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隋书》是唐代魏征主编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志三十卷,列传五十卷。纪传部分主要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至恭帝义宁二年共三十八年的历史,志则包括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相关制度的记载。此为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附考证)本。
《隋书》是唐初设立史馆制度后的官修史书。纪、传和志由不同作者先后撰成。贞观三年(629),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奉敕编撰《隋书》纪、传,魏征监修,贞观十年完成。“隋史序论,皆征所作。” 志十篇由于志宁、李淳风、李延寿、颜师古等人分修,令狐德棻监修。永徽三年(652),改由长孙无忌监修,显庆元年(656)修成,历时 15 年。长孙无忌以宰相身份领衔表进,按惯例则署名为长孙无忌等奉敕修,然而其并没有实际参与编撰。今本《隋书》署名为魏征监修。
清朝乾隆时开四库馆,下诏编纂《四库全书》,正史类原已有二十一部,遂将最新刊行的《明史》、几被废弃的《旧唐书》和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一并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 “钦定二十四史”。清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1739-1784),武英殿将 “钦定二十四史” 汇刻成书,这便是对近代影响极大的武英殿本二十四史。
目录
卷一:帝纪第一
卷二:帝纪第二
卷三:帝纪第三
卷四:帝纪第四
卷五:帝纪第五
卷六:志第一
卷七:志第二
卷八:志第三
卷九:志第四
卷十:志第五
卷十一:志第六
卷十二:志第七
卷十三:志第八
卷十四:志第九
卷十五:志第十
卷十六:志第十一
卷十七:志第十二
卷十八:志第十三
卷十九:志第十四
卷二十:志第十五
卷二十一:志第十六
卷二十二:志第十七
卷二十三:志第十八
卷二十四:志第十九
卷二十五:志第二十
卷二十六:志第二十一
卷二十七:志第二十二
卷二十八:志第二十三
卷二十九:志二十四
卷三十:志第二十五
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
卷三十二:志第二十七
卷三十三:志第二十八
卷三十四:志第二十九
卷三十五:志第三十
卷三十六:列传第一
卷三十七:列传第二
卷三十八:列传第三
卷三十九:列传第四
卷四十:列传第五
卷四十一:列传第六
卷四十二:列传第七
卷四十三:列传第八
卷四十四:列传第九
卷四十五:列传第十
卷四十六:列传第十一
卷四十七:列传第十二
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
卷四十九:列传第十四
卷五十:列传第十五
卷五十一:列传第十六
卷五十二:列传第十七
卷五十三:列传第十八
卷五十四:列传第十九
卷五十五:列传第二十
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
卷五十七:列传第二十二
卷五十八:列传第二十三
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四
卷六十:列传第二十五
卷六十一:列传第二十六
卷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七
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
卷六十四:列传第二十九
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
卷六十六:列传第三十一
卷六十七:列传第三十二
卷六十八:列传第三十三
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四
卷七十:列传第三十五
卷七十一:列传第三十六
卷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七
卷七十三:列传第三十八
卷七十四:列传第三十九
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
卷七十六:列传第四十一
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二
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三
卷七十九:列传第四十四
卷八十:列传第四十五
卷八十一:列传第四十六
卷八十二:列传第四十七
卷八十三:列传第四十八
卷八十四:列传第四十九
卷八十五:列传第五十
附录:宋本原跋、考证跋语
前题:唐特进臣魏征上
魏征,字玄成,相州内黄县人,祖籍钜鹿郡下曲阳县,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着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着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殿本是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简称。因于武英殿刻印书籍,故名。也称殿版。所刻书籍以刻工精整,印刷优良着称。清代宫中刻书初承明内府经厂之余绪。康熙十九年(1680 年)始,在西华门内武英殿设立刻书机构,直至清末。在长达 200 余年的历史中,武英殿先后刊行书籍数百种,此即 “武英殿刻本”(简称 “殿本”)之由来。
有需要联系v;hx-hx3
摘要:本文将对《隋书·八十五卷·附考证·唐·魏徵·长孙无忌等奉敕撰·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丨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这一重要史学文献进行详细阐述。文章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介绍该书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其次探讨《隋书》及其附考证的文献价值,再次分析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的版本特征,最后通过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的独特地位,进一步了解这部书籍在学术界的传承与影响。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全面认识《隋书》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于后代学术研究的深远影响。
1、《隋书》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隋书》是唐代魏徵、长孙无忌等人奉敕所撰,成书于唐高宗永徽年间。作为隋朝的正式史书,它不仅记录了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历史事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民生活的细节。该书的编撰不仅是为了完成朝廷的史学使命,也是为了通过隋朝的兴衰历程,对唐朝的治国理政提供警示与借鉴。
隋朝作为短命的朝代,其历史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几年,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却有着深远的影响。隋朝的统一为唐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因此,《隋书》也成为研究隋唐历史的重要文献。魏徵等人编写《隋书》,一方面是为了保存隋朝的真实历史,另一方面也希望为唐代的统治提供史实依据,促进治国理政的有效性。
从文化意义上来看,《隋书》不仅仅是史书,它也是唐代士人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的体现。在这部书中,编者力求客观公正地记载隋朝的历史,同时,强调治国理政的道德理念,为后世的王朝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警示,具有重要的历史教育作用。
2、《隋书·附考证》的文献价值
《隋书·附考证》是《隋书》后期的补充与修订,是由唐代学者魏徵和长孙无忌等人对原书进行的进一步考订与校对。附考证部分主要是对《隋书》中的一些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时间地点等细节进行核实,力求通过各种史料的对比,确保历史记录的准确性。这一部分的完成,标志着《隋书》作为官方史书的编纂过程已经进入更加严谨的阶段。
附考证部分的文献价值不言而喻,它为后来的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通过这一部分,后世学者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隋朝历史的真相,同时,也可以看到唐代历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和深厚的史学功底。附考证中的大量历史细节不仅为我们今天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使得《隋书》成为古代中国史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此外,附考证还体现了唐代学者在史学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史实记载,而是通过对比不同史料、考证各种历史传闻与记载的异同,力求复原一个更为真实的隋朝历史图景。这一方法的应用,对于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史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3、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的版本特征
清乾隆时期的武英殿刊本是《隋书》最具历史价值的版本之一。乾隆皇帝对文献的收藏与整理工作非常重视,武英殿作为清代的一个重要文化机构,曾大规模收藏并刊印大量历史典籍。武英殿刊本的《隋书》不仅是清代的印刷精良之作,还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这一版本的《隋书》在排版和印刷工艺上都有着非常高的水准。乾隆时期的木刻版印刷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字形规整,纸张质地优良,使得这一版本的《隋书》在视觉和触觉上都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武英殿刊本在印刷质量和排版规范上有了显著的改进,是清代文献印刷的代表之一。
另外,武英殿刊本的《隋书》还包含了大量的注解和附录,这些注解不仅详细解释了书中的难懂之处,还提供了对隋朝历史事件的进一步考证。这些附录的内容对于研究《隋书》的后代学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因此,武英殿刊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4、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的学术地位
哈佛大学图书馆是世界著名的学术机构之一,其藏书涵盖了各个领域的重要文献。而《隋书》清乾隆时期的武英殿刊本作为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珍贵藏品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地位。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的《隋书》版本,保留了清代文献的原貌,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这一版本的《隋书》不仅保存完好,还具备了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学者们利用这一版本的《隋书》进行大量的历史研究,推动了西方学者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可以说,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藏本已经成为中西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
此外,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藏本还为研究《隋书》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注释和解读资源。通过对比其他版本,学者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隋书》中的历史记载,并结合实际考古发现,对隋朝历史做出新的诠释。这使得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藏本不仅仅是文献保存的工具,更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财富。
总结:
通过对《隋书·八十五卷·附考证·唐·魏徵·长孙无忌等奉敕撰·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丨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看出,这部书籍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在史学价值、文献价值,还是在版本特征和学术传承方面,《隋书》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的《隋书》清乾隆时期武英殿刊本,已经成为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象征。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史学的辉煌,也为现代学术界提供了无穷的研究资源与启示。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