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夏至是几月几日?,今年夏至是几月几号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夏至是几月几日的问题,今天刺梨占星网(nayona.cn)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夏至是几月几日
夏至是几月几日
2022三伏日历,来了!
俗语说“热在三伏”
伏,指天气太热
宜伏不宜动之意
从夏至开始
小暑和大暑之间的日子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①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10天
②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20天
③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10天
2022三伏天共有40天。今年的初伏(也叫头伏)是从7月16日至7月25日,末伏(也叫三伏)是从8月15日至8月24日。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一般来说,“三伏”中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这一时节,全国多地都会开启“蒸烤”模式,公众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要如何避免高温中暑?
三fú天要怎么养生?
中暑要怎么办?
收藏这份
“三伏天”必备指南
↓↓↓
9
快速了解湿气类型,对症下药!
祛湿是这一时期的养生重点,而不同的湿气类型,需要不同的祛湿食疗方案,方可辨证应对。
你有湿气重吗?
实际上,我们的身体对湿气是很敏感的,湿气重的症状从头到脚都会表现出来。大家观察一下,最近自己有以下这些表现吗?
湿气是如何形成的的?
南方气候潮湿,多雨水,长期居住在湿地,我们身体更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湿邪开始由皮肤浸入,接zhe浸入肌肉、关节,最后浸入内脏。
我们身体里面,有两个管理着“水分”的脏器,一个是“肾”,一个是“脾”。脾主运化,它会负责把水分运送到身体内;身体血液中de部分水分,又经过肾脏,排出体外。脾和肾功能减弱了,都会导致水分聚集,排不出体外,和脂肪混合在一起,变成所谓的“湿气”。
“肾为先天之本,pí为后天之本”。也就是说一部分人是天生的肾处理水的能力差,所以湿气重;
而另一部分人则是后天的一些不良习惯导致了脾虚,表现出湿气重。比如:饮食偏好肥甘厚味、油腻、重口味、寒凉生冷的东西,便不利于脾胃消化吸收。
其次,当人体运动时候,脾脏各种水液代谢至全身各处,气血循环畅顺,人体一身轻松。
如果一个人经常不运动,肾脏、脾脏里面的水液湿气无法新陈代谢,那么湿气就容易堵在体内,一身沉重。
除此之外,贪凉,吹冷空调、熬夜等也都会导致湿气重。
湿气的三种类型
湿气分为寒湿、痰湿、湿热。
寒湿患者,总体的体质偏于寒性,平时怕冷畏寒、关节遇寒者痛,饮食寒则会腹痛腹泻;
痰湿患者,“肥人多痰湿”,这类患者多表现为头重如裹,头晕沉沉的,肢体不爽利,疲乏倦怠、大便黏滞等症状;
湿热患者,整体体质偏于热性,口干口苦,心烦、火气重,面部油光、脘腹胀满、大便排便不畅、肛门灼热等症状。
如何简单地区分?我们可以通过看舌象来判断不同的证型。
寒湿舌象:舌质淡白,苔薄白
痰湿舌象:舌质淡,苔白腻或是白滑。
shī热舌象:舌红,苔黄厚腻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而润泽,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何辩证祛湿
不同类型的湿气,需采用不同的方法祛湿
对于寒湿患者,要温化寒湿
痰湿患者,要健脾祛湿
湿热患者,要清热除湿
来源:人民日报、羊城晚报、新华网、广州气象台、@广州天气、@广东天气
2022年夏至日是几月几日
2022夏至的时间是
6月21日
,星期二。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夏至这天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太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北纬23°26)向南移动。对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经过南返的太阳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
夏至节气习俗
1、祭神祀祖
夏至古时是四时八节之一,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xiān历蔽之俗,和烂仔yǐ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xiāo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东西。“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3、夏至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唤汪新的意思。
4、夏至节
夏至是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
5、夏至蛋
我国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在夏至有吃夏至蛋的习俗。民间,认为夏至吃鸡蛋可以强身健胃,行走有劲。
以上就是关于夏至是几月几日?,今年夏至是几月几号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夏至是几月几日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