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机缘巧合下,我读了Brian Weiss关于催眠回溯的两本书。
Brian Weiss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医学院,在他走上前世催眠这条道路前,已发表多篇论文于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期刊。但是在对患者进行催眠的过程中,他发现人类很多无法描述的疾病起源不仅来自童年,甚至可能来自久远的前世。
有关人类的前世,在科学征程上似乎一直是道伪命题,但他在多年从业的基础上,不惜赌上自己的学术生涯,出书揭露了自己在催眠过程中所遇到的前世回溯议题。
在学习佛经的过程中,我对于往生、投胎、业力以及阿赖耶识这一块都有涉猎过,因此我并不怀疑人是有前世的。
但我比较怀疑的是一个人回忆的精准性。
另外,就我自己对自己的催眠体验来说,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但Brian是非常优秀的催眠师,或者说他所吸引到的病患大多具有易被催眠的体质。
因为手头没有中文版,所以我直接搞了两本英文原版开始读。
通过这些成功催眠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悲伤或是有趣的故事。
在Brian最出名的书《many lives, many masters》里面,我发现他提到的很多现象,是我过去自学过程中已经有所接触的,包括指导灵,个人的业力使命等等。
而他关于soulmate的那本书,验证了我之前的一些观念,给了我一些新的启发,但也不得不指出他的一些局限所在。
这本书的全名是《Only Love Is Real》。
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内心是打问号的。
身心灵教诲的集大成也就是——“我们都是光和爱”。
然而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对于“情爱”二字一向是要辩证看待的。
有关爱的话题,从不是它外表看起来的那么美丽。
在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佳话之前,我们看到的更多案例是“生病的爱”,所谓痴男怨女,一厢情愿,两败俱伤。没得到的永远在骚动,得到的又终究落花流水一场空。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后来发现,道理很简单,每个人的福德都是有限的,事事圆满,那就不是充满缺憾的娑婆世界了。
功德尚未圆满的我们,才要在这世间继续修行。
感情问题说到底,是一种着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说起来简单,可是情劫难度,也是真的呀。
一个人的命运业力来召唤时,又岂是一句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学佛之人,内心不能有男女相,应如大丈夫立世,当断则断。
远的不说,虚云法师为了出家,抛弃了两房娇妻,夜逃入庙。
弘一法师也是舍妻弃子,青磐一响凡尘了。
佛祖当年出家时,同样是舍弃了王位和妻子。成佛后,他又先后把两个弟弟阿难和难陀劝说出家了。
然而鸠摩罗什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很多出家又还俗的僧人也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他们难道就不是大丈夫了吗?
我觉得不能这么一概而论。
爱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愿力和责任。
虚云法师为报答父母养育深恩,从普陀山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山。
他出生的时候,因为自带一层包衣,母亲产后虚弱受惊而死。他想要出家的愿望一直没有得到父亲的认可,最后只能夜逃出家,剃度后两房妻子到庙里找他,他避而不见,父亲年迈,来庙里想见他最后一面,他还是避而不见。
我们可以说他是道心坚固,磐石不可转也。
但从另一方面,就人情世故而言,他生硬的回绝至亲,既不孝,也显得冷血。
所以他三步一叩拜,朝礼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也是用另一种方式给父母积累功德,报答父母养育深恩。
他的两房妻子,一个冰雪聪明,一个活泼娇憨。自他出家后,未有改嫁,一同入了尼姑庵,青灯古佛相伴,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了。
作为一个丈夫,他从始至终是失职的,不合格的。
这场命中注定的情劫,从表面上来说,他是躲过了,但这欠下的桃花债,恐怕来生来世,还是要还的。
虚云法师是得道高僧,对轮回转世的理解自然倍于常人。
想必他自己早已通达了自己与父母和妻子之间累生累世的业力纠葛。
有些人,知道人间情欲如同刀山火海,凶险难测,他便机灵的避开了。
还有一些人,明知道前方万分凶险,九死一生,还是纵身一跃,悬崖撒手,自敢承当。
一般而言,能避开的人,有两种情况。
一是道行不够,自知不敌,所以出于自保,躲开功课。
二是在同一个议题上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功课,发展出了足够的智慧,所以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总有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的时候,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我们大致可以判断,他在同一门功课上已经修满一定学分,可以进入下一门高阶课程了。
话题回转,在所有的前世回溯议题上,我们都可以发现,在我们生命中出现的所有重要人物,我们几乎都有与之打交道的不止一生的缘分。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偶遇一说。
所有的相遇都是命中注定。
Brian在给个案回溯催眠时,发现个案的母亲/父亲很可能是前世的父母、夫妻、情人、兄妹或是儿女,个案今生的情人很可能是往世的亲属友人甚或是仇人和杀害自己的凶手。
前世的交往模式如果没有得到成长和更新,很可能在现世再一次重复。
这体现在,如果上辈子个案曾遭受对方的严重虐待,在此生很可能会继续重复被控制和限制的状态。
所以说好的善恶有报呢?
这是根据一个人的综合业力和进化程度来实现的。
伤人者所受的恶报未必会体现在和个案的关系模式上。
在和个案的关系上,对方很可能仍然是施暴者。
除去这种情况,我们再来谈谈,所谓的“灵魂伴侣”。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可能经历不止一个灵魂伴侣。
每一个灵魂伴侣与我们都有不止一世的业力功课。
在给人做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处女双鱼议题明显的人大多会有这样一种怀疑倾向。
“我怎么知道现在认识的这个人就是我最爱的那个灵魂伴侣呢?”
他们时常会纠结这个问题,并且绝不因为现实层面的考量,就降低对完美伴侣的严格考核。
处女看上去会更务实一些,但是如果婚内生活无法满足他们内在对另一半的完美渴求,他们也更容易走上感情出轨的道路。
然而,
灵魂伴侣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
我们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吗?
我们一定能和自己最相爱的灵魂伴侣在一起吗?
在下一章节中,我们会围绕以上三个问题更进一步的探讨。
前世催眠探讨(二):灵魂伴侣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