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剧政治剧中所得思考(待更)

从历史剧政治剧中所得思考(待更)汉武大帝 (2005)9.22005 / 中国大陆 / 剧情 历史 古装 / 胡玫 / 陈宝国 焦晃

一晁错之死,是冤也不冤,冤在他的意图动机是为汉朝天下,符合统一大势,错也错在他的提议太耿直,没有提供迂回良策,反激起众怒,成为七国叛乱的导火索。晁错之死的究竟原因,有三点,一是时机不合宜,策略不得当。二是晁错本人之错,善谋事不善某身。虽贵为天子之师,但不懂得栽培势力,反于朝廷中处处树敌,使得袁盎暗中给了他一刀。三是汉景帝意志软弱,听信太后与宦官的缓和之计,没有将削藩政策推行到底。汉朝以孝治天下,但于皇帝本人,终究江山社稷为大,窦太后屡屡插手朝政,替皇帝做决策,已经是妇孺涉政,大不妥。总而言之,晁错之削藩策有大缺漏,其运势不足,成为皇帝的替罪羊,所以失败也是必然,这等冠着忠臣之名的错假冤案,于历史之中处处可见。

二古时候不允许妇孺和宦官摄政,是有必然的道理的。妇孺与宦官长期生活在深宫之中,所从事的又是服务性的侍奉工作,这些人所培养出的是礼仪得体的周旋之道,有甚者还纵欲享乐,难说有什么为国为民的天下情怀。如果他们插手朝政,或于皇帝耳中吹一些耳边风,所说的通常都是保身的谗言。所以,古代律法不允后宫摄政,是出于职能分配的考虑,完全合理。于危险的政治斗争之中,明哲保身是每个臣子都要修习的谋身之道,但人人都要自保,无人出面谋事,这朝政大纲无人支撑革新,只会日益腐烂。所以史学家大力赞扬的是明君,是忠臣,而不是那些老成善谋利的体制分泌物。

朝廷与战场不同,朝廷中讲的是人情,需要懂得周旋,拉帮结派,以形成分廷对垒,互相制衡的态势。而战场中以军事为重,军法严峻,生死之间,不涉私情。将军奉命出征,受命于上,以军情大事为第主,精兵悍将为第辅,以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为目的。其余细枝末节都为次要。在用人上,要重用那些有气节的精兵悍将,以礼相待,以兄弟之情交好。统一的战略,团结一致的阵线,能够担当责任的强兵勇将,是战争胜利的第一保障。而对于那些循私欲的临阵叛节者,只可当做棋子用,不可授予职位。

所以小人在下,君子在上。小人为私欲随波逐流,君子则要秉持原则,明见大局。

四孙子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杀其姬妾两人以示其军法严明。吴王虽心痛,但仍然授予重任。汉景帝许周亚夫军权,以统御汉军,周亚夫大榄军权,无视梁王的救援,视皇帝的骨肉亲情于不顾,是为平叛天下。对于一个英明的皇帝(昏君除外)来说,可以利用他的兄弟,杀掉他的爱妾,但是只要能帮助他平定天下,谋取江山的,就是好臣子,好将军。

同样于朝政中而言,真正的忠臣,善臣,是能够越过私情帮皇帝看到天下的人。因为后者才是一个君王真正看重的东西。

二流的臣子谄媚皇帝,而一流的臣子助其攻取天下,必要时,要有为天下牺牲的精神。这样高的道德标准,并不是靠利益诱取能塑造成的,而是要靠严明的道德操守,礼法规范培育出来的。

五朝纲礼法的作用,从外部约束人的行为举止,从内部规范人的道德限度。让每个人在他既定的渠道内做他该做的事情,不逾矩不越轨,所以体制才能合理运行。怕的是某一局部出现了崩坏,权力的分配缺乏名分礼法,于是人以为皆可得之,战乱四起,竞逐名位。譬如梁王,先是由窦太后提上了储君的议程,后被窦婴劝阻,虽然没得到皇帝的肯定,但心里种下了一颗不该有的种子,后期随着势力扩大便起了逆反之心,屡次逾越礼数,被皇帝所警惕。一个人若心志轻浮,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最怕被人鼓动怂恿,生了不该有的逆反之心,抢夺不属于自己的名位,相当于自谋死路。古时候皇帝打下江山。第一要封赏的是随同自己作战的功臣,第一要警惕的也是这批人。拥兵自重,好权自大,都是人性不能避免的缺点,而功高盖主必有后患,所以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有智慧的臣子懂得进退,会让出自己的部分权力,以换取皇帝的信任。

来自 豆瓣App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娑婆娑婆
上一篇 2022年9月9日 上午4:13
下一篇 2022年9月9日 上午4: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