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手工计算排出星盘(Jean Baptiste Morin)
芮吉欧蒙塔那司宫位制(Regiomontanus House System)又称为芮氏分宫制,我们也知道,是由十五世纪的德国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约翰穆勒(拉丁文名字是Regiomonta-nus)所创。这种分宫制的计算方式,是以天球赤道与东方地平线的交汇为起点,在赤道上均分12点,然后再将点以南北极平于赤道为轴心,投射到黄道上而确立十二宫的位置。虽然这种方式是从坎式分宫制演变而来,一直到普拉西度分宫制出现后才被取代;但是其对宫位精巧的构思,使得许多占星家在进行时辰占卜占星术时也坚持使用。
但是后来又出现了一个人,依据芮氏分宫制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种新的系统,这个人就是莫林(Jean Baptiste Morin):法国史上最有名的占星家。因为在莫林看来,芮氏分宫制虽然在使用上比较简便,但是在两极位置容易出现问题(he concludes that the Regiomontanus system shows problems in polar regions),也容易有高纬度地区的轻微扭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莫林在芮氏分宫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morinus house system”:即以天球赤道从戍宫起划分每30度区间,共12个,这些点在投射到黄道就形成了宫位圈。
而且重要的是,对于“morinus house system”是有专门的计算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加减乘除算出一个人出生时的MC、Asc以及每个宫头所在得度数,就可以排出一个近乎完整的星图了。下面,我来简答得讲解一下计算过程(过程非常复杂,数学不太好得同学不建议往下看,很费脑)。
首先,假设当事人出生得地理位置为(52o 13′ N and 6o 54′ E),荷兰恩斯科德。时间:2016年11月2日(公历),21:17:30(格林尼治时间),恒星时:0:35:23.6,黄赤交角e:23o 27′。之后要用到下面的这个关键的公式:
MC = ARCTAN ( TAN (RAMC) ÷ COS e )
公式中所有的数字都要换算成时间,RAMC为上中天的赤经度数,是通过恒星时来计算得出。
第一步是换算:
恒星时=0时35分23.6秒,首先把它转化为时间的小数形式,或0.58时(这个应该没问题吧,35/60=0.58),0.58*15=8.7度就是RAMC。
黄赤交角e=23度27分,转化为时间为23.45时(27/60=0.45),再带入上述公式中:
MC= ARCTAN ( TAN (8.7) ÷ COS 23.45 )=9.48(此为时间单位),这里计算得出的数字是以30度为一个宫位,从白羊座开始以此向后推,所以可以得出:
MC在白羊座的9.48处(可以换算为度)
我们再来推算上升点ASC的位置(其中f为出生纬度52.21时,已换算):
ASC= ARCCOT (- ( (TAN f x SIN e) + (SIN RAMC x COS e) ) ÷ COS RAMC)=ARCCOT (- ( (TAN 52.21 x SIN 23.45) + (SIN 8.7 x COS 23.45) ) ÷ COS 8.7)
因为计算机上没有反余切函数,我们需要换算:
ARCCOT = (π/2) – ARCTAN,这是弧度,角度是90度- ARCTAN。
由以上公式我们算出ARCTAN(- ( (TAN f x SIN e) + (SIN RAMC x COS e) ) ÷ COS RAMC) = -33.26
所以ASC=90-(-33.26)=123.26=120(走了四个宫位)+3.26
即ASC在狮子座3.26(此为时间单位)
相应的,根据此方法可以算出每个宫头得度数,其他行星计算步骤也一样,也要通过通过一步步繁琐的计算来获取。所以,大家可以了解古时候的星盘是如何排布出来的,也能看出来早期的占星是基于大量的计算和一步步的验证,显得确实很复杂,也很曲高和寡。
下面附上当事人的星盘,可以看出计算出来的结果和软件排出来的结果基本一致:(为让大家看到ASC和MC的度数,故没有使用莫氏)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