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易筋经十二大劲 视频14集 (易筋经十二式完整版视频)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垂直专业教程

万千易筋经十二大劲 视频14集。带你正确练习易筋经,获得壮大劲力的功效。

├──易筋经十二大劲 万千
| ├──第八式 .mp4 137.32M
| ├──第二式 .mp4 249.35M
| ├──第九式 .mp4 231.40M
| ├──第六式 .mp4 161.17M
| ├──第七式 .mp4 190.20M
| ├──第三式 .mp4 179.74M
| ├──第十二式 .mp4 143.99M
| ├──第十式 .mp4 163.51M
| ├──第十一式 .mp4 164.99M
| ├──第四式 .mp4 232.38M
| ├──第五式 .mp4 144.68M
| ├──第一式 .mp4 268.25M
| ├──前言.mp4 443.04M
| └──要点.mp4 241.61M

万千易筋经十二大劲 视频14集 (易筋经十二式完整版视频) 万千易筋经十二大劲 视频14集 (易筋经十二式完整版视频) 万千易筋经十二大劲 视频14集 (易筋经十二式完整版视频) 万千易筋经十二大劲 视频14集 (易筋经十二式完整版视频) 万千易筋经十二大劲 视频14集 (易筋经十二式完整版视频)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易筋经和八段锦最大的区别是:易筋经讲究增气力,严格来讲属于武功;八段锦不强调增力气,主要在于拉伸导引。

但两者其实都需要放松,即便是易筋经中最强调练力气的“十二大劲”也是周身放松,只需气贯两手。

周守儒编辑的“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中将易筋经十二大劲称为易筋经支流。据说源自清朝王寿整理的《调气炼外丹图式》共有22式,三套动作。后,梁世昌整理出版名为《易筋经外经图说》。

易筋经十二大劲为三套动作中的第一套动作,其核心在于全身放松,力贯两手,不同姿势下用暗劲增气力。

分别详细解释如下:

第一式:侧按掌增劲

基本动作为:肩宽站立,身侧按掌,默数49。

口诀为:

面东目上视,两脚肩宽站;

身侧下按掌,肘曲指尖翘;

数数想指翘,并掌同下按;

连数四十九,第一式功全。

卫昌国学注:这一式的动作比较简单,就是肩宽站立,按掌,但关键在于数数同时指上翘、掌下按的连贯暗劲。因为这里上翘下按都是暗劲,所以用“想”,外表并没有明显动作,而且是,连贯劲,不松劲,持续翘按49次。说实话非常难,也很累。有点类似我之前介绍的胡海牙八段锦暗劲八冲一样。

还有一点就是,这个数数不是和动作分开的两个意识,而是先动作伴随的觉察,然后数1、2、3……49。

第一式完全熟练后再开始第二式,以此类推。

第二式:前握拳增劲

第二式,紧随第一式。两手掌变握拳(大拇指四指外),放大腿前,数49,每数一次,拳一紧,连续紧49次。

口诀为:

两脚肩宽站,握拳大腿前;

大指四指外,肘部微曲抬;

一数想拳紧,同想大指翘;

四十九紧翘,第二式功全。

卫昌国学注:第二式和第一式诀要类似。难点在于连续握拳和翘大拇指的劲力不断,既不能太使劲,也不能没有劲,这需要不断练习。

第三式:侧伸拳增劲

第三式接第二式,变握固式握拳(大拇指在四指内),身体两侧下伸,肘伸直,虎口前,同样数49。

口诀为:

两脚肩宽站,握固伸两边;

大指四指内,肘部伸直端;

一数想拳紧,再数拳劲攒;

四十九紧止,第三式功全。

卫昌国学注:第三式数1-49,唯有拳紧,因大拇指在内。

第四式:前举拳增劲

第四式随第三式,握固不变,拳前伸平肩,数数49。

口诀为:

两脚肩宽站,伸拳前平肩;

大指四指内,肘部微曲弯;

虎口向上立,拳离一尺远;

49数攒拳紧,第四式功全。

卫昌国学注:第四式两臂微弯,握固前伸与肩平,两拳举例一尺左右,姿势放松,数1-49,握紧49次。此式可用于八段锦“怒目攒拳增气力”。

第五式:举拳头上增劲

第五式相当于两臂上举,头顶两侧,握拳数49。

口诀为:

两脚肩宽站,举拳头上边;

虎口向身后,臂竖肘微弯;

49数攒拳紧,第五式功全。

卫昌国学注:第五式相当于第四式两臂上举,其余动作同。

第六式:握拳两耳增劲

第六式相当于第五式两拳拉回到两耳,然后数49,紧拳。

口诀为:

两脚肩宽站,举拳两耳边;

虎口向两肩,拳耳一寸远;

49数攒拳紧,第六式功全。

第七式:侧平举增劲

第七式相当于第六式将两拳侧平伸,49数紧拳。

口诀为:

脚尖离地肩宽站,两拳左右平举肩;

虎口向上臂伸直,身稍后仰脚跟重;

数1拳紧想后排,同想胸微向前展;

四十九数拳拳紧,第七式功方算全。

卫昌国学注:第七式简单来讲,是两拳左右伸直与肩平,然后紧拳。但有个细节是第六式变第七式,先身后仰,重心变脚跟,脚尖微离地(或脚指头离地,重心后8前2),顺势两拳两侧伸开。数数紧拳时,想两拳向后排,胸向前靠。初练时,掌握不好重心,直接肩宽站立两侧平举拳即可。

第八式:前举拳增劲

第八式相当于第七式两拳向身前收,变前平举拳,与第四式同,但手臂伸直,拳更靠近一些。

口诀为:

两脚肩宽站,伸拳前平肩;

大指四指内,肘部伸直端;

虎口向上立,拳离半尺远;

49数攒拳紧,第八式功全。

第九式:握拳鼻端增劲

第九式相当于将第八式伸拳收回两乳上,然后翻拳到鼻准,数数紧拳。

口诀为:

两脚肩宽站,握拳乳上端;

翻拳对鼻准,拳心斜向外;

大节食指背,离鼻二三寸;

49数攒拳紧,第九式功全。

卫昌国学注:这一式翻拳动作,也可以简化为直接握拳拳背对鼻准头。

第十式:投降拳增劲

第十式相当于第九式握拳鼻端,向两侧分开,虎口对两耳,头、两臂如山字,也如投降状。

口诀为:

两脚肩宽站,握拳举耳端;

头臂如山字,虎口对耳沿;

想拳如上举,肘想往外抵;

拳紧四十九,第九式功全。

第十一式:握拳肚脐增劲

第十一式相当于收拳到肚脐前,似挨非挨,数49下紧拳。

口诀为:

两脚肩宽站,握拳肚脐前;

拳心需对内,两肘自然弯;

拳紧四十九,吞津三口咽;

随气送丹田,十一式功全。

卫昌国学注:第十一式为收功动作,握拳肚脐,紧拳49后,有一个吞咽津液动作。

第十二式:前伸掌增劲

第十二式不再握拳,变两掌前举,脚跟上颠,类似八段锦背后颠。

口诀为:

两脚肩宽站,垂掌身两边;

抬臂掌上抬,脚跟微起颠;

两掌上三举,两肘下三扎;

两脚六跌遍,如此功算全。

卫昌国学注:第十二式为放松动作,也属于收功动作。此时,全身放松,拳也松开,变掌向身前平举,掌心向上,与肩平时,两脚后跟微抬,助掌上端如有重物,然后肘下扎,脚跟落地颠动两下;如此上抬三次,下扎三次,脚跟颠六次。

总结:

以上十二式可以连贯练习,也可以单独练习。我将其口诀重新改变为独立练习的动作诀要。这十二式,其实动作比较简单,就是:按掌、握拳、伸拳、前平举拳、头顶举拳、曲肘耳旁举拳、侧平举拳、前举拳、握鼻端、投降拳、握拳肚脐、前伸掌一系列站立状况下的手臂运动。

以上紧拳方法也可以用到八段锦“双手托天”和“怒目攒拳”,也会有很好的增气力效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呢。


卫昌国学

2023年4月19日于成都七心斋

《易筋经》传说为达摩所创,在武侠小说中更是一门无上武功。

《汉武帝内传》已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记载,表述的是道家练气求长生的一种境界。

“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通过修炼丹田真气打通全身经络的内功方法。按原来的功法要求,须先练半年左右内功:达到内壮后,运气时不需练习任何排打功即可自然产生开砖劈石的内功威力,如配合《易筋经》搏击术同时练习可达到无坚不摧的神功威力。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需师傅指点传承,而过去武术家过于保守,从不外传,有机缘按原法修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多有不同,派生出多种样式。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少林易筋经韦驮献杵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横担降魔杵

少林易筋经横担降魔杵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掌托天门

少林易筋经掌托天门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

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

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

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次。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

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

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掉尾势

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

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大家好,我是初学者2014,今天见一下章氏版易筋经十二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章氏本《易筋经》中尚还附录了一套十二势练法,其所用口诀更为自然原始,说明是在王祖源之前所存在的内容,其中作者简单说明了功法来源:
“此功昉自释门,以禅定为主。将欲行持,先须闭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纷扰,澄心调息,至神气凝定,然后依法如式行之。必以神贯意注,勿得徒具其形。若心君妄动,神散意驰,便为徒劳其形,而弗获实效。初炼动式,必心力兼到;静式,默数三十数,数日渐加,增至百数为止。日行三次,百二十日成功。气力兼得,则可日行二次;气力能凝且坚,则可日行一次。务至意念不兴乃成。”
这段文字说明,此功法只是佛门所传,不知道哪来的,练法更为简单,只是按照各姿势,不要动,每个姿势一百个呼吸。同时用数息法,每天练三次,三个月左右就见效。则再减少每天练习的次数。练到什么程度呢?“意念不兴”。这个过程中,会有气力坚凝的附加功效。
这套功法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又被附录到《易筋经》中?它和动练的十二势练法有何区别?这些是我们要探讨的话题。

来章氏之所以将这套功法附录于刊本中,主要看中其易筋的功能,我们知道抓握用力、行走奔跑,刨去血液神经,都是筋和肌肉的作用,易筋的作用就是“反”,把短的变长,长的变粗,坏的变好。就是这样,十二势的练法基本涵盖了人体阴阳两面基本筋脉,所以来章氏附录了这套功法,对于我们来说,所看重的也是易筋的功效,但对于原本创编这套功法的人来说,也许他的主要目的并非是这个,如上面所录,以数息法把各念头归一,最终要去除各种杂念、妄念等后天意识,这是印度体位瑜伽的基本相同的目的了,然而每式功法中又有相当中国传统的内容在内,这说明创编者学识丰厚,实践和理论都有相当造诣。

我们前面说了,动态的练法,运动气血,助益精神,静态的练法何以易筋呢?前面说过什么是筋,古人对于筋和肉的区别,那么我们易筋,锻炼筋脉,就要把粘附一起的肌肉组织放松下来,当然不是绝对的放松,也不可能完全放松下来,我们知道平时的运动都是肌肉主动收缩而致,而关节附近的各韧带、结缔组织、肌腱等都起辅助作用。当我们把一个姿势摆好后,相关的肌肉就会发紧,就会做功,就会起作用,这是必然的。但当我们长期固定这个姿势时候,相关肌肉群疲劳时候,关节处的辅助部分就吃上力了,就受到了刺激,什么刺激呢?首先就是地球重力的刺激。我们的姿势无时无刻不在和地球重力相克着。我们的肌肉由于疲劳松弛后,相关的筋脉组织就会被刺激,开始很少,这种刺激或许几秒钟,这就是我们讲的“越到最后越长功夫”的原因,慢慢地,随着时间延长,肌肉越发放松,筋脉越发增长,人体的感受也会由小疼到大痛,再到无痛。这是一个过程。除去重力和人体向上的力这一对外,还有左右和前后。这就是传统上讲的六面力。每个关节都是如此,六力错综则成球。这也是一个浑元的过程。易筋经开始练的就是这个,从静态练法开始,严格来说,才算真正的易筋练法。
传统的武技,讲究的就是易筋,不用力而有力,是不用经常用的肌肉力,却能用力发力,我们平时用肌肉的力量,习惯让我们的感觉迟钝,如问我们喝的水什么味道?我们不清楚,因为每天都喝,变成身体的一部分如何去找味道?肌肉用力也是如此,所以当筋力筋劲出来了,自然觉得很神奇,其实神奇吗?一点也不神奇,看对谁而言了。
静态练法中,尚有熊传十四势练法,却为人所误解,以为和另外一套十二大劲的练法相同,要层层加力,其实这是完全误解了这套东西,十四势练法中除了第一式取自十二大劲外,其余各式其实都和来章氏没有分别。都要去用意不用拙力。更要讲放松。
易筋的功法,并非只有这一途径,但基本点则是要去除掉相关同筋脉相纠结的其余部分,专练于此。只有这一关过去了,筋脉强健了,才能
作为其它武技、治疗等等的真正基础。

静态练法之后,仍然是动态的练法,是易筋之后的动态,比之开始的动态,自然上升了一个台阶,这个时候的涵养气血,更多的是滋养筋骨。

之前,我曾写文“还原真相:体育总局版八段锦隐藏的大秘密”,讲体育总局八段锦“口诀”和实际演示动作的差别。并指出“口诀才是关键”。

特别是关于第七式“怒目攒拳增气力”,我讲体育总局版口诀中,并没有强调“握固”手势冲拳,因此建议采取内家拳握拳方式(大拇指在外)冲拳。

但不少朋友就是想按照体育总局版演示的握固方法练习,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增气力”呢?

一、体育总局版“怒目攒拳增气力”的正确姿势先把握

在谈如何增气力时,应先把握体育总局版”怒目攒拳增气力”的正确姿势。

我们先看,示范图是如何握拳以及冲拳的。

1. 握拳姿势:如图1.

图1:握固握拳拳眼向上

体育总局版示范图是,马步站立,两手握固(大拇指内,四指外),拳心向上,握拳腰间。

2. 冲拳和收回:如图2。

图2:流行版冲拳方式

体育总局示范图,冲拳是拳眼向上,缓慢用力直接向前向上冲拳,最终与肩高;然后,变掌,虎口向下,旋转手掌,再次握固握拳,收回腰间。

按此流行版本,“增力气”方式最主要是:缓慢用力冲拳和旋转手掌重新握固。

但是,这种流行方法很难掌握冲拳增气力。

我们再看,体育总局版配的口诀怎么解释?

第七式“攒拳努力增气力”口诀:

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腰间;

拳引内气随腰转,前打后拉两臂旋;

吸气回收呼气放(冲),左右轮换眼看拳;

两拳收回腰侧抱,收脚按掌式还原。

首先,口诀里没有强调“握固”,而且,这里面有几个关键:

第一,“双拳束抱”,如何“束抱”?即便是用握固,恐怕虎口(拳眼)向上很难实现。如改成,拳心向上,虎口向外两侧,那么束抱就成立了。

第二,“拳引内气随腰转”,如何做?这就是“缓慢用力”的关键。

第三,“前打后拉两臂旋“,口诀中,讲两臂旋转,前打后来。而示范图显然是错误的。唯有,拳心向上,冲拳旋转变拳心向下,才能达成“两臂旋”。

吸气回收呼气放(冲),这里说呼吸方法,是呼气冲拳。有疑问的朋友,特别是老觉得应该吸气冲拳的朋友,此处应注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体育总局版口诀和体育总局示范图差别很大,示范图虽然容易练习,但却将一些核心关键省略。

正确的姿势应该是:

马步站立,握固(或不握固,拇指在外)握拳,拳心向上,虎口向外,两拳紧贴两侧腰部。

如图3。

图3:握拳,拳心向上(非握固)

二、“增气力”的几种达成方式

“怒目攒拳增气力”最简单的有效方式不是冲拳,而是紧拳。

邓方华介绍“少林岳飞八段锦”中,第五段锦“握固定睛增臂力”,采取的是马步握拳,怒目,用十二分力紧紧握固,两肘用力后引。运力49呼吸,松拳。

如图4.

图4:少林岳飞八段锦怒目攒拳

这个方法和之前介绍的“易筋经十二大劲”紧拳方式类似,但十二大劲更微细。

如“十二大劲第二式:腿前握拳增劲”,就是两拳握固,两臂下伸放大腿前,数49,每数一次,拳一紧,连续紧49次。如图5.

图5:易筋经十二大劲之二

其实,清朝“八段锦图”就是采取的易筋经握拳增力方式,是不用冲拳的。

如图6。

图6:清朝八段锦图说

当然,我们可以继续采取体育总局版“握固”怒目冲拳方式,只是,需要借助“易筋经”紧拳,变成暗劲冲拳。

我之前介绍的“胡海牙八段锦”冲拳,也说暗劲冲拳,只是冲拳次数为8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原文章了解。

闲话不多说,我们看如何用改良体育总局版“怒目冲拳”:

1. 握拳方式:

无论用不用“握固”,拳心需向上;同时,需要先紧拳几次,即借用“易筋经”紧拳方式,至少3-5次紧拳。

2. 冲拳方式:

至少把握:保持紧拳劲力,然后扭腰前拳旋转变拳心向下,如拳推重物缓慢向前向上冲拳;同时,后手肘向后顶;形成前后拳拉伸。前拳冲到尽头(肘微曲不能完全伸直),保持劲力不散,继续用暗劲前顶片刻(不用8次)。

3. 收拳方式:

放松,收回腰间即可。不必旋转手掌。下次冲拳继续紧拳即可。

图7:卫昌国学原创—胡海牙八段锦冲拳图

三、总结

这样,我们就结合了“握固”,少林八段锦、胡海牙八段锦、易筋经大劲等增气力方式改良体育总局版八段锦“怒目攒拳增气力”。效果嘛。试试就知道。

特别强调一句:缓慢用力,不是全身使劲,动作缓慢。而是全身放松,没有错,是全身放松,唯有意识关注拳,拳慢慢劲,气才会凝聚在拳上。如果,你全身使劲,或者一开始就用肌肉力使劲握拳,握拳只能局部紧张,也可以增加力量,但是比起缓慢紧拳差太远。


感谢关注

卫昌国学

2023年5月4日成都浣花溪

视频加载中…

需要各种占星塔罗水晶魔法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九易九易
上一篇 2023年10月14日 上午3:49
下一篇 2023年10月14日 上午3: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