的意思。在公元97年,波斯湾一带的人已经知道年、月的概念了。可见,中国历法早已西传。

我们从始至终都不要忘了,要知道中国历法,用不着来中国取经,只要向懂zhōng国历法的大月氏、匈奴人取经便可以了。

到此,历法西传说,已经是基本论证完毕,只要伪托勒密《天文学大chéng》这座大山再倒下,就是完全论证。

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在标题部分就已说得十分清楚,就是“中国天文学史可证全球上古史多是小说”,为什么不敢说全部?因为前罗马是存在的,除了前罗马有部分是真实的之外,其余的净是虚构,没有一个是真实的。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个人收藏,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原文作者:陈大漓

五月流火的意思?

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名,即心宿,每年农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渐渐偏西,这时暑热开始减退。这个成语专指天气快凉了,不要误用它来表示\”暑热难熬\”。

七月流火”其实是对天象的描述。 “火”shì指天蝎座阿尔法星,俗称“大火”,二十八宿中的心宿二,是一颗红色的亮星; “流”是指恒星的下落;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就是说农历七月份大火星落至地平线附近,这是天气开始变凉的信号,到农历九月份就要开始添衣服了。

七月流火指的是天气转凉,而不是天气很热象火烧。 火”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是天蝎座的一颗亮星——天蝎座α,我们称之为心宿二。 那时候的“七月”大致相当yú今天的公历8、9月。 这首诗其实应该理解为大火(心宿二)向西方移动,寒冷的季节就快要来到了。正如天狼星可以昭示尼罗河一年一度的泛滥,心宿二也是一样。所以,“七月流火”并不是指炎热的天气,而是指天气逐渐转凉。

以上就是关于合盘火星合中天,组合火星合中天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组合火星合中天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刺梨占星塔罗刺梨占星塔罗
上一篇 2023年3月13日 上午2:58
下一篇 2023年3月13日 上午3: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