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是怎么造成的,水星怎么形成的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网上有很多关于水星是怎么造成的,水星怎么形成的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水星是怎么形成的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水星是怎么形成的

2、行星水的形成及运移

3、水星的物质组成?

水星是怎么形成的

作者:佰思科学 |沈东旭 邱亚明

地球上七成的面积都是海洋,所以地球被称作蓝色星球。可是,地球上面这么多的水,又是怎么来的呢?

水星是怎么造成的,水星怎么形成的

地球上水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法是,地球上的水是自带的。随着地球的逐渐冷却,地球上的水汽凝结,在地面聚积并形成了海洋。另一种说法是小行星不停撞击地球,给地球带来了大量的水。

水星是怎么造成的,水星怎么形成的

首先,小行星给地球带来了水,这一点是成立的。太阳系于45亿年前从一片星云中形成。像地球这样的大行星是逐步吸收空间中的物质一点点长大的。从45亿年到38亿年之间,那些没能长成大行星的小个头星体,还有数量巨大的xiǎo行星,在引力作用下和那些大行星相互碰撞。一般认为,在大约45亿年前,地球和一个火星大小的星体相撞,形成了月球。

水星是怎么造成的,水星怎么形成的

在这一阶段的末期,即从41亿年到38亿年的这一段时间,撞击越来越猛烈,被称作晚期严重撞击期(Later Heavy Bombardment,LHB)。这一时期,大量的小行星和彗星撞向地球和月球,月球上hěn多的环形山就是这时候形成的。同时,小行星和彗星的到来也为地球带来了大量的水。因此,地球上相当一部分水,或许早年在遥远的太阳系边缘形成,随着彗星的陨落来到了我们身边。

水星是怎么造成的,水星怎么形成的

早期的地球和海洋

假如地球上的水主要来自于小行星撞击,那么地球上海洋形成的时间不会太早。早先科学家们认为,地球表面在最初的几亿年间处于熔融状态,之后才逐渐冷却,这才允许海洋的形成。目前有很明确的证据,地球上的海洋至少在38亿年前就出现了。在加拿大魁北克发现的古老岩石显示,在42亿8千万年前,地球上就有水了。更有趣的是,在西澳大利亚找到的锆石矿石显示,地球在44亿年前就有水。这说明地球在形成之后表面温度下降得很快,否则水是无法存留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水自地球形成时,就是地球的一部分。

水星是怎么造成的,水星怎么形成的

发现最早的锆石的地方:西澳大利亚的Jack Hills

最近,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的一篇文章,进一步揭示了,水很可能是太阳系大行星形成时的一部分。该文的作者研究了一块坠落在非洲西北部的火星陨石,编号为NWA 7533。

水星是怎么造成的,水星怎么形成的

NWA 7533

这块陨石由撒哈拉沙漠的贝都因部落发现的,是一块非常古老的岩石,有44.3亿年历史。迄今为止人类在地球上找到的最古老的太阳系物质,包含在陨石NWA 2364中,2004年发现于摩洛哥,年龄为45.682亿年,比地球的年龄还古老。这大概就是太阳系开始形成的时间。不管怎么说,NWA 7533de资格绝对是非常老了。一般认为,它比火星形成的时间只晚了9000万年。后来它在一次小行星对火星的撞击中,被撞出了火星,经过漫长岁月的旅行之后,又来到了地球。

水星是怎么造成的,水星怎么形成的

早期火星想象图

科学家在这颗陨石上发现了强烈的氧化迹象,应该是在小行星撞击火星时发生的。而这样的氧化现象,只有在火星表面存在水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换句话说,火星在44.3亿年前,表面存在水。一般认为,早期的火星上有大量的液态水,有面积很大的海洋。现在看来,火星上的水在火星形成后不仅就出现了。从时间上来说,44.3亿年是在大量富含水的小行星撞击火星之前。因此,那时的水只能是火星形成时自带的,而不是由小行星带来的。

水星是怎么造成的,水星怎么形成的

早期金xīng上的海洋(想象图)

再结合地球上的情况,这说明太阳系的岩石行星在形成的时候,内部就已经含有水。比如金星,早期的时候也有海洋,后来表面的水随着温室效应而慢慢散失。有研究认为,金星直到7亿到7.5亿年前,表面都还有水。甚至距离太阳很近,表面最高温度达到400℃,连大气层都没有的水星,都被发现表面有冰。太阳系内部总共有四颗岩石大行星,上面都发现有水。

水星是怎么造成的,水星怎么形成的

水星上有冰

这样看来,地球上的水是怎么来的,可以有个初步的结论了。地球在形成之后不久就冷却下来,地球内部的氢元素很快与氧结合,形成了水。这是地球上水的最初来源,甚至是主要来源。后来小行星和彗星对地球的撞击,为地球带来了更多的水分。

行星水的形成及运移

关于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水的形成和运移,目前尚未见专门性讨论。地球作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地球水的形成和运移状况直接影响着人类今后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策略。要评价gè行星上水的形成和运移情况,只有对各行星从形成到现在水的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才有可能。据现有资料,对太阳系中的水星、金星、月球、地球、火星等行星水的运移情况作简要分析如下。

(一)水星曾经存在水的证据及其运移

1.水星曾经存在水的证据

水星在我国称为辰星,按距日距离它是最接近太阳的行星,距日约5800×104km。白天温度高达427℃,但到黎明前可降至-183℃,最大温差可达600℃,是八大行星之最。

行星上现在无水,但在其形成之初是否曾有过水的存在呢?据我们前面对火星可能存在水(或冰)的地区所产生的陨击坑类型和特征分析,它们与其他地区是完全不同的,即有水(或冰)存在的地区,其产生的陨击坑特征是波环构造(或多环构造)。在水星古老的陨击坑中有大量的多环构造陨击坑,实际上一些波环型陨击坑,经长期风化侵蚀后,仅残留下不易风化的环壁、环缘构造,也可成为多环构造陨击坑。水星上存在有17个直径大于230km的多环盆地(即多环陨击坑),底部平坦,受风化强烈,因此,可以认为水星形成之初曾有过较多水(或冰)的存在。这可能是由于水星形成之初正处于太阳形成的早期,即处于太阳的核心温度和压力逐渐升高阶段,核心温度尚未达到100万度时,太阳风的强度还小,对水星上的水还不能产生强烈的chuī蚀作用,因此陨击作用于含水(或冰)的沉积物之上,就形成波环型陨击坑,并经长期风化侵蚀而成为多环盆地,从而说明,水星形成之初是有大量水存在的。

2.水星水的运移

随着太阳逐渐进入“主星序”阶段,在太阳风日趋强烈的吹蚀作用下,水星表层水分通过光致电离作用而逐渐被运移到宇宙空间。另外孙衡,由于水星距太阳近,温度高,这些加快了水的蒸发和光致电离作用的进程,直致水星表层水分全部运移殆尽,在水星表层产生土壤。因此现今的水星已无滴水可言,是个无生命的世界。

(二)金星曾经存在水的证据及其运yí

金星,我国称启明星或明星,是天空最亮的一颗星,依距日顺序排行第2。金星表层有浓密大气笼罩,直径和密度接近地球,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50~470℃。

1.金星曾经存在水的证据

金星上现在无任何水存在的迹象,但在其大气中有水的存在(<1%)。金星在形成之初是否曾经存在过水呢?虽然目前我们对金星表面了解不多,尚不知其陨击坑中是否有水存在的多环盆地,但从金星表面存在jiǎo砾岩块和碎屑物质以及大气厚密、成分中有少量O2和H2O存在的情况看,可以认为金星上曾有过较多的水存在,并且可以预料在金星陨击坑的类型中完全可能看到多环盆地的存在。

2.金星水的运移

从水的起源看,金星形成之初应该有水的存在,并且现今的金星大气中仍有少量的水存在。但金星在形成之初水要比现在多得多,理由是金星形成过程中自身岩浆水充足,且在太阳风还没有达到足够大的情况下,金星可能截获部分来自水星的宇宙水补充自己的水分,因此可以预料金星上完全有可能有多环盆地存在,并且保存比水星好。

当太阳向着“主星序”阶段发展时,太阳风对金星的吹蚀加强,使金星水逐渐减少,至今天金星大气中水和O2的含量大大降低,另外由迅败于金星本身温度高,加快了水的蒸发和光致电离作用,使金星水向宇宙空间逃逸sù度加快,金星则昌做水就更加减少,现今的金星很可能已无水或即使有水也不会太多。

(三)月球曾经存在水的证据及其运移

月球,在我国又称月亮或太阴,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距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104km。白昼温度高达130~150℃,午夜温度降至零下160~180℃。

1.月球曾jīng存在水的证据

关于月球上是否存在水,目前尚无定论。多次登月(正面)取得的资料表明,月球正面现今不存在水,但月球背面和两极区是否有水的存在,目前仍处在探索之中。

月球陨击坑的类型研究表明,在月球的正面和背面曾经有较多多环月坑出现,尤其是月球的背面,多环盆地十分发育。从陨击坑类型与含水(或冰)沉积物的关系看,月球在形成之初有大量规模巨大的多环陨击坑的形成,说明月球形成之初应该是有过较多水存在的。不过随着太阳风吹蚀作用的加强,月球水同样通过光致电离作用被太阳风吹蚀而逃逸到宇宙中去,并逐渐减少,现今月球正面已无水存在的可能。但月球背面,从许多小型陨击坑中仍具有多环(或波环)陨击坑的特征看,在这些地区寻找到水cún在的直接证据不是wán全没有可能的。

另外,在月球两极古老的月坑中,有的也具多环盆地特征,而小型月坑多具碗型而无多环特征出现,因此,有水存在的希望,是十分渺茫的。

2.月球水的运移

根据月球早期陨击坑普遍具有多环构造和辐射沟的特征,可以认为月球最早时期是曾经有过较多水(或冰)存在的,不过那时的太阳刚形成不太久,太阳风的吹蚀作用不太强烈,所以月球本身的岩浆水及截留来自水星、金星逃逸到宇宙空间的水,使月球曾经拥yǒu过大量水。但是随着太阳发展日渐成熟,在日趋强烈的太阳风的吹蚀作用下,月球水通过光致电离作用逐渐逃逸到宇宙空间,现今其表面已不见有水的存在。尤其是月球的正面,除了古老的月坑具有多环构造和辐射沟外,新生的陨击坑已不具多环构造和辐射沟特征,而是具辐射纹特征。加之月海中大量玄武岩的溢出,月球表面即使有水也将被蒸发耗尽,因此,月球正面应该说已无水可言。但是,在月球背面,情况则完全不同,不但古老巨大的陨击坑普遍具有多环构造和辐射沟分布,而且在新的xiǎo的陨击坑中也可见到多环构造,而不见辐射沟发育。根据多环构造产生的条件,在月球背面寻找到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月球的两极,除个别古老的巨大陨击坑具多环构造特征外,中小型和最新的陨击坑,均未见多环构造出现,而以碗型陨击坑居多,且极区均有火山口分布,看来在两极区寻找到水的可能性不大。

(四)地球上水的形成及其运移

地球,是目前suǒ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太阳系行星,按距日距离位居第三位,距太阳约1.496×108km,形成年代距今约46亿年前。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12℃。地球经过漫长的分异作用已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等内圈层,还形成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等外圈层。各圈层之jiān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1.地球上水的形成

关于地球上水的形成,目前尚有不同认识,既有认为水是分别来自岩浆和来自宇宙的两种认识,也有人认为是由来自岩浆和宇宙的两部分水组成。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地球上的水既有来自岩浆的,也有来自宇宙空间的,即通过地球电磁力线截获星际空间与水有关的带电微粒进入地球形成水。

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于海洋,约占水圈总体积的97.2%,合3260×108km3。其余则零星分布于陆地上,成为冰、雪和冰川分布,约占水圈总体积的2.24%,成为湖泊河流及地下水分布的水仅占0.56%。水圈水的总质量约为166.4×1016 t。地球的原始水是从大气中分化出来的,后来水量逐渐增加才形成现代的水圈。水圈的平均化学成分主要为氢和氧,以海洋为标准,氢和氧含量共占96.6%;其次为氯,占1.93%;钠占1%,其余含量在0.1%以下。

地球水是从何时开始产生的呢?地球上沉积地层产生和生物最早出现的时期,应该是地球有水存在的起点。目前地球沉积地层中发现最早生物存在的是在非洲南部的前寒武纪地层之中,为距今约31亿~32亿年的细菌化石和28亿~30亿年的蓝藻化石。因此可以认为地球上出现水的时间应在31亿~32亿年前。我们认为,随着地球的发展和太阳系的演化,地球水从无到有,水量从小到大、又由大到小,才逐渐形成现今地球水的分布状态和格局。

2.地球水的运移

关于地球水的来源中已提出,水一方面来自地球自身岩浆水,另一方面也有来自宇宙的水。但地球的水从无到有,水量从小到大,是否一直在增加呢?还是在某一阶段开始减少了?目前尚未见有关资料记述。

但从地球的历史发展、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化看,地球水应是从无到有,又从小→大→小的变化过程。现以中国范围的古地理演化过程为例加以说明。

太古宙、元古宙时期,真正的沉积岩发现很少,直到震旦纪才出现较多以砂岩、砂砾为主的沉积岩层,说明当时水体分布范围极为有限,当时的地球水主要来自岩浆水。

寒武纪,大量浅海相生物灰岩,竹叶状灰岩出现,表明当时地球上海洋面积已扩展到相当大的范围。可能表明地球开始截获来自水星、金星逃逸到星际空间的水。

奥陶纪,海洋面积进一步扩大,海水深度进一步加深,形成较深海洋的灰岩沉积,伴生较多游泳de菊石角石生物化石,代表浮游生物的笔石也开始出现。

志留纪,地球海洋面积不但扩大而且加深,海洋面积达最大,深海海洋出现,以形成深海页岩、ní灰岩和远洋浮游的笔石生物群为特色。这可能表明,随着太阳风吹蚀作用的加强,地球从星际空间截获的水达到最大值。

泥盆纪,海水开始退缩,海水变浅,形成陆相砂岩层和浅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记录,以底栖生物群为特征,陆生植物开始出现。这可能表明,随着太阳风吹蚀作用的加强,地球上开始出现逃逸到大气空间的水量大于从星际空间获得的截留量。

石炭纪,全球水体面积进一步退缩和减少,陆地面积加大,陆地植物大量繁殖,形成厚层海陆交互相煤层。表明地球水进一步在减少。

二叠纪,全球水体进一步减少,陆地大大增加,植被繁茂,海陆交互相频频出现,并产生海lù交互和陆相煤层。表明地球水仍在减少。

三叠纪,全球水体大大减少,海洋范围大面积缩小,在中国境内,海水已基本退出,仅剩余一些残余浅海滨海地带,以陆相煤层为主,陆地植物茂盛,大型食草动物开始出现并逐步占据重要地位。表明地球水继续减少。

侏罗纪,全球范围海洋面积进一步缩小,在中国境内海域已退至青藏地区,陆地面积扩大,陆生植物繁盛,成为大型食草动物恐龙的世界。表明地球水体仍在逐渐减少。

白垩纪,海域退缩,全球水体减少,在中国境内仅西藏部分地区有残余海分布,气候变得干燥,蒸发量加大,陆地植物减少,大型食草动物开始大量死亡。表明地球水的减少在加剧。

第三纪,海水容量一减再减,海洋面积一退再退,最终从中国大陆全部退出,气候向干凉方向发展,陆地植物开始大范围减退,大型食草动物因食物不足已开始退化死亡,残留属种不多。全球水体也显著减少。植被面积和植物种类大大减少。表明地球水的减少在加速。

第四纪,由于全球性冰期气候de来临,全球水体进行重新分配,冰期时大量水体以冰川形式滞留在陆地上,使海平面迅速退缩,形chéng高海拔的海蚀地貌、海蚀阶地,早更新世海相沉积物大量出露成为陆地,如北戴河花岗岩海蚀地貌高出现代海岸线达100m以上,湛江早更新世海相沉积高出xiàn代海岸线数十米左右等。间冰期时陆地冰川大量消融,海水回流到大海,产生海侵。全新世以来海平面持续下降表明,地球水的减少在加速。地球自形成以来的海陆变化如图7-1所示。这与传统的认为地球大陆范围自泥盆纪开始逐渐增生长大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前者认为大陆的增生是由于地球水逐渐减少引起的,而后者认为地球水总量是恒定不变的。

图7-1 地球海陆演化剖面示意图

应当指出,关于地球水,人类在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大陆海水进退的过程中,已注意到冰川的冻结(冰期)与融化(间冰期)、大陆沉积物对海洋的充填和构造作用引起海水进tuì的地质事实,但均未从地球水是增加还是减少了去研究和认识。一些研究者单从地球陆壳的不断增生及海水总量是恒定不变的观念出发,提出地球历史发展过程是不断膨胀的且存在泛大陆的认识,而不是认为是由于地球水随地壳发展由少→多→少才引起陆壳由多(泛大陆)→少→多(陆壳增生)的。目前流行的由板块构造学说提出的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学说,都可以用地球水由少→多→少的演化过程得到较圆满的解释。

3.全新世以来地球水减少的证据及今后海平面变化趋势分析

(1)全新世以来地球水减少的证据

地球在全新世以来的12000年中,水量是在增加还是减少?也就是通常人们最关xīn的海平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都zài担心的是海平面上升,因为常见议论地qiú的温室效应在加剧,地球两极南北冰盖的消róng致使海平面上升是必然的,似乎这是“结论”。

但是,大量的地质事实研究表明,因地球水目前处在日趋减少的过程中,海平面总的趋势是在下降(局部地区因构造原因除外)。地球水自全新世以来减少的地质证据如下。

1)海岸线上升:包括海蚀地貌在内,全新世贝壳堤和古生物化石等层位均距现代海岸线已达相当的高度。这是全球海水减少、海平面下降引起的事实。

2)海洋中平顶火山锥的形成。是全球海水减少、海平面下降的又一标志。

3)假定大洋容积不变,自全新世以来大量河流冲积物和大量大洋中脊火山喷发物填入海洋中,不但没有使海洋面上升反而却下降,也是地球水在减少的重要信息。

4)全新世以来,大量陆地湖pō河流干涸,大量冰川消融退缩,水体流入洋盆之中,如果地球水总量是恒定的,则海平面理应上升,但全新世以来海平面却一降再降。这也是地球水在减少的证据。

5)过去一直认为全新世海平面xià降是由于近海岸地壳上升所致,但从中国境内沿海海岸带地壳大部分是下降的情况看,海平面下降的原因应该是海洋水减少的结果。

当然上述观点与传统的认识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如果认真地进行“反思考”,即从地球水(或海洋水)日趋减少的角度去看海平面下降问题,也许会得出更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2)现代海平面变化趋势分析

当然人们会提出疑问,海岸带地壳是bù可能不变的,全新世海平面下降可以因海岸带地壳上升造成。但是从中国东部海岸带垂直变化的等值线图可以看出,海岸带地壳有升有降,但总的以下降地段占多数。若以升降持平计算,或略有下降,但数量不大,表明全新世海平面下降应该是由于海水日趋减少引起的。

当然人们还会指出,全新世海平面下降,也可以是整个海盆地壳下沉引起海盆容积增加所致。但是海盆中海底平顶火山锥频频出现,传统的认识认为是海盆底在上升而大洋中脊熔岩流不断溢出,使海洋中脊增大、向上攀升,海盆容积因熔岩体积的增大应向着减少方向发展,如果海水总体积不变,海平面理应上升,但事实是全新世以来海平面一直在下降。即使假定海盆总容积不变,则海平面下降的原因只有归结于全球水总量在日趋减少才有可能,而不是由于海岸带地壳上升或海盆容积增加引起的。

因此,无论是对地球水从无到有、从少变多、又由多变少的总趋势分析,还是从全新世以来海平面一直在下降及大陆上大量河流、湖泊水体的消失、冰川的消融退缩,都表明地球水体在志留纪达到最大值后,总的趋势是不断向着减少的方向发展,反映在海平面上则是不断呈下降趋势。一些学者断言“近bǎi年来全球气温升高了约0.5℃,海平面píng均上升14cm。下一世纪全球将升温2~5℃,海平面将平均上升65~100cm”,看来是不可能的,即使局部有上升也是由于短暂因素(如地震等)引起的,不应以偏盖全。地球水体随时间演化在不断减少,这是地球在太阳系中水从无→有、由少→多、由多→少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人类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4.关于地球水体由少→多→少成因的讨论

地球水,从无到有,由少→多,一般人们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地球因最初大量火山喷发产生的挥发性气体进入大气之后,随地球逐渐冷却凝结成水降落到地球上,水因此由少逐渐变多,形成震旦纪之前的一些沉积岩层。到了寒武纪地球水不断增加,形成大片海洋。火山喷发活动趋于稳定之后,地球水单靠地球本身岩浆水的增加已很有限,由于地qiú在太阳系中按距日顺序排行第三,地球就有可能截获由水星、金星逃逸出来的元素H和O并使其重新结合成为地球水。这导致地球水逐渐增加,至志留纪时达到最大值。由于水星、金星水在太阳风的强烈吹蚀作用下已逐渐枯竭,地球截获的水也就逐渐减少以至自志留纪之后,地球水也随太阳风的日趋加强,通过光致电离作用向宇宙空间逃逸的速度加大,致使地球水日益减少,由多→少了。逃逸的地球水,又会被远离太阳的其他行星,如火星、木星、土星所截获,使这些行星的水增加。

据林景星教授研究,北jīng延庆怀来地区发现的早更新世晚期海相有孔虫化石,其形成时期正是由作者之一(韩同林)提出的青藏大冰盖和全球fàn大冰盖最大间冰期,大量冰川融水回流到大洋,使海平面范围达到最大。如果以500m的海拔高度计算,以80万年作为这些有孔虫的形成年代,则延庆有孔虫形成后的80万年以来,地球海平面年均下降约0.63mm(假定地壳高度基本保持不变)。从北京地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状况看,更新世晚期之后一直在下降。黄万波、陈方吉研究发现,据北京王府井金鱼胡同发现的早全新世(距今约1万年)鲸鱼椎骨化石及海相介形类化石等推算,海岸线下降幅度达到33.5m,则可计算出早全新世10000a以来海平面年均下降约3.35mm。由此可大致推算出地球年均水量减少在1.2×108 t以上。

地球水体自志留纪以来一直在减少,更新世晚期以来减少迅速,自全新世以来减少的幅度更大。以往认识的海平面上升或历史时期发生的许多海侵事件,如果从地球水自志留纪开始jiǎn少的角度去认识,认为只不过是地球自身发生构造运动及在冰期、间冰期过程中产生的短暂海侵、海退事件,可能更符合客观的地质事实。如果这个结论可取的话,则人类目前所担心和关注的海平面上升问题,将会是天大的误解,使人类长期处于杞人忧天的不良环境之中。相反,人类应加倍关心的是地球水日趋减少的事实将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以及这场灾难到来之前如何应对的重大科学问题。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历史上提出的“泛大陆”、“大陆漂移”、“大陆增生”、“海底扩张”等一些重大地xué基础性问题,都与地球水的由少→多→少的演化息息相关。可以预料,地球水的日益枯竭,将是影响人类生cún的最严重问题,因此,人类进行星际间大搬家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问题了。

(五)火星存在水和水减少的证据及其运移

1.火星存在水的证据

火星存在水,前述已有全面的讨论,即从火星上有大量流水产生的河道、因冰川作yòng形成的冰川堆积物、由流水作用产生的冲洪积扇和大量存在的湖泊和海洋等,都说明火星在其发展历史时期,确实曾存在过大量水。尽管目前火星上见不到水存在的直接证据,但从波环陨击坑、极地白冠看,仍有大量水以冰或含冰沉积物的形式存在于火星的表层。德国宇航研究院曾于2005年2月22日宣布,欧洲科学家从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拍摄的火星大量照片上发现,在赤道附近被命名为“仙境”的平原地区有一个巨大的冰海,大约在北纬5°,东经150°,规模约800km×900km,深45m,并且在冰海上可以分辨出很多巨大的浮冰,浮动于冰海之上(图7-2)。他们认为冰海形成年代还十分年轻,约500万年。这充分说míng,火星上确实有水存在。

图7-2 火星冰海上的巨大浮冰

2.火星水减少的证据和水的运移

从目前得到的像片进行解释,可以认为火星曾有过海洋,有过河流、湖泊发育,有过大规模冰川的产生等,但目前火星上没有直接见到水的分布,这些水现今是以何种形式存在呢?还是火星因其重力小逃逸速度快,火星水已随太阳风的吹蚀而逃逸到宇宙空间了呢?目前尚未完全弄清楚。但据有关资料,在离火星表层约2km的高空有原子H和O存在,它们是由CO2和H2O在太阳紫外线的辐射下经光致电离作用形成的,通过计算发现,在光致电离作用下每天损耗水分约有10万加仑(约合454.6 t),这些水量可以在整个火星表面铺上一层厚10~20μm的连续水层。因此可以认为,火星历史时期存在过的大量水体,通过大气层的光致电离作用逃逸到宇宙空间去了,导致现今火星表面无水存在的局面。

火星上水的形成,与其他行星一样,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大、再从大→小的发展过程,也应与太阳系的逐渐成熟有关,即随太阳逐渐发展到“主星序”阶段,随太阳风吹蚀作用的加强,火星水最终全部逃逸到宇宙空间中去而消失了。这些逃逸的水又被离太阳较远的其他行星所捕获。

水星的物质组成?

水星上有极稀薄的大气,常被认为是没有大气的。水星的大气中含有氦、氢、氧、碳、氩、氖、氙等元素。由于大气非常稀薄,白天和夜晚的温度相差很大。水星平均地表温度为179℃,最高为427℃,最低为-173℃。

水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且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其轨道周期是87.9691天,116天左右与地球会合一次。

以上就是关于水星是怎么造成的,水星怎么形成的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水星是怎么形成的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刺梨占星塔罗刺梨占星塔罗
上一篇 2023年4月6日 下午4:30
下一篇 2023年4月6日 下午4:33

相关推荐

  • 金星进入双子(金星进入双子座是什么意思2020年)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1、金星进入双子金星进入双子,这个夏季,带来了更加清晰的思维和更加自由的表达。金星代表着爱和美,而双子代表着沟通和交流。这个星座…

    2023年4月18日
  • 金星水瓶性格,金星水瓶

    网上有很多关于金星水瓶性格,金星水瓶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金星水瓶中性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金星水瓶

    2023年6月5日
  • 太阳白羊月亮双鱼男,太阳白羊月亮双鱼 360

    网上有很多关于太阳白羊月亮双鱼男,太阳白羊月亮双鱼 360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太阳白羊月亮双鱼 360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

    2023年2月16日
  • 水星 天秤,学长说星座天秤

    网上有很多关于水星 天秤,学长说星座天秤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水星天秤学霸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水星

    2023年4月11日
  • 火星结合点怎么去,火星接合点

    网上有很多关于火星结合点怎么去,火星接合点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火星结合点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火星

    2023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