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保持正确:拉图尔对塞尔的五次访谈》(新行思·人文思想)米歇尔·塞尔【扫描版_PDF电子书_推荐】
书名:我不想保持正确 作者:[法]米歇尔·塞尔/[法]布鲁诺·拉图尔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顾晓燕 出版日期:2024-4 页数:/ ISBN:9787208187450 | 9.0 豆瓣评分 | 点击喜欢 | 全网资源sm.nayona.cn |
内容简介:
1991年,布鲁诺 ·拉图尔说服米歇尔·塞尔进行了五场访谈,主题分别为“成长”“方法”“证明”“批评的终结”“智慧”,讲述塞尔的成长经历和学术思考。塞尔以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着称,他的思想总是穿梭于不同时空、学科,在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这让许多读者在得到启发之余不免感到困惑。此书的一大目的即理清这些困惑,让读者更便捷地了解塞尔的思想。
作为塞尔的入门读物,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了解战争对他(以及二战后法国思想界)的影响、原子弹如何改变了他的学术方向、他结合科学和人文学的思想主张和实践,以及他对卢克莱修、莱布尼茨、薇依、巴什拉等人的看法。
拉图尔的读者则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其思想的众多师承线索,例如“拟客体”等重要概念的来源、塞尔对科技与社会(STS)研究的影响等等。
作者简介:
米歇尔·塞尔(Michel Serres,1930—2019),法国哲学家、思想家。船员之子。年轻时入海军学校,后转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曾任巴黎第一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1990年当选为法兰西学术院院士。主要着作有《赫尔墨斯》系列、《万物本原》等。塞尔以极具原创性的方式将科学、哲学和人文学结合,在哲学、数学、文学、物理、生物、航海等多学科知识之间思考,对哲学、科学史、社会学等领域有深远影响。
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1947-2022),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曾任巴黎高等矿冶学院、巴黎政治大学教授。主要着作有《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与伍尔加合着)、《我们从未现代过:对称性人类学论集》等,是科技与社会研究(STS)、行动者网络理论(ANT)的重要开创者。
译者
顾晓燕,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为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方向,译有《大教堂时代》、《莫扎特与大公的外衣》、《影子中的女人》和《克拉拉·舒曼情史》等多部作品,获202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社科类)。
目 录:
访谈一 成长
战争中的一代人
战争在大学里继续
自学?
三场科学革命
广岛,从科学到文科
西蒙娜·薇依,思考暴力的哲学家
从哲学到人文学
巴什拉和奥古斯特·孔德
无用的讨论
访谈二 方法
所有的作者都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过去从未过去
不要评断,不要无评断
另一种时间理论
赫尔墨斯,接合之人
数学家的方法
风格,或以其他方式继续的数学
哲学监控下的文学
访谈三 证明
解释的来龙去脉
必然困难,偶然困难
综合最终是可能的
使用好评论
重复
本地解释,总体证明
第二种方式:是运动,而不再只是文本
抽象从陈述行为开始,而非陈述
作为分散和综合的赫尔墨斯
赫尔墨斯和天使的综合
反对“碎片”颂歌,赞美柔弱的综合
访谈四 批评的终结
远离知识哲学
远离评判的哲学
远离哥白尼式的革命
为了科学的人类学
勿再掀起“哥白尼式的革命”
远离检举揭发
朱—庇特(Ju-piter): 双重揭示后,重新开始
关上悬置批判的括号
开普勒椭圆和它的双焦点
哲学盲点处,一切重始
访谈五 智慧
智慧和哲学
一种客观道德
被遗忘的人文学
无教育便无道德
弱:历史的动力
客观之恶
不可能的质疑
美德的基础
物进入人类集体的切入点
道德法则
浏览器不支持脚本!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米歇尔·塞尔的《我不想保持正确:拉图尔对塞尔的五次访谈》通过一系列深入对话,探讨了科学、社会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拉图尔在访谈中质疑传统的科学观念,提出科学知识不仅是客观真理的反映,更是社会构建的结果。他强调,在理解科学实践时,需要考虑社会、政治及文化背景的影响。此书不仅为科学哲学提供了新视角,也挑战了我们对“正确性”的理解。通过与塞尔的互动,拉图尔揭示了知识生产中的权力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多样性,鼓励读者反思自身的信念与立场,呼唤更加包容的思维方式。
1、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在《我不想保持正确》中,拉图尔强调科学并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客观活动。他认为,科学知识的形成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这种观点挑战了传统的科学观。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受限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方向与结果。
拉图尔通过访谈指出,科学的“正确性”往往是由主流社会所定义的,而这种定义可能并不反映真实的情况。他提出了“事实是社会构建的”这一观点,强调科学并非单纯的真理探求,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这种看法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科学的权威性及其背后的利益关系。
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也可以推广到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揭示了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密切联系。拉图尔的论述引导读者关注科学实践中的人类因素,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科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2、对“正确性”的再思考
拉图尔在访谈中多次提到“我不想保持正确”,这句口号反映了他对传统真理观的质疑。他认为,追求绝对的正确性往往会导致知识的片面化,抑制了多元观点的表达。在科学和社会的交织中,拉图尔鼓励我们接受不确定性,欣赏不同的观点与立场。
通过对话,塞尔和拉图尔探讨了“正确性”与“真理”的区别。拉图尔指出,科学探索本质上是一个不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而不是寻求不变的真理。他提倡一种更为包容的思维方式,鼓励对异质性和不确定性的接纳,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科学领域,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与判断。
拉图尔的这种思想挑战了许多科学领域内固有的规范和标准,呼唤一种更具开放性的知识态度。他的观点为科学哲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倡导更加灵活和多元的知识体系。
3、知识生产中的权力关系
在访谈中,拉图尔强调了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权力关系。他认为,知识不仅是关于事实的陈述,背后常常隐藏着权力的斗争与利益的博弈。科学研究的资助、发表以及认可过程都受到权力结构的影响,这些因素在无形中塑造了科学知识的构成。
拉图尔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科学界内部的竞争与合作,揭示了科学知识如何在社会与文化的交互作用中被构建与重构。这种分析使我们意识到,科学知识的产生并不是单向度的,而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过程,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
此外,他呼吁科学界应当对这种权力关系保持警觉,提倡一种更为民主的知识生产方式,减少排他性,增加包容性,以便让更多的声音和观点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
4、拉图尔与塞尔的思想碰撞
拉图尔与塞尔的对话不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思想的碰撞。在每一次访谈中,两位学者以不同的视角和立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拉图尔的观点挑战了塞尔的某些传统看法,而塞尔也不断反思并调整自己的立场。这种互动使得访谈内容更加丰富,引人深思。
在对话中,拉图尔不仅展示了他对科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也鼓励塞尔去质疑自己的信念,推动了思想的不断演进。这种交流体现了知识的动态特性,强调了思想碰撞的重要性。
通过他们的对话,读者不仅能感受到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也能体会到理论思考中的活力。这种对话方式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鼓励更多学者在学术交流中保持开放的心态。
总结:
米歇尔·塞尔的《我不想保持正确》通过对拉图尔的访谈,深入探讨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对“正确性”的再思考、知识生产中的权力关系,以及两位学者之间的思想碰撞。这本书不仅挑战了我们对科学的传统理解,更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多元世界中找到真理与信念的平衡。
通过对拉图尔观点的理解,读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科学实践中的社会维度,鼓励对话与交流,为科学研究注入更多人文关怀。这样的思考不仅对学术界有益,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决策也具有启发意义。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每天用户量很大,添加不上添加其他微信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