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PDF电子书全3册,由苏大出版社2005年出版。0qb万圣书城
《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书目:0qb万圣书城
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 山水卷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 人物卷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 花鸟卷0qb万圣书城
0qb万圣书城
0qb万圣书城
0qb万圣书城
0qb万圣书城
0qb万圣书城
0qb万圣书城
《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出版说明:0qb万圣书城
诗要读,画也要读,还要将绘画艺术品及其题诗对照起来读,才能真正探求到诗画艺术美的奥秘。为此,笔者特撰写此书,命之曰《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0qb万圣书城
清人张遗为周亮工《读画录》作序,首肯“读画”之雅举。顾修嗜画,以读画为乐,名自己的书室为读画斋”。苏州网师园内有“看松读画轩”。可见我们的祖先是很重视绘画艺术的鉴赏活动的。读一幅画,读题写在这幅画上的诗,既要细致深入地读出它们各自的深层意蕴,品出它们各自的艺术三昧之味,悟出诗人、画家的创作匠心,还应当对照着读将画幅的绘画美和笔情、悬趣、画境,与题画诗里的诗艺美和诗情画意逐一比照,寻绎它们相互融通渗透、互补的精微处,整体地把握这件艺术品的美学特质。0qb万圣书城
诗画艺术要对照着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我国历代题画诗的发展演进,促使画面具象与题画诗的对应关系发生变化,诗与画的对应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0qb万圣书城
第一类,诗画对应关系非常紧密,诗人采用白描手法,摹写画面具象,再现画境,具有“重摹状”的特征,题诗与画象有着类近的性格。那些先写画面、再发感慨或则纯写画面的题画诗模式,都属于这种稳定的、直接的诗画对应关系。台湾学者郑文惠先生称这种对应方式为“封闭式”。元钱选画《秋江待渡图》,自题七绝一首:山色空濛翠欲流,长江浸彻一天秋。茅茨落日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渡舟。”题诗首句写画面山色,山色空濛,翠光欲流。次句写画面江水,江水清澈,江天空阔。第三句,仍写画上的渡头景色,寒烟外,几家茅屋,一轮落日,景色幽美。结句还是写画境,描写行人伫立渡头,久立凝望,将行人“待渡多时”的画意点出。诗歌意象与画面具象、题诗意境与画面诗趣一一对应,完全吻合,充分表现出紧密的诗画对应关系。对于这类作品,运用诗画对读的思维方式,观照诗歌、绘画的外表形象和内在意蕴的相互渗透和补充,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乃至欣赏这些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内涵,获得沁人心田的审美享受。读画人一边读画,一边读诗,自然会有更多的心灵、情感和审美的领悟。0qb万圣书城
第二类,诗画对应关系不紧密。有些题画诗,并不直接、正面表现画面具象,而是采用侧面着笔的手法。如元黄玠《题王渊牡丹图卷》:“锦砌雕阑绣毂车,问花富贵欲何如?澹然水墨图中意,看到子孙犹有余。”诗人不是正面描写画面牡丹的色泽、形态、风神,却先说用“锦砌雕阑”养护着此花,又说用“绣毂车”运送此花,再用一个反诘句,说没有一种花卉比得上牡丹花的“富贵”,极意形容王渊所画牡丹花的华艳富贵气象。有些诗,以题画为由头,托物寓意,宕开画面,借题发挥,题外生情,咏怀写志,甚至阐发画理如清金农《题湘阴女郎画竹三首》(其一):“妆阁流风洗黛痕,管夫人法卷中存。生来不画红花树,怕见倡桃笑倚门。”金农并未具体描绘湘阴女郎画竹的形象,却由画竹生发,称赞她继承了管夫人墨竹画的技法和风格,更颂扬她的凛然节操和高尚人品。这一类题画诗呈现出诗画对应关系不紧密或不甚紧密的特征。那些发表观画感慨,借题发挥,纯写议论,或则画议结合的题诗模式,都属于这一类。郑文惠先生称这种对应方式为“开放式”。对于这类作品,尤应运用诗画对读的思维方式,循着那种不紧密或不甚紧密的对应方式,细细寻绎题诗与画题、画面具象和画境的内在联系比较全面、深入地理解、欣赏、认知这些作品的审美意蕴和艺术三昧。例如明代孙克弘画了一幅《雨景山水图》,自题一绝:“僧房十日掩柴关,闲看浮云自往还。无限天机心会得,起来磨墨写房山。他不去描写画面景物,却先从自己的悠闲生活着笔,写出自己的审美感悟,当他悟得¨无限天机”的时候,便挥毫仿学高克恭的笔意,画成此图。全诗用叙事、议论的笔调写成,与画面的对应关系不甚紧密。然而,读者细细体会,自然可以找出一些诗与画的对应关系来,像第二句“浮云自往还\自然景象,但它们却正是浮云往还、雨意浓郁的画象和画趣的生活基础,就诗歌技法讲,这叫“还扣画面”。结句“起来磨墨写房山虽语涉论宗,却点出自己这幅《雨景山水图》的美学特征和艺术渊源。又如明代姚绶《墨松图》上的自题诗,不写画上的墨松具象,而是先发议论:“难将老干凌韦偃”,说自己的画松难以超过唐代画松名家韦偃。次句“欲问三峰访隐居”,更是由画面宕开,说是画松逗起我寻访隐居于三峰的老朋友的情思。三、四句“看画忽闻松子落,山人石室近何如”,说现在我看着墨松图卷,忽然听到松子坠地的声音,不知那位隐居于三峰石室的朋友近来生活得怎么样。诗笔刚刚落到画面上,突然又宕开去,表达出诗人因观画而兴起的怀念友人的深挚情感。此诗用实笔少,仅首句“老干”与画面有点儿关系;用虚笔多,大部分诗句抒写怀人的情思,与画面对应关系不紧密。然而,当我们观其画,读其诗,由画面蟠曲苍劲的墨松形象展开想像的翅膀,仿佛随着诗人飞到三峰去寻访他的友人,也仿佛听到了松子的坠地声。由此可知,诗画对读的思维方式,在阅读诗画对应关系不紧密的题画诗时,尤其显出它的重要意义。0qb万圣书城
解读绘画艺术品和题画诗,进行诗画艺术的对读,完全符合诗画艺术交融的艺术思维规律,诗画对读是以诗画艺术异同与融通的理论为思想基础的。0qb万圣书城
诗歌与绘画是两门绝然不同的艺术,有着明显的区别。绘画是造型艺术,它的构成要素是线条、色彩、物象、明暗光线、布局等,绘画艺术靠着众多物象构成画面,给人以直接感觉,也即是视觉形象,是一种诉诸视觉器官的艺术,一种“有形”的、“无声”的艺术。诗歌是语言艺术,它的构成要素是文字、词汇、诗行,它并不给人以直接感觉,不能给人以物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而是通过读者的视觉将文字符号输人大脑,转换成诗歌意象,并由若干意象组合成诗歌意境,供人欣赏。语言文字供人阅读,有韵律节奏,具有音乐美,所以,诗歌是一种“有声”的、“无形”的艺术。正因为媒介的不同,所以诗歌与绘画有很大的差异。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艾德门茨《希腊抒情诗》引)宋人黄庭坚也说:“淡墨写作无声诗。”(《次韵题子瞻子由〈憩寂图〉》)末代画论家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林泉高致》)0qb万圣书城
诗歌与绘画还有什么差异吗?有。其一,绘画通过画面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一瞬间的人与物的形象,表现静态中的美,表现视觉范圄内的并列物体。诗歌不仅可以表现生活中一瞬间的人和事,表现静态美和视觉范围内的并列物象,而且可以超越生活断面,延伸时间、空间,化静态为动态,也能变无声为有声。莱辛在《拉奥孔》中说过:“动作是诗所特有的题材。”“诗想在描绘物体美的时候,能和艺术争胜,还可以用一种方法,那就是化美为媚,媚就是动态中的美。”这是很深刻的诗学理论。0qb万圣书城
其二,绘画艺术不能表达非绘画性的事物,如议论、叙事、人的生活体验、人的内心活动等。莱辛说:“诗往往有很好的理由,把非图画性的美,看得比图画性的美更重要。”(《拉奥孔》)而诗歌的艺术功能很全面,它可以抒情、言志、议论、叙事,这些正是绘画艺术无法表达的。例如王之涣《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寅画《秋风纨扇图》,题诗云:“秋风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况。0qb万圣书城
诗与画还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比兴”手法的运用。诗歌可以大量运用比喻,使意象更为生动、形象,甚至采用“博喻以一连串的喻象,形容被描写的主体。绘画艺术不能表现比喻,不适宜将喻象和被喻物并列在画面上。0qb万圣书城
诗歌和绘画既然同是艺术,必然有着某些共同的特征。首先诗歌和绘画都是“模仿的艺术”。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认为绘画雕塑和诗歌“这三种(艺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多多少少是模仿的艺术”。对这个“模仿的”三字,不能拘泥理解,实际上是说它们都是再现客观物象的艺术,是一种“摹写物象”的艺术,诗与画都要以自然界中的物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加以生动、具体的描绘,反映出蕴含于生活中的美。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宋人邵雍也说:“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诗画吟》)中西方的诗画理论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0qb万圣书城
其次,诗歌和绘画艺术同样要以丰富的想像作为自己的艺术生命力。顾恺之《论画》说“迁想妙得”,苏轼说“妙想实与诗人同”(《次韵吴传正枯木歌》)。这说明诗歌和绘画一样,都需要依靠丰富而奇特的艺术想像,创造自己的艺术形象和诗画意境。苏颋《扈从鄂杜间》:“云山一一看皆美,竹树萧萧画不成。”辛弃疾《好事近》:“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这两位诗人用诗词形象阐述了没有艺术想像画家不可能将自然美景描绘成图的道理。再次,诗歌与绘画有共同的审美追求。艺术创造的初始阶段,追求“形似”、“征实”,但是,艺术家不能满足于“形似”的追求,而要冀求更高的境界。于是,我国在南北朝时期,诗歌、绘画领域便出现了“象外”学说,谢赫《古画品叙》:“若拘以物体,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可谓微妙”,宗炳《画山水叙》:“旨微于言象之外”,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提出“义生言外”,钟嵘《诗品》提出“味”,他们都希望在象外、言外追求更为精妙的艺术境界。诗学界出现诗境说以后,唐宋画家也共同追求“画境”。由此可见,诗歌与绘画有着共同的艺术特征、共同的艺术思维规律和共同的审美追求。0qb万圣书城
综上所述,诗画艺术有其特殊性,又有着共同性,诗歌与绘画的异同,前人早已认识到。宋人苏轼说:“诗画本一律。”(《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孔武仲也说:“二者异迹而同趣。”(《宗伯集》卷一《东坡居士画怪石赋》诗画艺术的异同,便为诗画艺术的融通和渗透创造了条件。 0qb万圣书城