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共11册)成文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共11册)成文出版社
Quantity
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共11册)成文出版社
作者:台北国立编译馆
出版机构:成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7年
书籍提要:
台北国立编译馆主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87年出版,精装22册。所收资料起自两汉,止于清末。依朝代编次,分为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金、元、明、清8辑。各辑均有绪论,综述此一时期文学批评之特色、流派及其成就。资料按时代先后排列,并注明原书版本卷次。
目录介绍如下:
001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 50.50 MB 002金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_国立编译馆主编_成文出版社1979.01_12291770_ 90.46 MB 003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资料汇编 56.72 MB 004明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 上_叶庆炳_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68.09_12823858_ 201.07 MB 005明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 下_叶庆炳_成交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68.09_12823857_ 139.37 MB 006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_张健编;国立编译馆主编_成文出版社1978.12_12291774 255.58 MB 007清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 上_叶庆炳_成文出版社1979.09_12291772_ 239.45 MB 008清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 下_国立编译馆主编_成文出版社1978年09月第1版_10966662_ 178.83 MB 009隋唐五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_罗联添编_成文出版社1978.09_12291773 150.27 MB 010元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 上_12291771 196.05 MB 011元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 下_曾永义编辑_成交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67.09_12823859 105.07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共11册)》由成文出版社出版的意义和价值,深入分析该系列图书的结构、内容、学术贡献以及它对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影响。该汇编不仅是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文献资源,还为当代学术界提供了珍贵的批评视角与研究框架。通过对四个方面的详细阐述,本文试图呈现这一批评资料汇编在学术界中的重要地位和实际应用,特别是它在中国文学批评传统与现代转型之间所起的桥梁作用。
1、《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的编纂背景
《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共11册)》的编纂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学术界正处于社会变革和文化振兴的关键时刻。随着经济的改革开放,学术思想的多元化以及中国文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学者们开始意识到传统的文学批评体系亟需梳理和总结。该汇编应运而生,旨在收集并系统呈现自清朝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经典文献,从而为当代文学批评研究提供资料和视野支持。
编纂该汇编的任务是非常庞大而复杂的,涉及到大量的文献收集、资料筛选和学术评估。成文出版社作为该汇编的出版方,肩负了巨大的责任和挑战。该系列的编纂团队不仅要考虑到批评文献的历史性和学术性,还要确保其编辑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这一汇编的编纂工作经历了多年时间,经过了多次修订和完善。
此外,该汇编的出版对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整理、反思和总结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历史脉络,让学术界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学批评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汇编的结构与内容安排
《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共11册)》的结构安排上,分为多个专题模块,每一册都围绕着某一特定时期或特定流派的文学批评进行深入探讨。整个汇编的编辑宗旨是将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脉络呈现给读者,同时力图展现出中国文学批评在理论上与实践中的相互关系。
第一册到第三册,主要收录了从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的文学批评文献。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学批评传统发生巨大转折的关键时刻,学者们尝试在传统的文人批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与批评方法的现代化。这一部分的资料极为宝贵,包含了许多已经在学术研究中较为陌生的作品和思想。
从第四册至第七册,重点讨论了20世纪初至50年代的文学批评发展,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主流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与重建,同时受到西方批评理论的影响。编者通过对当时文学评论家的重要批评文章的摘录和分析,展现了文学批评如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脱离传统道德标准,转向更为理性和系统的思维模式。
最后四册,主要收录了改革开放后的文学批评文献。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学批评有了更加多样化的表现,受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思维的影响,形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西方后现代主义等多元化的批评框架。该部分内容不仅展示了当代学者对于中国文学的反思,还呈现了批评理论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深刻互动。
3、《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的学术贡献
该汇编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它系统地整理了中国文学批评的经典文献,并通过精心编选的方式,为学者们提供了便捷的研究资源。二是该汇编让学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及其不同阶段的特征和成就,成为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首先,这一汇编填补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某些重要文献遗失或遗漏的空白。例如,许多文人批评的文章虽然在其时代广为流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文献难以获得。而汇编中的文献全面而详实,不仅保存了这些珍贵的批评作品,还能让学者看到更为完整的批评历史。
其次,该汇编的编辑工作,不仅仅是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更多的是对于文学批评思想与方法的深入思考与探索。编者通过注释、序言等形式,不仅对文献的出处、背景进行了详细介绍,还对批评理论的演变过程进行了阐释,帮助学者们更好地把握文学批评发展的轨迹。
此外,该汇编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文学批评并非单一的学科,往往涉及到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通过对文学批评文献的系统收录,学者们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对这些批评作品进行深度解读,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4、对中国文学批评传统与现代转型的影响
《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对中国文学批评传统和现代转型的影响深远。通过对历代批评文献的梳理与总结,汇编揭示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早期的文人批评到现代的社会批评,批评理论的转型与发展几乎是与中国文学发展的进程紧密相连的。
这一系列的汇编,尤其通过对改革开放后文学批评的多样化呈现,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学批评如何从传统的道德评判转向更加多元和开放的批评视角。学者们不再单纯依靠传统的审美标准,而是更加注重社会变革、历史背景以及全球化视野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在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不仅为批评学者提供了研究资料,还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批评思想的转变。通过这部汇编,批评学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学批评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路径,同时也能意识到这一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总结:
通过对《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共11册)》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汇编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文学批评文献资源,也为中国文学批评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这一汇编,学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脉络和理论变革,也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共11册)》不仅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重要资料库,也是文学批评研究中的一座灯塔,为当代文学批评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希望学者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一资料,以推动中国文学批评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