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犯罪与清代社会:十九世纪中国窃盗案件的多元分析》巫仁恕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日常犯罪与清代社会:十九世纪中国窃盗案件的多元分析》巫仁恕【文字版_PDF电子书_】

《日常犯罪与清代社会:十九世纪中国窃盗案件的多元分析》封面图片

书名:日常犯罪与清代社会
作者:巫仁恕/吴景杰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译者:
出版日期:2024-9
页数:408
ISBN:9789570874181
0.0
豆瓣评分
全网资源sm.nayona.cn

内容简介:

《日常犯罪与清代社会》以四川巴县档案为主要史料,深入探讨十八至十九世纪中国地方的窃盗犯罪史,为清代社会史研究开闢新视野。作者採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法制史、法律社会史、历史犯罪学、物质与消费文化研究,以及城市史与都市社会学等多元视角,全面剖析清代窃盗犯罪的复杂面向。

在宏观层面,本书关注同治朝巴县窃盗案件与重大历史事件及社会变迁的关联;在微观层面,则呈现了犯罪动机的多样性,挑战了「贫穷即犯罪」的观点。此外,也详细考察清代窃盗相关法令、窃贼身分与行窃类型、案件审理流程及机制,并透过分析被盗物品,揭示了当时的物质消费情况和城乡差异。

经由对日常犯罪的探讨,书中的论述在史料、方法与观点上均有所突破,开拓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作者意在唤起对犯罪史的重视,尤其是注意犯罪者的能动性,且藉司法档案来探析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史、法律史、犯罪史的学者而言,本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

作者简介:

巫仁恕

国立中兴大学历史系学士,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分别曾兼任于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并曾任中兴大学历史系合聘副教授。曾受邀访学日本、美国、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法国与以色列等重要学术机构。110年度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研究讲座」获奖人。

吴景杰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淡江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法律史与社会史。

目  录:

自 序

导 论

第一节 《巴县档案》及其研究成果

第二节 窃盗犯罪史的多元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书各章概要

第一章 清代窃盗法律的规範与惩罚

第一节 窃盗律的基本架构

第二节 窃盗相关的律例规範

第三节 窃案的审理与判决:以官箴书为例

小结

第二章 窃案处理流程与知县断案的考量

第一节 从案发到报官

第二节 调查、追缉、审讯与结案

第三节 州县官的断案考量

小结

第三章 同治朝巴县窃案发生的背景因素

第一节 同治元年太平军的扰动

第二节 同治二年重庆教案

第三节 同治三年的米价陡涨

第四节 城市化的速度

小结

第四章 窃嫌身分与犯罪动机的分析

第一节 窃嫌身分的分析

第二节 犯罪动机与行为的发生

小结

第五章 行窃的类型与犯罪的过程

第一节 偷窃的型态

第二节 特殊的时节

第三节 销赃与接赃的管道

第四节 窝户:窃贼背后的黑手

小结

第六章 被窃事主的身分与报案选择

第一节 被窃事主的身分统计

第二节 被窃事主与中人之家

第三节 被害事主的报案选择

小结

第七章 从赃物来看地方的物质消费

第一节 赃物失单的真实性

第二节 失窃物品的类别变化

第三节 失窃主流物品的介绍

第四节 失窃的特殊物品分析

第五节 物品拥有与社会阶层化

小结

第八章 犯罪与城市:城市窃案的分析

第一节 城市内窃盗案件的空间分布

第二节 城市建筑与窃盗犯罪之关联性

第三节 城市被窃标的物之特征

第四节 城厢防治窃盗犯罪的机制

小结

结 论

征引书目

论文发表资讯

浏览器不支持脚本!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将围绕《日常犯罪与清代社会:十九世纪中国窃盗案件的多元分析》巫仁恕展开讨论。首先从清代社会背景出发,分析窃盗案件的兴起与发展;接着从犯罪动机、手段和惩罚等方面揭示案件的多元性;然后深入探讨案件与社会结构、道德观念等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作者对于清代社会窃盗案件的独到见解,展现巫仁恕深入细腻的研究能力。

1、清代社会背景及窃盗案件的兴起

清代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对于窃盗案件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清代社会的分封制度和贫富差距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窃盗行为随之增加。

清朝法律对于窃盗案件的处理也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为窃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清代社会道德观念的淡化也为窃盗行为的蔓延提供了土壤。

窃盗案件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社会内部矛盾和不平等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2、犯罪动机、手段和惩罚的多元性

窃盗案件的多元性体现在犯罪动机、犯罪手段和犯罪惩罚等方面。不同窃盗分子的动机各异,有的是为了生计,有的则是图财害命。

犯罪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使用暴力手段实施盗窃,有的则采取阴险诡计。而清代社会对于不同犯罪行为的惩罚也存在差异,这种多元性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对于窃盗案件的多元性有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案件的细致分析,揭示了其背后的复杂性。

3、案件与社会结构、道德观念的关系

窃盗案件与清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和道德观念密切相关。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道德观念的淡化为窃盗案件的频发提供了土壤。

清代社会的家族观念和人情主义思想也对窃盗案件的发生产生了一定影响。窃盗分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结构和道德观念的产物。

通过对案件与社会结构、道德观念的关系展开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社会的复杂性。

4、作者研究成果与深刻见解

作者通过对十九世纪中国窃盗案件的多元分析,展现了其深入细致的研究能力。巫仁恕在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巫仁恕对于窃盗案件的犯罪心理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有着独到见解,其研究成果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作者的研究成果丰富而深刻,对于理解清代社会的窃盗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日常犯罪与清代社会:十九世纪中国窃盗案件的多元分析》巫仁恕深入剖析了清代社会的窃盗案件,揭示了其多元性和复杂性。通过对社会背景、犯罪动机、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社会的矛盾和不平等现象。作者的研究成果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对于深入了解清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雅书雅书
上一篇 2024年10月27日 下午10:50
下一篇 2024年10月27日 下午10:51

相关推荐

同行购买网站记得加这个v;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