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的文献综述

精神分析是心理学众多学派当中的三大势力之一。当面对个案咨询的时候,最常用的技法就是精神分析法。而涉及精神分析法时,就不得不面对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若以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为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诞生起点的话,那么,该理论已诞生逾百年。或许有人认为该理论已经过时,且细节不再被使用,但笔者从心理咨询的角度出发,尝试沿着弗洛伊德走过的路,重新检视该该理论的粗枝末节,发现其中有价值的知识。正如弗洛伊德本人所言,“ 微乎其微的符号也有它相当的价值,是不容我们轻视的;通过这 些信号也许可能发现重大的事件。 ”

资料来源和范围

(一)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全集十二册》

(二)(美)斯蒂芬·A.米切尔,(美)布莱克 著《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

(三) 珀爾.金, 呂卡爾郖.史岱納 著《弗洛伊德-克莱恩论战1941-1945》

(四) [美] 理查德·格里格 / [美] 菲利普·津巴多 著 《心理学与生活》

文献简介

笔者在以上资料中,重点研读了《弗洛伊德文集全集》中的《癔症研究》,《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析梦(上)(下)》,《爱情心理学》,《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精神分析导论》,《精神分析新论》,《自我与本我》,《图腾与禁忌》。

《癔症研究》以病例的方式,记录了数个个案的性格以及病情的特征,并试图建立心理与生理之间的联系并解释癔症的成因。在病历当中,多次提及,病人久远的记忆的重现及其对病人现在的影响。也为日后提出潜意识提供材料。关于心理活动的根源,作者认为“性本能无疑是兴奋持久增强的最强烈的源泉(最终也是神经症的源泉)307p”。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主要以作者及其学生的事例做说明,解释日常生活中,口误,读误,遗忘等现象,并且指出这些现象背后的意义。

《释梦》以弗洛伊德本人及其病人的梦为例子,解释梦的成因,解释方法及其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引出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与《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一样,其关注的是,事情或梦的发生,一定有其目的或意义。

《爱情心理学》主要对性变态的特征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幼儿的性及与之相关的青春期发展阶段。以及提出力比多理论。

《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分析诙谐技巧与目标,从多方面论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精神分析导论》为弗洛伊德对大学教师的讲座,前两部分面向没有精神分析学习经历的听众,把过去提出的理论(请分别参考《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及《释梦》)做简约的说明。第三部分主要面向有精神分析学习经历的听众,介绍精神分析的方法及精神病学,潜意识,力比多(请参考《爱情心理学》),及治疗方法。为弗洛伊德对自己理论的总结。

《精神分析新论》最初几讲,为《精神分析引论》的讨论或修正。其他几部分为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历史回顾及其对自己一生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总结。

《自我与本我》主要讨论生本能,死本能的概念。群体心理的问题。以及讨论本我,自我,超我。

《图腾与禁忌》主要以精神分析的角度,讨论图腾与禁忌,是精神分析对社会文化的分析。其中,弗洛伊德提出,俄狄浦斯情结,与儿童对两大原欲的不充分压抑及原欲的在觉醒,构成了几乎所有精神神经症的核心。

分析

回顾分析以上文献前,需要明确的前提问题。1.事物的普遍联系。2.精神分析的体系。

1.事物的普遍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的现象,世界上所有事物,现象,过程都在联系之中,是一个整体。这个整理里的所有因素(事物,现象,过程等)都是有机体,不可分割。任何事物都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有机体。

2.精神分析的体系。精神分析到底是一个封闭的理论——像某些哲学理论,只要提出来了,就不在改变。还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内容,内涵随着时代,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扩张。本人认为,精神分析属于后者。即使狭义地贴上弗洛伊德本人的标签,并称之为“经典”,但他本人的理论也是随着时代不断扩张发展的。

明确以上两点的前提下,重新分析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的概念。

俄狄浦斯情结。情结是指不同个体间的感情联结在一起,说的是一个整体问题,而非个人,个体问题。从个案的角度出发,俄狄浦斯作为主体,其父母为同性与异性客体。在这个神话的描述中,主体杀死同性客体,目的为异性客体。这个故事中,主体与两客体的关系有所差异,但必须了解的是,主体的真实目的实际为“联结”(异性恋主体与同性恋主体选择不同的客体)。杀死体现的是该神话中主体行为的结果,而非方式。

主体采取的方式实际上是攻击。但普遍意义上的“攻击“实际上是指,主体的行为对客体造成了某种负面影响,若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治疗(无论是心理治疗或生理上的手术治疗)的本身,也是一种攻击,只是被称为“治疗”的攻击行为体现了正面效果。(就如弗洛伊德所说,如果刀子不能切割东西,那么它也就不可能用做治疗工具。)同理,反应在人际关系中,主体会采取温和的或攻击性的方式与客体互动。

主体的目的是,与某一客体产生联结。在该神话里,实际上,俄狄浦斯并非为了成为其母的丈夫而主动除掉斯芬克斯,结合俄狄浦斯为了人民,做出帮助人民的誓言来看,俄狄浦斯实际上是为了责任及满足自身成为英雄(超我)的动机,才做出神话里的行动。根据以上分析,表面上,主体的目的是为了主体与异性客体的关系联结,为此,其目标是异性客体,而其动机,则是主体自身的欲望满足。就神话来说,是主体对超我的满足(为民尽责),对本我的满足(生存,自尊,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生父,除掉斯芬克斯)。简而言之,实际上,俄狄浦斯情结的本质,为主体不断变化,失败,成功,成长的发展过程。其动机为,生物最重要的需求,自我满足——快乐。只是弗洛伊德本人,似乎由于时代及社会文化的背景及其本人自身的关系,把俄狄浦斯情结的重点,放在弑父乱伦上。

性。从生殖生理的角度看,其形式为联结,融合,产生新的个体。俄狄浦斯情结之所以称之为情结,因与性一样,都具有主客体联结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意义。基于自由联想法,俄狄浦斯情结,性,主客体关系,实际上体现的,均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力比多理论。弗洛伊德把自我满足的驱动力称之为力比多。但是,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里指出,“自我指向其性需求对象的能量关注成为“力比多”,而将来自自我保存本能的其他的能量灌注成为“兴趣””。从精神分析建立初,弗洛伊德也在《癔症研究》提出,性本能无疑是兴奋持久增强的最强烈的源泉(最终也是神经症的源泉)。加上弗洛伊德对神经症的长年对病例研究,认为神经症与主体客体的性有关。因此,力比多理论的主要作用,在于解释俄狄浦斯情结中,主客体关系及对性能量的处理。如有效释放,则自我满足,快乐。若处理失败,把力比多转为压抑到潜意识中,不断花费能量用于压抑,或压抑过度,力比多的力量不够而不能释放,无论结果如何,都继而产生神经症。

但该理论过度把个体的快乐源泉集中在主客体且客体为同性或异性,偏重于主体的,而忽略其他外部社会因素。从而也意味着,忽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弗洛伊德同时代的森田疗法正源于这点)。

心理治疗的关键——移情。心理治疗的目标是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让病人重新过上快乐的生活,其目标是解决病人的俄狄浦斯情结,解除主客体的束缚,主体主动控制力比多的释放,让主体重新在关系中找到快乐。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状况是——移情。

移情是指,在咨询师与个案接触并建立关系后,随着咨询的开展,会出现个案对咨询师的强烈的情感。实际上,是个案把过去压抑的主客体关系,重新建立在咨询师与个案之间(咨询师把自己的关系建立到咨询师与个案之间成为“反移情”)。

随着移情的产生,个案主体得以再一次重新面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与情感,重新处理主客体关系,解决没解开的俄狄浦斯情结,以释放处理自身的力比多,从而让个案重新回到健康状态。因此,达成心理治疗目标的关键是移情。弗洛伊德也明确表示,治疗工作在此进入两阶段1.由症状转向移情.2,斗争围绕这个新对象展开,并且力比多被从中解放出来。这个说法,与后现在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过程并无二致。

移情产生后,主体把力比多转移到移情,即,把压抑在潜意识里的东西暴露在潜意识里,其后再进行处理,让个案主体重新解决以往及现在的问题,释放力比多,解决俄狄浦斯情结,让个体内部的主体客体达成和解,重新找回快乐,治疗结束。

总结

经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形式上,从弗洛伊德时期到现代,心理咨询的过程并无二致,均经过咨询初期相互认识,中期,深入探讨的巩固阶段,治疗结束阶段。差异主要在流派及技法上。

内容上,咨询的目标与现在并无二致,都是为了解决个案心中的疑问。只是对待心理疑难,弗洛伊德创造了其独特的称呼和理论,而当今,经过长时间,对某些心理内涵已逐渐演变成其他称呼,如俄狄浦斯情结的本质,与人本心理学的人类高层需求有重叠的部分。

实际上,在个案咨询的过程中,很难界定具体用了哪一流派的技术,而是因应个案的具体情况,综合使用各流派的技术。而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早已成为其他后来者的根基,与其他流派互相渗透结合,演变,而继续发展下去。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有如树木的根,深入泥土,人们已经不能直接看见他。后人发展出来的精神分析流派,就如树木的其他部分,如树干树枝,不断生长,发展。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或整理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WILLWIL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记得加这个v;hx-h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